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诸暨启动一项非遗试点 用数字影像手段抢救性记录“西施传说”

诸暨启动一项非遗试点 用数字影像手段抢救性记录“西施传说”

西施响屐舞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任务书,确定在诸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研究项目工程的试点工作,待积累有益经验后,将在全国进行推广。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记录工作的非遗项目为诸暨三大“国遗”项目之一的“西施传说”,将在明年年底前完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西施传说”的记录体例,并形成试点记录成果,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项目开展填平补齐式记录提供示范文本。

诸暨启动一项非遗试点 用数字影像手段抢救性记录“西施传说”

“西施传说”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2500年的传承历史。其一,地域广泛:它不但流传诸暨全境,辐射江浙乃至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区;其二,内容丰富:它涉及人物、地名、物产、风俗等,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涉猎的所有领域;其三,形式多样:除口耳相传外,还有曲艺、戏剧等多样化的传承形式。

诸暨启动一项非遗试点 用数字影像手段抢救性记录“西施传说”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革和发展,西施传说作为一种口头文化遗产,正在日渐萎缩,一些颇有影响的“西施传说”传讲人员逐渐退出传讲舞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对民间习俗的保存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处于一种濒危的状态。为了更好地保存西施传说的历史印记并解读其民族心性,进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并促进西施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有必要对其予以抢救性采录。

本次抢救性记录工作要求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一方面对已经查清的主要传讲手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等全方位记录,另一方面对已有各类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建立包括文本报告、高质量图片的专题资源库,记录工作的成果还将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

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孟琼晖认为,通过数字影像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记录,是当下时代传播非遗最好的助手,影像不仅是记录手段,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新媒体产生新视角,将会带来新的资料和思考角度。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诸暨、萧山、德清、嘉兴、湖州、江苏的苏州、无锡等地收集到相关的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等传说故事,还需要深入发掘非遗内核,在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多方面进行考证和研究,最终深层次地挖掘素材,呈现出非遗纪录片的精品。”孟琼晖说。

上一篇新闻

全球破506万例,印度、巴西单日增幅破新高,巴西成全球重灾区

下一篇新闻

只有几百人标记的高分台剧,我看着看着就哭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