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精武名师——罗光玉

2019 年是螳螂拳南传 100 周年纪念年,港、粤 等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以此向螳螂拳南传的先贤 致敬。致敬的首位名师就是山东蓬莱的近代著名武 术技击家、螳螂拳一代宗师罗光玉。罗光玉本名罗 希贤,字光玉,武林中被尊称为“小白龙”。他第 一个把七星螳螂拳从发源地山东传到了上海,又从 上海传到广东、香港一带 , 以至螳螂拳的影响扩大 到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上海精武会的创始人陈 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记载:“罗光玉善螳螂拳, 后派赴广州,继转香港任教;南方之有螳螂拳者,自罗光玉始。”

精武名师——罗光玉


得遇名师,十年磨一剑

蓬莱水城村位于蓬莱阁下,依山傍海,特别是水城小海因戚继光训练水师而 天下闻名。光绪十五年(1889 年),罗光玉就出生在这里。年少时的罗光玉体弱 多病,腿脚发软,连走路也是摇摇晃晃。十多岁时,又染上了肺病。罗光玉的父 母领着他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很多中药,但还是久治不愈。在他十五岁那年,有 一个走方的郎中给他诊病,把完脉后告诉罗光玉的父母,孩子的先天不足,光吃 药不会有多大成效,应该让他加强锻炼,最好是让他练武,内外双修,通过强身 健体抵御病魔的侵蚀。罗光玉的父母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四处拜访当地有名的武 师,当听说烟台估衣街的范家武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时,罗父便把罗光玉送到 范旭东眼前。看到身材瘦小的罗光玉,范旭东开始并不想收他为徒,但经不住罗 孙 健 ·6· 蓬莱武术 父苦苦哀求,光绪三十年(1904 年),十五岁的罗光玉行拜师礼,成为师父门下 的第四弟子。范旭东,字翔昇,生于同治十年(1872 年),烟台大海阳村人。范 旭东师从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王云生,是螳螂拳第五代正宗传人,也是七星螳螂 拳第二代掌门人,体格雄壮魁伟,身高差不多有两米,体重三百磅,人称范大力, 精螳螂拳、铁砂掌、罗汉功等。曾有一次行经田野,适有二牛抵角争斗,牛见范 旭东走过来,怀疑他是来侵犯,于是两头牛一齐奔向范旭东面前,欲用角牴之, 范旭东用拳法和腿法瞬间将两牛击倒,围观众人惊为天人,由此范旭东之名益腾 播遐迩。范旭东是烟台有名的富商,以经商为主,开设武馆传授武功只是兴趣爱 好所在。 罗光玉家境相对宽裕,但懂事的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拜师之后,还是到 范家武馆隔壁的一个鞋铺里当了学徒,白天除了干活外,有空就跑到武馆磨着师 父学拳练拳,而晚上则跟着师父住在范家大院。范旭东念其身体孱弱,教授格外 用心。师父告诉他,要练好七星螳螂拳,关键是基本功,蹲马步、双臂抡打沙袋、 排打功、铁腿功等硬功必不可少。特别是铁砂掌,手掌手背都要在铁砂包上反复 击打,每次练完后手掌手臂都会出现红肿。秘制中药浸泡是七星螳螂门的不传之 秘,练功前后都要反复浸泡才能确保不受损伤,这些中药中有一些珍稀药材,很 难弄到,还有几味带有一定毒性的药材,用量很有讲究,而且过几天就要更换。 范旭东将秘方传于罗光玉,并时常提供药材。在师兄弟当中,罗光玉入门虽排名 第四,但才开始学拳的罗光玉是身体条件最差的一个,多年的病痛折磨,他的个 子没长起来,身材单薄,力量偏小。为此,罗光玉付出其他师兄弟十倍的努力, 勤学苦练,从不懈怠。“师父领进门,修行靠各人”,十年的时间,罗光玉陈疴 尽除,不仅把师父的技艺学全,而且在七星螳螂拳、各种兵刃器械、铁砂掌、罗 汉功、点穴推拿等大有青出于蓝之势。这样一来,罗光玉在范公门下脱颖而出, 成为众多弟子中佼佼者,从一个典型的“病秧子”转变成为一个身高一米八、体 重二百磅的典型山东大汉。 1915 年的一天,范旭东看到仍在练功的罗光玉笑道:“希贤,你的武技已成, 可以出师了。”罗光玉大喜过望,这就意味着自己已经结束学徒生涯,可以独当 一面开馆授徒了。

