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深度研究报告:升维革新,踵事增华筑未来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秦一超)
一、楼宇科技:启幕 B 端,转型升维再启程
央空深耕廿载,楼宇厚积薄发。美的楼宇科技前身的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最早可追溯 至 1999 年成立的美的商用空调,此后通过一系列合资收购和技术积累,形成广东、合肥、 重庆、意大利四大基地,奠定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龙头地位。基于高盈利能力的央空业务, 其先后孵化了家用央空1、美智光电2等业务,并于 17 年与西门子合作进入智慧楼宇3领域。 20 年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剥离家用央空、收购菱王电梯后两次更名,将 17 年开始孵化 的智慧楼宇业务上升至事业部战略主轴,由此启幕美的楼宇科技发展新篇章。
事业部上升为事业群,多年积累 2B 增长新引擎。过去两年,美的集团迅速推进 2B 端战 略转型,央空事业部在集团整体的定位,由原先暖通空调业务分支上升至楼宇科技业务 板块。但楼控业务并非一蹴而就。基于美的数字化“大中台”,美的央空 17 年开始初涉 楼宇领域, 18 年 M-BMS 楼宇自控系统获“国际领先”认证,20 年开始走向公众视野, 升维为战略主轴。在将原家用央空业务剥离至智能家居板块后,解决原内部资源配置问 题、提高业务运行效率,随后收购菱王电梯,形成暖通能源、智慧楼宇以及电梯的楼宇 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构筑集团 2B 增长新引擎。
暖通业务构成楼宇科技规模基础,楼宇科技事业部当前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和五大品牌, 具体来看:
收入规模:21 年整体收入约 200 亿元,暖通占比 90%+。21 年楼宇科技整体收入规 模 197 亿元,同比+55%;其中暖通业务 180 亿元左右,占比 90%以上;电梯业务预 计 16 亿元,占比约 8%;智慧楼宇业务约 2 亿元。
三大业务板块:暖通&能源、电梯、智慧楼宇。暖通&能源业务依托广东、合肥、重 庆以及意大利 Clivet 四大主体,电梯业务通过收购的菱王电梯主体开展,智慧楼宇 由新投资成立的上海美控主体展业。
五大品牌:美的、Clivet、LINVOL、菱王、KONG。美的为暖通业务主要品牌,Clivet 聚焦于大型水机;电梯业务方面,LINVOL 拓展客梯业务,菱王继续发挥原货梯领 域优势;KONG 为智慧楼宇品牌。
至此我们已梳理明确美的楼宇科技近年战略主轴升级路径以及当前业务品牌定位。美的 在千亿级央空市场积累的产品和资源基础,是楼宇科技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同为千亿级别规模的电梯市场,是硬件设备部分未来的增量空间;智慧楼宇业务以楼宇 自控系统为基础,作为衔接暖通和电梯硬件设备的纽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 美的楼宇科技以智慧方案的业务模式,提供楼宇自控、暖通、电梯等一体化的整体解决 方案。我们接下来首先展开央空市场及美的的竞争优势介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中央空调:业务基石,多年积淀资源保障
我国千亿级的央空市场规模近年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多联机作为规模主体,驱动央空市 场进一步稳步扩张;其中,美的作为央空整体市场龙头,基于核心技术积淀及收购技术 消化,正在进一步拓展细分的大型水机市场。美的多年来在央空市场的技术积淀和品牌 渠道优势,成为当前楼宇科技业务基石,以及未来盈利输出的稳健保障。
(一)千亿市场稳增,美的领衔头部
千亿级市场规模,近年保持稳健增长。21 年我国央空市场规模达 1232 亿元,疫后市场 显著恢复,同比增长 25.4%,其中内销市场为主体,占比达 91%。从 2010 年至今的市场 增长来看,中央空调作为地产后周期市场,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特征。但从复合增速来看, 10-21 年 CAGR 达到 10.4%,过去每 5 年的 CAGR,10-15 年、16-21 年的 CAGR 也都超 过 10%。对于规模达千亿、较为成熟的央空市场而言,10%的稳健增速是未来赛道持续 扩张的底色。
