• 11月24日 星期日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这两年中美关系相对紧张,还有安全问题、华裔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越来越多家长把目标瞄准了同在北美,但更加友好、安全、性价比的加拿大。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爸爸真棒”最新调研显示,加拿大、新加坡留学意愿增长最为迅速


有家长希望孩子大学进入多伦多、UBC、滑铁卢等顶尖大学,也有家长计划着高中就送孩子读加拿大私校,大学冲刺牛剑、藤校。


但,把15、16岁稚气未脱的孩子送到国外,他/她真的能适应吗?加拿大的私校有男校/女校/混校,我应该怎么选?孩子从小在双语学校长大,口语很流利,为什么还被认为是ELL学生(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孩子在国外早恋怎么办?会不会被歧视?


对于第一次出国留学家长的焦虑,我们太能理解了。


以往“爸爸真棒”邀请学生、家长写了不少在加拿大留学的故事(血泪教训、那些坑、打工故事、第一女校),这次重磅邀请了在加拿大一所百年私校教高中IB中文二十年的李静明老师,根据她的观察及体验,从一个当地老师的角度,跟家长和学生分享一下加拿大私校的那些事。

本文作者:李静明

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一所高校做中文老师13年;

在加拿大公、私立中小学任教20年,现为一所加拿大百年私校高中IB中文全职老师;

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写一些和教育有关的散文、随笔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本文配图自 | 电视剧《心跳漏一拍》

#01

男校/女校,还是男女混校?

加拿大的老牌私校有很多是单一性别的学校。都21世纪了,还要男女授受不亲吗?

其实,男女分校还是混校各有诸多利弊,这是我组织课堂辩论的时候,话题穷尽时拿出来垫底的题目。每次学生们都雄辩滔滔,但最终哪一方都占不了上风。

所以,混校与否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此处暂且不提,只就中国家长关心的问题来说说我的观察:上单一性别学校会造成孩子与异性交往的障碍问题吗?

我在私立男校、女校和公立男女混校都教过。现代的社会,真要做到男女授受不亲,也是很难的。就拿我任教的男校来说,有很多活动会联合女校一起举办。

比如,每年的戏剧表演我校出罗密欧,相邻的女校出朱丽叶,已成了两校多年的默契;各种课后俱乐部也常常会和女校一起策划和开展活动;至于每年学生主办的大型国内、国际研讨会,比如模拟联合国,世界问题研讨会,那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学生们在校外也有各种社会关系,免不了和女性有接触和来往。所以我感觉总的来说,单一性别学校似乎并未给学生在与异交往方面带来太多的干扰。

疫情前,我每年春节都和女校的中文老师联合举办活动。先一起去中餐馆品尝中国传统食品,表演节目,然后去中国商场购物,看舞狮舞龙表演,这是许多学生每年最期待的中文活动。

在去餐馆的校车上,他们就早已和女校的学生欢歌笑语打成一片了。每次活动,总能成个一对两对的。不用问是谁,哪天我看到一个学生画风突变,原本顶着乱蓬蓬的鸡窝头出现在早上第一节课的,忽然就山清水秀地在意起自己的头发来了,我就知道准是这一位无疑了。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当然,不用等到这一学年结束,不经意间再问起时,就会听到“早就broke up了”,puppy love无疾而终。

在谈恋爱这一问题上,学生们相当轻松、大气。我有时候逗他们说:“你们到底是去庆祝春节呢还是去看女孩子的?”他们笑嘻嘻地回答说:“当然是去看女孩子的”,一点儿也不避讳。

而且还有人接下去问我:“老师,你觉得A校的女生好看呢还是B校的女生好看?”我说:“这次一起搞活动的女校个个都是美女,你们还不赶快抓紧时间把节目练好?”

活动回来,有人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的审美能力好像有点问题。”其实我也没有撒谎,在我眼里,十几岁的女孩子个个都是一朵花,哪有不好看的?

2020年春节活动前的几个星期,一个男生说,为了这次活动他已经天天开始练俯卧撑了,以便“到时候显得肌肉多一些”。结果疫情一来,活动被迫取消。

同学们借机嘲笑他:“哈哈,白练了!”现在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早已不“只是在校园里多看了你一眼“,而是穿插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02

你的英文已经很好了,

但可能还不够好

与我一、二十年前接触的中国留学生不同,现在出来的孩子,英文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多学生口语非常流利,中国口音也不是很明显。

然而新生英语一测试还是被定为ELL学生(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以前叫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意思都一样,就是英语还是不够好。

学生和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而有压力或者感到沮丧,这常常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文化和生活经历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我自己的孩子7岁就来了加拿大,他很快就和当地孩子玩在一起。几年后有一次我问他:“你这么小就来国外,现在英文总归跟你的同学一样了吧?”