初露锋芒,擂台勇夺冠


精武名师——罗光玉

刚出师的罗光玉曾经有一些迷茫,找不到方向。 范家武馆有师父坐镇,二师兄和三师兄也代为打理一 些事务,在烟台附近自己开馆显然不合适。自古以来, 胶东人有“闯关东”的传统,蓬莱在东北的老乡格外多。 为了增加阅历,26 岁的罗光玉辞别师父来到东三省 闯荡,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选择在奉天(沈阳) 社教,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办了自己的螳螂拳馆, 以教徒为生。才开始的时候,来踢馆的人众多,都被 罗光玉一一击败。有一次,一个当地有名的张拳师嫌 罗光玉抢了他的生意,非要与罗光玉较量一番。罗光玉当时就痛快答应了,那张 拳师擅长腿法,一个高鞭腿被罗光玉用铁臂功封住,尚未站稳就被罗光玉一掌击 晕。自此一战,罗光玉名声大振,来学武的弟子越来越多,也不乏来踢馆的各地 高手,但都没有能胜过罗光玉一招半式的。罗光玉以师父的四弟子自居,所以他 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罗四爷”,学生众多。首次 自立门户,勇闯武林的罗光玉,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 不但传播了螳螂拳技艺,还进一步深悟武道之真谛, 武术素养得到较大提升。一方面通过授徒不断总结, 归纳,提高自家拳艺技理。另一方面经与其他武林高 手竞技切磋,汲人拳之长技,丰己拳之武艺,武功 大长。这为以后的精武门任教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罗光玉真正成名是通过海外打擂实现的。民国 八年(1919 年),沙俄在西伯利亚霍地市设下擂台,挑战各国各地高手,当时, 也有中国的武林人士前去应战,但都以失败告终。俄国的技击家们得意非凡,并 讥笑堂堂中华国弱民渺,无人再敢应擂。消息传到烟台后,范旭东不由得义愤填 膺,随即决定前往迎战。他把罗光玉召回烟台,与二弟子杨维新、五弟子王传义 等愤然前往霍地市。结果,范公及弟子们以娴熟的螳螂拳技、摔技,连挫俄拳击 家数十人,捧得锦标。在这次打擂过程中,罗光玉大出风头,以全胜战绩名列第一, 并连续坐擂十天,获得金盾,而师父范旭东获银盾。这一战,使得七星螳螂拳为 全国所知,从此七星螳螂拳名扬武林,也为其在全国及至全世界传播奠定了基础。

代师出征,任教精武门

精武名师——罗光玉


霍元甲于 1909 年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教授、弘扬中华武术。1910 年 霍元甲病逝后,他的学生倡议改名为精武体操会,1914 年引进大量近代西方体育 项目,又改名为精武体育会。1919 年,精武会务在陈公哲、姚蟾伯、卢炜昌等人 的辛勤操持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分会纷纷建立,会员扩大到数以万众, 孙中山先生专为精武会作了“尚武精神”的题词。在上海,总会本部不惜重金聘 请各门各派的顶尖高手来精武执教,罗光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精武会的。当 时精武会是邀请范旭东的,但范公接到精武会的邀请后,却以年纪已大而婉言谢 拒。同时,力荐其徒罗光玉当此重任。时年,范公四十四岁,罗先生刚三十岁, 年龄应该不是问题,这里范公除了相信罗光玉的实力外,爱徒之心、助徒之意是 不言而喻的。其实这些说法也不尽然,范旭东不接受邀请并非年纪大,而是他在 烟台的生意做的很大,需要打理脱不开身。胶东一带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讲究 长幼有序,范旭东九大弟子都很出色,罗光玉名列四弟子为什么却能代师出行? 除了罗光玉武功高强之外,还有不得已的原因。范公大弟子郭嘉禄英年早逝;二 弟子杨维新虽是烟台国术会的会长,但由于斗殴伤人身陷囹圄;三弟子林景山也 是七星螳螂拳宗师级人物,弟子众多,现在活跃在烟台周边及东北等地的七星螳 螂拳师多为其传人,但林景山当时在烟台有米行及范家武馆需要打理,分身乏术。 而罗光玉已经有了在奉天开馆教学的经验,所以才有替师父任教的一幕。 罗光玉初到精武时,正是精武会务蓬勃发展的 强盛时期,国内诸多武术名家如谭腿门的赵连和、 鹰爪门的陈子正、太极门的吴鉴泉等相继来到精武 执教,在高手如林的精武教师中,刚刚三十出头 的罗光玉并不为人所知,七星螳螂拳在此之前主要 在山东流行,国人知之甚少。但罗光玉并不气馁, 他以谦和的为人、精湛的武艺、勤勉的敬业精神, 很快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那个时代,武术还保 留着很强的技击性,罗光玉的功夫内外兼修,尤以 十八罗汉功法、分筋截脉点穴功法和“铁砂掌”功 夫闻名,与人交手,掌风所至令人寒栗。陈子正是河北雄县人,自幼好武,得少 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鹰爪擒拿法之精华。尤其擅鹰爪拳,被人誉为“鹰爪 王”。民国 7 年(1918),陈子正来上海表演鹰爪罗汉拳,受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 专授鹰爪拳,还先后在上海大学、中国公学、圣约翰大学授艺。陈子正成名已久, 对罗光玉之螳螂拳颇为不服,多次要与罗光玉比武,都被罗光玉以各种理由拒绝。 有一次,罗光玉实在推辞不过,只好和陈子正交手较技,经过一番激战,陈子正 自知不敌,只能认输。陈子正也是好胜之人,此后两次返回故乡求教师父,其师 刘成友创出鹰爪连拳及鹰爪行拳,针对罗光玉的拳法特点对陈子正加以指导。经 过一段时间的苦练,陈子正信心大增,随后又与罗光玉较量一番,结果还是稍逊 一筹。至此,陈子正才心服口服。