中央空调产品分类方法多样,可根据能源形式、制冷介质等进行分类,按制冷介质分为 氟系统和水系统两大类,是较为常见的分类方式:
氟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水系统产品应用于大型商用项目。央空产品按制冷介 质可分为氟系统和水系统,氟系统主要包含多联机和单元机,主要应用于家用及小 型商用项目;水系统主要包含离心机、螺杆机等大型冷水机央空产品,主要应用于 大型商场、医院、轨交等大型商用项目。
其他分类方式包含能源形式、压缩机制冷原理等。按产品能源提供来源可将央空产 品分类为电制冷和吸收式制冷,按压缩机制冷原理可将产品更细分为转子式、涡旋 式、离心式以及螺杆式。
多联机规模占比超 50%,驱动央空市场整体增长。从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长来看,多 联机 21 年规模 797 亿元,规模占比达 56%,过去 5 年 CAGR 达到 13.7%,多联机成为央 空整体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其次规模最大的品类为单元机,21 年规模 172 亿元,过去 5 年 CAGR 为 4.8%;其余离心机、螺杆机、模块机等细分品类规模均位于 100 亿元以下, 规模占比也都不超过 10%,属于小规模细分品类市场;过去 5 年复合增速出现分化,水 冷螺杆机复合增速最低。
央空市场整体来看,美的为市场龙头;细分市场来看,国牌、日系、欧美系分别占据单 元机、多联机和大型水机头部份额。从央空市场整体竞争格局来看,美的为头部品牌。 但央空市场产品细分品类较多,细分产品集中度与竞争格局各不相同。整体而言,多联 机和单元机已经实现技术突破下的国产化替代,技术壁垒较高的离心机、螺杆机品类仍 由美系外资把控,具体来看:
以央空市场整体计,美的为头部品牌。20 年美的在央空市场份额达 14.5%,若以美 的和旗下的酷风4合计,美的系市占率达 17.6%稳居头部。其次格力、大金和日立份 额分别为 12.5%、12%和 8.3%,市场 CR3 超过 40%,与单元机等细分市场相比,市 场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国牌、日系、欧美系分别占据单元机、多联机、大型水机头部。从细分市场竞争格 局来看,国牌在单元机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格力、美的、海尔 CR3 已经达到 68%;以大金为代表的日系厂商则在多联机市场占据头部的 23%份额;离心机、螺 杆机等技术壁垒较高的大型水机市场,则仍然以麦克维尔、约克等为代表的欧美系 厂商占据头部,离心机、螺杆机等市场外资份额超过 30%。
多联机和单元机构成国牌份额基础,水机国产化替代进行时。20 年国产品牌在央空市场 份额达到 48.1%,其份额主体由单元机和多联机品类贡献。日系品牌中,大金在多联机市场近年均保持 35%左右的稳定市场份额。美系品牌份额则进一步受到国产品牌蚕食, 美的在收购意大利水机品牌 Clivet 以及重庆主体逐渐消化开利合资技术后,在大型水机 领域逐渐发力,近年来在大型水机领域表现亮眼。
前期技术积累下市场份额逐渐兑现,美的在离心机与螺杆机市场逐渐发力。21 年美的在 离心机、风冷螺杆机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8%、6.2%,较 19 年分别提升 3.3、2.5pct,与此 对应的则是美系特灵品牌的份额下跌。我们可以看到,美的在大型水机领域领衔民族品 牌份额的边际增长,意味着国产品牌在多年技术积累后,开始在技术壁垒较高的大型水 机领域兑现市场份额。美的份额增长的背后驱动力,是其在大型水机市场积淀多年,以 及通过并购 Clivet 后,在大型水机领域的技术消化和市场渗透。
(二)央空核心品类,公装主导增长
根据我们上文对央空市场细分品类增长驱动的分析,多联机市场贡献了近年来央空市场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多联机作为央空市场规模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我 们进一步展开分析多联机市场的特性及其增长的驱动力。
