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2日 星期四

从兴趣小组到潜在独角兽——“世界学子”为最酷产品挥洒青春

从兴趣小组到潜在独角兽——“世界学子”为最酷产品挥洒青春

》》》青春档案

青春代言人:成都易瞳

青春印记: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青春标签:全景解决方案技术提供商

一句话青春故事:扎根成都3年,立志改变世界

一句话青春格言:与生俱来,不忘初心

一句话产业前瞻:预计在2018年,全景拍摄行业会迎来一次爆发。公司会在整个行业爆发前,做好自己的技术及产品

一句话评价成都:成都的创新政策落实、创新服务能力相当高效

》》》青春故事

去年4月,本土新经济企业——成都易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易瞳”)获得尚势资本与天鹰资本千万级的Pre-A融资,市场估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家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一个摄像头研发兴趣小组成长起来的新经济企业,经过3年的奋斗,已成为我市潜在独角兽企业之一。

2015年4月,90年出生的哈工大研究生张恩泽和他的团队,乘飞机从哈尔滨飞往成都,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办公。此时,他的身份标签已不是哈工大学子,而是“成都易瞳CEO”。1年后,张恩泽的大学同学窦诚诚也辞去了她在北京某咨询公司的工作,加入了成都易瞳,成为公司的运营总监。“成都易瞳的六个合伙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其中四位毕业于哈工大,另外两位分别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天使投资人的引荐下将公司落户在成都。”回顾艰辛历程,窦诚诚感慨公司取得这样的阶段性成功实属不易,既是对技术的坚持,更是抓住了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这个机遇源自成都始终把新发展理念深深镌刻在蓉城大地上,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首要位置。发展新经济、赋予新动能,建设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成都正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积极创新要素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塑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张恩泽们”“窦诚诚们”从全国各地来到成都,在这里挥洒热血青春,从这里走向梦想。

创造最酷的产品 做改变世界的人

“从专业监控到居家看护再到行车记录,从VR到AR再到沉浸式体验,无论是影视市场、娱乐市场还是监控市场,已经被‘全景无死角’的概念全部渗透。720°全景摄像已经不只是功能或技术,更是改变行业理解图像捕捉及视频交互的全新手段。”窦诚诚向记者介绍道,全景摄像正处于爆发前夜,处在“抢滩登陆”的阶段,而成都易瞳已抢得先机,“我们2018年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全景,让全景从业者都知道‘成都易瞳’。就像我们在公司内部常说的那样:创造最酷的产品,做改变世界的人。”

目前,成都易瞳的技术与产品线已覆盖消费级、监控级及工业级3个层面。其全景摄像头产品采用两个超广角鱼眼镜头,可以实现720°(水平360°+垂直360°)全视野无死角监控,实时记录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的产品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实现远程实时观看及7×24小时工作的全景摄像头,技术已获得国家安防认证。”窦诚诚说。

而易瞳监控级全景摄像头,不但在消费级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全景红外夜视、远程视频浏览、音频对讲等功能,还能进一步减少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节约监控成本。“比如说要监控一个十字路口,采用易瞳的全景摄像头,仅需要一个就能实现无死角监控,而传统监控摄像头则往往需要十几个才能达到这一要求。”据窦诚诚介绍,目前,易瞳监控级全景摄像头已陆续被好几个项目采用。

据介绍,传统的双传感器方案成本高昂,尤其是高端全景相机,仅成像模组成本就占40%左右;其次,双传感器对主控芯片有较多的限制,方案变化空间小;再加上双传感器在对焦、白平衡及曝光等方面要求较高的一致性,致使其在生产良率及效率上均存在较多困难。这几个原因,造成目前高端全景相机无法大规模量产。而目前,成都易瞳在全景模组方面的生产已经实现半自动化,效率和良率均达到成熟水平。

用长板抓住客户 在这里成长迅速

易瞳团队的专属吉祥物“程序猿”是一个“萌萌哒”的小猩猩,穿着纸尿裤,戴着眼镜,十分专注地在电脑前写着代码。窦诚诚介绍,他们喜欢自称“团伙”,在他们心中,“团伙”是一个高效率的科技团队,有外人所不易理解的文化和内涵,而且“团伙”的人都“深入骨髓”地认同这一称呼。“虽然我们公司的合伙人大多数是90后,然而无论是做事风格,还是理念,我们都不是很像90后的创业团队。我们的观念不受束缚,自由度更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更看重对信息的独到见解和加工。”这种精神在易瞳的团队中,有个专属的称谓,叫“与生俱来”。他们也给“与生俱来”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叫“Born To Be”。在窦诚诚看来,必须自身要有很快的成长速度,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前进。

“作为一个靠技术支撑的创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公司的商业模式。最终,在去年下半年,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全景解决方案技术的提供商,专为行业客户定制相关产品。”窦诚诚补充道,“我们拥有强大的全景技术,也想过自己做产品、做销售。自己做产品不仅让公司有比较好的流水,还能加强技术控制。”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做产品对一个研发型的创业公司来说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成都易瞳的成本主要是研发和技术,也就是说“管设备”和“管技术”是公司所擅长的,但“管工厂”和“管人”却不是公司所擅长的。然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供应商管理、销售、渠道、品牌营销都很重要,只要有一个短板,这个产品就做不好。窦诚诚分析道,“我们认为每个公司都要意识到自己的长板在哪里,而不是说尽可能地把每块短板都做长,这是很不现实的。只要你的长板够长就能抓住你的客户。”