打破传统,授业有新招

精武名师——罗光玉



精武会自成立起就摒弃一门一派式的传承模式,破除“因袭宗法,师徒秘传” 的陋习,提出了“中华武术,各派同源”的观点,教与学之间不再是师傅与徒弟 的关系,而是老师与学员的关系。这样以来,对全体教员提出新的挑战。罗光玉 虽有在奉天社教经验,但都是传统师徒授艺。为此,他主动求变,结合精武会的 实际,摸索出一整套教育教学方法。 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当年,精武会按照不同的学习对象开设了初、中、高 不同的级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南派、北派、短拳、长拳,罔不具备,即 使教师不能沟通南北,而学员是南北混成,久而久之,自成一种整合南北,取精 用弘之技术”。为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罗光玉到上海后,在教学方案上分为三类, 一是拳械、二是练功、三是搏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练 再到自由搏击。初学阶段以打基础、练功架为主要目的,以“崩步”、“插捶”、 “躲刚”、“柔灵”、“黑虎交叉”、“黑虎偷心”为入门拳套。他把螳螂拳的 套路按长短难易进行分类,重新编排了左右重复操练的十四路螳螂拳,作为初级 学习内容。中级阶段则以“出洞”、“梅花拳”、“梅花路”、“十八凑”、“摘要” 等为主。高级阶段则学习“偷桃”、“拦截”、“八肘”、“捕蝉”、“大翻车” 等。器械以“燕青刀”为主,因为范旭东有“五省刀王”之美誉,罗光玉得其真传, 造诣不凡,故在精武会也以“燕青刀”刀法为教学重点。七星螳螂拳中的“崩步” 是基本入门拳法,也被称为螳螂母拳,罗光玉把为套拳作为必学的套路加以推广。 所以在那个时期,精武会的学员大多都会崩步拳。精武会从 1917 年到 1936 年间, ·10· 蓬莱武术 先后举办了二十二届国术毕业考试,螳螂崩步拳、摘要拳为初级班考试内容,螳 螂拳之出洞和梅花拳为中级班考核内容,梅花枪和燕青刀为高级班的考核内容。 提高武术的观赏性,以此增加大众 对武术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自罗光玉到 精武会后,每年的毕业典礼,罗光玉参 与表演的“拍暗手”、燕氏对子、剑对 枪都是必备的保留节目。罗光玉以螳螂 拳之崩步拳为基础,将其中难度较大的 招术去掉,把幅度大的动作改小,编排 出崩步操,统配口令,在各种不同场合 进行会操或表演,每期学员结业,都要表演集体崩步操,气势蔚为壮观。罗光玉 在上海精武会曾经组织三千人同练崩步拳团体操,并震撼了当时正在上海考察的 美国实业考察团。民国名士陈公哲在《精武五十年外人感观》中对此曾有记载: 美国实业考察团最近来华考察,于其返国报告中说“独有一可记之事,能入吾人 印象者,厥为中国精武体育会之拳术及团体操,此种拳术动作敏捷,组织严密, 用以训练个人,可以收搏击防卫之效,用以训练警察或军队,亦足以冲锋陷阵时 之巧妙技能”。 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学员自觉训练。勤学苦练是罗光玉 的“口头禅”,即使已经成为名教头的他,仍坚持练功不缀,每天习练拳法不下 四十余套,各种硬功如铁砂掌、排打功等也从不间断,把这种自强不息、奋发向 上的精神传递给每个学员,使之成为本门的武德内容之一。铁指功是罗光玉的绝 技,他认为,练螳螂拳要讲究练指力 , 用洗脸盆盛着大半盆绿豆 , 使劲把指头插 进绿豆里 , 左右手轮流着插,每一回插一百下。每次练完以后 , 十只指头都有肿 痛,他把两只手泡在药水里 , 轻轻按摩指头十余分钟 , 到了第二天就消肿止痛了。 