多联机占内销市场 60%,公装+精装占多联机约 60%。近年来多联机占内销市场比重从 12 年的 44%增长至 21 年的 60%,成为央空市场的绝对主体。进一步拆分多联机市场来 看,2C 端的家装零售占比 41.5%,2B 端公装和精装配套分别占 41.9%、16.6%。美的央空此前剥离的 2C 端业务即对应家装零售部分,即剥离后楼宇科技所对应的整体 2B 端央 空市场规模依然接近 1000 亿元。
多联机具较强的地产后周期属性,2B 端增速持续高于 2C 端。我们此前在深度报告《地 产家电模型三部曲》中,建立地产指数拟合及预测家电后周期需求变化。可以看到,多 联机市场增速与 7 个月前的地产市场增速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整体增速波动大于地产 市场。进一步拆分 2B 和 2C 端来看,2021 年 2B、2C 市场分别达 427 亿元和 248 亿元, 2B 端和 2C 端 17-21 年 CAGR 分别为 14.1%、12.6%,2B 端在更庞大技术下市场复合增 速高于 2C 端市场,对应更好的市场成长性。
进一步地,我们就美的楼宇科技所聚焦的 2B 端市场,分别对应精装和公装市场,总结了 驱动 2B 市场未来增长的两大增量:
精装市场渗透率较低,向上增长空间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人均 GDP 水平提高, 各级政府公布的精装修政策逐年增加,国家级及省级顶层设计政策下,20 年精装修 政策数量总计达到 47 个。在此背景下,我国精装修渗透率从 18 年的 42%提升至 21 年的 51%;虽然欧美国家 80%以上的精装修渗透率包含了大量公寓式住房,但我国 对比欧美日发的国家,精装修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向上提升空间,精装修市场渗透率 的提升也将进一步驱动多联机精装项目的增长。
央空为政府采购项目主体,政策倾向树立产品标杆。21 年央空政府采购金额 46 亿 元,占政府采购项目整体比例为 65%,其中大多为多联机产品。18 年以来政府采购 规模均在 40 亿元以上,虽然规模占比在央空市场较小,但政府采购的政策意味倾向 以及良好的标杆示范作用,为国牌产品打造了良好的产品成功案例,方便民族品牌 进一步拓展和打开市场。
多联机市场作为央空市场主体,伴随精装渗透率提升以及公装项目增长,以及正在加速 的国产化进程,将为未来央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美的央空产品广泛覆盖多联机、单元 机、螺杆机等全品类,在产品端已经具有较好的多元化基础,奠定楼宇科技下阶段展业 的资源保障;其产品业务多元化的成功与美的集团整体产品业务多元化的成功一脉相承, 最大基础即我们此前提出的“大中台”布局,集团整体“大中台”布局实现业务多元化 “熵减”,将优秀的多元化并购、人才引进、产品技术研发等共性优势,得以在各事业部 复制推广,降低前端业务多元化的试错概率。
(三)集团中台赋能,掌握核心技术
基于集团多元化并购整合能力,迅速切入智慧楼宇和电梯领域。美的集团可谓多元化并 购的成功典范,自 1999 年起先后开展小天鹅、东芝白电、德国 KUKA 等 10 余次并购, 实现前端业务版图扩张。同时,收并购也是“大中台”模式的典型应用,收并购业务由 集团战略部门主导、协同相关业务事业部开展,收购成功后将相关业务落地至前端事业部。16、20 年美的先后收购意大利 Clivet 和菱王电梯,17 年与西门子展开智慧楼宇技术 合作,将业务赋能至原央空事业部,最终实现楼宇科技 2B 转型。
注重研究开发投入,重点人才引入助力快速展业。基于美的集团整体的四级研发体系, 广东暖通作为暖通业务的主体公司,整体研发费用率较高,17 年研发费用率 4.1%,比美 的集团同期整体高 1.1pct,18 年与集团整体基本持平。同时,集团整体“大中台”布局 也赋能各事业部人才引入;在拓展电梯和智慧楼宇业务后,美的引入了李建国、孙靖、 孟涛等高层人才,均为各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李建国曾任职奥的斯扶梯研发总监,孙靖 曾任职江森自控、施耐德智慧楼宇业务总监,孟涛曾任职阿里智慧建筑 CTO。高层人才 丰富的行业技术经验对于楼宇科技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产品方面,美的在央空市场深耕超 20 年,主导了多项央空产品的国产化技术突破,并通 过一系列收并购消化了合资企业的技术优势,我们以多联机和离心机两大品类为例,总 结其产品核心技术突破。
美的多联机在实现核心压缩机产品技术突破后不断迭代,实现极限工况、高效换热节能、 精确流量控制等核心突破:
