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一次新冠疫情,让新加坡的经济遭受了不小的冲击。

在新加坡政府优先“保住本地人饭碗”的政策下,很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都因疫情的冲击而被减薪,甚至失业。

还在新加坡坚持的外国人依然在艰难的情况中奋斗着,努力着。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这次疫情,也再次让这些外国人直面一些本来忽视的问题:医疗。

如果不幸在这次疫情中“中招”,从检测到治疗再到住院观察,这层层的医疗费用全部自费的话,足以让任何一个在新加坡的普通打工族“辛苦奋斗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严重一点说,在新加坡,你可以死,但不能病。

01. 生个病就可能倾家荡产

最直观地,以这次疫情为例。

在新加坡,检测新冠病毒的费用约为每次260新元,好在这部分目前还是由新加坡政府承担。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如果是外国人,3月7日之后在新加坡确诊后治疗需要全部自费。 按照黄廷方医院的价格来看:普通病房价钱从203新元到469新元不等;加护病房的价钱都是翻倍的统一价格每天860新元。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外国人普通病房与加护病房费用,图片来源:黄廷方医院官网 算起来,外国人如果因病情需要住1个月(30天),那么单单是住院费用就需要花 6090新元-25800新元,折算成人民币后约为3万-13万。 如果是公民/永久居民,3月27日之后还坚持出境,回到新加坡确诊后治疗也需要全部自费。 住院费用相对来说比外国人便宜一半,一个月大概是1140新元-2580新元,折算成人民币后约为6千-1.3万。 ……

而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不涉及其他花销的情况。

对于那些没工作几年的年轻人,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一旦确诊,这高昂的住院费用就足以让他们回到一穷二白的状态。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202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的报告《World Health Report》对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医疗体系进行了比较,最后按照预期寿命进行了排名。

排名考量的方面主要有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和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

经过了综合对比,新加坡位列第三。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所以,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新加坡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水平世界排名第三。

而真正身在其中的外国人却只有一个感受:贵!

很有可能,感冒咳嗽去看个医生,200新币就没了……

2018年,一位刚到新加坡不久的妈妈带着小孩去诊所看病,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当账单出来时,这位妈妈却被吓了一跳: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是的,你没看错,看诊费和医药费一共花了207新币,折合成人民币要1000多……这在国内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可能,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要花10万人民币……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账单是不会骗人的。

在新加坡,一个妇科手术花掉8万新币不是梦!

2018年,一位从澳洲来新加坡探亲的女士——杉缇(Santhi Menon)因剧烈腹痛而到樟宜综合医院求医,经检查发现或是生殖系统出问题后,转到了竹脚妇幼医院。

杉缇起初被诊出患有输卵管卵巢脓肿,也因肠胃阻塞进行了引流治疗,但情况未见好转,又再动手术切除子宫,约3周后出院,结果在看到账单的瞬间立马傻眼: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治疗期间,她的医药费达8万多新元。

当中1万新元包括额外护理费用,每次海绵擦浴24.7新元、换一次尿袋31.2新元,就连护士在外等她洗澡也要18.2新元。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更有甚者,一个分娩手术就可以让一对外国夫妇直接破产!

2019年,一对英国情侣经由新加坡转机时,才怀孕24周的女方突然临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早产下孩子后,需要支付约25万新元的费用!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这对情侣甚至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

“我们非常震惊及担心,我们面对一个严重早产的宝宝,他可能有很多健康问题,同时我们被困在一个没有福利支持的国家。

除此之外我更要面对约14万镑费用,这还是在妈妈和宝宝没有进一步并发症的情况之下。”

BBC和泰晤士报都对这条新闻进行了报道,海外的网友也对新加坡的高昂医疗费用表示震惊不已。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新加坡本地人相对于外国人来说其实已经算是医疗制度的受惠群体了,毕竟他们有政府补贴,同样的医疗项目,花费也比外国人少。

但本地人也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表示无语:一位本地安哥就因为拔掉一颗牙齿花费700新元……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就连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强调,新加坡人的医疗开支太大了,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但是,想等新加坡的医疗费用降下来,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似乎可以理解新加坡人为什么那么热爱健身了,毕竟,强身健体才不容易生病。

此外,新加坡人在医疗保险上的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CPF账户,看病可以用Medisave,也就是医疗保险报销。一旦有什么大病,用健保户头里的钱买一份住院保险,自己再买一份私人医疗保险,基本上可以做到大部分报销。

而外国人没有Medisave,需要通过用人单位或个人直接从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这部分保险可以报销一部分的看病费用,但住院报销额度非常低。

