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董建华 摄

10年执着,古道山水更加美丽动人;

10年跨越,马帮人家更加美丽富裕。

“茶马古道是一篇大文章,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做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对云南普洱那柯里干部群众的嘱托,也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百姓富裕和生态优美“两个成果”一起收的理念,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道溯源,潮涌普洱。

从居住者的生活状态开始改变,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渐渐转移至中心,从旅游地图之外变成了旅游胜地......那柯里的成功实践,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崛起双赢提供了表率与典范。

如今,那柯里绿色发展的步伐更加快速稳健,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动力也愈加强劲,一幅“美丽普洱”的宏大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彭薇 摄

“绿色涅槃”重获新生

那柯里的故事里,镌刻着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变革与进步。

2007年6月3日,一场大地震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宁洱。6.4级强烈地震导致那柯里村民房严重受损,本来就不富裕的村庄雪上加霜。

如何重建那柯里?普洱市因势利导,推出了把那柯里打造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措施,而这也更符合全市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路。

当地政府按照统一“坡屋面、灰色瓦”和“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的规划设计和要求,利用处于“茶马古道”古驿站位置的优势,引导村民结合村寨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恢复茶马古道风。

“2008年11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高兴难忘的日子,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那柯里。”村民们兴奋地说,“习总书记平易近人,说话和气,他笑起来就像太阳,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

那柯里的村民们清楚记得当年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2008年11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走进受灾群众家。在村头的李天林家,一进门,习近平便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看看他家的伙食,又来到房间,看看他家的住宿情况。茶马古道旁,习近平与村民们拉家常,听到村民们说新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不太好”时,还热心地为大家伙儿出谋划策。

习近平勉励大家:“我相信,有了党的好政策和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一定能走上致富之路!”

“我一定还会再来,希望下次来时,你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

这份牵挂,始终萦绕在总书记的心中。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当时任宁洱县委书记李鸿发言时,习近平问道:“现在(茶马古道)那条路还通吗?”“村民们生活有变化吗?”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小山村连着中南海。那柯里的山川草木,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个茶马古道小山村11年的惦念和关心。

总书记的嘱托,已经变成现实。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那柯里村民的新房。彭薇 摄

“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早已走上了小康路啦……”。2018年6月份,宁洱县那柯里村村民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盛情邀请习总书记前来参观那柯里村在脱贫奔小康上取得的巨大变化。

在地震重建中,祖祖辈辈都是赶马人的李绍盟家盖起了两层小楼,开办了“荣发马店”农家乐。院中的走廊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来到他家看望他们时的合影。

“习主席来过后,那柯里打造生态旅游的思路得到更大的推动,茶马文化村落一步步成型,荣发马店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中国明星,美国、日本等国的探险人士多次到此探访,想不红火都不行。”李绍盟说。

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鳞次栉比的新民居、美丽和谐的城镇村落、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浴火重生,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那柯里的“农家乐”由2007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26家,民宿客栈9家,特色小吃6家,民族手工艺品店5家;吸引了全国乃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的宾客前来观光游览,日均接待游客800余人,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成功对接,创立了乡村旅游的靓丽品牌。

而那柯里村实现脱贫所走的路,走的正是绿色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之路。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董建华 摄

古道丹青指处山水秀

夕阳下,院落围墙的斑驳记录着时光,随处可见的马帮元素凸显出文化韵味……今年端午小长假,那柯里的民宿有些热闹,俨然已是新的网红打卡地。

茶马古道上,架着一座“风雨桥”。这桥,仿佛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搬过来的。古老,简陋,富于诗意。桥这边,通向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桥那边通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史。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来到那柯里入住民宿就是为了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清晨,到山顶看日出;傍晚,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坐在院落,风吹哪页读哪页;夜里,与民宿主人在院子里下棋品茗……