罗光玉的徒弟郭子硕曾说,他随罗光玉练武时体重一百二十斤,但罗光玉伸出一 只手指,竟能把他吊起来。在弟子们的眼中,罗光玉为人谦逊,除了教授拳法之 外,几乎不以武示人。据弟子们回忆,每当他们练功完毕回房休息时,罗光玉都 会站在门前等待,偶尔会突然出招攻打,令弟子们猝不及防。在他看来,七星螳 螂拳乃是取自螳螂动作之明快,讲究的是随其势打,寻其隙打,见空就打。而罗光玉这样做的目的正是迫使他们时时刻刻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做到随机应变, 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 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 罗光玉在上海精武会期间,以精湛的武功、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各路武 术名家和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与鹰爪派陈子正、少林派赵连和并称为“精武三 大名师”。一时间,转到罗光玉门下的学员越来越多,使罗光玉应接不暇。1921 年, 罗光玉回乡邀请师兄杨维新到上海精武会任山东会馆(精武第三分会)螳螂拳教 员。杨维新是蓬莱城区人,曾因与人斗殴锒铛入狱。杨维新到上海后,因水土不 服曾暂别上海。1925 年,杨维新应罗光玉邀请再度出山,到上海精武会山东分会 任教。1923 年,罗光玉又回乡把师弟王传义拉到上海,组建山东会馆。王传义是 七星螳螂拳创始人王云生的孙子,自幼随祖父学拳,后拜到范旭东门下,十九岁 时与师兄杨维新、罗光玉在看野台戏时打抱不平,惹上命案,为躲避官司,王传 义跑到东北。1919 年,王传义随师父范旭东、师兄杨维新、罗光玉到霍地市打擂 后,才敢重新露面。王传义在上海精武会任教 8 年,曾组建山东会馆兼任教员, 并两次下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传授螳螂拳。罗光玉与师兄弟一起,对螳螂拳 法理进行了研究整理和挖掘。师兄杨维新与弟子陆清萍创办了“上海螳螂拳研究 社”,对螳螂拳进行了深入研究。罗光玉虽然念过私塾,但学识水平有限,教拳 时全凭口授,因此他十分器重文采出众的学生,把学到的功法和自己的领悟说给 有文化的弟子听,然后让弟子们归纳整理,这样以来,螳螂拳的很多不传之秘得 以保存下来。罗光玉的辛勤努力结出丰硕成果,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精武弟子脱颖 而出。如李佩弦,精武会高级班毕业,后任精武会摄影部部长、舞蹈部主任等职, 1923 年受总部指派,先后在广东佛山、广西、泰国、东南亚星洲等地创办精武分会, 创办元甲学校和陶洁女子学校传授武艺,到广东后,任广州精武分会会长。林伯 炎,精武会高级班毕业,后留任精武会任教,驻会干事,国操科科员,武术教练, 并被派往新加坡精武会任教。在内地,最出名的就是人称罗氏三大弟子的马建超、 陈震仪和丁儒侠。 马建超,江苏南京人,牙科医生,罗光玉的早期学生。1928 年,参加第一届 全国国术考核获得最优秀奖,后成为技击名家。 陈震仪,广东佛山人,十六岁时随马建超一起参加国术考核亦获优胜奖。后 随罗光玉南下广州、香港助教,成为当地著名的拳师。 丁儒侠,上海浦东人,教师,终生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曾在浦东高庙创办“问 道小学堂”,教育之余,常以练拳教拳消遣。致使罗氏螳螂在上海老西门和浦东 高庙一带流传。