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增35例,累计共879!

7个输入型病例

26个本地传播病例!

本地传播病例均没有

最近出国记录


又出现了3个新病例感染群


第一感染群

榜鹅的S11 Dormitory

4例

病例826, 829, 852, 860第二感染群

Wilby Residences

(25 Wilby Road)

7例

病例439, 678, 793

818, 848, 864 and 873


第三感染群

Hero's (69 Circular Road)

5例

病例192, 556, 657, 670, 813


本地传播有些严重

大家要小心了!


种种迹象表明

疫情可能要持续

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李显龙在昨天与CNN电视节目的

连线上直言

可能需要好几年


“还有其他大面积的区域如印度,南美等,我们不太清楚那里的情况。但我认为(新冠病毒)会在世界各地发生,直到它完成世界巡回,再最终结束。我认为需要几年,除非中途有办法终止这个过程。”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CNN)


在疫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

新加坡表示

“压力真的很大”


跨部门抗炎小组的组长黄循财部长

上周在国会上没绷住

眼红哽咽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说:

“这段时间,简直就像一辈子那么长。但是我们才刚刚开始这场漫长的战役”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翻译字幕:新加坡狮城椰子;视频来源:gov.sg


而李显龙总理

前天在接受媒体采访

也有了“动情一刻”

采访最后他差点哭了


在提到疫情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时

他似乎喃喃自语:


“这疫情不会很快过去,会持续很多个月,甚至一至两年……”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截图:PMO)


虽然在媒体上

新加坡的高层

展现了他们的共情和动情

有血有肉的一面


但是不代表他们做得不好

从病例增速上来说

与欧美国家相比

新加坡还是不错的


新加坡“不封城”防疫

确诊病例增长的曲线

跟许多国家相比也平缓很多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点击看大图,箭头为新加坡,图源:wikipedia)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全球累计确诊70多万人

(图源:hgis.uw.edu)


别的国家尤其是美国

也希望参考“新加坡经验”

听听李显龙昨晚接受

采访说了什么


CNN连线李显龙“取经”


昨天李显龙总理

应邀接受了美国媒体CNN的

直播连线采访

与主持人扎卡里亚

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访谈中李显龙显得很真挚

而且思路清晰

最重要的是

绝对不掉“坑”


这个节目的主题就叫做

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Singapore on Covid

美国能从新加坡抗疫方面学到什么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加坡的防疫经验


CNN的主持人一上来

就大肆夸奖新加坡

并且列举了数据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说明新加坡在防疫方面

做得很好

夸完之后连线李显龙总理

直接问:请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李显龙总理似乎有点

被这个浮夸的主持人惊到

回答说:


我很迟疑去谈论

“成功的经验”

因为现在说成功为时尚早

不过可以分享下经验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以上视频截图:CNN)


我们从很早就开始

着手应对新冠病毒


一开始我们看着武汉

看着中国发生的事

然后积极准备应对


很多人可能忘了,新冠肺炎全球扩散,新加坡是海外 首个 对疫情做出回应的国家。早在1月3号起就有所行动,通告所有从武汉到新加坡的旅客都要在机场接受体温检测。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加坡外紧内松,在疫情前期,是最早发布全球 最严入境禁令之一的国家。也是执行地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不少人因为违反政府规定,被取消工作准证,剥夺PR身份等。


每一次都是最早一批,每一次政策都果断严格,显示出非凡的魄力和决断力。


李显龙强调说

事实上,我们从2003年SARS之后

也就是17年前就开始

为(传染病)做准备了


所以当本土出现

第一例感染者时

新加坡可以快速检测识别


然后新加坡宣布检测和治疗免费

让更多人可以得到检测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另外我们还积极追踪接触者

尽了最大努力

有效减缓社区传播


现在疫情进入了新常态

我们开始强调社交距离

让人们注意卫生

生病了不要出门等等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但是,现在不能说“成功”

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战役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用古老的“侦探追踪”


接着主持人特别好奇

认为新加坡的接触者追踪

做得很好


甚至开发了一款手机APP

提醒你周围有没有感染者

他想知道对此

李显龙怎么看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李显龙说APP只是一个新东西

背后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调查小组一个一个

“采访”感染者和接触者


问他们去过哪里、吃过什么

再把所有的细节拼成完整的图案

就像传统的“侦探”那样


(说到这里他笑了一下)

“很传统、很亚洲的方式”


新加坡有一群人

很少出现在新闻中

也没有人为他们叫好


疫情没在本地社区传播失控的背后

是卫生部、人力部等工作人员

昼夜无休的“魔鬼式追查”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大家仿佛只是默默的

守着自己的岗位

做好自己的事情


回访人员要追踪患者

过去14天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个繁重枯燥的工作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回访人员,图源:8视界)


追踪要细化到每一个小时

回访人员还要

像心理咨询师一样

帮助患者一起回忆去过哪里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表格示意图)


所以新加坡卫生部

得以掌握每一例确诊患者

过去14天的行踪


得以尽量追查密切接触者

然后进行主动隔离观察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来源:Mothership)


新加坡花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

去进行病例追踪


放在世界范围内

也是很少见的

可以说是新加坡特色了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最重要的是人们相信政府


采访到这里

主持人并没有“放过”李显龙

刁钻的问题来了


“有人说,新加坡能做到这个地步,是因为政府对人民有绝对的控制,您觉得呢?”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以上视频截图:CNN)


李显龙说“这不是控制”

政府做了很多教育的工作

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本人也举行了

好几次电视演讲

我们所有的政策

完全“公开透明”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李显龙的几次电视演讲(图源:PMO)


最后在分享经验方面

李显龙觉得最重要的

“是让人们信任你(政府)”

只有信任才能顺利实施政策


没有信任,有了好的措施

也无法执行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美国人,扎心吗?)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呼吁中美合作抗疫


似乎每一次

美国媒体采访新加坡领导人

都绕不开中美的话题

这次也不例外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李总理说,中美关系

在疫情暴发前已相当复杂

但要应对疫情

所有国家须通力合作

尤其是美国和中国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环球时报)


很多不明所以的网友

觉得李显龙这番话

是在帮美国说话


他们可能忽略了

这是CNN的采访

显然是对美国喊话呀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到底谁学谁?