快速制冷制热,提升整机稳定性:压缩机为中央空调产品核心,美的在多年技术积 累下突破防过压缩、喷气增焓、背压控制以及压差油膜润滑等涡旋压缩机核心技术, 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更高稳定性运行。
应对各种复杂恶劣工况,极限温度运行:美的中央空调突破宽域无极变频技术,压 缩机排量(80cc)远超行业平均水平(<50cc),制冷制热极限工况运行范围上下限 超过 60 度,制冷极限工况高温达 55 度,制热极限工况低温达零下 30 度。
精确控流提高换热效率,实现更高效节能:通过创新冷媒流路设计精确控制冷媒流 路,G 型一体化四面换热交换器创新设计,实现高换热效率和节能效果,实现远超 国标的 IPLV10.0 节能效果。
美的离心机同样在压缩机技术突破后,研发创新预制导叶、多工况高效运行、全降膜蒸 发等核心技术:
航天气动技术降低压缩机功耗,提升压缩机效率节能运行:通过航天气动技术提高 压缩机熵效率至 88.2%,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技术提高 6%的压缩机系统效率。
多工况高效运行,降低整机运行成本:美的离心机机组能效值超过国家一级能效 1.7%,为用户节省大量空调运行费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全降膜蒸发技术,提升制冷制热能力:美的离心机通过运用高效冷凝传热管,优化 冷凝器结构,提高过冷度和制冷性能。
基于核心技术突破下的产品优势积淀,美的央空打造了大量明星工程案例。典型明星工 程案例如中移动数据中心、智利外交部项目等,其中中移动项目布局离心机超 70 台、螺 杆机超 15 台,为智利外交部提供 2 台 300RT 的直驱式离心冷水机,也从侧面印证了美 的央空的产品竞争力。与 2C 产品相比,央空 2B 端项目普遍存在不够市场化问题,客户 资源积累以及品牌口碑打造对于厂商至关重要,美的央空积累的大量明星标杆项目是其 进一步推进 2B 端其他业务的重要筹码。
至此我们已明确,国内央空市场规模达 1200 多亿,整体保持 10%左右的复合增速。其中 美的楼宇科技暖通业务所对应的市场规模接近 1000 亿,在奠定单元机、多联机等市场头 部份额后,美的基于其核心技术优势正在实现离心机和螺杆机的国产化替代。美的诸多 明星标杆项目只是结果,其过程为美的楼宇科技积累了大量 2B 端工程项目、客户资源、产品口碑等,这些资源正如同央空业务作为楼宇科技基本盘一样,是电梯和楼控业务拓 展的资源基础,也是电梯和楼宇下一阶段拓展的资源保障。央空基于美的集团的并购优 势及人才资源保障,成功切入电梯和楼宇领域,而成长起来的央空业务,也是电梯和楼 宇展业的资源基础。我们接下来展开电梯和楼宇业务的分析。(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电梯:硬件增量,差异定位赋能增效
我国电梯行业规模达千亿、近年保持稳健增长,但是从人均保有量来看,我国与海外发 达国家日本、欧洲等相比,中远期仍有 1 倍以上的保有率提升空间。但我国电梯市场长 期由外资品牌占据头部,民族品牌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从需求维度来看,住宅刚需、 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交通建设、电梯维保以及政府采购等都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的楼宇科技在收购菱王电梯后,多元化原较为单一的货梯业务模式,将依托其在暖通 领域的技术优势和 2B 客户资源,赋能菱王快速成长。
(一)外资垄断市场,国牌空间显著
电梯具房地产后周期属性,18 年以来保有量稳健增长。21 年我国电梯产量 154.5 万台, 同比增长 20.5%;20 年电梯整体保有量达到 787 万台,同比增长 10.8%。电梯在房地产 竣工后入场加装,具有房地产后周期属性,按不同阶段的房地产竣工增速,我国电梯行 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发展前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梯行业起步 较晚,2000 年以前电梯集中安装于大城市。
