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第18集,那年,南方农村清明祭祖,宗族的事「上」

农村经过饥荒和变迁后,能在外乡扎住跟,就留在外乡,能在城里扎住跟,就留在城里,即使自己没留在外乡,子女也扎根了外乡,随着迁就外乡人,城里人,在外工作的人的清明祭祖节,家乡清明祭祖的礼,一再简化,这种简化没有带来乡村繁荣和凝聚,反之越来越落寞,越来越城里,越来越可有可无。

渐渐的,清明祭祖,变成清明祭自己家人,再演变只拜祭上两代人,再演变家人派代表祭祖,再演变请别人帮忙祭先人,再演变清明祭祖,提前到春节一起祭祖,这时候,外乡人还能春节回来,再往后春节也不回了,就托人祭祖,再过几年,家乡没有了烟火,从此失去了记忆。再回故里,灵魂已无处安放。

家里老人很无奈,家根不兴,外业不旺,大家走了,做了蒲公英,飘到那里算哪里。

与北方清明祭祖的日下相比,中国南方清明祭祖却日渐升腾,家族兴旺。江山辈有才人出,家族代有人杰还,族有人杰,族可兴旺,国有人才,国可兴旺,人杰是家族血脉传承之脊梁,族礼是凝聚四海八荒的人杰灵魂。

南方经济远大于北方,我以为在清明祭祖节,之处显现的不只是钱,比之更大的是礼。正如小九华大师所教,简物不简礼。物在外心,礼在内心。宁可无物有礼,不可持物无礼

那一年,回乡清明祭祖,拜祭烧纸太公太奶,奶奶,母亲,20分钟就结束了。由于老家祭祖和其他地方不同,是清明节前几日,祭拜完留家一日,准确驱车去南方城市,顺便拜访一位师友。请他给即将评选的文案,给些指导意见,朱老师是上海一所大学的退休中文教授【忘记是哪所大学】,教授家祖籍福建闽南漳州,他正在老家清明祭祖祭,于是邀请我去他家乡农村观礼。早听说漳州古城 ,从未去过,于是约芜湖朋友一同驱车前往。

到了漳州农村,发现原来朱老师家是大家族村户人家,大家族是安徽儒学大家朱熹的分支。满村风水布局极为讲究,村里全是青石板铺路,所有车不能进去只能存放村口,进村只有是一个石台阶桥。村庄周围是一条护村河,桥头两颗大槐树,据说是为北方迁徙过来的先祖栽的树,树已经好几百年了。沿着护村河往里走了十几分钟,一路上很多名人牌坊,据说之前几百年,文革毁掉,后来在原址原貌原材料补建的,牌坊上记录家族杰人的史记,虽有岁月播斑和鲜苔,如今看来依然感受崇敬,一路走一路看,十几分钟后,到了村中央的宗庙祠堂,祠堂地势很高,地位最高,建筑全村最高,门口有个超大的风水塘。

但这个和别的风水塘有所不同,他们风水塘上有白玉拱门风水桥,风水塘里养锦鲤,种荷花,听朱老师说,只有婚嫁之人才能捕两条,走过风水桥,前面有个大大朱家牌坊,上面是著名的徽州瓦,徽州砖雕,牌坊后面是一个一米见高的平台,看来是平时各种活动的大平台,走过牌坊往里走,看见朱家宗祠堂,走到下方愈显巍峨,祠堂正上方,是宋明清三朝代赐的蓝牌匾。

进入祠堂,祠堂竟然有书部!礼部!房部!祠堂有书房,房顶正上方,密封大卷直径大概一米见方,朱老师说一年只放下来见光一次,年初三入族谱大典,入族谱很多规矩,必须回来参加过清明,不管是新媳妇,新女婿和新生儿,还有收养,必须参加一年三节清明中秋春节,认同顺从族内礼仪喝规矩,才能入族谱。

