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记者 | 叶青

编辑 | 林子人

《大医·破晓篇》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疫情初期,因为害怕遭到误解,马伯庸本想放弃已经筹备两年的新作,正是这段《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医德的描述,让他下定决心完成《大医》,把书中那些如今鲜有人知的中国近现代医疗故事,介绍给读者。目前出版的《大医·破晓篇》为上部,下部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面市。

从日俄战争中侥幸逃生的东北少年方三响、在伦敦公使馆干杂活的广东少年孙希、出身富贵却立志投身于慈善医疗的上海少女姚英子,191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现上海华山医院)同时迎来了这三位背景、性格以及经历迥然不同的年轻人。作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他们三人肩负了比普通医生更沉重的担子。上海鼠疫、皖北水灾、武昌起义……无论是疫情、灾害还是战争,三人都在救援的第一线。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他们从天真少年成长优秀医生。作者通过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在乱世之中,何为“大医”。

《白》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白是什么?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韩国作家韩江在白纸上写下了《白》,记录下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回忆。

韩江生于1970年,是韩国重要新生代作家,也是首位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素食者》)的亚洲作家。因为“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的、没有被玷污的、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一部分”,她完成了这部高度散文诗化的小说。“韩语中的白色有“하얀”和“흰”两个形容词。有别于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后者则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我想写的是属于后者的‘白’书。”她写道。

《王赓武回忆录》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1930年,王赓武出生于印尼泗水,父母是出身中国江南耕读世家的知识分子,王赓武从小便接受了古典中文教育。青年时期,因为战乱和动荡,王赓武辗转中国、南洋、英国等地求学。学成后,王赓武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大学任教,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海外华人、移民研究等领域,退休后长居新加坡。

纵观王赓武的一生,他始终在不停地迁徙,“寻找家园”也就成为了这部回忆录的主题之一。王赓武在上卷《家园何处是》里回顾了成长、辍学、再度求学的经历,与妻子在下卷《心安即是家》共同记录了二人在各地的治学生活,解开了“家在何处”的困惑:“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婚恋大数据:当代中国青年的爱情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当代中国青年在选择伴侣时的首要考量是什么?他们对爱情的满意度如何?他们结婚后又会经历怎样的起起伏伏?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作者严文华和其团队历时9个月,收集了全国5116份有效问卷,与10个城市的240名研究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展开了“关于中国城市19—39岁青年人恋爱和婚姻的全国性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和访谈的数据,严文华发现很多青年人单身的原因在于现实因素,因为顾虑太多,不敢表明自己的心声。与之相反,数据显示长久的亲密关系需要直接的表达,即“将爱大声说出来”。爱情是人类的重要性感与能量,作者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中国当代青年的爱情和婚姻百态,对如何理解真爱有更多的感受与思考。

《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在古装剧中,“老爷”是个常见的称呼,无论是达官还是富豪,他们在剧里都被叫作“老爷”,以彰显身份的尊贵之处。但这个称呼其实直到明代中期才出现,背后暗藏着封建社会中的阶层问题。岸本美绪是日本明清史学者,她观察到了“老爷”这个词的变化过程,在《风俗与历史观》一书中,她分析了明清时代随笔等作品中有关称呼的记载,为我们了解明清历史提供了一个有趣且琐细的视角。

本书收录的文章可分为五部,第一部的主题是“时代划分论”;第二部阐述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从明末清初的动荡出发,探讨国家意识与秩序;第四部收录了岸本美绪有关所有权和审判的论文;第五部则专注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通过这些明清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我们也能重新审视此时的中国、东亚乃至世界。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全球动荡不安,改革浪潮席卷而来,奥斯曼帝国也深陷其中。作者阿里·亚伊哲奥卢发现,关于这一时期的研究虽然很多,但这些研究对该时期的整体面貌却缺乏理解,关于奥斯曼制度的转型、巴尔干以及土耳其和阿拉伯世界的区域发展、外省显要的崛起等重要主题的讨论常常被分开处理,无法让读者看到奥斯曼秩序的复杂性、其制度的全貌,以及帝国内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在《帝国的伙伴》一书中,亚伊哲奥卢将奥斯曼的制度转型、区域形态和全球语境作为一种综合现象来解释,试图厘清当奥斯曼世界来到19世纪现代性的前夕,人们如何参与一个激进的变革年代。作者在不脱离全球史框架的同时,对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放大了过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实践,为我们进入土耳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在希腊与罗马之后,第三个成为欧洲中心的城市为何是巴黎?法兰西艺术独领风骚,但文艺复兴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兴起?西方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何塑造出摄人心魄的艺术世界?在《大教堂时代》一书中,作者乔治·杜比将中世纪的西方艺术创作还原进历史中,带领我们走进这些问题。

乔治·杜比是是法国史学界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法国文明史》《布汶的星期天》《骑士、妇女与教士》。除了钻研历史,杜比一生热爱艺术,他的大部分作品主要面向专业读者,《大教堂时代》是他少数面向普通读者的作品,因此在写作时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让读者更直接地领略中世纪艺术的美妙。

《宇宙的秘密:从粒子到万物》

要相信我们内心没有破碎、被玷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那部分|一周新书推荐

美国剧集《生活大爆炸》的片头曲中唱道:“音乐与神话、爱因斯坦与占星术,这一切都始于那场大爆炸。”歌中的“大爆炸”指的是主流宇宙起源说中的宇宙大爆炸。这场大爆炸之后发生了什么?太阳、星星、地球又是如何产生的?光是何时出现的?近期漫威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多重宇宙”又是什么意思?

在《宇宙的秘密》中,荷兰学者扬·保罗·舒腾(Jan Paul Schutten)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场大爆炸之前,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黑洞和暗物质、粒子和反粒子、爱因斯坦和他著名的E=MC²,作者在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宇宙小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启发读者提出自己的疑问。舒腾认为,“想解开这些谜题,最重要的不是进行复杂而且深刻的思考,而是找到那些正确的问题并且把它们提出来。”

上一篇新闻

亮马河年内建成6公里旅游航线

下一篇新闻

青山绿水为长绢 小康生活如画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