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被称为“最年轻的科学家”!家长: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的谈方琳同学火了。
年仅15岁,因为一项名为“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组数估计”的数学成果,她以“少年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
这样年纪轻轻就参加“最强大脑聚会”的孩子自然是万众艳羡。
媒体称她是“最年轻的科学家”。
于是,百度百科也改了词条,将她的职业改成了“科学家”。
谈同学才高一就有如此成就,在网上被刷了满屏的666。
家长们也忍不住分享到亲友群、朋友圈,激励自己的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谈同学从不补课也不刷题,学习不累又出奇优秀,简直是自家孩子学习的范本。
只是,在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我发现谈方琳同学其实并不像媒体吹嘘的那样:她不是个神童。
▲来源:澎湃新闻
谈同学小学读的是上海普陀区最好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类学校大多为本校教职工子女开放,是普陀区Top1的小学。
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延安中学原初中部,长宁区最好的初中。排名只要在全校前50一般会被上海“四大”录取。
高中就更加牛批了,就读于上海“四大”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华师大二附中是真正的“顶流学校”。
2019年,华师大二附中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人数在上海排名第一,高考录取率95%以上。
这还不包括出国留学的毕业生。
知乎上曾有人问上海“四大”的留学率,回答的是同为“四大”之一的上海中学,也可以作为参考。
谈同学的研究成果,被付老师判定为竞赛练习题。
付云皓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满分金牌得主,名符其实的奥数天才。
▲来源:知乎用户
也就是说,这个外行人看起来不明觉厉的研究成果,在内行人眼中只是一道“基础题”。
更有知乎网友扒出,谈同学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谈胜利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长江学者。
据《新闻晨报》报道,谈同学上初一后,对数论方面很感兴趣,父亲为她介绍了一位同校研究数论的数学教授,此后一直跟着这位教授后面学习。
谈同学能够参加论坛,大概是她父亲想让她见见世面。
▲来源:中国经济学人
谈同学身上有很多普通孩子没有的先天优势。家庭背景、教育资源、教育观念等等都让她领先了同龄人一大截。
她不是一个神童,只是在某些方面要比别人强上不少,假如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未来成就也不见得会差。
大概是现场的记者没找到亮点素材可以报道,正好看到现场有一个年纪最小的参会者,被某些不懂数学知识的非专业记者一通胡吹。
对于媒体来说,造神、炒作人设才能获取更多的流量。
“15岁最年轻的科学家”这么有噱头、有反差的事自然不能轻易放过,结果就搞了一个下不来台的大新闻。
近日衡水中学的学生在打饭的时候还看书、背书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一时间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对于这种学习方式不满: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不应该提倡,该读书读书,该吃饭就好好吃饭;也有的人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都成了考试机器,当然也有的人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学习的孩子们都不会快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刷题。
但我想说,对不起,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
衡水中学因为每年培养出无数上清华北大的孩子,被称为清华北大的摇篮。
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每年都是全国第一:
- 2015年119人考上清北全国第一;
- 2016年139人考入清北全国第一;
- 2017年176人考入清北全国第一;
- 2018年高考,衡中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超过200人!
衡水中学一直在不断创造高考神话。
河北衡水中学2018高考喜报
其中,106名学生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共有27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2018年10月14日,衡水中学举办“第八届著名高校衡水中学校园行”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110余所高校的27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招生负责老师齐聚衡中“抢”生源。
而我国目前的选择人才的途径还依然是高考,它是促进阶层流动公平的一种方式。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高考是改变他们命运最重要的方式。
可是也总有人反对、甚至斥责高考这种应试教育。
“我从骨子里反对当前的应试教育,一个应试扼杀了多少人的童年。”
“我也反对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也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应试教育催生了恐怖的恶性竞争,应试教育不除,素质教育不兴,作业难消!祸害无穷!”
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现在已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不仅专家批评、学者反对,连很多家长也跟着起哄:
“应试教育真的太害人了!”