但随着社会变迁。原来只有男性嫡系才能入族谱,由于计划生育和社会环境改变,很多族人失去了上族谱的烟火,也就是民间说的绝后,久之绝户。后来族谱规定;只要有族姓氏,有族辈分都可入族谱,包括其伴侣,这里是只身份证的更改,才能是朱家族人归属,这让很多没有儿子的族人,养亲,认亲,招亲的方式继续传烟火,重新续上族谱。即使这样,由于收养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愿意把自己孩子过继成为朱家的人,并能顺利更改身份证,入族谱,所以,以前,经常发生有很多家庭通过买卖小孩,办户口身份证续烟火的事情,这里一直这种行为的重灾区,不过随着科学发展DNA 技术,以及国家严打,真的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所以后来这事慢慢绝迹了,也在族谱上留下后续的空白。

还有消族谱,这是更严肃德事情,对违反族规的族人,72位投票权的族人不记名投票,超过70%消族谱票,即告生效,这意味着此人此生再无根系。族人很看重,甚至高于国籍。

客房简易能住免费,双层靠墙折叠棕床,8人一间,男女各两间,有课桌,方桌,长凳。供给回乡探亲族人或族人客人居住,。我们决定在此住一晚,满满享受宗族带来的精神大餐。当天晚上,还有两个韩国族人代表,两位法国族人代表,新加坡族人代表,南美【好像是巴西】族人代表一起居住,他们都会说中文,而且都有中文名字,姓氏和辈分,这是老祖宗定下的,改的只能最后一个字,他们身份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在这里,当初从这里迁走时,没留下祖屋,多年以后,才发现根魂重要,过来寻根祭祖。既然有名,有辈分区分,马上分清该叫爷爷,叔叔的,立刻世界各地的族人马上亲情起来,他们族人有电子系统,又马上确认彼此之间谁好谁血缘更近。这是灵魂和基因的亲近。

朱老师在学校是领导,回来就是族人,一切行动听指挥,尽其所能老老实实干活,举办活动的族人,按辈分穿各种颜色文化短袖带领衫,左胸上面印个印着两行数字,第一行,辈分数字,第二行是同辈份排行数字,这样看到衣服,你就知道对方是长辈,晚辈,看第二行就知道,你该喊哥,还是喊弟,如果说活动工作族人,还要数字上方贴纸标注负责哪项工作,也方便其他族人找你帮忙。

朱老师家人负责我们和外乡寻根族人的吃饭接待,还负责其他食物,于是我们带着外乡族人一路参观,一路心灵震撼。

参观宗祠书部,更能了解朱氏家族的前尘往事,做人做事立业根本,里面没有具体学科丛书,族人的著作,做人做事为国的价值观和立规纲要陈述,以及各史书,论语,大学古书名著丛书,均是族人捐助,开页即见。书上有各种读书族人手写感悟标记。书本都是放大版,方便点评标记,签名和族人编号。只是族人最美的记忆。每本书都有多本,不能外借,老人小孩都有在看。哲理十足,很是震撼。朱家读书人真多。

下楼去看,一群族人帮忙准备祭祖清明大典,多年不见,瞬间熟悉,大家边聊天,边赶着手中的活,女人们做手工纸元宝,衣服缝制,这也和宗祠不准女人入内,很大的变革。宗祠中央供奉朱熹大塑像,还有朱家4大人杰立两旁,供大家供奉上香,周围石座上模仿佛教18罗汉的方式,沿着外围墙边做每个人杰的加冠神像,下面标记德行功绩和为族人或国家做出的贡献,供族人供奉效仿,庄严肃穆,穿过祠堂后面,眼前更是一亮!

祠堂后面竟然有一个最宽的石路,10多米宽,一直通到山顶上,一直通往后山祖坟场,两边有水沟,下雨山上的水顺着水沟,往山下淌,入风水塘,再入护村河,最后入大河道。由于明天祭祖,前方封路,必须顺着当地规矩,我们不好前往。

于是顺着祠堂,往村子里走,不远处有幼儿园和依耘小学,刚好遇见小学校长朱校长过来取东西,我们自我介绍一下,朱校长很是热情,说他是朱老师同学,也是朱老师同族弟弟,于是带我们参观小学,

这个小学是一所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的学校,距今100多年了,3层楼,据说是有上海的朱姓族人捐建的,起名为艺耘小学,学生们都放假回家帮忙去了,朱校长带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

上一篇新闻

非洲食人总统:残害30万国民,肢解情人吃人肉,最终客死他乡

下一篇新闻

潘氏渊源 京木辑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