随丁学拳的人很多,曹根福、于永福、陈纪南、丁学伟等都是随 丁先生练武的学生,著名武术家、曾任上海工人队教练的刘德林先生在少年时也 随丁先生习练过螳螂拳。再传弟子中,学有所长的有:顾长青、沈兴益、马鸿云等。 罗光玉十分器重文武双全的学生丁儒侠,罗光玉手上的拳谱资料,一部分来 自师传,如《罗汉功法》和《分筋截脉功法》等抄本资料,一部分是经罗光玉的 师弟王传义整理的资料,还有就是丁儒侠根据罗光玉的口授所整理的。 1932 年,“1.28”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使 精武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此时,正值李佩弦从广州返沪,要求总会派员支援佛 山精武会建设,罗光玉受命到广州,传螳螂拳于穗。当时,香港精武会有些教练 脱离精武另立门户,还引诱其他教练离开,导致会员大幅度减少,香港精武会经 济拮据难以维持。当得知大名鼎鼎的罗光玉就在广州时,香港精武会一面向上海 精武总会要求,一面派人去硬“拉”罗光玉来香港,罗光玉推辞不下,就把得意 弟子于乐江派到佛山、陈震仪留在广州接替自己的教务,这才抽身来到香港。罗 光玉到香港任教后,有两件事又 使罗先生名声大振。一是罗光玉 以其特有的训练方法,在很短的 时间内,使一批学员的武学水平 迅速提高,原来离开的会员纷纷 返回,不少市民也加入练习螳螂 拳大军,香港精武会又重新出现 鼎盛局面,精武会每晚练习螳螂 拳者不下二三百人。1933 年,第 十二届广东省运动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罗光玉以教练身份率香港精武会弟子参 赛,集体“崩步拳”武术在比赛中获得集体第一名;另一件事是,罗光玉的学生 黄汉勋,将罗所传的螳螂拳汇编成几十种套路图书出版,使罗先生所传的螳螂拳 广为传播,并影响到东南亚许多国家。932 年到 1940 年,罗光玉在香港精武会任教长达八年,培养了众多学有所 成的弟子。在香港的入室弟子有: 黄汉勋:广东顺德人,1932 年在香港随罗光玉学拳(1936 年 6 月行拜师礼), 其后在精武会任教,服务精武会长达 40 多年。黄汉勋穷毕生精力研究螳螂拳, 是著作最多的螳螂拳名宿,将罗光玉传授的拳技理法整理成三十多种专著共 43 册在香港出版,他的高徒黎达冲在美国三藩市任教,被评为全美十大杰出武术家, 其他高徒如黄汉超、源汶湝等也是武林佼佼者。 赵志民:得罗光玉真传,曾在湾仔成立民强体育会,任主席,其高徒有李锦 荣等人,李锦荣在深水埗设馆授徒,并成立世界传统七星螳螂拳会总会,任执行 会长,对螳螂拳的研究、传播贡献良多。 黄锦洪:罗光玉入室弟子中最年轻的一位。19 岁往中国大陆参加擂台赛,夺 标而归,1935 年移居马来西亚槟城,在槟城精武会任教 33 年,是螳螂拳传播到 南洋的一大支流。 郭子硕(1913 年- 1984 年),广东南海县九江大同乡茶根村人。1928 年在 上海当学徒时,曾到中央精武会习武,交十二大洋学费后,可以自由选择跟师, 也可以中途转投其他师傅门下。郭子硕曾跟赵连和学谭腿,跟陈子正学鹰爪拳, 跟李会庭学查拳,跟罗光玉学螳螂拳,还跟过陈汉强学西洋拳击。后来,罗光玉 的弟子马成鑫获得全国搏击冠军,郭子硕觉得“多艺多思艺不精,专精一艺可 功成”,就专心跟罗光玉学螳螂拳,成为螳螂拳正宗传人,被选为上海精武会 二十六个护院武士之一。罗光玉南下后,郭子硕也返回广州教授螳螂拳。建国后, 郭子硕历任广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之职,在省市武术竞赛中,历任裁判长和总裁 判长。1982 年,广州螳螂拳研究组(会)成立,郭子硕被选为会长。郭子硕是继 罗光玉之后的另一位北拳南传之宗师,所授学员有万人之众。