“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拯救孩子。”
听着家长们的这些话,我只想说一句:
“如果你不是中国金字塔顶尖那5%的人,而只是中产阶层或中下阶层,还反对应试教育,那是真的非常蠢。”
为什么说你蠢呢!素质教育的典型年年有,去年也有一篇类似的天才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跟“哈佛女孩”刘亦婷不同,这对双胞胎被很多家长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
在媒体的描述中,虽然双胞胎数学考过17分,但在家长的“放生式教育”后,她们很快就得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文章中对这个“放生式教育”家庭描述了很多细节,比如“从不强迫孩子上补习班”、“别人的寒暑假都是上课,我们的寒暑假是和妈妈一起环游探索世界”等等。
这种特殊的“家庭素质教育”的背后,都有一个很有钱的家庭。
两姐妹初中上的是杭州一所名叫“绿城育华学校”的贵族中学,而且还是在专为孩子出国定制的“睿励班”学习,一年学费将近8万。
高中上的是美国私立高中“白山中学”,每年光是学费就快要50多万元,还不包括生活费和其他活动费用。
这对姐妹的业余活动也不一般,滑雪、观星以及环游世界等等。
妹妹喜欢古文化,曾经随着业余考古学家队伍寻找海底古国——亚特兰蒂斯,希望有一天能破解亚特兰蒂斯的秘密。
记者采访姐姐时,她还没有去学校上课,而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研究西方美术史。
诸如此类的高大上活动,满满都是钱砸进去了。
文章大肆鼓吹“减负教育”“素质教育”,确实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
问题是,双胞胎的教育压根与“素质教育”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被人频频提起,穷人家孩子十几年辛辛苦苦在应试教育上挣扎,也比不过别人家孩子几年的“放养教育”。
央视一部高考纪录片中,北京状元熊轩昂说了一句大实话:“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
在北京,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理念,很多农村、县城的孩子这辈子都享受不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比之下,大城市孩子有更多捷径可走。
2016年1月份,深圳实验学校初二学生柳博,因列席“两会”而名动一时。
这位13岁的少年,在“两会”上侃侃而谈:“希望推行教育改革,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更多地注重我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不要让一张考卷来决定我们的未来……”
这番话说得无比正确,说得掷地有声,但很多人发现了一个亮点,柳博身穿的是阿玛尼西装。所以有人一针见血地说:“对亿万穿不起阿玛尼的孩子来说,影响他们未来的幸亏还有一张考卷,等这张考卷都没了,中国就都是你们阿玛尼的了。”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按部就班地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才是最实惠、最稳妥的成才路径。千万别跟着有钱人瞎起哄,中国要是真的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
穷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亘古以来的生存竞争,就是遵循着丛林法则。无论所谓的理论家把教育描绘成何等绚丽的天堂,教育的本能就是传授给孩子们生存技能。
所以即使你家孩子没有机会进入衡水中学,那也要学学衡中的学生,在考场上多考几分。只要你家孩子上着学,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无论你对孩子的学业倾注了多少心血,都要奋力一搏。与其抱怨所谓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如投入竞争,抢得过就抢,抢不过也无怨无悔。
有高考,就会有衡中;有战场;就会有英雄。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要教育孩子除了努力,无问西东。如果你自身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投入竞争。你想躲避高考的竞争,那只能输得更惨。
高考的分数,只垂青那些勤于做题的人,只垂青那些所谓的考试的机器。规则在此,诸神退位。名牌大学的通知书都是努力拼出来的!
你还在呼呼大睡,别人已在埋头苦读。
不想一辈子吃苦,就必须要闻鸡起舞!
版权说明:本文源于网络,由麦呀AI教育整理,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Qzone
微信
文章采集
采集文章
女孩早恋被父母罚跪雪地3小时,早恋不可怕,不懂爱的父母才可怕
麦呀AI教育 2019-12-12 11:18:36
近日,有网友反映,长春某个小区的一个女生被家长罚跪冰天雪地已长达3小时,因为担心她一直跪下去被冻坏,就报了警。
原来,是因为这位正上初中的女生早恋了,家长发现后很生气,不让她进门,让她在楼下罚跪。
警察到场之后,把孩子的父母叫下楼,让其把孩子带回家并提醒她的父母不要如此对待孩子。
女孩父母这种毫无人性、粗暴无情的惩罚,引得网上一片谴责。
孩子三观尚未健全,确实需要家长的教导,父母对早恋的担忧,也可以理解。
但是,教育孩子,应该用爱与智慧传递价值,而不是用暴力情绪发泄非理性
孩子早恋,家长该不该管?
