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有个词叫“顶天立地”,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人无论是他是富有还是贫穷,是生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在高山还是在平原,在沙漠还是在海滨,哪怕生活有再大的不同,总还是存在一点共同点的,那就是人总是要居住在陆地上的。

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踏上几次陆地,从他们出生到离世,大部分时间的日常起居都不会离开自己的船,这一群特殊的人,尽管分为许多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国度也都各异,却有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海上的吉普赛人”

这次所要讲述的,就是这么一群特殊的海上居民,在廖内群岛的海人。

一、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的廖内群岛

廖内群岛这个地名,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要说到它那大名鼎鼎的邻居新加坡,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世界著名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从公元4世纪开始,就有如浩荡洋流般交织往来的商船在此处穿梭,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两个大洋,也连接着相距万里的中国、中东和东非,构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直到今日,这条窄窄的海峡,依然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流动着东亚海航运输的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的东部入口处,如繁星般散落着一串岛屿,就像一群永不交班的门卫,扼守着这对整个东亚地区至关重要的航道。这串岛屿,就是廖内群岛。

与一水之隔的港口国度新加坡不同,廖内群岛没有那样优良的天生深水良港,却有着极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仅有着大规模油田和黄金、锡、吕等金属矿藏,还坐拥丰富的农业、渔业和林业资源,这串马六甲东边出口的海岛,也因此在印尼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海盗与商人,渔民与海军,海人的几张面孔

一个拥有丰富农业和渔业资源的群岛,自然不会是无人居住的,海人,就是在这片岛屿上的居民,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他们是这片海域的居民,他们的住所,并不是盖在岛屿上的房屋,而是漂浮在海上的船只。

虽然在现代社会,当地印尼政府给海人建造了陆地上的住所,但仍有许多海人更喜欢海上生活,他们会季节性的回到自己的船只上居住。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既然能够时代居住在船只上,海人自然也有着优秀的操船本领,最初,他们追逐着西太平洋的鱼群以谋生,在群岛海域里的珍珠、玳瑁和海参等珍贵海产品,也同样被他们采集来作为与马来人交换财富与货物的特产。

单纯作为渔民的生活持续多年后,时间到了四世纪以后,马六甲海峡随着海上丝路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这时的海峡,就如同一条流淌着黄金的水路,逐利而来的人犹如洄游的鱼群一般,充满了这条窄窄的水道。

被庞大的利润所吸引而来的,除了满载香料和丝绸的商人们,还有如影随形的海盗,而有些时候,海盗和海商,其实是一回事,他们拥有船队,也拥有武器,在繁荣的贸易港口他们是遵纪守法的商人,而在海外无法之地,他们也不介意客串一把海盗。

海商和海盗这两项职业带来的收益是如此诱人,直到几百年后的21世纪,海上的船只从木制的帆船变成了铁制的万吨轮,他们的货物从香料、砂糖、丝绸、金银等前工业时代的紧俏品变成琳琅满目的现代商品,而海盗这个古老的职业,也并未随着现代海军跟监控卫星而绝技,依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海人作为占据马六甲东部入口的原住民,自然也不会错过海贸带来的丰厚利润,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对当地海图的熟悉,除了在廖内群岛操船从事贸易,也寻找机会劫掠往来的船只。按史籍记载,被他们劫掠过的苦主,从唐人到清人,从东亚到荷兰,彼此之间跨越十几个世纪和半个地球。

不过要因此觉得海人只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居海盗,那就差之远矣,海人不仅对内按照不同部落分为等级分明的阶层,对外他们还长期效忠于马来王室。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常有海人在马来担任宰相、水师提督和中下级军官的职务,他们一直是马来王室极为重要的海上力量。在马来历史中,从最初室利佛逝王国,到后面的马六甲王国和柔佛王国,都离不开海人的协助。

三、海人选择辅佐马来王国的原因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海人既然占据着廖内群岛这样紧邻黄金航道丰饶的领地,又有着海上牧民一般的舟船技术,无论是生活物资还是武装力量他们都不缺。

为什么不选择自立为王,而偏偏要去辅佐马来王室呢?并且还不是短期的辅佐,双方的合作持续了十几个世纪,历经几番改朝换代都没有中断,这自然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的,就让我们一一分析。