“一到周末,我们的房间全部订满了。”荣发马店主人李绍盟一边招呼着游客就座,一遍招呼后院厨房掌勺炒着特色农家菜。“虽然没有大景区可依靠,但茶马古道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地发展最大的后盾。”

老李家的马店有上百年的历史,从祖上开始一直经营到了1954年,当年在马帮圈和当地都小有名气,南来北往的马帮都会到这里进行休整。

“马帮带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荣发马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客商。”李绍盟介绍,那时的马帮驮着粉丝、面条、贡品、洋碗还有各种日用品、工艺品南下,之后换回了棉花、象牙、茶叶等物品又北上贩至拉萨、西安、北京。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昆洛公路的修建开通,大卡车的载货量打败了传统的马帮,用马驮货的人渐渐减少,昔日繁忙的古道逐渐被人遗忘。直到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茶马古道才又回到人们的视线里。

那柯里景区管委会主任方磊说,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祖先创造性地开通了这样一条与外界商贸交流、沟通的路线,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崎岖山路为载体的民间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普洱府(宁洱)就因普洱茶和磨黑盐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的拓展还带来茶业的兴盛,马帮也成了促进普洱茶名扬天下的传递者。

发展的巨轮不仅不会碾压田园诗意,还可为之开拓一条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董建华 摄

“我小时候的那柯里不是这个样子,破破烂烂的,而今的那柯里不但变成了旅游小镇,而且家家户户把丢失了几十年的手艺捡回来了,打铁、做马鞍、木匠、手工茶、马帮菜……,那柯里已经成了带动周边乡村富裕的典型。”村民李华无不自豪地说道,“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顺着李华所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座极具民族特色的的农家院落,黛瓦红墙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屋前屋后绿树成荫,各色花儿竞相怒放。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到来,让这个小山村格外热闹。

生态美、旅游兴、百姓富。

“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袅袅炊烟舍,绵绵风雨桥,悠悠古道风,浓浓民族情。”那柯里的发展,成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普洱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

那柯里的故事,像一部清新隽永的电影,演绎着富春山居图上的景致与生活的改变。

绿色之韵生态之美

那柯里在普洱是个典型,但绝不是特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总结普洱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资源是普洱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普洱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着眼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成果”一起收,指引普洱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宏图大略焕然而生。

牢记嘱托,久久为功,普洱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绿色为导向擘画未来。

2013年6月,普洱市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平台,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崛起新路子。

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茶马古道是一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普洱努力把那柯里打造成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那柯里也由此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

这是一种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依托茶马文化资源,那柯里坚持“生态立村,绿色发展”的理念,将清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并利用依山傍水的优势资源,使民居建筑与“山、水、林、田”融为一体,打造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式村庄。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董建华 摄

为重现当年那柯里茶马驿站兴盛繁荣的景致,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那柯里创造了“结合+整合+提升=品牌”的旅游开发模式,整合恢复重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修缮恢复了那柯里至思茅区坡脚4.3公里的茶马古道,设立了博物馆;建成和修缮栈道、沿河风景打造等人文景观旅游景点。

昔日的茶马古道,重现繁荣。通过旅游景区打造,那柯里成就了一个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醇厚的古村落,打响了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荣誉也不期而来:云南三十佳最具魅力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张春芝在做饭。赵岗 摄

“山还是那座山,换种思路,效益天差地别。”那柯里村民、心园饭店老板娘张春芝不无得意地说,“1992年刚卖早点那会,全部资产只有1500元,没想到今天会做到这么大的生意,全沾了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光。”

“只要有好政策,村民就能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张春芝说,还是政府推广的乡村旅游模式好,不仅供应茶马古道特有的马帮菜,还把民宿客栈越做越大。

站在张春芝家望去,整个那柯里村在雨后的水气中苏醒,驿站广场、马鞍人行桥、风雨桥、水车、水动力碾子房、马掌铺、马跳崖……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式村庄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些年,茶马古道成了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而那柯里无形中成了茶马文化旅游路线上的一颗明珠。”村民们兴奋地说。