虽然孩子那时已经考入一所很好的学校,但他说:

Not really. 比如说,老师提到一种调料,全班都知道,可我从来没听说过。人家是常常吃到的,我们家烧中国菜,家里只有常见的很少几种西式调料,根本就没有这个。还有,有时候老师提到一个历史人物或一首老歌,我也没听说过。而我的同学可能从小在爸爸妈妈的饭桌上听到过这个人,或者在爷爷奶奶家的后院听到过那首老歌。我除非碰巧在书中读过或电视上看过,否则没有机会学到那些知识。我的同学也没有专门去学,他们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作为语言老师,孩子的这一说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想想我们的留学生,十几年主要生活在中国,初来乍到一个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不了解的东西多的去了(当然,你知道的很多东西老外也不知道),说你是ELL学生也不意外。

家长们不必担心,一般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他们都很快就出来了, 到十二年级毕业时一般都不再是ELL,能与大学顺利衔接。

比起上大学再出国经历语言上的磨练,文化上的休克,这是先苦后甜,早出国早适应。而且做ELL学生还有两大好处:考试时有extra time,还可以查字典,何乐而不为呢?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当然,这个过程会有点痛苦。我们老师开会讨论学生的时候,我会听到有老师担心地说, 某某学生很quiet,上课不发言的。

我会马上解释说:“不是呀。在我中文课上,滔滔不绝,口才了得,辩论起来房顶都要掀翻了......应该是因为心里有压力,不太敢说。”

其实这种压力常常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太爱面子,怕说不好被人笑话。实际上同学都知道你不是本地长大的, 对你表达上的错误有很大的包容度,他们更在意的是你的观点和见解。不妨试着先说得短一点,找自己有把握的说。

新来的学生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大胆表达自己。否则永远做沉默的羔羊,那才会被人瞧不起呢。

我觉得这个痛苦的新开始至少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反而变得亲近了。

一方面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另一方面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时候,孩子们方知家的种种好处,方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一下子就长大成熟了。我看到每个出国前巴不得立即离开父母展翅高飞的孩子,放假前无不心心念念望眼欲穿地盼着回家。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03

老师不可以像妈妈,

也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

既然妈妈不在身边,学生可不可以把老师当成妈妈呢?国内对老师最高的赞誉,大概就是“老师像妈妈”。在加拿大,这是违反教师的职业准则的。

老师就是老师,绝不可以让学生感觉你像他/她的妈妈一样,因为没有正常的职业界限,就无法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也就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工作。老师当然应该关爱学生,但这种爱不应像父母之爱。

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某种依恋之情,比如单亲家庭或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很容易把老师作为父/母形象的替代,教师察觉后应该立即制止这种情感继续发展下去,通过把学生转介给心理辅导老师等专业人员而与学生保持职业的师生关系。

所以,家长见到孩子的老师时,特别是监管孩子住宿的老师时,请不要说:“请把我的孩子当成您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教”--------老师们是绝不会把您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的,那也太不专业了。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同样的,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常常会要求加脸书加微信加微博,这些都会被老师拒绝。道理和上面一样:老师不应同某一个或某一些学生成为朋友关系-------想一想,你和朋友之间如何来维持师道尊严?

我们老师和学生或家长联系,必须通过学校的电邮地址或学校官方网站布告栏,不可以是其它社交软件。

所以,如果有学生发一个friend request 给老师,他/她或许会收到这样的回复:“Sorry,I'm not your friend.”或者,老师懒得理你。

乍一看好像没有人情味,但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吧?

当然,毕业以后就随意了。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04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老师?

圣诞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很多次碰到中国朋友问这个问题。

加拿大的送礼文化与中国完全不同。送礼,老师很高兴;不送礼,老师一样爱你。(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吧?)

一般来说,小学生圣诞节送老师礼物的多一些,中学生就少了。不送礼完全不必有任何压力,老师们对礼物的看法很简单的。

中国家长大概想不到,你们给的礼物,老师一转身进到办公室就秀给同事看了:“Look what I got!”大家凑过来一起瞧:一瓶酒,一盆花,一条丝巾,或者一张礼品卡;如果是一盒巧克力或一听精致的点心,或许当场就打开来同事们开心地一起瓜分了;漂亮的工艺品除了拿回家以外,有的当场留下装饰办公室的案头、墙壁,书架,也有的挂到教室,与学生共享了。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有时候收到礼物的老师还没来得及拆开包装,旁边的同事就等不及了:快拆,快拆,看看里面是啥? 圣诞前最后的两个星期,教师办公室拆盲盒一样,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也有老外家长把礼物装饰得花花绿绿,外面贴上送给谁,谁送的,大张旗鼓地放在学校的大门口接待处或教师信箱收发室,由老师自己前去领取。

总之一句话: 送礼的光明正大,发自内心;不送的理直气壮,不必有任何负担。这难道不是送礼的初衷吗?

这些年我见到的最惊艳的礼物是一盒鸡蛋。有个学生想养小动物,但他不养猫不养狗,偏偏对养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长的支持下,全家与城市管理部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并最终获得胜利。

家长说到做到,在他们家后院建了一个通水通电通暖气的鸡窝,既符合鸡道主义,又满足管理部门提出的所有条件。这件事当时还惊动了媒体采访,那位学生也在学校成为了敢于为个人权益抗争的小明星 。

圣诞节前夕,他把一打十二只鸡蛋整整齐齐地排放在超市用的鸡蛋盒里,外面扎上粉红色的漂亮缎带,小心翼翼地端到我旁边的法语老师面前说:“我的鸡刚下的。”

这无疑是那年全校最炫酷的圣诞礼物,法语老师也成为那年圣诞最骄傲自豪的老师。

加拿大留学火了!掏心窝聊聊中国孩子会遇到哪些“坑”

我的孩子有一次拿着一张纸条回来说,老师说圣诞节快到了,如果有人打算送她圣诞礼物的话,不必拿到学校,请直接送往这个地址。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一家著名的慈善机构,上面写着:请把礼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真是位以身作则的好老师啊!

最后提醒一句。除非你非常了解那是一位特别欣赏喜欢中国历史文化的老师,最好不要送太中国传统特色的礼物。




上一篇新闻

国内公立学校到英国私校!双胞胎姐妹花爸爸分享他的教育规划心得

下一篇新闻

低龄留学大热,新加坡陪读政策成关注焦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