但是,还是买份医疗保险备着会更安心一些。

02.骨感的新加坡医疗现实

2020年,在WHO发布的世界医疗体系排名中,新加坡位列第三。

2014年,在彭博社发布的世界医疗效率排名表中,新加坡更是位居榜首。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剥开这层光鲜亮丽的外表,除了医疗费用高昂这一点饱受诟病,另一些围绕新加坡医疗情况的争议也从未消失。

调查显示,新加坡几家大型的公立医院急诊室就诊的平均等候时间在1-3小时之间,个别医院在某些天会达到4小时等候的高峰。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诊所相对而言会好一些,但是依然经常有“排队五小时,看病两分钟”的情况出现。

有发着烧等了近5个小时的:

“有次去polyclinic看病,拿了号我就要哭了,9点去的,竟然要等到12点!

而且,最后我1点半才看上,我还发着烧呢,就这么干等著,感觉都等出幻觉了……

也有转诊到医院科室结果被告知要等半个月的:

“我脖子上长了个小东西,结果转诊去专科,告诉我要排半个月!本来长了东西就很忐忑,想想要等半个月就觉得心里没底。

后来我就直接回国看了,中国大夫看了下就说是脂肪瘤,在门诊20分钟就切除了,才花了几百块钱。”

还有吐槽和医生交流不畅的:

“每次看病都经历大型雅思考场,华人医生有的华语也不好,全是专业英文名词,连比划带查字典,可谓是心很累了。”

……

另一个争议点就在于:新加坡的医疗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

从各种外部报道来看,是的。

2020年,由美国《新闻周刊》发布的世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新加坡中央医院名列第八,新加坡国立大学依云则排名31。除此之外,新加坡在各种世界医疗排名中总能名列前茅。

然而很多反馈却指向了与这个“丰满”的外在截然相反的“骨感”现实。

有些医生的基础技能发挥不稳定:

“上次去抽血,一针扎在手臂上,没血出来,来来回回的扎了5次都没出血… 我当场都脸色苍白了。”

有些症状没能得到医生的重视:

“发烧反反复复不好,严重耽误学习,这新加坡医生使了好大劲给我开药,回家一查——土霉素。

这药也太有年代感了吧,感觉中国都不吃这个药了。医生不给打退烧针,退烧就吃Panadol。

很多情况下,新加坡的医生偏向于保守治疗:

“我去年咳嗽几个月被家庭医生refer到一个specialist,做了全套生化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病因又被这个specialist refer到另一个管喉咙的specialist。

那厮给姐做了各种检查后竟然就开了一盒阿莫西林。”

还有的患者在医院进行手术之后没几周又病情反复,只能再回去复查,再做新的处理。

……

不可否认,医生的某些处理是根据各个国家医学教育和文化差异等等造成的。但是,在外界都对新加坡的医疗予以极高的评价之下,新加坡真正的医疗现实,是否能与这些赞誉相匹配?

以实际情况来看,怕是“骨感”了一些。

03.在新加坡生病了怎么办?

在中国,我们生病了一般就是去诊所看一下,或者去医院相应科室挂个号,但是在新加坡,情况就有所不同。

对新加坡的医疗体制,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在医疗资源方面是算比较少的。医疗体制长期以降低成本为出发点,希望减低它认为多余的部分,对于床位,对于医生,对于护士。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级:诊所——综合医院——专科医疗中心。

具体来说,里面有家庭诊所、综合诊所、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

为了能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新加坡实行的是严格的转诊制度。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新加坡的诊所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国内医院门诊部的存在,主要有家庭诊所(General Practitioners Clinics,GP)和综合诊所(Polyclinics)两种类型。

Polyclinics由政府经营,部分医药费受政府津贴,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看病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通常Polyclinics的人会比较多。

也正因如此,去Polyclinics看病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有时甚至需要排一周才能看得上病。

GP Clinics则是私人运营的,通常人比较少,等待时间比较短。有些GP Clinic也有科系之分,比如说妇科诊所,牙科诊所等。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虽然叫诊所,但是它们都是有正规执照的,医生的能力也不比大医院的差。

“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这个观念植根在新加坡人的心中,从城市规划时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所以在新加坡,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Polyclinic,每一个组屋楼下都有GP Clinic。这也大大方便了新加坡全岛人民的就医需求:常见的摔伤、感冒发烧、孩子疫苗、准证体检、小型外科手术等小病小痛,都可以去诊所医治。

从就医方式来看,Polyclinic和GP Clinic都需要预约排队,有的GP Clinic也可以Walk-in;