高增阶段:2000 年后我国房地产投资进入高增阶段,02-11 年房地产竣工 CAGR 达 到 12.3%;电梯行业同比增速则波动增长至 13 年开始下滑,02-13 年我国电梯保有 量 CAGR 达到 24.9%,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增速下行:2011 年后房地产增速逐渐下行,11-16 年房地产竣工 CAGR 为 2.8%。我 国电梯保有量也从 13 年开始进入增速下行阶段,13-18 年电梯保有量CAGR为 15.8%。
增速趋缓:16 年至今我国房地产投资进入阶段性历史低位,但电梯保有率仍有较大 上升空间,18 年后我国电梯保有量仍保持 10%以上的稳健增长。
行业规模约 1500 亿元,外资系品牌占据 70%份额。我国电梯市场整体竞争格局呈现外 资垄断局面。奥的斯、三菱、日立和通力合计占据 50%的市场份额,含合资企业的外资 系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总计达 70%。20 年三菱、日立等外资前四品牌营收合计约 800 亿元, 因此我国电梯市场 20 年行业规模约 1500 亿元。民族品牌龙头广日、西奥以及康力营收 规模合计不足 200 亿元,尾部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内外资龙头企业规模差距显著,国产 品牌替代空间较大。
对标发达国家,中远期保有率提升空间至少还有 1 倍。我国大陆平均每台电梯服务人数 为 222 人,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约为日本、欧洲和中国香港的 2 倍,约为中国上海、 新加坡、韩国的 2.5 倍。虽然我国整体电梯保有量已经接近 800 万台,但由于人口基数 较大,人均电梯使用的保有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供给维度,与美的楼宇科技所对应的 1000 亿央空市场规模相比,电梯市场规模约为央空 的 1.5 倍,近年来保持 10%以上的稳健增长,中长期保有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进一步 地,从需求端来看,住宅刚需、老旧小区改造、轨交建设、电梯维保以及政府采购,将 是电梯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商业地产增速下行,住宅投资拉动电梯刚需。从过去几年来看,我国商业地产投资 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主要系一二线城市的商住投资高峰已过,未来尚未释 放的三四线城市商住投资需求将在中长期释放。与商住投资相比,房地产住宅投资 近年来增速趋稳,由住宅拉动的电梯需求约占电梯总需求的 60%,对应约 900 亿元 的市场规模;房地产住宅作为拉动电梯需求增长的刚需基础,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 速,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与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相比,大量老旧小区未加装电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旧 小区电梯改造将成为电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可具体划分为旧电 梯更新改造和新装电梯两部分:
10 年以上“老龄”电梯占比达 20.7%,旧梯更新数量持续增长。虽然电梯使用寿命 为 15 年,但大多电梯在 10 年后就需要淘汰或更换零部件,10 年以上的电梯即为“老 龄”电梯。20 年在我国存量使用电梯中,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以上“老龄”电梯占 比为 20.7%,预计未来 5 年,旧梯更新需求数量合计将突破 100 万台。
人口老龄化加重,老旧小区持续推进电梯新装。13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 20 年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 13.5%,大量老年人群构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 求基础。在此背景下,近年政府政策也多次提及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问题,住建部将 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年度工作目标。21 年我国新开工改建老旧小区数量达 5.6 万个, 老旧小区电梯新装成为我国电梯行业增长的重要契机。
