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1941年8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不顾德军潜艇的威胁,远涉大西洋,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停泊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希望能说服罗斯福,让美国出兵参战,而罗斯福心中早已有自己的盘算。

1940年6月,德军占领了整个西欧大陆,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西欧海岸已被德军控制,英伦三岛陷入了困境。

希特勒为了对付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想诱降英国,但丘吉尔铁了心要跟德国打,因此希特勒制订了登陆英国作战的“海狮计划”,发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大不列颠空战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大不列颠空战参战飞机

德国空军集中了3个空军集团军,作战飞机2400余架,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下了7万多吨炸弹,损失飞机约1500余架,但德军最后还是没有登上大不列颠的土地。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德国战机轰炸英国

海狮计划”受挫后,希特勒为了拓展他所谓的“生存空间”,又将战争的矛头对准苏联,制定了“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兵分三路突袭苏联。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德军总参谋部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英国已孤军奋战了两年,既要面对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对其本土的进攻,又要应付日本对其远东殖民地的威胁,此时的英国早已经不是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了,对付一个德国都已捉襟见肘,再加上一个日本,根本是力不从心。

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英国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急切地想扩大反德联盟,以摆脱孤军奋战的危境。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二战不列颠空战中被轰炸的英国首都伦敦

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德国几乎侵占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并且还在进一步的寻求控制大西洋的制海权,只要德国在欧洲站稳脚跟,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使欧洲的战火飘洋过海、烧向美洲。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1941年底,纳粹德国的欧洲版图

德军突袭苏联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美国下放和民众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美国民众对共产主义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如果不反对法西斯的话,最终倒霉的将会是美国。

这也促使英美政府要对法西斯侵略表明自己的态度,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协调两国之间的反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41年8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停泊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进行了双方自二战爆发后的首次会晤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奥古斯塔号战舰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丘吉尔、罗斯福及其代表团成员在战舰上合影

丘吉尔希望将压在英国身上的应对日本在远东的进攻转移到美国身上,希望美国能参战,并与英国结成坚定的军事同盟,以减轻英国身上的压力。

然而罗斯福早在会晤之前就已定下了基调,即这次会议并不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而是要发表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目标的联合声明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美国总统罗斯福(左)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右)

所以,丘吉尔希望拉美国参战,实际上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幻想,罗斯福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打算。

只能说,丘吉尔还是没有摸清罗斯福此时的真正野心,此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财主、债主,下一步,罗斯福要实现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他要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最佳出兵时机。

据此,罗斯福与丘吉尔对会议所预设的目标的巨大差异,主要有五点原因:

1、美国国内民众严重的反战情绪,使得罗斯福不可能答应丘吉尔的要求。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二战中美国的反战游行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成为政界和舆论界的主流,他们担心美国参与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参与欧洲纠纷,卷入欧洲可能发生的战争。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兰金 - 美国国会的第一位女议员 两次投票反对美国参战

孤立主义的流行有一战的阴影影响,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于是美国曾经迫切想到通过介入国际战争,来实现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主导地位,于是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提出了建设“国联”的目标。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一战,美国出兵欧洲

最终美国付出沉重代价协助协约国取得一战后,却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遭到了英法等老牌欧洲国家的排挤,最终不仅没有成为世界老大,最终连美国所倡议的“国联”都没有加入。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巴黎和会

另一方面,还有不久前的数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人们渴望太平,关心经济发展和就业,对于参加国际战争,坚决地反对。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二战中的纽约时代广场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二战期间的纽约海滩,依旧游客不断

孤立主义促使美国出台了中立法案,同时与间接使国内反战运动高涨。因为美国人深信,只要是战争最终受伤害的是民众。当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特别是欧洲的火药味渐浓,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美国人就游行示威反对美国介入欧洲战争。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美国签署中立法案

2、美国还想继续隔岸观火,闷声大发战争财,快速增强自己的实力,为日后坐收渔翁之利做准备。

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当时,美国的石油、钢铁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这两样资源都是战争的必需品。

钢铁,1941年,美国钢铁年产量为7500万吨,1944年,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五个资本主义大国的钢铁生产总量才5600多万吨。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各国钢产量

石油,1940年,美国石油年产量就达到了2亿吨,而全球石油总产量才为3.6亿吨。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二战主要参战国的石油产量

有了钢铁和石油,美国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飞机、坦克、各类舰船,卖给交战各方。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美国军工厂生产的飞机

在第二次大战爆发的前期,美国就向德国和日本这些积极备战的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废钢铁和石油,战争爆发后,又向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同时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这些巨大的需求,又促使美国的工业迅猛发展,才有了后来美国参战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到1942年,美国已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美国军工厂生产炮弹

3、战争各方消耗还不够,尤其是英国,罗斯福的策略就是最后入场,替代英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二战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也是丘吉尔坚持要跟德国打的底气,经过2年的对德作战,实力虽已大大受损,但仍不容小觑,更何况英国还有全世界最多的殖民地,殖民地遍及全球,国土面积和人口占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

