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峰会达成31项共识,专家:相对于某些习惯“画饼”的域外大国,中国是东盟真正的朋友
【环球时报记者赵益普孙广勇 辛斌 赵觉珵 柳玉鹏】“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今年我国最重大的周边外交行动,也是习近平首次同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峰会当天通过《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双方就中国-东盟总体关系、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合作达成31项共识。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东盟国家的学者、民众都对双方关系升级“将造福11国20多亿人民”充满期待。但在域外,既有美国极力渲染中国和相关国家在南海的争议,也有七国集团(G7)想拉东盟国家支持“奥库斯”(AUKUS)。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站在“三十而立”的历史节点上回溯过往并展望未来,中国—东盟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一趋势不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可以轻易动摇的。
习近平提出5点建议
习近平22日与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共同主持峰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习近平当天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讲话中,回顾“这30年,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30年,是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30年”。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峰会中,东盟和中国领导人共同忆及双方之间的广泛合作,并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关系。
中国和东盟22日共同宣布,建立有意义、实质性、互利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汤之敏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中国对外关系定位中,“合作伙伴”意指发展共赢,“战略伙伴”强调伙伴关系的全局观和长远观,“全面”则是指合作领域的提质、扩容、升级。中国—东盟关系升级表明双方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主动作为,深化合作。
柬埔寨《高棉时报》评论称,30年来,东盟—中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从1996年的“全面对话伙伴”到1997年的“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再到2003年的“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如今双方已成为亚太地区成功合作的典范。
路透社报道称,习近平22日告诉东盟领导人,中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愿同周边邻国长期友好相处,共同维护地区持久和平,绝不寻求霸权,更不会以大欺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引用中国古语,表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对于未来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习近平22日提出5点建议,包括共建和平家园、共建安宁家园、共建繁荣家园、共建美丽家园和共建友好家园。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习近平强调,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和地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在其外交中提高了对东南亚的重视,习近平22日宣布一系列具体举措。他表示,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等;愿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启动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等。
“中国是东盟国家周边的政治经济大国,就像一个大齿轮一样,带动着东盟国家这些小齿轮高速转动。”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以自己的发展经验、技术资金优势为东盟国家创造大量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大国真正的担当。
东盟期待“黄金时代”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老挝中华总商会会长布拉帕感慨“一带一路”倡议带给老挝巨大变化——中老铁路和横跨老挝高速公路的设想和实施,把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连国”。他说,30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卓有成效,双边贸易额增长80多倍。中方提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现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黄金时代。
新加坡《海峡时报》22日报道称,该国总理李显龙当天在峰会上表示,东盟和中国在疫情期间继续加强伙伴关系,不仅去年东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即便在保护主义抬头之际,双方仍通过推动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新加坡因此欢迎东盟和中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全面”凸显出双方合作的领域将更广、合作程度将更深。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将不再局限于区域层面,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全球层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在中国与东盟举行峰会前,美国极力炒作所谓中国在南海的“侵略性”行为。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强调,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表明该地区的矛盾可以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解决。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说,该国总理伊斯梅尔在峰会发言中呼吁,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都要保持克制。
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与东盟在南海方面的争议能通过双边渠道得到妥善解决,只要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照顾彼此核心关切。对于个别国家和媒体推波助澜地渲染矛盾,本地区国家心知肚明,知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底线在何处。谢莫尼勒告诉记者,相对于某些习惯于“画饼”的域外大国,中国是东盟真正的朋友。柬埔寨已接棒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相信未来一年,中国—东盟关系将取得更大发展。
东盟和中国有共同价值观
在中国和东盟升级关系之际,G7的一个举动引发关注。担任G7主席国的英国22日宣布,12月10日至12日将在利物浦召开G7外长会,并首次邀请东盟国家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参会。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在声明中说,会议将磋商在经济、科技和安全等领域加强关系的措施,构筑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相互合作的全球网络。
英国《卫报》评论称,在美英澳“奥库斯”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引发担忧的背景下,G7此举可能被视作试图争取东盟国家支持。东盟国家对“奥库斯”存在分歧,尤其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对此提出尖锐批评。印尼防长说:“我们的立场是,东南亚当然应该保持无核状态,我们担心这将引发一场军备竞赛。”马来西亚防长希沙姆丁·侯赛因则警告“奥库斯”可能导致东盟解体。他说:“我们尤其不希望东盟因为超级大国的地缘政治冲突而解体。”
《南华早报》称,“奥库斯”在签署之前没有与东盟在内的地区国家协商,注定让亚洲失望。最初表示支持的菲律宾和新加坡,随后也坦露担忧。因为“奥库斯”有明确的威慑“大棒”,但没有外交“胡萝卜”。它的挑衅性质可能会削弱其他地方的外交努力。
“本区域和平与繁荣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联合早报》说,李显龙在峰会上强调,本区域国家希望与美国和中国都建立良好关系,不愿选边站,认为中美交往将“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南华早报》称,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上周六说,在亚太地区制造隔阂分裂,挑动冲突对抗,搞军事政治集团小圈子的潮流和趋势,“理应受到最坚决的集体抵制”。他同时表示,中方注意到,东盟方面独立自主地提出了自己的印太展望,一些理念和原则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理念相契合。
对于西方拉帮结派常用的“价值观”之说,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涅占达利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天东盟和中国合作的成功正是源于共同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致力于开放、包容和发展。
责编:芙蕖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