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黄天荫:世界著名眼科专家 从新加坡筑梦中国


2022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位世界级的医学专家在该院眼科出诊,指导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此前,他是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眼科中心医学主任兼高级顾问,SingHealth集团副首席执行官(研究与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并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公共卫生硕士和博士学位。


黄天荫:世界著名眼科专家 从新加坡筑梦中国

身份的转换源于2021年11月份的一个仪式。仪式上,清华大学负责人代表学校向黄天荫教授颁发“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聘书,并代表全校师生向黄天荫教授全时加盟清华、成为清华大家庭的一员表示热烈欢迎。


此前,一个名为“新加坡眼”的自媒体不无遗憾地说:就在明年,新加坡国家科学院的一位院士将卸下目前所有职务,到清华大学担任新医学院的创始院长,他就是黄天荫。2021年11月1日下午,世界顶级医师科学家、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的聘任仪式在清华大学通过线上方式举行。黄天荫已全时加盟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此次身份转换之于黄天荫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从小接受英语教育,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他已是50出头,且已在新加坡本地乃至国际眼科领域都颇有名望。仅就“语言关”来说,为更好在中国工作、生活,他要重新捡起已放下多年的华语,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黄天荫教授为何引起各方如此关注?


他是世界著名眼科专家,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类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各种常见及罕见眼底病的诊治;擅长眼底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等各类眼底内科治疗。


黄天荫教授作为视网膜专家,在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包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发表了千余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自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500余场受邀的全体会议、研讨会和命名讲座。


黄天荫教授曾两次获得新加坡转化研究员奖(STaRAward ,2008年、2014年),该奖项是医师科学家的最高奖项。由于突出贡献,他还获得了英联邦卫生部长奖、美国黄斑协会颁发的阿纳尔·帕茨(ArnallPatz)奖章、美国爱尔康研究院奖(The Alcon Research Institute Award, USA)、亚太眼科学会(APAO)Jose Rizal奖章,同时获得了新加坡医疗保健和科学贡献的最高奖项“国家杰出医师科学家奖、总统科学奖和总统科学技术奖”。


知情人士透露,黄天荫最初推辞了清华大学的邀请。后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院院长、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话促使他改变决定:“中国的医疗系统正在进行重大改革,我们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或仅仅在旁观望。”


是“参与其中”还是“在旁观望”?黄天荫很快做出了选择。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希望黄天荫教授能充分发挥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实践、人才培养与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优势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为清华医学发展带来新的智慧,与医学同仁一起培养、引进、用好更多优秀人才,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清华新的更大的贡献。


黄天荫的家庭与中国颇有渊源。黄天荫的父亲是已故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学术所长黄朝翰教授,母亲是曾担任教育部和卫生部任高级政务部长的简丽中博士,两人年轻时从香港前往新加坡任教。黄朝翰教授生前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


黄天荫表示“自己从未想到会在中国工作”,不过,“我的父亲早在90年代初,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时就预测到中国日后的迅速发展……但我觉得父亲应该很开心我有这个机会。”


邱勇在聘任仪式上说,清华大力发展医学,是完善学科布局、提升整体学术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黄天荫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清华医学学科发展正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华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王宏伟也表示,黄天荫教授加入清华,将优化完善清华医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临床医学的建设,让清华大学生医药学科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实现高水平的多元融合、交叉发展态势,为推动医学研究与健康科技新发展贡献清华力量。


黄天荫表示,能加入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清华大学发展医学的愿景深深吸引了他,相信未来清华医学的发展能为国家医学科技、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发展提供创新模式。加入清华后将与同仁一道,积极推动转化医学的创新发展,将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治疗,助力中国与世界顶级医学院和学术医疗机构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清华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新闻

《延禧攻略》王冠逸回新加坡拍戏遭刁难?当地演员:要让他好看

下一篇新闻

中国总理时隔11年将访新加坡 再释合作与开放红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