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羹万亿级市场,智能设备如何和保险爆出火花
2015 年,众安保险与小米运动、乐动力等平台合作推出了步步保,在大数据重构健康管理的生态版图上画上了点睛一笔。
保险这一传承数百年的行业,自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蜕变与演进。
从产品设计,到定价,到销售,最后到理赔,科技正在渗透保险的整个运营流程。在渗透的过程中,低忠诚度的互联网世界里,交易低频的保险如何强化用户的粘性成为整个行业在向线上迁徙过程中的必答题。在这道必答题的背后,智能设备和大健康的结合开始静水流深,蛰伏待出。
2020年,智能设备、大数据、健康管理、保险的多点版图迎来了爆发期。
海外市场,生态链接布局频频出声。
8月,华米和保诚在香港宣布合作,超过1600万的保诚亚洲和非洲客户有机会获得华米的产品和服务;
同月,亚马逊和美国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管理万亿资产的人寿保险公司John Hancock宣布了战略合作,标志着亚马逊将切入健康管理领域。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和苹果公司的一项基于健康管理、为期两年的合作从今年10月底也已经开始,这是新加坡健康促进委员会与苹果共同设计的健康管理LumiHealth App。
亚太市场,值得关注的一项破局合作是:法再全球人寿SCOR Global Life、佳明Garmin和利马ReMark联合宣布,生理年龄模型BAM™解决方案将扩展至亚太地区更多市场。《法再和Garmin联手扩展亚太地区有关健康创新方案的合作》
何为生理年龄模型BAM™?
它实质上是一项基于科研成果的全新健康减龄指标,包括记录身体的五项指标,以独家的BAM算法来计算生理年龄,这项算法构建于死亡率、发病率及日常活动水平关联性的基础之上。
这项指标的潜力和增值能力远远超出保险业本身。比如,指标中“史无前例”地量化了健康指数,让人们关注变年轻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开启健康生活模式,以破坏性颠覆的方式赋予了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及保险+的新趋势。
从积累到爆发期,健康管理的下一个爆点在可穿戴装备上吗?
为何时下成为海内外集中的一个爆发点?《今日保》试图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一释。
1破局:全面及互动参与体验
从积累到爆发期,潮涌的变化箭在弦上,可穿戴设备和保险的火花也正在迸发。
最近一项破局的合作是,法再全球人寿SCOR Global Life、佳明Garmin和利马ReMark(SCOR集团旗下保险科技公司)宣布,经过一年的成功合作,将突破性的生理年龄模型BAM™解决方案扩展到亚太地区更多市场。
据了解,BAM™生理年龄演算法建构于死亡率、发病率及日常活动水平的关联性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美国研究中为期20年随访的18000名用户的健康及活动水平的研究、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的国民健康及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全球第2大手环品牌GARMIN的用户活动数据、以及SCOR再保险公司的死亡、发病率数据。
全球领先的再保险公司、致力于创新再保险业务的法再全球人寿、专业研发健身追踪器和高级智能手表等的跨国科技公司GARMIN、以及在全球范围支持保险公司的数字化变革、法再集团旗下保险科技顾问公司利马的三方合作意味深长。
实际上,这次合作并非试水、而是拓延,这是利马一项创新合作的纵深和拓展。
早在2019年11月,利马就和台湾南山人寿联合启动了生理年龄模型BAM项目。
BAM项目是有关健康和健康促进的获奖平台,为保单持有人和公众用户而设计。它将法再的风险知识与Garmin的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见解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全面及互动参与体验,赋予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大的价值在于,它还可实现动态核保和未来健康促进产品创新。
数据显示,南山人寿已为台湾的BAM用户提供了超过4亿美元的重大疾病保障。每个活跃用户的生理年龄会变年轻,平均减龄两岁。
如何做到对消费者真正有价值?
