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早在几千年前便开始向域外输出人口,且未曾中断,只是,输入地仍保持中国传统并认可自己华人身份的移民,却只出现在最近的五百年,其高潮,便是清末与“闯关东”、“过西口”几于同时的“下南洋”。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侨乡新垵村

南洋,即今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在海外分布最多、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的大量出现,南洋华人华侨占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以前的80%降低至2007年的73.5%,未来,该比例仍将继续走低。尽管如此,南洋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仍是不可忽视的,按庄国土、李瑞晴所著《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截止2007年,全球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其中南洋地区3348.6万人,新移民仅占250余万人。

自古以来,中国移民的大方向一直是由北及南。直到唐高宗时期,中国南部沿海的全部陆域才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才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渡海向南。基于地利和海洋传统,闽粤两省是南洋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贯的差异,可分成五大帮:讲闽南话的福建人(后通称闽南),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后亦称潮汕),讲广东话的广府人(亦称广肇人),讲海南话的海南人。除福建人为福建省籍外,后四者在当时均属广东省籍。

五大帮人口总约三千万,占南洋华人华侨总数达87%,本文拟在前人发表的资料基础上,汇总分类,还原五大帮在南洋的人口分布和数量。以下统计及估计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五大帮人数考

截止2007年,在不考虑新移民的影响,南洋华人华侨按方言籍贯分,数量第一为闽南人,1082万人;第二,潮汕人,748万人;第三,客家人,499万人;第四,广府人,449万人;第五,海南人,134万人。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以上位序的成型,始自1920年以后,按庄国土所著《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人华侨估约510万人,其中潮汕人180万,闽南人120万,广府人80万,客家人70万,海南人40万,五帮合计490万,总占比高达96%。按所在区域分,以泰国250万人为最高,次及马来半岛117万人,印尼群岛81万人。潮汕人三分之二集中在泰国,虽多以混血为主,但其华人认同尚在,故而在统计上潮汕人数量最高。反之,早在明代便大量移民菲律宾的闽南人,因历经数代及受当地历史上排华的影响,大量华人后代已同化于当地,以至于统计到的菲律宾华人华侨数仅13万。介于泰国和菲律宾之间者,当属印尼,该地与中国交往时间最早,华人数量极大,但也受排华影响,部分土著化,81万的数据仍过于保守。惟马来半岛的马来亚和新加坡,因华人的身份和地位受到保障,其数量当是最贴近实际的。

1920年以后,随着国内局势的持续恶化,闽粤两省向南洋的移民达到历史最高峰,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爪哇、婆罗洲等局势稳定、土地平坦、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新华侨的目的地,南洋华人华侨的数量也因此发生较大的变化。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南洋华人华侨至少达700万,到1990年自然增长至2000万,2007年则为3348.6万。

闽南人在新移民潮中后来居上超越潮汕,其主力军主要来自泉州。按林晓英在《福建省海外侨情浅析》所列福建省侨情普查的资料,2005年泉州华人华侨总数为832万,漳州为91万,厦门为40万。与台湾省福建籍中泉州与漳州后裔比例9:7,福建省内泉州与漳州人口比例8:5相比,泉漳两地海外华人华侨数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属反常。究其原因,其一,1920年以前漳泉移民在南洋的人口比例应当与台湾相近,甚至因明代月港的影响,漳州移民在数量级上可能更有优势,只是距今年代久远,往往以“社”为籍贯记忆的漳州后裔已经同祖地失联,大量融入了当地;其二,北伐战争前夕,粤军北上福建,在漳州和厦门推行现代化新政,使得两地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百姓安居乐业,无需重蹈父辈下南洋征程,反之,泉州则因匪乱和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且该时期东向台湾之路已经被阻断,百姓除了南向迁居漳州外,只能下南洋,这也是南洋各地泉州籍人士取代漳州籍掌控福建会馆的原因之一。

二、五大帮分国数据统计

(一)马来西亚

按林水檺、骆静山合编的《马来西亚华人史》资料,马来西亚华人华侨人口数据依马来半岛、砂朥越、沙巴三地分开描述。依1980年大马半岛华族方言别人口统计资料,半岛闽南人占比36.7%,客家人21.8%,广府人19.1%,潮汕人12.3%,海南人3.9%;按1970年人口普查报告书资料,砂朥越客家人占比31.2%,闽南人12.4%,潮汕人9.3%,广府人7.0%,海南人2.4%,此外,福州人排第二位,占比30.8%;按1970年人口普查报告书资料,沙巴客家人占比57.0%,广府人14.9%,闽南人12.5%,潮汕人5.5%,海南人4.6%。

按马来西亚华人华侨总数645万,其中半岛约530万,砂朥越约68万,沙巴约47万计算,则马来西亚闽南人计209万,客家人163万,广府人113万,潮汕人74万,海南人24万。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新垵文山堂,新垵华侨多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尼和缅甸

(二)泰国

按史金纳1955年的调查结果,泰国华人华侨以潮汕人为主,占比56%,继之为客家人16%,海南人12%,广府人7%,闽南人7%。

按泰国华人华侨总数700万估计,则潮汕人392万,客家人112万,海南人84万,广府人49万,闽南人49万。

备注:受泰化影响,潮汕人有低估。

(三)印度尼西亚

按1930年荷印统计局资料,印尼华人华侨以闽南人为主,占比46.6%,客家人16.9%,广府人11.4%,潮汕人7.4%,海南人暂无数据。

按印尼华人华侨总数1000万估计,则闽南人466万,客家人169万,广府人114万,潮汕人74万。

备注:受印尼化影响,五大帮均有低估。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慈济东宫康熙年间碑记,大量印尼华侨捐银