昨晚美国CNN

连线新加坡总理

为了“学习经验”


也正好啪啪打脸

之前一些美国奇葩官员的言论


字幕:新加坡狮城椰子;视频来源: FoxNews


最近美国有位女官员说

新加坡防疫这么好

是因为得到了特朗普的指导


“新加坡看到中国的疫情情况,就采纳了(特朗普)总统的疫情指导原则,并且很早就开始进行防疫,所以在新加坡只有很少人受感染。”


在说到”总统”一词时

这位卫生官员的还

下意识地向着特朗普动了一下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这马屁虽然拍到位了

不过她成了全网的笑柄

新加坡人直接笑疯了

“有没有搞错!”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新加坡,防疫进行中


正如李显龙所说

新加坡谈“成功”还有点早


根据最新病例的情况

新一波的防疫政策来了

更少的活动

和更多的距离


新加坡人也很快接受了

“新常态”


不要坐在贴上胶带的座位

‍‍‍ 和家属、配偶等一起用餐的食客可坐在同一桌

每组食客不能超过10人

每组食客的餐桌和座位必须隔着至少一米的距离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满城的胶带纸

时刻提醒人们保持一米距离


*若非必要,请避免到商场逛街或购物*


为防止病毒传播,商场和超市已推行相关措施,控制人流量,并确保公众维持安全社交距离。


大家都应该:

-留在家中

-只在需要购买食物等必需品时,才光顾商场

-若正值高峰时段,请做好排队的准备

-同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

-上网购买食品和杂货


就连一直坚持“不必停课”

的新加坡教育部

也随机应变

开始了轮流停课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business insider)


*学校将让学生每星期在家学习一天*

️ 为加强安全社交距离措施,学校将逐步过渡到综合学习的模式

️ 从2020年4月起,所有学校将规定学生每星期在家上网学习一天

- 小学:星期三

- 中学:星期四

- 初级学院和高级中学:星期五

️ 学校将逐步推行这项计划,如果日后需要增加学生在家学习的天数,学生和家长也能做好准备


另外新加坡政府

还非常贴心地考虑到

工作的员工

新加坡很多人是“手停口停”

为了养家糊口

所以工作不能停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8视界)


政府考虑到这些人

指示雇主尽量开始远程办公

只要有条件的都必须这样做


人力部还会定期

突击检查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必须实行安全社交距离措施*


*如果员工不必在工作场所完成工作,请远程办公。

*雇主应检讨现有工作流程及资讯科技设备,方便员工远程办公,并优先考虑抵抗力较弱的员工


*如果员工无法远程办公,雇主应该:

- 减少面对面会议,以远程会议取代‍‍

- 确保员工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 错开工作及用餐时间

- 延后或取消所有非必要的活动

- 实行轮班制或分组工作制


最近两天又有新措施

大家注意了

比如说“女佣放假需要留在家中”


人力部突袭执法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搜狐)


*外籍工人和女佣应在休息日留在宿舍或雇主家中,不要外出*

避免在公共场所聚集或到人多的地方


这个政策并非说说而已

刚刚过去的周末

人力部官员亲临那些

女佣们喜欢聚集的地方


例如在乌节路巡逻

疏散成群结队的女佣

也严厉警告她们

不能成群结队在外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海峡时报)


昨天早上11点起

执法人员突击全岛各地

到外籍员工和女佣

平时聚集的地点疏散他们


说明安全距离措施

如果他们不合作

轻则警告、重则取消准证


真的是非常严格

家里请女佣的人要注意了


生病感冒必须戴口罩


新加坡在戴口罩方面

一直都给人感觉比较“佛系”

最近终于开始狠抓


但不是针对所有人

而是针对那些生病感冒的

如果生病不戴口罩

可能面临的是坐牢!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网易财经)


前几天,新加坡卫生部

更新了《传染病法令》

加强法律管制


在更新的法令下

这些人不舒服外看医生时

必须戴口罩


接获居家隔离令、居家通知

或拿了具有法律约束5天病假的人


也不能在被隔离的地方

主动接触任何外人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示意图)


否则面临高达1万元罚款
或坐牢长达6个月

或者两者兼施


其实最近

还有很多新措施

都受到传染病法法令的约束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图源:海峡时报)


例如在公共场所排队时

不准刻意跟前后的人距离少于一米

也不可以故意坐在

距离别人少于过一米的座位


否则都会面临

相同程度的罚款和监禁


有缜密计划

有严格法律

还有一群相信政府的人民

相信新加坡可以扛得住!


加油!新加坡!


////


在狮城椰子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字 病例

获得目前全部844例确诊病患详情和行踪


新增35例,共879!李显龙总理:全球疫情或需好几年才结束

上一篇新闻

我眼里的新加坡

下一篇新闻

武汉封城后,作家方方动用特权,把家人送去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