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3日 星期一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拾象原创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德化窑始于商周,流传至今未曾断代,多少名家在这片土地上以瓷之名留下时代的烙印。

百年承袭,许氏七代传人孜孜不倦,耕耘在德化的一方瓷土之上,为传统瓷艺代言。

年过半百,第六代传人许瑞峰承上启下,在守艺之路上走出了独有的风格,为许氏瓷塑重新定义。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泰峰陶瓷艺术馆,这里展示着许氏瓷塑的经典之作。

一脉相承 禀赋使然

纵观德化明清时期的瓷塑艺术家,他们雕塑艺术的成就几乎都有其深厚的背景。

何朝宗扎实的雕塑功底,是他后来成为一代“瓷圣”的基础;近代雕塑大师游长子,出生于木雕世家;瓷雕名师苏学金的父亲苏德明是民间泥塑、木雕佛像的能工巧匠。

他们都善于把泥、木、石等材料的造型艺术运用在瓷塑上,从而获得瓷塑艺术的成功。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的成长也离不开百年世家的熏陶。其父许兴泰在1993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福建省陶瓷界首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他潜心研究瓷塑技艺长达半个世纪,在教导许瑞峰的成长上,更是费尽心血。

改革开放之初,年轻的许瑞峰也向往朝九晚五的工作。1990年,德化正逢筹备组建陶瓷商检处(主要检测出口瓷),并相中了专业对口的许瑞峰。

但在临调动之际,父亲的一句再朴素不过的话让他至今难忘,“我们还是做手艺的好!”初出茅庐的许瑞峰虽然有些不舍这样的“好机会”,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回到德化瓷厂工作。

回忆当年父亲的用心良苦,如今的许瑞峰才更加体会其中的深意。一辈子与泥巴打交道,看着父亲为瓷塑,无怨无悔地付出毕生精力,他也明白了只有练好手艺,才能做出好的作品,进而立足于社会。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坐荷圣洁观音》(局部)

说起当年学艺之路,许瑞峰打趣自己未出师即是“行家”。

1986年,父亲在家中条件简陋的“小作坊”里悄悄地承接一些慕名而来的订单。此时,许兴泰制作的观音造像已是饱受赞誉,被业内称为“兴泰观音”,尤其是观音脸部的刻画更是精致生动得无出其右。

但父亲的身体欠佳,无法承受太多体力活。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里,长子是必须挑起家中重担。许瑞峰没有考虑的时间,就这样参与了家族最初的“创业”。

在家中帮忙的日子,对许瑞峰来说是受用一生的历练。那时,家中的孩子们都是得力干将,“我的姐姐主要负责修坯,但速度慢,有时候还得我一起修。”回想当年的忙碌,更像是对自己的考验,“做梦都会想着怎么修更好,经常半夜两三点还起床干活!”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大肚能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也是当时感觉最好的一件。在父亲的同意下,这件作品摆在家中招待客人的房间里。

作为对自己学艺的纪念,许瑞峰本不想出售这件作品。可“意外”不期而至,一位来订货的客户执意要买这件作品,并开价500元人民币,这笔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近一年的工资。

这件作品最后虽然未能留住,但这件事给了许瑞峰莫大的肯定,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坚定了信心。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双狮献瑞》(局部)

创意不止 传统为鉴

1996年,许瑞峰带着作品前往新加坡参展,这是一次打开海外市场的机遇,却也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冒险。

“把作品运出去要5万块钱,要是当场卖不出去,损失不敢想啊!”此时许瑞峰说起这件事坦然放松,可当时心中却是十分忐忑。

幸运的是,这一次的参展是成功的,父亲和他的作品备受青睐,尝到“甜头”的许瑞峰决定继续参加。

那时,德化瓷在国内的市场尚未开启,订购的客商多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然而受到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佛教造像这类艺术瓷遇冷,日用瓷反而在海外市场突起。

在坚持传统还是迎合市场的两难中,许瑞峰依旧选择了坚持这门家传的手艺。

1999年,许瑞峰请来台湾朋友一同谋划如何做出与白瓷不一样并且还能量产的创意作品。

此时,红釉是德化窑里极为难烧的釉色,可谓“千窑一宝”。许瑞峰又一次大胆“涉险”,苦心研制,终于烧出了釉色纯正的“辣椒红釉(中华红)”。一经推出市场,便成了人人争相模仿的“爆款”。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玄》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多彩结晶釉”,又称为“宝石釉”。

许瑞峰紧接着又研制出了“多彩结晶釉(宝石釉)”,在市场上也是颇受欢迎。这对长久以来以“白”横扫市场的德化而言,无疑是别具一格。

让许瑞峰意料不到的是,之后因为釉料被仿制,“中华红”很快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激流勇退的许瑞峰有些无奈,但从小练就的市场观察力,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德化白瓷存在的意义。

2008年,许瑞峰回归白瓷瓷塑创作。在兜兜转转中,他逐渐意识到德化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陶瓷之林,便是因为这独一无二的“中国白”和瓷塑技艺。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大毫光》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紫气东来》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自在观音-心经》

父亲的离世,也让他更加关注传承手艺的重要性。“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是世人对德化瓷雕的夸赞。

自明清起,德化的瓷塑大师们通过五官神态的塑造,淋漓尽致地表现白瓷作品的个性和气质,使每一件瓷雕逼真传神,给人以呼之欲出、惟妙惟肖的亲切感。他们所雕塑的人物品类众多,依然能各具形态,展现出不同题材的个性特征。

在许瑞峰的心中,德化瓷的技艺是富有生命力的,是能够世代继承的财富,更不会过时。

以他最为熟悉的观音造像来说,何朝宗的观音造像是很难超越的,“临摹只能是外形,深藏其中的学问还值得不断深究。”

在他的创作理念中,观音也已不只是用来膜拜的神明,还是一位给人以温暖依靠的慈爱母亲的形象,是东方审美的化身。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鱼篮观音》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天女散花》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坐荷圣洁观音》

从艺三十载有余,许瑞峰仍觉得自己还未学成,“我才刚刚迈进一只脚而已。”经历了市场的起起伏伏,他再次全心全意地投入创作中,对传统技艺也愈发热爱,更悉知只有不断地深挖内在方能成就其身。

众里寻它千百度,姹紫嫣红中,这抹白依然令许瑞峰沉醉!


撰 文:叶 威

编 辑:南 薇


版权声明

内容为拾象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在留言区留言“转载”,本平台将及时回复。未经沟通同意的转载一律视为抄袭,将被举报。


许瑞峰:众里回眸独爱这抹“白”

上一篇新闻

《北辙南辕》王阳:戏里演渣男,戏外深情独宠一人

下一篇新闻

肖战生日成十月盛宴,多国热搜霸屏共祝,“传奇独宠”让人泪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