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如期而至,家家户户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幸福团圆的天伦之乐!

说到吃月饼,不得不提起月饼模子,月饼模子就是“手工雕刻的月饼模具”。古时候百姓家中必备的生活用品。现代的月饼制作基本上是机械化的生产模式,那种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月饼,属于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除非现在有些人对自己在家动手做月饼图个新鲜乐趣,过去那些制作月饼的各式模子早已成为收藏家手中的宝贝了。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近代月饼模子)

那么,为什么说月饼模子是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呢?

其一. 是融生活和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

月饼模子是早前制作月饼的工具,也叫月饼印子。月饼模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虽然远古时代就有祭月、拜月的古老风俗,唐代以后也开始盛行中秋赏月的民俗活动,但都并未与月饼挂钩,有文字可考记载月饼的历史大约在南宋,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里有出现“月饼”一词,北宋年间诗人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的诗句流传,月饼与中秋相连的朝代大约在此,推断月饼模子也应源于宋代。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从流传下来各式各样的月饼模子中可以看出,模印构图饱满,造型古朴典雅,图案丰富多彩,雕刻细腻精美,内容以月圆中秋为主打,加入嫦娥、玉兔、吴刚、桂树、瑞兽、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等元素,蕴含了国人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饼模子既实用又艺术,历经千百年仍韵味犹存,不愧为民间传统雕刻工艺的瑰宝。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其二. 有着厚重的传统民俗和时空记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饼”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饼”在古代是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面食是古人祭祀的主要食品,比如以“饼”祭月。后来由“饼”衍生出“糕饼”,月饼就是属于糕饼一类。在《说文解字》里,糕字原来的书写是“餻”,后来因为糕大多由米粉制作而成,就改为米字偏旁。以前称糕为“饵”或“餈”,但二者虽同为糕却有区别,饵是由米磨成粉而制成的糕,餈是为煮熟捣黏的米制成的糕,餈又叫“粢”,倘若把它放在油里煎炸,大概类似于上海的粢饭糕。

古人做糕饼最初以手为模,后来发展为用模子,但使用模子的真确年代无从考证。从流传下来的月饼模子考据,现存木质的实物最早是宋代的,比较常见的是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近代的产物。月饼模子多为木质,以枣木和梨木居多,也不乏山楂木、荔枝木、油杂木、白桃木、棠梨木、沙梨木等等,因为用这些木质做模子,月饼会带上自然的果子清香。也有陶质和瓷质和玉质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晚清民国年间各种木质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宋代灰陶花卉纹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民国黑陶花卉纹月饼模)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瓷质寿字龟背纹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元代青花瓷花卉纹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民国灰白玉鲤鱼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在工艺造型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南方北方各有风格特点。南方的月饼模子普遍小巧秀气,工艺上精雕细琢,造型上丰富多样,或六角、或寿桃、或五瓣梅...;而北方的月饼模子宽大粗犷,工艺上简练率性,造型上相对单一,大多以圆形为主。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南方小巧玲珑、造型各式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北方宽大的月饼模子)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现象较为普遍,从先秦到汉唐、明清,不管是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商贾百姓,人们在中秋明圆月光辉映下,通过拜月、赏月、咏月等活动,就奠定了月圆中秋的各种审美情趣。作为中秋祭月的主导食品月饼,家家户户必然要自己制作,因而月饼模子也成为寻常百姓家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之一。

在制作月饼模子的立意上,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完美爱情、祈求子嗣康福等等,体现出一种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小小的月饼模子充满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还有各种瑞兽和梅兰竹菊、花花草草也常成为图案的主打;福禄寿喜、月圆中秋等更是月饼模子经久不衰的主题,这些都已成为自古以来传导中秋传统文化的符号。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象征合家团圆成排人物造型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蟾宫折挂造型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吉祥寓意的福禄寿喜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瑞兽造型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在时空上见证了从唐朝以来对中秋赏月的不同意识形态。唐朝是中秋玩月的盛行时期,“把严肃的祭司变成轻松的娱乐”是对唐朝玩月的真实写照,这个时期月饼模子大多是广寒宫里的各种造型;到宋朝更多的是感物伤怀,所以月饼的寓意以祈求家庭平安、幸福为主;到明清之后,因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更加浓厚,中秋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在中秋的主要形态。月饼模子“月光马儿”就是代表之一,清朝时期月神形象发生重大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变为佛教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寓意追求爱情的男女造型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葫芦造型的月饼模子,祈求子嗣福康安宁的寓意)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神话故事杨贵妃变月神的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图为清代木质月宫捣药玉兔月饼模子)

其三. 延续着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根脉

月饼模子的精华之处在于手工雕刻花纹,称为月饼模子的“文身”,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千百年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不要小看一个简简单单的月饼模子,它要求图案新颖、纹路清晰、边牙均匀、有棱有角、立体感强,这样的话做出来的月饼美观大方,而且要求月饼脱模顺畅,不粘饼料,月饼脱模时还需要敲打,这又要求模子不能刻得太深,如果雕刻得太深敲打时容易碎裂,这些都需要雕刻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所谓功夫深浅全在雕刻,因此流传下来古老而完整的月饼模子都是民间手工高手所作。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木质的月饼模子称为“打模”或“压模”,选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木纹纤细、木质坚硬、便于雕刻、坚实耐用等特点,选料的好坏,直接对月饼模子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木料选好后,先锯成一块块坯料,再根据设计好的月饼造型,用刻刀刻出初步轮廓,俗称“开方”工序,然后“打牙边”,接下来就是一道精雕细琢、画龙点睛的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从立意到刻制工艺的水平全部体现在此。

月饼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号

近代年间,月饼模子的刻制和销售在民间很普遍。在“中秋”前的几个月里,一些商家和作坊就开始销售月饼模子,高手刻制的模子非常受欢迎。已故的河南开封老艺人白受彩,就是中原地区刻制月饼模子的高手,在这个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月饼模子往往供不应求。甚至一到中秋,有不少来自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华裔前来买月饼模子。

月饼模子可以说是中秋民俗演化的记忆和见证,它的艺术形态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物化,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南方有些省份已将月饼模子的雕刻列入非遗加以保护,并对这种传统工艺加以传承。

上一篇新闻

请看!端午节习俗大赏

下一篇新闻

跟着特产走之国庆各地旅游特产攻略(江苏、江西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