当然该管。
但绝不是这种粗暴冷酷的方式。
高压与严惩,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导致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情。
《小欢喜》中,乔英子因回忆爸妈离婚,悲伤不已,同学方一凡暖心拥抱了她,乔英子趴在方一凡肩上哭泣的一幕,被他们的妈妈看见了。
家长们如临大敌,先是旁敲侧击,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坐实”他们早恋,继而双方家长聚在一起,高压逼供,不“老实交待”,就不准去上学。
俩孩子气愤之下,叛逆劲儿上来,当着家长的面,故意像情侣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就是恋爱了!”
父母的过度反应,不仅不能妥善处理问题,反而激化矛盾,把孩子引入火坑。
我上初中时,班上也有同学早恋,我同桌就是其中之一。
有次放学,她坐在男生的自行车后座,右手抓着他的衣服,俩人有说有笑,不巧被外出的妈妈看见了。
回家之后,父母对她一顿拷问责打,严禁她跟那个男孩再有任何来往。
妈妈开始跟踪盯梢,严防死守。
其实她和男生之间,只是一种朦胧的好感。
这份好感并未因棒打而消失,反而让两人走得更近。
后来,秋游后一起回家和一起去书店,两次被家长抓住之后,女孩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妈妈在大街上骂他们,让她无地自容,还让她写保证书交给学校,在家对她暴打、禁足。
孩子在家找不到温暖,就会到外面去找。
羞愤之下,破罐子破摔,家庭的冷酷让他们抱团取暖,反正家长认定有事,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做点事给他们看看。
女孩后来经历了怀孕、流产、休学,男孩子也被迫退学、转学。
眼睁睁看着两个好同学,被家长逼上梁山,走向悲剧人生,时隔二十多年,我仍为他们心痛。
马薇薇曾说:
早恋的实质,其实是在家长的监护下,让孩子可以安全地掉到一个坑里,而不是将来在家长无法看到的地方,她掉进了再也爬不出来的深渊。
可现实中,却有无数家长,亲手把孩子一步步推进了深渊。
有人采访黄磊:“如果你的女儿15岁就谈恋爱了,你会怎么办?”
黄磊答道:“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窦初开,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我觉得是美好的。你能做的是往健康的、更好的方向去引导。”
接纳孩子早恋不等于放任不管。
家长害怕孩子早恋,主要是担心影响孩子学习。
从事儿童心理研究20年的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田宏杰老师,曾做过调研发现,因早恋影响学习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孩子本身就成绩不太好,也不太爱学习,用早恋来逃避;
另一种是孩子本身早恋并没有影响学习,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恋爱,结果因为花太多时间在抵制父母的严防死守,反而影响了学习。
因此,对于早恋,不能因为担心就粗暴地去禁止,与其视之为洪水猛兽,否定打击,不如疏而导之。
有些家长的做法就非常智慧。
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对待女儿收到情书的态度和做法,很值得学习。
她首先说:“女儿长大了,有人追求了,是件好事。”
孩子明确地知道,恋爱不是羞耻的事情。
她告诉女儿:“有人喜欢你,说明你优秀、你值得。她列举了女儿的优点: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形象好……”
给女儿戴了许多高帽,并提示她把这些优点保持并修炼得更好。
然后,妈妈给女儿打了一剂预防针:“中学生心智不成熟,没定型,他今天说喜欢你,说不定哪天又不喜欢你了,这都属正常,不要有心理负担。”
接着,妈妈给了她一些建议:“你们现在还小,不独立,感情上不用着急,将来上了大学,还有很多机会,自己的高度可以决定你周围接触的人的高度,你不用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
还看过一位父亲对早恋女儿的教育。
女儿暗恋上了班上的一位学霸,父亲不但没阻止,还鼓励女儿要好好读书,先把成绩赶上去,才能被学霸看到,又陪着女儿一起早起锻炼,减肥瘦身。
最后女儿成绩越来越好,各方面都越来越优秀,发现其实学霸也不过如此,竟然放下了心里的那段情愫,专注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逼迫。聪明的家长懂得把教育包裹在善意里,对他们循循引导,孩子感受到尊重,也得到了方向。
当然,想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早恋以及处理早恋,最重要还是家长要接纳早恋。
根据心理发展学理论,十二三岁的孩子,就会慢慢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但是这种情感往往都是朦胧的、单纯的。
就像《少年说》节目中的一个片段所展示的那样:
一名男生向一名女生独特表白:“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吧!”