军中传艺 拳拳爱国心

精武名师——罗光玉


“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 年, 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武林中人也不甘落后,众多爱国武 术家们四处奔走,积极投身抗战队伍,其中有直接参军投身一线战场者,也有深 入军营教授武技者。作为热血男儿,罗光玉也主动为抗战贡献力量。当时,日本军队步枪刺杀术及军刀术已经流行很久,在战场上多有运用。为了对抗日军,中 国很多军队中聘请武术敎练研究对策。李宗仁及白崇禧主持桂省军事时期,就广 征名师研究大刀术以对抗日军军刀术和刺杀术,桂军王赞斌军长得知罗光玉武功 高强后,主动联系,罗光玉得知后立即奔赴军中,并亲自出任总敎练,因当时急 于需用大刀术,因此罗光玉以斩马刀法为基础改编成大刀术,并同时应精武会元 老卢炜昌倡议,集合广州各武师编大刀术一套,取名联合大刀术。然罗光玉之徒 黄汉勋认为此联合大刀颇为繁复难练,而罗光玉所编大刀术则参以古法,精纯而 简,全取实用法则,颇合训练于军人所需。及后黄汉勋将此刀术编著成书,即《军 中大刀术》。其于书中序言:“斩马刀者乃大锋短柄而利于战阵中之步兵武器, 专砍马蹄者,马上兵将遇之而畏,固古战场上之惯用兵械也。自(古北)(喜峰) 及(淞沪)以至(七七)(八一三)之战役,吾国军事当局鑑于新武器及机械俱 落敌后,然以民族独立生存而战实义无反顾矣,于是乃以血肉组成长城,以维护 我五千年文化历史,我古代武器乃得及锋而试,初试锋刃即使敌望而生畏,所谓 大和魂,武士道之精神,乃挫落千丈,嗣此即引起军事当道之注意,寻且广聘个 中能手普及训练师干,一时有风起云涌之势,吾师罗先生亦将范公秘技改编而成 为简单化,实用化之近代军中大刀术。” 在军中期间,罗光玉亲自教授大刀术,并派蓬莱籍高徒于乐江常年驻军传授 武艺,使中国军队肉搏能力大为增强。

心系蓬莱,浓浓故土情

罗光玉精武会任教期间,收入丰厚,在上海纳妾照顾日常起居,但家中发妻 也并未抛弃,每年都带钱财回乡。为了七星螳螂拳在故乡传承,罗光玉在老家蓬 莱水城村开一拳房――蓬 莱国术馆,每年冬天回乡 住三、两月,亲自教授。 蓬莱的高徒有同村的于乐 江。于乐江是罗光玉最得 意的弟子,蓬莱的国术馆 主要由于乐江代为打理。 于乐江在蓬莱的徒弟并不很多,其中最出色的当为葛峰霖了。葛峰霖年少时曾在上海中医学堂学医,有空 就到精武体育会学拳,也练习摔跤。1929 年,罗光玉弟子马建超(成鑫)参加全 国运动会第一届国术比赛,荣膺榜首,螳螂拳艺名声大起,学者众多。葛峰霖便 在此时跟随罗光玉学习。由于精武体育会采用西方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葛峰霖并 没有成为罗光玉的入室弟子。葛峰霖完成学业回蓬莱后,便拜在于乐江门下,成 为七星螳螂拳的正式传人。于乐江与葛峰霖的关系既有师徒情份,更象是师兄弟。 葛峰霖解放后在蓬莱马格庄卫生院当医生,收徒弟众多,如孙栋、徐荣基、周学龙、 李海峰、王维胜等,不仅传授七星螳螂拳,而且还传授程式八卦掌、形意拳及太 极拳等。 1939 年,51 岁的罗光玉辞去精武会职务,结束了长达 20 年的任教生涯。 1940 年,他退出武坛,专门以推拿术为人治病。1941 年,日寇侵占香港,百业凋零, 致使港岛的精武会务濒临崩溃,罗光玉被迫离开这曾尽瘁之地,带病回乡。次年 返回上海。不久,罗光玉次子不幸夭折。在故乡,罗光玉集几十年积蓄所置的数 十亩田地及家产又被族兄败没殆尽,这使罗光玉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1944 年 2 月 8 日(元月十五日),我国近代著名武术大家,螳螂拳一代宗师罗光玉先生, 在上海山东会馆受弟子贺年之后,溘然逝于榻上,享年 56 岁,葬于上海山东公墓。 现在上海虹口精武公园内,立有罗光玉宗师半身塑像,供后人凭吊。 罗光玉宗师虽然已经离世近八十年了,但他的尚武精神永远流传,武功心法 后继有人。

精武名师——罗光玉

上一篇新闻

向佐风流情史:泡过美人无数,应采儿等都在其列

下一篇新闻

柯南又又又来了,带着他的怪盗基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