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焦裕禄精神”引领兰考脱贫致富奔小康

“焦书记晚上办公时,总是找一根硬东西如钢笔、筷子鸡毛掸等硬物顶住肝部,减缓疼痛,时间长了,他坐的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30多岁的栗世杰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现在是兰考中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讲述了小时候从家里人那里听到的有关焦裕禄的小故事。

焦裕禄,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精神”引领兰考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焦桐”。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称这棵泡桐为“焦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亲民爱民”永传颂

“以前都是土路,一刮风身上全是土。”56岁白凤菊老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到焦裕禄展览馆参观。如今,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兰考县风沙治理效果明显,街道宽阔整洁,人们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焦书记是个好人啊!”

为人民真正谋福利的人,当然被人挂念。

当年,焦裕禄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把他在1963年春亲手栽种的泡桐称为“焦桐”。现在的焦桐生长茂盛,每天都会有人来到这里瞻仰。魏善民老人今年77岁,48年来一直陪伴在“焦桐”身旁:扫落叶、培土、浇水……“俺都想好了,等老了,扫不动了,俺就交给儿子,让他继续把焦桐照看好。”

“焦裕禄的身上鲜明体现了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张文杰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办好中国的事情,需要一批又一批好干部。好干部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前途就越光明。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我会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去多帮助别人。尽管,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栗世杰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谈起了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对于她的影响。今年18岁的张永昕今年高中毕业,马上就要进入大学校园,“我会自豪地向室友介绍,我是来自焦裕禄曾经工作的地方的人。”

“焦裕禄精神”引领兰考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坚持把贫困人口脱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1处具有张庄本地特色的农家酒店和9间豫东特色农家客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科学求实”谋发展

“我就是奔着焦裕禄的精神来的!”公司在深圳,“梦里张庄”的总经理郭晋平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目前,机关单位和学校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我们这个项目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现在他们平均一月能拿到3500元,有的人甚至能挣7000元呢。”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劳务经济。近年来,该村坚持把贫困人口脱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1处具有张庄本地特色的农家酒店和9间豫东特色农家客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时正好碰到了山东理工大学的同学们,他们来分析调研产业扶贫相关话题。“5+1+3”是兰考脱贫攻坚期间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循环经济产业,5是指鸡鸭牛羊驴,1是指饲草,3是指蜜瓜、红薯、花生。“我们会梳理其中的产业链,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复制发展模式,最后写成报告。”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按这种模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做了。”郭晋平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就脱贫致富来说,焦裕禄精神的科学求实正对应的是因地制宜。张文杰表示,这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产业。原来,我们认为红色文化产业可能仅是革命遗址等。现在以焦裕禄精神来打造相关产业,实质是延展了红色文化的内涵。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无特色产业的地方,是一种好的借鉴模式。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返乡创业了。”郭晋平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想打造一个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小镇,希望到2024年时,销售额能达到10亿元,员工月收入都能上万。”

“焦裕禄精神”引领兰考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徐亚冲和魏晨欣在合奏。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以乐器产业而闻名,从1986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经过30年的发展,从当年的1家乐器厂发展到了现在的82家,这82家都是家庭作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迎难而上”创奇迹

有时,冥冥中自有天意。当年,焦裕禄倡导栽种泡桐树,带领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是为了防风固沙。如今,泡桐树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

徐亚冲是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人。“感谢焦书记给我们栽种的泡桐树。”徐亚冲一家做的是生产古筝等乐器的生意。在盐碱地成长的泡桐树,在做音板时,音质最好。徐亚冲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说是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了!”

兰考县堌阳镇宣传委员赵振朝介绍,徐场村以乐器产业而闻名,从1986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经过30年的发展,从当年的1家乐器厂发展到了现在的82家,这82家都是家庭作坊。很多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父亲那代人,只会做琴,不会弹。”徐亚冲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现在我们每年销售额在百万以上,大约200台琴左右。这跟大家生活好了以后,对于精神方面需求提高有很大原因。同时,村里为了我们致富给与很多支持,比如贷款、组织音乐交流会、不定期外出学习,对接电商平台等。

“一开始,同学们看到我嫁到兰考,都感觉很吃惊。”徐亚冲的新婚妻子魏晨欣是一位音乐鉴赏师。“现在生活这么好,他们都羡慕我啊!”

张文杰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徐场村的发展是偶然之中见必然。先说偶然,如果不因为当时一位师傅看到了泡桐树能够做出质量好的音板,徐场村的乐器产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这么好;再谈必然,没有当年焦书记带着大家栽种泡桐,也不会有今天的奇迹出现。这也正契合了总书记所一直强调的“奋斗精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上一篇新闻

女乒主力单打实力排名,邓亚萍第一,刘诗雯第四,丁宁只排第六?

下一篇新闻

红颜薄命罗慧娟:向周星驰求婚被拒,33岁意外失聪,46岁患癌去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