轨交建设高增,驱动电梯需求增长。20 年我国建成轨交城市数量达到 42 个,自 13 年以来迅速增加;20 年建成轨交长度达到 7598 公里,同比增长 25%。轨道交通需 要配备自动扶梯以及升降机电梯,单个项目的电梯价值量更大;根据每公里对应扶 梯、直梯价值量 465、52 万元,20 年新增轨交部分对应的电梯价值量为 79.5 亿元; 未来轨交建设需求将驱动电梯需求持续增长。此外,轨交等公建项目暖通设备需求 是楼宇科技的重要资源基础,也将赋能菱王电梯在公建项目的未来成长。
三方厂商主导维保市场,制造厂商维保收入占比提升空间较大。结合 20 年我国电梯 保有量,按 6000 元/台维保成本计算,电梯维保市场规模约 472 亿元,其中 70%的 份额由不具备电梯生产安装资质的第三方维保厂商占据。外资品牌维保收入占比均 达 30%以上,与国外设备厂商采购维保一体化不同,我国物业通常将电梯维保统一 外包,国内维保收入占比 10%左右。三方厂商主导的维保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导 致维保质量低下。国务院 18 年发文推行“电梯设备+维保一体化”采购模式,未来 维保市场格局优化、制造厂商转型维保服务,将是推动电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采购规模增长迅速,为品牌树立良好标杆宣传。22Q1 电梯政府采购规模大幅增 长至 109.2 亿元;从政府采购结构来看,政府机关、医疗和房地产分别占比 78.8%、 6.4%、4.4%,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性民生、医院等项目的重视,配套性的电梯 采购也保持稳步增长;虽然政府采购规模占电梯整体规模较小,但政府采购的政策 意味和品牌标杆打造,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美的赋能菱王,双牌差异定位
营收业绩较为稳定,收购前聚焦于货梯领域。收购前,菱王电梯业务聚焦于货梯且经营 稳定,90%以上收入来源于载货直梯。20 年美的楼宇科技收购菱王电梯后,成立 LINVOL 品牌拓展客梯和扶梯业务域赋能菱王业务多元化,21 年预计电梯业务收入达 10 亿元。 此外,菱王电梯渠道布局广泛,已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 33 家,服务网点数量超 500 家。 原菱王品牌继续发挥其在载货电梯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未来将基于美的的研发经验、管 理优势、2B 资源快速成长。
电梯产品矩阵完善,完成多个标杆项目。美的收购菱王后进一步对菱王电梯产品线进行 整合与扩充,目前菱王有载货、别墅、观光等七大电梯解决方案,服务场景涵盖轨交、 房产等所有 2B 和 2C 项目。基于美的赋能与客户资源,菱王已打造长城轨交、川藏铁路 等众多业内标杆项目,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菱王继续专注于载货电梯,LINVOL 聚焦于数智电梯战略。当前电梯业务双品牌战略下, 菱王继续发挥其在载货电梯的技术优势;新成立的 LINVOL 品牌,则聚焦于美的楼宇科 技的数智电梯战略。LINVOL 通过短中长期规划,依托美的楼宇科技在全球研发创新和 服务实践能力,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永磁同步传动+数字变频技术,实现节能超 33%。美的突破永磁钢带曳引机技术, 采用双面齿形钢带设计,大幅优化安装空间,结合节能照明、轻音控制柜,实现节 能低碳环保运行。
数智安全科技,打造安全高效家居体验。美的研发物联网远程监控平台,远程实时 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同时收集电梯运行轨迹数据作为数据资源基础;电梯硬件设备 中配备应急疏散模式、安全边框保护以及一键呼救系统,将用户安全放在首位。
定制化选择,满足不同用户家居风格。LINVOL 可广泛应用于 LOFT 复式结构、叠 拼别墅、独立别墅等场景,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可实现隐藏式无缝连接,相比传 统别墅电梯缩短 20%安装周期。
