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4日 星期五

中国为应对极端天气培育的水稻新品种获阶段性进展

中新网吉林8月27日电 (记者 石洪宇)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及大风,中国科研团队在黑土地上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有效应对了倒伏问题。记者27日从吉林省吉林市获悉,新品种的特性在当地试验田获得进一步验证,可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吉林市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98%的耕地为黑土地。当地不仅粮食产量高,优质大米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伴随着愈加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水稻倒伏引发减产问题受到关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地方单位合作,在吉林市下辖的舒兰市水曲柳镇设置了育种示范试验田,合作开展水稻适应性测试试验,培育了“丰硕3号”“盛禾1号”等审定品种及测试“302”“105”等优势品系。

“最近出现的极端天气,验证了新品种的优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平台中心主任刘君介绍,试验田近期经历多场强降雨,新品种受到了“严峻考验”。

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了对比,试验田中以“丰硕3号”“302”为代表的新品种(系),比临近地块的其他品种更有抗倒伏优势。此外,“302”的食味值(大米口感的主要指标)高达87-89分,每公顷稻谷区域测试产量稳定在17000斤左右。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近50年来,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且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过去几年,刘君带领的科研团队辗转中国东北地区多地,试种验证多个水稻品种(系),积累了大量育种及种植经验。吉林地区整理出的数据,将更加有利于解决水稻倒伏等世界性难题。(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新闻

飞机餐还能不能更好吃?能

下一篇新闻

深夜切勿点开!绝对不能错过的9部美食纪录片,你看过哪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