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导语:近年来,比医疗内涵更广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划纲要》,确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后,各地政策不断助攻,“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日趋火热。


01、真正的敌人--微生物

2020年的一场疫情,在短短30天内,国内感染人数就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截止到5月27日,全球感染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67万人。人类真正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有了共同且一致的目标--打败疫情!

各个国家、社会组织、企业等纷纷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打击疫情的事业当中!

疫情的到来为人类拉响了警钟,让人类意识到了不能盲目的狂妄自大,在面对浩瀚宇宙、面对广阔自然的时候,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人类身边就潜伏着最危险的“敌人”-- 微生物。

从时间轨迹来看,微生物才是地球的原住民,十几亿年前,它们就已经是地球的主宰者,数量堪比宇宙中所有星球。人类才是真正的外来侵入者。

自打人类出现以来就不断在与病原微生物做斗争,这场战役足足打了五千多年之久,而现在依然没有分出胜负的迹象。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公元前5世纪,雅典爆发鼠疫,死亡人数约10人,导致雅典失去地中海霸权。

公元2世纪,天花爆发,死亡人数约1000万,直接导致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结束,对外扩张陷于停滞,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公元249年到公元262年,持续瘟疫对罗马帝国造成巨大破坏。无数城市感染严重陷入混乱,像亚历山大港人口减少达62%之多,罗马帝国陷入再一次的危局,致使内战、政治动荡、经济崩溃联发,整个帝国进一步衰落,蛮族崛起已无法阻挡。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公元6世纪,鼠疫爆发,港口市民开始发烧头痛乃至呕吐,他们身上的淋巴肿大,甚至突然爆开。死亡人数约2500万至1亿,直接打断罗马帝国的中兴。

公元8世纪,一场天花造成日本约200万人死亡(全日本人口三分之一),日本对外扩张暂停,大量派出遣唐使缓和关系,对内攻打北方虾夷部落统一全岛。官府民间佛教开始盛行。

公元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各国,死亡人数约7500万至2亿,除了偏远山区和人迹罕至的村落,绝大部分欧洲城镇已经乱成一团。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口失去了超过50%。德国的不来梅、汉堡人口减少多达60-70%。法国普罗旺斯财政收入减少60%。其他城市70%人口消失。挪威60%以上居民得病而死。英格兰失去了70%人口,伦敦死者也有65%,真可谓十室九空。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公元16世纪,天花、沙门氏肠炎席卷美洲,死亡人数约2200万至2500万。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在进步的同时,病毒也在时时抓住机会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天灾,也不是战争,而是那个被我们一直忽略的、小小的---病原微生物。


02、全民健康大数据

2015年第2期《现代阅读》 中公布,目前,我国人口5%属于基本健康,20%属于不健康,75%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我国慢性病人群总数量高达2.6亿,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其中75%为过早死亡。在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都是年龄在30~45岁的青壮年。

《2020-2024年中国医疗+养老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01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8.1%,超过2.5亿人,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2.6%,约有1.76亿人

老龄化的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疾病结构,慢性病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中国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成为了疾病的关键杀手!

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2015年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8.4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4.84/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万。

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变化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城市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农村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由此可见,中国目前全民的健康水平令人担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防”“治”,甚至“防”比“治”更加关键。


03、基础医疗现状

从医疗投入来看,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基层预防、治疗、检验诊断上投入。2018年我国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约为1.6万亿元,占GDP比重1.7%,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均达到10%以上。


2017年我国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直接补助为1808亿元,虽然该数字在以每年14.3%的比例稳定增长,但在医疗总支出中仅占12.5%,基层医疗的投入还有很大增量空间。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所言,国家医疗投入重心和目标将从“疾病治疗”逐渐转向“健康预防”,强化调整公共卫生的“正三角”资源配置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来源:德勤中国

从医疗结构调整来看,去中心化、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势在必行,部分医改专家提议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多扮演类似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角色,首诊、转诊等服务由基层医疗机构来执行承担。


虽然,自2015年5月份开始,我国分级诊疗已经上升至制度层面,但多地分级诊疗流于书面“首诊、转诊、签约”的形式,核心保障措施是医保差异化报销引流至基层,但作为分级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负多种公卫职责,在疾病治疗水平上失去了部分公信力,很难保障基层就诊率和满意度。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从2016年到2018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量(包含统计年鉴列举的其他机构)整体增长缓慢,总占比甚至出现下滑倾向(至2019年11月数据为52.1%,不含其他),居民去三级医院就医趋势增加。

来源:Bain&Company


从Bain&Company制作的2012~2018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分布图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医疗服务量)在总量的占比中持续下降,仅对比新加坡医疗服务的二八原则(80%的疾病在基层医疗解决)这一项来看,我国医改“强基层”似乎"越改越弱"。


04、强强联合,共筑“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已成为了我国的战略方针。“健康中国2030”将是未来中国的重要战略规划及行动纲领。纲领中指出:坚持健康优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没有健康,何谈发展。“没有全民健康,何谈全面小康”!

然而无论是微生物病毒,还是人体自然老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疾病,单纯的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可能并不能很快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出发,结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协作,正所谓“应需而动,协同进化”,从根源上,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及抵抗能力,让我们的人民在面对疫情、面对疾病时有更多的勇气;在面对衰老时,有更多的底气。

共生 · 融合 | 全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而在于“防”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与微生物战役中的全面胜利,实现全民健康的伟大目标,汇智怡康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多家企业及组织,共同打造全民健康包,旨在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全民健康包“以人为本”,通过对“国民健康状况”、“健康需求”“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由多名医学专家进行专业讨论,从个性需求出发,制定的科学保健药品方案,旨在改善亚健康人群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状态。

汇智怡康用“互联科技”为社会基础医疗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响应国家号召,坚守社会责任,扛起“基础医疗”的大旗,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全民医疗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真正的“健康中国”。

未来,汇智怡康将持续为“全民健康“而努力,用“智慧”为天下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创新”医疗企业的成长“补充电力”!

上一篇新闻

关勃:周一上市公司晚间重要公告,抢先看—獐子岛(11月11日)

下一篇新闻

李克强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