我国电梯市场具 1500 亿的庞大空间,近年保持 10%以上的稳健增长;而 70%的市场份额 由外资系厂商把持,国产化替代契机显著。美的通过收购菱王补齐电梯基础性技术和产 品,并进一步在研发、产品领域赋能菱王拓展 2C 业务,电梯是美的楼宇未来成长的硬件 设备核心组分。但楼宇科技作为整体进一步加速成长,乃至超越当前国产电梯龙头,则 需要美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纽带环节,即我们下文将要分析的智慧楼控部分。
四、智慧楼控:业务纽带,衔系硬件整体方案
我们在上文开篇即强调,美的智慧楼控业务并非一朝一夕,已在原中央空调事业部孵化 多年。在专注 2B、收购电梯业务后,智慧楼控业务自然而然从幕后走出,成为美的楼宇 科技在暖通和电梯硬件设备市场的业务纽带。因此,智慧楼控业务改变了原央空事业部 单一硬件设备业务的经营模式,将原央空事业部的资源基础传递至初生的电梯硬件设备, 将整体业务衔接为一揽子、价值最大化的智慧解决方案。
(一)国内起步较晚,外资把控市场
楼宇自控包含楼宇自控系统、控制产品和调试维保服务,广泛应用于医院、商场、写字 楼等大型建筑,其中调试维保服务即楼控系统从前期入场安装、应用调试阶段到后期维 修保养等所涉及的服务过程。具体来看楼宇自控系统和控制产品:
楼宇自控系统旨在实现集中管理楼宇控制产品,为可视、可交互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设 有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故障诊断等优化用户体验的软件应用。
控制产品包含系统服务器、现场控制器和执行传感器三大硬件组分:
系统服务器支撑和保障楼控系统大量数据的高效运行,由数据库服务器、通讯集成 服务器等组成;
现场控制器是实现楼控系统控制终端设备的核心与纽带,包含 DDC、VAV、网络控 制器等,一般安装在被控设备附近,实现在云端通过系统远程调试被控设备、编程, 集成各种优化算法。
执行传感器负责感知现场环境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系统,包含有温/湿度、 照度、压差、流量等传感器设备。
智慧楼宇系统将原割裂的各组分高度集成,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节能水平。传统楼宇系 统中各组分系统单独运行、缺乏对建筑整体的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故障后甚至需要各 系统手动调试;智慧楼宇系统针对原传统楼宇系统割裂、运行效率低等痛点,基于楼宇 自控系统和现场控制器广泛布控连接点,将割裂系统集成,统一从可视化操作系统进行 数据分析和故障排查,大幅提升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收益方面实现能源节省和成 本节约。
计算机系统发展推动楼控系统发展,目标为控制核心建筑设备。楼控系统最早源于 1950 年气动系统的应用,随后经历电动系统、直接数字系统到如今自控系统的发展变化。2020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以数据为基点的底层数据的大力发展,使楼控系统 集成大规模数据成为可能;但楼控系统目标依然为控制暖通、电梯等核心建筑设备。当 前,楼控系统形成了以控制暖通设备等核心建筑设备为目标,集成电梯、照明等众多子 系统的控制与检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全球智慧楼宇解决方案市场规模 250 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 30 亿美元。21 年全球智慧 楼宇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50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到700亿美元,21-30年CAGR为12%; 分区域来看,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智慧楼宇发展成熟、规模较大;北美地区占比 52%、为全球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最大市场,其次欧洲中东非拉美合计占比 36%,亚太地 区占比 12%、21 年规模 30 亿美元。