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采访②|川芎之都的出口“绿叶梦”
视频加载中...
对于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汤智鹏来说,去年3月份的一个电话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也因此而对彭州市敖平镇增添了挂念。
6月1日下午,汤智鹏与同事陈泽离开郫都区唐元镇锦宁村,又赶紧驱车来到彭州市敖平镇,他说这里有农户心愿未了的出口“绿叶梦”。
汤智鹏(左)在彭州市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调研
蔬菜类川芎出口
产品属性究竟属于中药材还是蔬菜?
车行驶至敖平镇乡村,可以看见不少农户门前田园里种满了还未收割的川芎。得知汤智鹏一行要赶来,陈智刚跟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早早就在镇上等候。陈智刚为彭州市农康宝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自从去年3月份与汤智鹏通话后,他们由陌生人变成了朋友关系。一见面,陈智刚就带着汤智鹏一行赶往种植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川芎种苗散发出阵阵清香。
“去年3月份,陈社长打电话到锦城海关咨询川芎出口事宜,正好是我接的电话,刚开始以为中药材类川芎出口,后来才知道他是咨询蔬菜类川芎出口,这在中国出口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汤智鹏回忆说,由于蔬菜类川芎出口没有参考性,后来海关专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
彭州市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
其实,陈智刚最初并没有想到川芎可以作为蔬菜出口。一家出口贸易商在收购中药材川芎时说了一句“国外消费者也喜欢吃川芎叶子”,这引起了陈智刚的注意。川芎叶子类似芹菜,本地农贸市场有销售,卖5元—6元一斤,可不可以把川芎叶子也卖到国外去呢?于是,锦城海关便接到了“推销蔬菜”的电话。
汤智鹏称,接到电话后,他们也为此犯难——产品属性究竟属于中药材还是蔬菜?因为产品属性不一样,出口监管方式和流程会截然不同。随后,海关便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蔬菜类的产品属性。然而,蔬菜类产品出口需要完成基地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等必要条件,还需要对其农残、重金属、检疫性有害生物等进行把控。为了确保出口食品安全性且符合国外标准要求,海关专门组织了企业、政府部门及专家团队一起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
川芎叶在国外很受欢迎
坚定做大做强出口新业态的信心
彭州市敖平镇副镇长宋吉敏称,川芎有川药“首药”之称,在彭州、什邡、都江堰、彭山等地广泛种植,而彭州敖平镇是全国最大的川芎种植基地,核心区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全省种植规模约六成。经检测,敖平出产的川芎阿魏酸达2.5%,达到现行国家标准10倍以上,敖平川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拥有“中国川芎之都”的美誉。“如果川芎叶子实现出口,不仅为川芎出口增加产品种类,还能够给当地农户增加创收渠道,对全省川芎种植基地都具有带动示范意义。”
“从最开始出口2、3公斤试销,到后来出口了1吨货物,卖了8000元,发现川芎叶子很受国外消费者欢迎,坚定了我们把这个出口新业态做大做强的信心。”陈智刚称,中药材川芎出口主要至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所以川芎叶子出口也在这些国家进行了试销。
彭州市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 ,农户正在收割川芎
蔬菜类川芎出口量化后
对促进农村就业、农户增收有重要意义
彭州市敖平镇综合办公室主任胡佳认为,古代医学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川芎叶子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为今后规模化出口探索出了路子,川芎于每年12月、次年3月—4月有两个产期,一亩种植地至少可以生产川芎叶子500公斤。近年来中药材川芎出口保持1—2成增长,相信蔬菜类川芎出口也会有广泛的市场,今年敖平镇已做好规模化出口川芎叶子的准备,“不仅如此,我们还请厨师专门就川芎叶子研发了膳食方法和菜品,将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在陈智刚看来,成都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通达全球各地,特别是通达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航班十分便利,加上成都航空口岸的通关效率较高,为新鲜蔬菜出口时效性提供了保障,对蔬菜类川芎出口上量上规模充满了信心,“目前已与贸易商商定了今年川芎叶子出口价格,每公斤收购价16元,比去年国内销售收购价上涨了6元。”
“这笔账不可小视。”汤智鹏称,近年来借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彭州、什邡两地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发展,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已被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大骨干支撑项目,入选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项目,交界地带川芎种植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约20万亩,蔬菜类川芎出口量化后,对促进农村就业、农户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视频 张青青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图片 张青青 杨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