美国想战后超越英国,必然会让英国做最大程度的消耗,等待最好的出战时机,等英、法、德、日主要参战国消耗得差不了的时候,一举出击,一战定天下。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被轰炸后的伦敦街道

4、美国还需要继续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和财富,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做战略储备。

美国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他可以免受战火的摧残,又利用其强大的制造业为参战国提供战时物资,发展本国的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全世界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美国。

同时,为了躲避战火,全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也都涌进美国,尤其是大量被纳粹迫害的犹太科学家,极大地发展了美国的科学技术,在雄厚的资本、大量的人才支持下,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当时的德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强的科学家阵容,光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31名,其军工水平也远在美国之上,而希特勒却偏偏是一个强烈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恶劣的民族,为了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要消灭犹太等类等民族。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希特勒

1933年,希特勒展开了浩大的“文化精洗运动”,二战期间,陆续有50万犹太难民逃离第三帝国,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就成了最大的难民接受国。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前间美国大约接受了13万犹太人,这13万人大量是犹太血统的科学家和文化精英,仅1933年的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8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这些精英包括:“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现代宇航之父” 冯·卡门、“氢弹之父”特勒、“原子弹之父”西拉德、物理学家玻尔和费米等等,这也使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使美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爱因斯坦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原子弹之父”利奥·西拉德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现代宇航之父” 冯·卡门,“两弹一星”钱学森是其弟子

美国意识到,比武器装备更重要的东西是科技人才,所以,美国开始不惜一切力量来争夺全世界的科技人才,把他们带进美国为其效力。

5、此时,法西斯力量正在巅峰,美国还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时,其实力正值巅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空军、陆军、装甲兵,疆域达到640万平方公里,控制区人口将近2个亿,钢铁产量达到3200万吨、生铁2500万吨、煤5亿吨、石油480万吨,整个西欧有近5000家工厂为德国生产军火。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德国军队

苏德战争中,德国一次就出动了550万军队、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各类火炮、190艘战舰以及60万辆运输车。这支部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野战机动力量,几乎是无敌的存在,这也正是希特勒敢于实施“闪电战”的资本。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德国阅兵

1941年的日本有世界第五的经济和工业,几乎世界第一的海军,世界第三的陆军,航母就有10艘。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日本航母

面对这么强大的对手,美国还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按照美国政府计划,美国将在1942年中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此时贸然参战显然是不符合自身利益。

即使这样,后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提前参战,整个二站期间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如果此时就参战,损失只会更大,这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被袭击后的珍珠港

综上所述,丘吉尔一厢情愿地想拉美国下水,让美国参战,是不现实的。

但不管怎样,这次历史性的会晤对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势具有重要作用,其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不仅是美英两国政治联盟的标志,而且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纲领。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在伦敦召开了讨论《大西洋宪章》的同盟国会议。英国、苏联、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挪威和“自由法国”参加了会议,与会各国先后都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签订《大西洋宪章》的军舰上合影

它对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对于动员和鼓舞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这次会议也看出来了大英帝国的没落,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英国的美元储备和黄金储备消耗殆尽,国内机器设备磨损严重、破烂不堪,不得不依靠美国的物资来维持战争,为了保住大西洋运输生命线,英国不得不忍痛以99年租借期,向美租借西印度洋群岛的纽芬兰、百慕大、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及英属圭亚那等军事基地作为交换条件,获得50膄美国海军旧驱逐舰以抵抗德国的海底狼群。

整个二战,说到底,输得最惨的其实不是战败的德国、日本,而是打光了祖宗几百年积攒的家底的英国。英国虽然表面上与美苏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对德战事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实际上却是人微言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压根插不上嘴。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战后,国内爆发经济危机,海外的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非洲等殖民地,纷纷开始独立,英国没有能力去“维稳”,大英帝国很快分崩离析。由控制3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几亿人口的大帝国,变成20多万领土的英国,大英帝国彻底走进历史。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部分英属殖民地独立时间表

大不列颠失去了大英帝国,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了。

——迪安·艾奇逊

反观美国,二战后,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居世界之首,美国和苏联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老牌的强国英国 和法国却日益衰落,确定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世界中心的世界政局,美国也成了二战最大受益国。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美国GDP趋势图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这一切的都得益于罗斯福的战略,这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1933年初,罗斯福刚上任美国总统之时,正值经济大萧条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随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正是罗斯福,通过“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又带领美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短短12年,就让美国一举登上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其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强大能力,不愧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丘吉尔一厢情愿冒死赴美搬救兵,罗斯福却迟迟不发兵,原因有五点

▲ 罗斯福总统

上一篇新闻

停电通知:沈阳和平、皇姑、浑南等8区1市大范围停电!最长15个小时!

下一篇新闻

高度还原真实场景的电影《危机:龙潭之战》,原来澳军也这么能打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