利马这次扩展到中港日新四个亚太地区市场的合作将覆盖超过15亿人口,其中不乏精通技术、注重健康的消费者。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与中宏保险的合作项目启动后,诸如香港中银人寿、新加坡英康SNACK保险平台和日本福山市政府等机构也将会在未来六个月启动BAM计划。
利马的这项合作之所以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在于:这是健康管理和保险结合的真正“破圈”,对比此前海外市场的鼎沸合作,在这四项官宣的合作之中,有两家是保险公司和手环制造商之间的合作,还有一家是政府和手环所属商之间的合作,均为点对点的合作。
利马则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首先是合作方式更为立体,合作方包括保险公司、保险平台以及政府等多个角色;其次是合作模式,更为具有开放、创新和包容性。未来,利马还将探索和更多机构的合作,以及更多合作模式的创新。
这不仅仅是可穿戴设备和保险的破圈合作,这亦给保险行业和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即远超保险的增长力。
2洞见:着眼于需求推动
破圈合作的最基础,回归本源,是消费者需求。
从中观维度来剖析,消费者需求正变得旺盛而又不同于往日。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利马《2020-21年度全球保险消费者研究》(下称《报告》)发现,消费者的优先考虑事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对风险和生命本身的态度。社会的每个组成部分,从经济到社交生活,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之年。
变革之年下,一方面是疫情推动了保障的需求,改变了消费者思考保险和健康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跳脱疫情来看,新生代主力消费群体购保行为的变化也驱动着保险行业的转型,由于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购买保险的主力军,市场上的用户行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年轻群体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交互习惯都与上一代有明显不同。
着眼于变化的最前沿,才能洞见趋势的最前沿。
在上述《报告》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关于消费者在健康管理和保险理念上的变动值得关注。
首先是,疫情促进了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视程度。《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表示新冠病毒促使他们在健康管理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事实上,疫情确实倒逼了消费者对于保险和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从保险公司端观察,疫情对健康险的倒逼效应明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0年“后疫情”时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产品、渠道、运营等多个方面积极应对,其中专业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寿险公司。
一方面是消费者意识的不断觉醒,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正蓄力积极应对新变化,大背景叠加行业背景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能够链接、粘合消费者和寿险公司之间的接触点?
答案,只能是数据,数据才是探索新型沟通策略的重中之重,而可穿戴装备的结合或许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报告》中还有一项关于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和没有之间的对比值得关注。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的拥有情况与自我报告的运动水平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65.2%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受访者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超过20分钟,而这一比例在那些不打算购买设备的受访者中只有41.7%。
在设备、健康促进、奖励以及保费折扣之间的正向循环里,拥有可穿戴设备成为一项正向激励因素,并成为链接、粘合消费者和寿险公司之间的真正接触点。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预测疾病,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改善运动之外的健康状况将成为新的趋势。
作为健康管理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保险正借助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创新性地对投保人生活行为进行预测和引导,以预防为准则,降低发病率,并同时降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的风险水平。
从更远的未来一观,未来的保险行业不可能只停留在风险转移的职能中,只有赋予用户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走得更远,只有更有效的帮助其客户实现更健康的生活,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可穿戴设备的粘合点、数据和健康管理的正向促进、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双向需求,都是智能设备和保险迸发火花的重要基础,亦是未来大健康产业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3大势:扎根于大健康生态版图
从微观合作,到中观需求粘合,过渡到宏观维度,健康管理、保险的火花实质上还与一个大背景因素息息相关,即整个大健康生态版图的飞速崛起。
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近4万亿的市场。这个市场在过去的五年中保持了超过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未来五年它的规模还将翻一倍,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健康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期。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重视度不断加码,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愈来愈强化,相应地推动路径也越来越明晰。
“十三五规划”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前不久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性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过去1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健康生活2030年”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系列重磅文件
其次是和巨大市场形成反差的巨大保障缺口。
根据瑞士再保险的数据,亚洲健康险保障缺口1.8万亿美元,中国内地健康保障缺口达到8050亿元美元。
撬动这一未来的巨大“新蓝海”进而引致大健康行业的需求井喷,需要的是战略上的不断调焦以及市场微观层面新动能的挖掘与激发。
谁找到了最精准的细分赛道、细分领域去做最专业和最有价值的事情,并建立最坚实的护城河,谁就将拥有持久的先发优势。
什么才是最精准的细分赛道、最细分的领域、最专业和有价值的事?
近日行业多方探讨的一个趋势是: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互动日益深入,与此同时,健康生态正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
为应对新趋势,找到护城河,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打造健康险服务生态,旨在达成“医+药+险”的全链条模式,就大健康布局的形式而言,一般保险公司着眼于三个板块:健康保险服务、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及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
在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板块里,数据、深度全面整合的健康管理平台作用愈发显著。万亿级市场的深耕中,谁将是下一个爆发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