1、人口稀少,难以自立

由于记载的稀缺,历史上海人的人口数量难以考证,我们只能看一下现代的数量。在有了石油工业和采矿业的21世纪,廖内群岛的总人口数量才仅仅达到了8万,与之相对应的,马来西亚的人口数则达到了3300万,两者之间相差足足四百多倍。

这样巨大的人数差距,海人可谓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廖内群岛小小的陆地面积上都不显得拥挤,要是放到陆地上,就如同海滩上的一捧沙子,难以成为一股大的势力,更不要说统治马来半岛这么一大片土地了。

2、海人擅长海战而不擅长陆战

除了人口之外,海人想要自立,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陆军。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虽然海人因为常年生活在船上,对于海战十分娴熟,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男丁,就有多少海军。但如果要建立一个王国,仅有海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在陆地上活动的战斗力。陆战,这可是海人的弱项了。

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海员在出远海几个月后回到陆地,适应了波涛不断的身体会像普通人晕船一样不适应坚实的地面,需要几天才能调节过来。

而长期生活在海上的那些民族上了陆地,不适反应要更加严重,对于他们来说,走在随波起伏的甲板才称得上是如履平地。由这样的海上民族所组成的队伍,又怎么能在陆地上有足够战斗力呢?

3、海人从事海上和海盗活动都需要有稳定的后方

或许有人觉得虽然他们人口稀少,但可以占据廖内群岛成为独立王国,新加坡仅仅是一个城市,不也作为独立国家存在了吗?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作为群岛的独立势力,生活真的会变得更好吗?只怕不尽然。

海人无论是从事渔业,还是经商,还是作为海盗劫掠,他们的鱼获、商品和劫掠品都需要有个销售的渠道,同时并不经营土地和手工业的海人,也需要有个稳定的交易渠道获得农产品和日用品用于生活。

那么作为马来王国的一员和作为海上的独立势力,哪一种更容易获得这样的稳定交易渠道,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4、马来王国的海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自主权

在海人跟马来王国的合作关系中,马来王室依靠海人作为自己的海上军事力量,与之相对应的,也给予了海人崇高的地位和自主权。

海人按照血缘关系分为多个部落,而马来王国则给不同的部落以高低不等的职责,从宰相、水师提督等高官到负责传递公文、造船、织造帆布等普通事务,对于一个人口稀少的民族来说,这样的分工安排,可以说是相当优待了。

除了给予不错的待遇,马来王室也并不干涉海人部落内部的复杂关系,由其自主发展,甚至到了19世纪时,海人还以相对平等的模式跟柔佛王国的苏丹和贵族合作开展海盗活动,由苏丹和贵族提供舰队和武器,海人出人出力劫掠过往船只,战利品则双方平分。

这样既有地位,又有自主权的合作模式在,海人又何必要独立建国呢。

5、海人将忠诚视为一项十分崇高的品质

前面分析了这么多海人支持马来王国的利益因素,现在还谈谈利益之外的人情。

在海人的观念中,是及其注重忠诚这个品质的,而且他们认为忠诚的最高回报,就是马来君主赐下的“荣誉袍”。所谓“荣誉袍”,是马来古代的一项宫廷礼仪,最高统治者苏丹让人用托盘盛放头巾、锦衣等衣物赏赐给受封的人。

有资源、有技术的“海人”,为何不自立为王,而甘愿辅佐马来王国

这项礼仪最初可以追溯马六甲地区的创立者室利佛逝王室,也是海人开始辅佐的第一个马来政权。可以说,从马来地区开始有王国起,他们的宫廷礼仪,就跟海人回报的忠诚密不可分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海人是被狡猾的马来王室提出的忠诚理论给忽悠了,但从之前分析的几条原因可以看出,海人也从合作中获得了相应的地位和利益,既有人情,又有实利,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马来王室呢?

参考文献:

《亦兵亦盗:历史上廖内群岛的海人》

《东南亚次区域:新柔廖三角的形成与发展》

《十六世纪初至十八世纪后期马来亚的政治斗争》

《马六甲港在十五世纪的历史作用》

《海上丝路,深藏在大海和时光中》

上一篇新闻

韩国三姐妹为700亿斗财阀:穷人穿旧衣、阔太Tiffany宝诗龙换不停

下一篇新闻

《传家》结局:易家三个女儿两个找到归宿,黄夫人第二春获祝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