窦诚诚回忆道,成都易瞳能走到今天的确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历程。创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初创企业来说。“刚创业时,公司规模很小,常常受制于供应商。那时,不仅生产成本没有竞争力,甚至供应商还会压我们的货。”但窦诚诚认为,幸运的是,易瞳建立了一个成长速度非常快的团队,正是团队每一位小伙伴的贡献和坚持才成就了今天的易瞳。“一开始,我们很弱,依托于别人的同时也会受制于人。自己一步步变强之后,才能在客户、供应商的面前有话语权。”

此外,窦诚诚也特别庆幸团队当初选择了在成都创业,“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成都市政府、高新区的大力支持,给予租金减免、政策扶持和宣传等方面的帮助,易瞳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作为在成都成长起来的本土新经济企业,窦诚诚对成都的新经济发展氛围感受颇深。她表示,成都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每年的创客数量达20余万人,创新创业很活跃。“我认为这些企业中一定会成长出一大批符合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的企业。成都市政府发展新经济的动作很多,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这点我们深有体会。”

》》》青春答案

为什么成都是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这里具备发展新经济的各种优质要素

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正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去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3.3万户、增长57.9%,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4位,正逐步成为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成都是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已成为各方共识。

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赵世光:“我认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最大的优势肯定是政策支持,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发展新经济的职能部门——新经济委,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措施,‘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实施方案也在陆续印发。第二个方面,成都这片土壤本身就十分适合新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形势上,成都是中西部地区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城市,更面临着‘一带一路’、成渝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机遇,这就使得成都新经济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其次,成都本身是一座宜业宜居宜商的城市,很多高素质人才他愿意来成都发展,而且成都本地的高等院校每年还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有了高素质人才,科研实力、创新潜力就有了保障。简单来说,成都具备发展新经济的各种优质要素。假设一个新经济企业家到成都来发展,这里有政策扶持,营商环境比较好,市场环境也比较好,最重要的是他还能在这里以比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招到各种高素质人才,那他何乐而不为呢?我自己就是这样,来了就不想走,家都搬来了,已经在成都落地生根了。”

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学:“在全国范围内,成都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创新创业氛围活跃。成都对新经济企业的接受程度、扶持力度都非常高。新潮传媒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参与全国的新经济竞争。未来,我们将反哺成都的新经济创业企业,而且相信成都涌现出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速度会不断加快。”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姚文生:“成都有非常好的人才资源,科研实力雄厚,且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天然优势。我们研究院在成都布局集成电路协同创新产业园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在跟市政府进一步进行对接,未来可能会在成都设立分院。可能会将某个方向的创新中心布局在成都,比如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都可以放在成都。”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商立伟:“在全国范围内,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明显。同时,成都还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旗下有很多物联网企业,这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企业很早就已经开始在成都布局。”

原标题:从兴趣小组到潜在独角兽—— “世界学子”为最酷产品挥洒青春

》》》记者手记

新动能加快聚集 新经济活力迸发

近年来,除了易瞳科技,成都还诞生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企业:这其中既有像果小美这样的在蓉成立仅168天,就已完成4轮、累计超5亿元人民币融资的年轻企业;也有在领域内深耕十年,估值超百亿元的成都首家独角兽企业——新潮传媒。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创新创业主体更趋活跃,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增长55.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1家,增长17.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8亿元……成都新经济积蓄了巨大的市场。

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鼓励创新”的环境,而这些成都已走在前列。

成都新经济从2003年萌芽,到2010年开始起步,再到2015年蓄势,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已奠定了一定发展基础,并迎来新发展阶段。而成都新经济的喷发在2017年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而信心十足。

2017年4月2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经济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2017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抓好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经济,突出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要创新技术要素供给,加强技术要素源头创新、技术要素协同供给、技术要素集成转化,支持培育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7年9月29日,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新经济发展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新经济界的领军人物和电子科大校友师生代表齐聚蓉城,共商新经济发展大计,共谋新动能培育大业。

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组织为主题、以新产业为支撑、以新业态为引擎、以新模式为突破,在积极探索发展新经济现实路径的成都,每个人都能一展所长,展翅高飞。一年来,“成都是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已成为各方共识。

新经济发展大会的召开,描绘出新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着力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力争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同时,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随后,刚刚成立不久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为全国首个设立新经济委的城市,成都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2017年12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

不沿江、不靠海,在新一轮发展中,成都要实现城市持续腾飞的伟大梦想,就必须后发赶超,在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领域精准发力,努力抢占高质量发展高地和经济转型赋能的战略基地,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当前,成都经济发展正面临“规模”和“层级”双重挤压,而解决眼前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成都能迈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美元和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两大台阶,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新经济、赋予新动能,建设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成为成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记重拳。

》》》数说未来

到2022年 新经济总量指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17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3.3万户,增长57.9%;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4位,正逐步成为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日前,《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累计完成融资金额超40亿元人民币,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跻身榜单,成为成都首家独角兽企业。

去年11月30日,成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在创新方面,创新服务机构数发展到400家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1%;在创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在创投方面,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只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实缴规模超过2100亿元。

上一篇新闻

跟随银海苏泓予看新加坡

下一篇新闻

香港电影教父辞世,没有他,谁知道李小龙和成龙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