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 星期四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一部《隐秘的角落》火遍华语圈,当大家都在乐此不疲地玩着“一起爬山”和“我还有机会吗”这些剧中成年主角的梗时,却也很难真正忽略,剧中真正的“大BOSS”是一个小孩。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而“隐秘的角落”更多指的是孩子们心中的阴暗和所犯下的罪过,不禁让一众大人看得都脊背一凉。

曾经,我们都以为孩子都是上帝送来的天使,单纯、善良。可是新闻中频频出现的未成凶手,和全球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犯罪真的和年龄有关吗?当今未成年的成长速度是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新加坡也曾出现过不少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少年”,但是近年来新加坡的未成年犯罪率却在不断下降,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01. 7岁就可以判刑!

新加坡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加坡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

在新加坡,店内偷窃是最多被捕青少年犯下的罪行;聚众闹事(Rioting)在前些年排名第二,后来被非法侵入罪(Wilful Trespass)取代;少年犯罪率第三高的是偷窃罪。

但是,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李智陞在由防止青少年犯罪、重犯和改造青年跨部门委员会(NCPR)举办的青少年对话研讨会上表示,新加坡未成年犯罪率正在逐年降低:

2017年,新加坡青少年犯罪情况有所好转,被捕人数从2008年的4000多起减至3000多起,跌幅超过25%。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新加坡政府数据网站data.gov.sg和警方数据显示,2017年被捕的青少年达3121人,与2008年的4240人相比,少了1119人。这些青少年的年龄介于七岁至19岁。

从2008年至2017年,新加坡被捕的青少年人数整体呈下滑趋势,逐年下滑的人数介于97人至697人。在这下滑的趋势中仍有些例外,不过增幅都在3%以下。

2018年,新加坡未成年犯罪率继续下降,当年大概约有2700名青少年罪犯被捕,这个数据和2014年的3100人相比,已经减少了13%。

在全球未成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今天,新加坡是如何做到逆势而为的?

严刑峻法和教育规劝双管齐下,功不可没!

新加坡的严刑峻法不仅体现在对待成人犯罪上,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严格程度也是世界领先的。

在新加坡,承担刑责的最低年龄是7岁!

作为参考,中国刑法中的这一年龄是14岁;土耳其、荷兰是12岁;英国是10岁;墨西哥、菲律宾是9岁。

新加坡出台有专门针对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根据《儿童与青少年法令》,儿童的定义是小过14岁,青少年是介于7岁到16岁。

16岁以下的少年罪犯交由少年法庭处理。超过16岁者,就移交成人法庭。法律如此定义,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担心少年人因一时的过失而一生尽毁。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此外,在适当的情况下,警方会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指导计划”和“正途引导计划”(StreetWise Programme)等,这些计划着重于监督和辅导年轻人。由于他们通常都是学生,警方的指导原则是通知校方案件的进展,好让校方监督并帮助学生。

“指导计划”自1997年推出,目的是让犯下轻微罪案的青少年接受为期六个月的辅导和改造。计划由总检察署、警察部队、社会家庭发展部共同推行,自2007年起每年有600青少年参与计划接受辅导。

根据2009年完成计划的青少年的表现,有11.9%在完成计划的三年内重犯,也就是说,有88.1%在三年内远离犯罪活动。

“正途引导计划”则针对涉及街头党活动的青年,是一项为期六个月的引导计划,可由家长或学校转介安排青年参与计划。平均每年有80名青年参与计划。

时任教育部代部长(学校)黄志明指出,警方和学校通过各种计划和活动教育学生法律知识以及犯罪的后果,同时帮助那些需要警方介入和支援来远离非法活动或黑社会帮派的学生。

警方也和学校领导人和训育主任有定期的交流,让双方有机会讨论和澄清相关课题,包括警方的作业程序。黄志明说:“通过密切的协作,警方和学校力求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方案,教育、防止和应对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飞跃社区服务青少年部主管林丽萍受访时指出,青少年犯罪情况好转是经多方努力后取得的成果。

“警方过去几年一直到学府进行讲解活动,向青少年解释犯罪的严重性。校方也向学生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为边缘少年提供帮助。 社工和辅导员的素质也提高了,可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背景和犯罪缘由,并给予适当辅导。我相信,这些集体努力和全民教育,都是促使青少年犯罪情况好转的部分原因。”

02.少年为何走上不归路?