台下的女孩,大大方方对他说:“好!”
多么青春美好的一幕。
青春萌动的爱情,是真诚的、纯粹的。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它给孩子展示了最纯洁无瑕的爱意,教会了孩子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与其极端粗暴地处理,不如用接纳和放松的心态去引导孩子。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 建立良好的沟通
成长充满迷茫,孩子喜欢从愿意聆听、支持他们的长辈那里寻求建议。
比如《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她什么都告诉刘静,因为刘静总是耐心倾听,温柔提出看法和意见。
孩子早恋,父母不要呵斥打骂、跟孩子僵持,不要把早恋当成一个麻烦和障碍,而应看作是一个交流和教育的机会。
父母情绪平和,孩子才愿意分享他的故事,愿意从你这里寻求帮助,父母就能有效掌握孩子的动态,不至于跑偏。
- 向孩子传递正确性教育知识和恋爱观
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要把生理知识、安全套知识等教给他们,比如跟孩子阅读和讨论《爸爸说给青春期儿子的秘密话》、《妈妈说给青春期女儿的悄悄话》等书籍,不要让孩子瞎摸索。
除了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塑造价值观,比如什么样的爱人是靠谱的、婚姻与恋爱的区别等。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的喜欢,往往会停留在外貌、长相,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讨论“什么是优秀”。要把上进、自我成长和自律植入孩子对“优秀”的界定。
还可以给孩子推荐好的青春期电影、好书,比如《黑头发的朱丽叶》、《青涩的苹果(老师的54封信)》、《刘墉家书:少爷小姐要争气》等,帮助形成良好认识。
- 订立规矩,教导底线
爱,意味着明确的规矩。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说过,决不允许女儿们夜不归宿;虎妈蔡美儿的十大家规第一条就是:不许夜不归宿。
中国性教育第一人胡萍老师,多次提到,任何时候,不能让未满18岁的孩子,发生性关系。未成年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伤害。
孩子早恋,虽然父母可以持开放接纳的态度,但必须告诉底线。
乐嘉就在一封写给女儿的信里提出了这两点,相信所有父母都会认同:
第一,学习成绩不能受到影响。因为好的爱情是让人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糟。
第二,决不能偷尝禁果。因为一旦越界,彼此无论是情感、身体还是人生,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乐嘉写给女儿的信部分内容截图
- 与孩子讨论毁灭性后果
早恋虽然美好,但也充满危险。
无论男孩、女孩,一定要对孩子强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对爱情和对方负责。
利用闲聊、新闻、电影、书籍(比如《安琪拉的灰烬》、《出事的那一天》等),跟孩子讨论越界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否则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 多和孩子讨论梦想和憧憬未来
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讨论TA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让孩子多把注意力放在认识自我和追求自我上。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看一些人物传记,或多出去见见世面,打开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不局限于眼前的人和事。
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恶而劣、简单而粗暴的处理方式。
父母温柔平和的爱与下足心力的智慧,才是一个孩子安然而幸福地度过青春期的不二法宝。
版权说明:本文源于网络,由麦呀AI教育整理,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智能辅导,成绩更好!点击了解更多即可免费领取价值199元的麦呀AI教育专业学科诊断课,分析孩子的学习漏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