从排队时间来说,Polyclinic人很多,排队时间较长;GP Clinic则相对来说,排队时间较短;

从价格上看,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因为有政府补助,所以去Polyclinic看病成本较低;但对于没有政府补助的外国人,两者之间费用相差不多: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咳嗽,一般医药费用是30-50新币左右。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扫码查看新加坡Polyclinic列表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扫码查看新加坡GP Clinic列表

去诊所之前,大家可以先致电诊所,询问清楚其提供的服务,免得白跑一趟。

初次到诊所看病,也一定记得带上IC,外籍人士则需要带上护照。诊所的接待员在登记信息后会让你等待被叫号。

在诊所就医后,一般的小毛病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回家注意休息、按时吃药就可以。

但如果诊所的医生觉得你的病症比较严重,或者诊所的设施不足以治疗你的病症,一般就会写一份转诊信,帮你预约医院的专科医生;情况危急的话,也会直接叫救护车把你送过去。这也就是所谓的“转诊”。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新加坡的医院分为两种类型:公立和私立。二者都属于综合性医院,提供24小时急诊和专科门诊的服务。

新加坡现有7家公立医院、1家妇幼医院和1家精神病医院。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医院比诊所要更加难预约,需要等待的时间也更长,直接walk in的话在排队时间长的同时还会支付较高的挂号费。

如果病情严重,比如高烧不退等,也可以直接去医院24H急诊部。等待时间视病情而定,工作人员会安排比较危急的病人先就诊,有时候可能需要等待长达3个小时左右。

看急诊的费用每家医院都不同,外国人的急诊费用一般都在120新左右,包括了基本检查、伤口处理和问诊费等,如果需要后续治疗或者住院则要另外收费。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遇到突发状况也可以选择叫救护车,新加坡救护车的电话是995。

如果情况紧急,一般不会收取呼叫救护车的费用,救护车会把病人送到最近的一家政府医院的急诊部就医。

在急诊部病情得到解决的话,就可以直接回家休息了。但是情况复杂或者需要手术的话,病人就会被安排接受专科医生的诊疗,再进行必要的手术和住院。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在公立医院就诊一般都需要提前预约, 候诊时间较长, 也不能自由选择医生。

由于那里的医生要面对更多的患者, 为每个患者服务的时间相对较短;

而私立医院由于患者相对较少, 不需要预约, 候诊时间较短,还可以自己选择医生,医生也能与患者作更多的交流, 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收费就相应高一些。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一些公立医院也为自费病人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设有针对性的部门和项目, 如体检,会诊,专科治疗等。基础的检查和服务, 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收费较低;对于外籍人士和高端的服务项目, 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收费差异不大。

总的来说,大部分新加坡人都会首先选择去公立医院就诊,可以享受部分补贴,也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和外国人会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新加坡医疗体系的最高层级,就是专科医疗中心。

目前新加坡共有6个专科医疗中心,分别针对癌症,心脏,眼睛,皮肤,神经科学和牙科。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这些都是针对单一科开放治疗的医疗中心,解决的是综合性医院也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其医疗费用也相当高。

而新加坡之所以实行这样的医疗制度,也是因为有限的资源决定了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调查显示,新加坡的人均医生数量是比较少的,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末端。因此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转诊系统,很有可能会发生人满为患,医生不堪负荷的情况。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三层的转诊医疗制度,可以有效的将病患分流: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疾病,诊所和就可以应对,因此无需去医院和专科医疗中心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

但是,医生短缺以及病床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次疫情也反映了医疗体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总结一下:在新加坡,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

记得买份医疗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再升华一下,小病诊所解决,保险能报多少就报多少,至于大病,还是打飞的回国治吧。

毕竟,新加坡的医疗费可不是我等凡人可以承担得起的……

资料来源:

1. 新浪网:新加坡治疗新冠病毒全解析,你的身份决定了你要花多少钱?

2. Nestia:为什么新加坡的留学生们“不敢“生病?

3. 新加坡新闻:新加坡看病究竟有多贵?生病居然花了100万新币

4. 备备黄:新加坡看病收费因“人”而异

5. 居外网:生病了怎么办?新加坡医疗体系要了解

6. 狮城新闻:浅聊新加坡的医疗制度

7. 伍治坚:他山之石:新加坡的医疗系统

-END-

我不敢在新加坡生病

上一篇新闻

让美国人民举国排队的纽约网红龙虾卷,终于在狮城也可以吃到啦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伦敦、上海霸榜国际航运中心三强,新加坡实现霸榜“七连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