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金融航母”逼近中国,华尔街狼来了?
4月27日,大摩在拿下摩根士丹利基金控股权后不久,就挖来了“公募一姐”王鸿嫔。加上之前争夺摩根华鑫证券控股权,大摩入华动作近期愈发频繁。此前大摩对中国业务资源资金投入不多,主要是无法取得话语权。国内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给大摩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这个历史悠久的华尔街巨头,距离在华扬帆起航似乎越来越近。
在证监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投行大鳄摩根士丹利动作频频。继争夺华鑫证券控制权后,3月底又取得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控制权。4月27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又挖来了曾经的“公募一姐”王鸿嫔,其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进取心可见一斑。
摩根士丹利曾多次表达了对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兴趣和信心,近期也多次看多中国市场。连续在券商、基金行业出手,似乎说明投行巨无霸摩根士丹利已经逐渐逼近。这对国内金融行业,特别是投行、基金、资管等行业来说,可能将是全新的挑战。
争夺券商、基金控制权
“公募一姐”王鸿嫔出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已尘埃落定,人事变更的趋于明朗,其背后是摩根士丹利在华布局金融业的新征程。
从2018年初至今,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等等,一系列开放政策接连落地,中国金融业开放之门大举放宽。
一头是趋于饱和的海外市场,另一头是仍在加速发展的中国“蓝海”,善于把握机会的外资金融巨头们,似乎看到了经济增长率和金融业务普及率鲜明对比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这当中,当属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的表现最为明显。
而增持合资金融机构股权,是外资深耕中国的第一步。此次公募一姐入职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经历了这个进程。
2019年3月30日,大摩在阿里拍卖上成功拍下参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5.495%股权,此次阿里司法拍卖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历史上第5次股权变更,若成功获批,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将从37.363%持股比例提升至42.858%,超越华鑫证券的39.56%持股比例,数年之后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控制人。
除此之外,摩根士丹利对其合资证券公司的动作也较为频繁。早在2017年9月,摩根士丹利从华鑫证券手中受让合资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15.67%的股权,由此摩根士丹利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股权比例从33%提升至49%。这也是在当时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49%情况下,率先实现顶格增持的外资机构。
2018年9月11日,华鑫股份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所持的摩根华鑫2%的股权。摩根华鑫证券只有两位股东,华鑫证券持有其51%的股份,摩根士丹利持有其49%的股份。如果上述股权转让顺利完成,华鑫证券将失去对摩根华鑫证券的控制权。
这2%的股权是否被摩根士丹利摘取,市场备受关注。目前,上述2%股权的接盘方尚未有定论。但摩根士丹利方却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致力于在中国扩大和增长业务规模,此次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举措,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曾表示:“如果外资机构只是一个小股东,往往在战略的制订和执行方面是被动的角色。想要完成资金配置、资源配置、流动性管理、推动业务发展,都需要拥有一个更大的话语权。”
这说明了大摩对于话语权的重视,若大摩再度成功取得摩根华鑫证券的控制权,该券商的战略制定、资金资源配资以及业务发展方面或将更加积极主动。在大摩强大的实力支持下,摩根华鑫证券可能成为国内同行的劲敌。
高管连续发声,觊觎中国资本市场?
而最近,摩根士丹利看多中国资本市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2019年2月,摩根士丹利认为,外资持有中国A股的比例在10年内将从目前的2.6%上升至约10%,每年A股流入资金在正常化后约为1000亿至22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预计,MSCI的中国A股纳入因子在未来5-8年内达到100%,且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总权重将达到13%。
2018年,摩根士丹利与Oliver Wyman(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指出,2025年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将至7.5万亿美元,约47.1万亿人民币,为当前规模的4倍。其中国首席运营官侯杰明也曾在2018年末公开表示,中国对全球投资来说存在三大投资机会。
摩根士丹利于2018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和收入都创了纪录。公司的2018年净利润增至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涨幅43%。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从2017年117亿美元增长至128亿美元。显然,摩根士丹利转型后的财富管理业务并未让市场失望。
全球私人财富整体增长,以及财富管理朝数字转型的热潮推动,成为财富管理机构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全球私人银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全球财富管理运营商中排名前10位的资产管理公司平均增长16.0%。而摩根士丹利作为头部公司,更是先天得利。
大资管类业务的收入主要靠资产规模和手续费,大摩近年来手续费呈下降趋势。但财富管理整体收入却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客户的资产以5.6%的速度增长,高于市场领军企业美银美林同期3.8%的年增长率。与此同时,财富管理的利润率从2013年的18.5%提高到了2017年的25.5%。
由于财富管理业务具有轻资产的特点。2017年财富管理业务虽只占摩根士丹利资金的20%左右,但是却带来了34%的净利润,利润率达到了26%。
布局中国市场的先锋
摩根士丹利进入中国至今已有20余载。1995年,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建立起内地首家国际性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拥有34%的股权。也正是借助于中金公司这一平台,摩根士丹利成了第一个空降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银行。
摩根士丹利带来的最大贡献,不仅仅是为中金建立了完整的投行体系,中金公司从组织架构到薪酬体系,甚至企业文化,都有着摩根士丹利的影子。
不过,由于一直无法取得控股权。在2000年后,摩根士丹利逐渐退出了中金公司的管理层,成为了纯粹的财务投资人。2002年,摩根士丹利终于举旗认输,把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交还给中方。中金公司仅仅成为摩根士丹利的“投资组合”之一,每年收取分红。
2010年12月9日中金公司宣布,摩根士丹利所持公司34.3%的股份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转让给KKR(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TPG(德太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
这次退出,更像是摩根士丹利的一次缓冲。因为在此之后,摩根士丹利反而在华进行了多方布局。2006年大摩成为中国全权商业银行执照的首家外国银行,2008年成立信托合资公司——杭州工商信托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2011年成立合资证券大摩华鑫证券和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离开CICC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
纵横捭阖的华尔街投行
“上帝要融资,也找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不缺钱,但似乎其拿来投资的钱都带着刺。海外基金擅长“对赌协议”,摩根士丹利更甚。而这容易造成企业为完成指标而非理性扩张的弊端,也被称为企业融资的一把双刃剑。
2005年,为了能在家电市场跑马圈地,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未上市的永乐电器终于在2005年1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万美元联合投资。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万美元。
而此次融资,让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一纸“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意味着他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亿元的净利润指标,永乐电器2002年至200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20万元、1.48亿元和2.12亿元。对于利润指标的合理性,摩根士丹利则称以50%的增长率来看不存在太大困难。
为了不失去股权,永乐电器在拿到融资后便开始大肆扩张,上市一个月便承认“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最终沦为国美子公司。
2005年大摩抛弃孙宏斌,也被外界传言,摩根士丹利给顺驰开出的价格如同“抢劫”。在顺驰把天津、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盈利最好的10多个项目打包后,大摩把对顺驰不超过15%的股权的价格从1亿美元降低到8000万美元。而且,附之以大摩等海外基金最擅长的“对赌协议”――顺驰如果不能实现预定的盈利,将必须接受它的再次收购,“三年都做不到,顺驰就归大摩了。”除此之外,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的“对赌协议”也让人津津乐道。
大摩最关心的是话语权,其已经取得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控股权,摩根华鑫证券控股权似乎也即将拿下。若是彻底取得控股权,大摩的资源资金投入很大可能远胜当前。目前来看,“公募一姐”已被其纳入麾下,凭借大摩的品牌和资源,或许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精英。大摩这个华尔街巨头,距离在华扬帆起航似乎只是一步之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