和其他地方一样,曾经的新加坡也有过“魔鬼少年”,犯下令人瞠目的罪行。

2001年5月,时年35岁的美术设计师Anthony Ler Wee Teang曾经给出赏金10万,雇凶杀害当时正与他打离婚官司的妻子——Annie Leong。

而接受这起杀人雇佣的竟然是一位15岁的少年,他在Anthony的指使下,用刀杀死了Annie Leong。

少年曾经一度想放弃,但是Anthony却以要杀了对方进行威胁,迫使少年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最后Anthony因为密谋和教唆杀人罪而被判处绞刑,并于2002年12月执行,而15岁的少年因为仍然是未成年原因,虽然免去了死刑,但仍被判处终生监禁。

穿白色衣服的就是教唆少年杀人的Anthony,他在案发后在公众前展露出的多次微笑,被媒体形容为恶魔的微笑。为他进行辩护的新加坡著名大状苏岜士谈起Anthony时,形容他是40多年执业生涯中所遇到过的最沉着冷静的客户之一。

“那笑容可能是一种嘲讽,也可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更有可能是在掩饰内心深处的恐惧。

不管怎样,我从不会将他的笑容与快乐联系在一起,那更像是他的保护伞。”

而那个因为10万新币而犯下杀人罪行的少年,媒体未曾刊登他的照片,不知道他在漫长的狱中生涯,是否会后悔自己因为一时的贪念,毁了数个家庭。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在严密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新加坡未成年人,总是给人一种乖巧懂事的印象。

那么,这些孩子又是因为什么而走上犯罪之路?

在《隐秘的角落》这部剧中,主人公朱朝阳内心的阴暗很大程度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父母离异,父亲组建新的家庭,对他缺乏关心和父爱。而独自抚养他的母亲,又展现出了极强的控制欲,却未曾真正了解过他的内心。

所以,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与其原生家庭有关。

心理学家表明,存在犯罪问题的青少年个体更多来自那些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破裂家庭。

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不完整会对孩子内心造成极大伤害,有些人会通过家庭重组来重新构建完整的家庭,但在这种没有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中,孩子很可能不会受到重视。

甚至可能被“父母”当成生活的累赘进行打骂,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一旦受到别人挑唆,极有可能走上歪路。

然而有一些孩子家庭结构不完整,但是仍然能够正常发展,因此家庭结构的问题也不是绝对的。

有学者指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家庭结构是否完整重要的多,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善,会导致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大大降低。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除此之外,教育方式的偏差可能是更危险的事。

溺爱式教育:采用这种教养方式往往对孩子过于溺爱,对于孩子在日常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缺点也从不指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孩子行事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

放任式教育:这是另一种极端的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到了自然就懂事了”,因此不是孩子惹什么大事了,就对孩子不闻不问,在这种模式下养大的孩子会变得目无法纪,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苛责式教育:采取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待孩子非常苛责,日常打骂那是常事,并且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但却不够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变得偏激,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创伤。

以上三种教育方式都太过偏激,都会导致青少年形成程度不一的行为偏差,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监督的尺度。

除此之外,父母的关系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经常有暴力行为发生,长期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越来越孤僻、心里压抑,时间久了,家庭冲突在孩子心里不断累积,最终会让孩子无力承受,产生逃避行为,比如:离家出走。这时,如果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孩子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业和行为,同时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课外娱乐活动,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

除了原生家庭的原因,当代未成年人的犯罪能力提前,也已经成为了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一群营养摄入越来越丰富的未成年人中,有些人具备与成年人相当的力气、具备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却因“未成年人”身份,无视法律、肆意妄为。

《隐秘的角落》中所描写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只是戏剧中的个案。

据中国商报报道,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相比20年前提早了2-3岁,这一低龄化趋势仍在扩大;大众日报表示,这一群体在犯罪过程中,还出现了成人化、暴力化倾向。

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2009-2017年间、该庭受理的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14-16岁犯罪人员占14.96%。

03. 未成年犯罪该被原谅吗?

2016年,曾经发生了一件震惊新加坡各界的事件,也让新加坡国会对如何处置未成年犯罪行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讨论。

2106年1月26日,14岁青少年林俊辉被指控涉嫌性骚扰,警方对他进行了3小时多盘问,随后他被母亲保释下获释回家后,又接到学校通知决定不让他参与学校常年的中三露营活动后,从家里的窗口跳楼身亡!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当年的事件还原是这样的:

根据组屋楼下闭路电视画面,2016年1月25日中午,林俊辉在放学回家时,绕路到义顺组屋区的另一座组屋,并迅速跟着一名11岁女童进入电梯,看情形,两人应该互相不认识;林俊辉在13楼走出电梯,他和女生在走出电梯后有简短交流,之后林到了12楼再搭电梯下楼。这显示林俊辉进入电梯的目的是要跟踪女童。

事发后一天,被派到学校进行调查的五名警员,没有穿警察制服,衣服上和他们开的汽车也没有印上“警察”的标志。但是,林俊辉之后在三名警员的陪同下被带到警署问话录口供的过程中,他虽然没被套上手铐,却是由一名警员在一般的公开式办公室的办公桌上录口供。

口供录完后,林俊辉被带进临时休息室,等待母亲去接。过后,警方在赶到警局接他的林俊辉母亲的口供后,林母办好了儿子的担保手续后,俩人一起回家。林俊辉在警署的时间约三个半小时,那是警方最后一次同林俊辉接触。