(四)新加坡

按1996年6月新加坡政府统计资料,新加坡华人华侨以闽南人为主,占比约40%,潮汕人约20%,广府人约20%,客家人约10%,海南人暂无数据。

按新加坡华人总数360万计算,则闽南人144万,潮汕人72万,广府人72万,客家人36万。

(五)缅甸

按1931年人口调查资料,缅甸华人华侨以云南人和闽南人为主,云南人占比35.0%,闽南人25.8%,广东人17.6%。同样源自该1931年的基础数据,不同的引用者所计算的结果均不同,本文采用《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结果,但对于除闽南以外的四大帮数据却是空白的,本文采用均分的方式,即广府、潮汕、客家、海南均占4.4%。

按缅甸华人总数250万计算,则闽南人64.5万,广府、潮汕、客家、海南均为11万人。

备注:受统计范围影响,21.6%的其他人中,闽南人有低估。

东南亚华人华侨“五大帮”,闽南人最多,1082万人

海沧祥露村华侨捐建碑,祥露华侨多在缅甸和马来西亚

(六)菲律宾

按1939年美国殖民当局的人口调查资料,菲律宾华人华侨以闽南人为主,占比90%,尤以泉州晋江人为多,其他主要为广东人,占10%。广东人同样按四大帮均分,各为2.5%。

按菲律宾华人华侨总数150万计算,则闽南人135万,广府、潮汕、客家、海南均为3.75万人。

(七)越南

按1989年越南人口普查数据,越南华人华侨以广府人为主,占比56.5%,潮汕人34.0%,福建人6.0%,海南人2.0%,客家人暂无数据。

按越南华人华侨总数140万计算,则广府人79.1万,潮汕人47.6万,福建人8.4万,海南人2.8万。

(八)柬埔寨

按1968年柬埔寨的统计资料,柬埔寨华人华侨以潮汕人为主,占比77%,广府人10%,海南人8%,福建人2%,客家人暂无数据。

按柬埔寨华人华侨总数70万计算,则潮汕人53.9万,广府人7万,海南人5.6万,福建人1.4万。

(九)老挝

按台湾蔡天则《寮国华侨概况》1970年的统计资料,老挝华人华侨以潮汕人为主,占比70%,其次的客家人、海南人和云南人为给出比例数据,本文暂以15%、10%、5%作预估。

按老挝华人华侨总数28万计算,则潮汕人19.6万,客家人4.2万,海南人2.8万,其他不计。

(十)文莱

按1989年的统计数据,文莱华人华侨以闽南人为主,且基本为金门人,占比80%,按华人华侨总数5.6万算,则闽南人为4.48万,其他不计。

三、南洋华人华侨概论

从五大帮华人华侨的人口数据看,中南半岛以潮汕人为最多,马六甲海峡沿海则主要为闽南人,客家人在兰芳共和国存在的婆罗洲分布最广,广府人则沿南海分布。整体上看,闽南人多延续海洋贸易的传统,以海上交通枢纽为跳板,通过经商遍布整个南洋;而潮汕人和客家人则以乡族帮带的形式在局部地区大量聚集,体现了群体的协作力;广府人和海南人则主要依靠地利,兼有前三帮的特性,各处相对均衡地分布。

从人口总量看,闽南和潮汕两帮体量最大,在同一时期,他们除了下南洋之外,也有过台湾的选择,这与二者强烈的海洋外向型性格有关,出外谋生是解决家乡土地矛盾和光耀门楣的重要方式。而广府人和客家人,除了南洋外,还广泛分布于南、北美洲,按全球华人华侨总量看,该四大帮人数当是相当的,只是后者的出洋,存在些许被动的因素,如抓猪仔、淘金工人等,这与他们地处中外交流的窗口有关。至于海南人,因其原乡体量较小,在规模上较难与前四帮相提并论,但能有如此数量,已经十分难得。

最后,按民系归类,除客家人为山区民系外,其他四帮均位于沿海,其中闽南、潮汕和海南均属闽南语系,可见,华人华侨的形成,并非单纯因为原乡资源竞争压力的作用,其海洋性格所体现的主动性甚至是关键因素。

除去改革开放以后自费出国留学的新移民,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的经历都是辛酸血泪的集合,从明代海禁,到清初迁界、清末饥荒,再到民国混战,中国人背井离乡渡海创业、谋生,以其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家乡亲人、祖国人民的温饱及革命事业付出大量钱财和生命,这是新时代的我们所不能忘却的恩情。

不管是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华人华侨都以其个人实际行动表达不一样的爱国情思,而执牛耳者,当属南洋。民国以前的华人华侨,传衍至今已历数代,他们有些人已经忘记了祖籍信息,也无从找寻祖辈为国、为家奋斗的事迹,但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相信有更多的华人华侨将重拾寻根的路,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为他们留一盏明灯,留下一个深刻的乡愁记忆。

上一篇新闻

降维打击看无锡的危与机(无锡的前世与未来·之十)

下一篇新闻

《长歌行》热度未散,强大班底又出新剧《脱轨》,这次选角可还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