从生态觉醒、生态自觉到生态自立、生态自强,牢记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已经植根于那柯里人心中。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彭薇 摄

生态美与百姓富融合共生

乡村振兴,那柯里有着“方法论”,更有“世界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那柯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成为先行先试者。

乡村的繁荣底色并非与生俱来。

靠山吃山是“竭泽而渔”,困守青山是“缘木求鱼”,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那柯里瞄准了更多的产业。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高仕兴在介绍自家的手工茶。赵岗 摄

在张春芝等人的带动下,不仅百年马店、马帮菜得到发扬光大,非遗传承人李兴昌的手工制茶作坊也在村里安家。“普洱茶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制茶手艺了,特别喜欢制茶过程中的那些工序,从采茶、晒茶、炒茶、揉制、压茶,一路看着它成型、包装、上市,很有成就感。”高仕兴说,家里还养了好几匹马,供游客亲身体验茶马古道的骑行感。

就在高仕兴家的“高老庄”手工制茶坊前面,村民李华打造的手工舂粑粑石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粗大的木棒、香气四溢的粑粑,一批游客正兴奋不已地上手舂打,并蘸上酱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宁洱县般海村的康家龙专门在那柯里租了一个开放式的四合院做陶艺。他的作坊紧挨着古老的茶马石径,造型各异的茶具碗碟花瓶陈列在古道旁,路过的游客拿着康家龙烧制的陶器爱不释手。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康家龙展示自己的陶器。赵岗 摄

“爷爷外公都是做陶的手艺人,但我30岁才开始玩泥巴,只是一玩起来就不可收拾,现在已经摸索出好多门道。”康家龙说,自己做的陶器不愁没市场,有人慕名而来现场购买,有人从网上订购,收入多的时候一月就有五六万元。

而43岁的赵志在那柯里开了一个葫芦坊,专门给葫芦上色作画。“这个采用的是云南民族重彩画。做旅游产品就是要有唯一性,这样游客也会喜欢。”赵志笑着说。

与那柯里茶马驿站一街之隔,还有一个特殊的场所,就是是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实践基地。绝版木刻是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思茅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普洱出现的一种版画创作的新技法。那里,众多学员正在学习版画技艺,他们都是来自当地的村民。

“来这的学员吃饭、住宿还有教学都是免费的。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将绝版木刻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这也能成为村民们谋生的手段。”宁洱县同心镇宣传委员潘建华说。

「绿色发展看普洱」美出新高度 绿色跨越的普洱那柯里“样板”

普洱那柯里。董建华 摄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那柯里振兴的梦想在孕育、在破壳、在生长……朝着习近平同志10年前亲自擘画的梦想奔跑,实景演绎着中国乡村振兴的盛大图景: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来到那柯里创业,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参与到村子未来的规划,因为“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和自己的生命有关”;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挖掘村子的文化优势,展现人无我有的一面;

……

坚定、清醒、有作为。这是那柯里之道,更是乡村振兴之道。

昔日窘迫的那柯里已改变了容颜,村里锚定“文化旅游”和“绿色发展”两个主色调,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那柯里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12000多元。

这片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慢慢展现出它的魅力。

山巍巍,水潺潺,松青青。那柯里不远的山脉上,苍松挺立,雄姿英发,犹如凝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在无尽的时间轴上,2008年之后的那柯里与2012年之后的中国,似乎有着许多巧合。

而历史的巧合往往深有寓意,回望来时路,巧合当中蕴涵着必然,路径当中隐藏着伏脉。

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

这是那柯里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是普洱夯实绿色发展本底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的样本之一。在这里,人们看到了普洱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范例,也看到了未来美丽中国的“云南样本”。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赵岗

上一篇新闻

20岁BL剧男星是游泳国手!出国比赛夺铜牌…追星粉丝冲会场

下一篇新闻

一趟新加坡之旅,两件事铭记我心|在此提醒游客,务必注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