据警方情报,林俊辉同母亲,还有随后赶到的姐姐回家后,吃了午餐,并玩手机游戏。在林母在结束了同学校辅导员的电话通话,告诉林俊辉他隔天不能去参加学校露营活动后,下午4点20分左右,林俊辉就从自己的睡房窗口跃出,坠楼倒卧在组屋楼下。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当年林俊辉跳楼前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在这起悲剧发生之后,新加坡国会很快就这起坠楼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质询,其中包括男孩到底有没有对女童实施性骚扰,警方在审理和取证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度行为。

时任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国会上提供数据,说明警方一般会从宽处理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尽可能避免以刑事罪处理,而是尽量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协助他们改造。

“根据现有证据,坠楼身亡的中学生林俊辉所涉及的非礼案,警方经调查后应只会向他发出警告,而不会提控他。”

他指出,从2011年至2015年,共有7196名青少年被要求协助警方调查,当中有七成接获警告、被安排参加“指导计划”(GuidanceProgramme)或无需警方的跟进行动;另有15%被提控,剩余的15%个案还有待处理。

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警方通常只会针对有“加重刑罚因素”的案件进行提控。譬如,当罪行属严重性质,如纠众闹事;涉案的年轻人是重犯,或触犯“有条件警告”(conditionalwarning)的条款,例如未完成须进行的改造计划。

但是尚穆根同时也强调,这不应被视为是当局纵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表示,考虑到林俊辉的年龄以及他是初犯,警方不太可能会提控林俊辉,而是给予警告。虽然警方严厉看待所有非礼案,但也会考虑罪行的严重程度,从闭路电视画面看来,案件应该属于程度较不严重的非礼案。

但他提醒说:“七成受调查的青少年不会被提控这个数据,以及警方对年轻人较包容的态度,不应被视为当局在纵容青少年犯罪。”

尚穆根针对处理涉及青少年案件的程序时也指出,警方会加速调查过程,尽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完成盘问,让年轻人尽早回到父母身边。林俊辉被带到警局后的四小时内,就被母亲接送回家。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这件事的发生无疑是悲剧,但也显示了新加坡政府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因为他们还年轻,所以将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给大部分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李智陞李智陞也认为,新加坡应该从“上游”加强防范,及早介入协助青少年改造。对于已服刑的青少年罪犯,他希望政府、志愿福利团体和社区能更全面地提供扶持,尤其是协助解决可造成负面影响的家庭问题。

李智陞分享了他个人在救助未成年犯罪中的一次遗憾。

曾有一对夫妇因房屋问题前往接见选民活动求助。他们欠债卖房后露宿街头,念中学的女儿则借住朋友家。尽管如此,他们的女儿成绩优异,李智陞还颁发过助学金给她。

短短几个月后,李智陞再见到夫妇时,他们已找到住房,但女儿交了损友,整天在外抽烟喝酒,很少与家人联络或回家。

李智陞感叹:

“我们错失了一次机会,没及早介入帮助边缘少年。她因无法控制的因素而迷途,这不是她的错。

对我而言,每一名因没获得扶持而脱轨的孩子,都是一次错失的机会。”

2015年至2017年间曾在内政部担任政治职务的李智陞指出,罪犯一旦回返不良环境就很容易重犯,因此要扶持边缘少年和重犯者不能只靠内政部,需要集合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和其他机构的力量。

李智陞说:

“在新加坡,每一名孩童和青年都至关重要。我们要集合政府、社区及家人等所有资源,就算是边缘少年或重犯者,也要确保他们在生活中有最佳的发展机会。”

育有三名年幼孩子的李智陞,在专访中多次强调“每名孩子都很宝贵”。由于研究显示学前教育对孩童的生活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学前教育自然成了李智陞的工作重点之一。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他透露,帮助低收入和弱势家庭幼童的试验“幼儿培育辅助计划”,目前已帮助500名幼童。

幼儿培育署早前已规定全天幼儿课程每天必须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其中半小时必须在户外。李智陞说,他们下来会探讨如何提供更多机会让孩童到户外学习,并会与建屋发展局和国家公园局等合作。

“学前教育不只为上学做准备,也在为孩童的人生做准备。我们要他们到户外培养自立和坚韧的个性,同时学习人生价值观,照顾和帮助彼此,与大自然互动,爱护环境。”

很多时候,未成年人犯罪是成年世界残酷一面的投影。

所以,孩子们心中的那些“隐秘的角落”,或许只能靠成年人用阳光将它照亮。

你认为,犯罪与年龄有关吗? 未成年犯罪是否应该原谅?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态度!

资料来源:

1. 狮城新闻:新加坡青少年犯罪率下跌,是什么“控制”了我的孩子

2. 凌宇:新加坡政府为减青少年犯罪设跨部门委会

3. 新加坡文献馆:林俊辉家人致社会各界公开信

4. 信报:应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5. 早报:尚穆根:根据现有证据 警方会警告但不提控林俊辉

6. 早报:傅丽云:年轻不是犯罪本钱

-END-

新加坡版《隐秘的角落》:消灭“坏小孩”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7月买一送一活动开启!自助餐、下午茶、酒水、炸鸡奶茶全部都有

下一篇新闻

本周折扣 Zara低至2折;IKEA年中大促;Crocs低至3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