因此,智慧解决方案作为美的楼宇科技集成化解决 方案,对应的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我国智慧楼宇市场规模 71 亿元,外资品牌市占率约 60%。21 年我国智慧楼宇市场规模 71 亿元,约占亚太市场规模的 35%;其中楼控系统+控制产品(服务器、控制器、传感 器)占比 84%,维保调试占比 11%,其他软件部分占比 5%。以上规模主要对应替代性市 场规模,即智慧楼宇解决方案对旧楼宇系统改造;此外,新增需求市场还将涉及暖通、电梯等设备入场,智慧楼宇作为暖通、电梯等硬件设备纽带,还将辐射暖通、电梯等千 亿级硬件设备市场。当前我国智慧楼宇市场主要由霍尼韦尔、江森自控等外资品牌占据, 外资品牌市占率约 60%,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江森自控为全球智慧楼宇领域龙头,各公司业务布局不同。江森自控、西门子、霍尼韦 尔智慧楼宇收入分别为 960、464、353 亿元,其中三家公司亚太区域的收入合计约 300 亿元(含消防和安防),而国产品牌龙头同方泰德 21 年收入仅 17 亿元。与海外智慧楼宇 龙头相比,美的楼宇科技暂未布局消防和安防领域,但在暖通和电梯硬件设备的完善布 局可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江森自控为当前布局最为完善的智慧楼宇龙头,但其暖通 设备聚焦于大型水系统产品,美的可以发挥其在氟系统产品的本土龙头品牌优势。此外, 前央空事业部曾负责孵化照明及智慧家居业务,因此美的楼宇科技具有横向集成照明及 智慧家居领域的业务能力。
(二)市场渗透较低,承包管理缺位
起步时间滞后,我国当前智慧楼宇渗透率仅 40%。智能楼宇应用的直接经济效益即节省 了人工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年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发达国家智能楼宇渗透 率更高。我国当前智能楼宇渗透率仅 40%,与美国的 70%、日本的 60%相比,渗透率向 上空间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驱动楼控行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提升,未来几年楼控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 2-3 年内智慧楼宇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元。
不同环节使用者存在诉求分歧,跨软硬件系统集成难度较大。楼宇建筑从设计到运营周 期长、设计复杂、环节众多,参与者往往只集中于自己所负责的领域,难以从全局角度 理解;与此相对应,典型楼控系统需要对接数十个子系统,同时需要对暖通、电梯、照 明等子系统进行横向集成。大多楼控厂商由弱电工程师负责设备层系统集成,而空调、 电梯等具有暖通和电梯行业专业属性,跨专业挑战难度较大,最终导致楼控系统实施效 果不尽如意,这也是美的楼宇科技区别于其他楼控厂商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此外,过去 各环节、各系统的割裂,也直接干扰了后续系统的维保服务。
楼宇行业承包管理缺位存在弊端,用户更关注楼控系统整体安全性,国际品牌的本土化 解决方案能力较弱:
工程分包乱象阻碍行业发展。楼宇项目招标完成后,厂商通过总包、分包商的形式 推进项目,导致整体项目链条过长、质量管理覆盖不全面,调研结果显示,45%的 用户认为工程分包乱象是阻碍楼控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国际品牌难以适应本土化需求,国产本土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虽然当前楼控 市场由外资主导,但用户在选择楼控品牌时更关注整体产品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楼 控品牌知名度的关注度仅 26%。此外,中外楼宇建筑存在差异,我国的大规模综合 性建筑节点布置数量较多,国际品牌对于我国本土需求理解和研发深度尚有欠缺。 以重庆一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招标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最终某国产品牌以 适应重庆气候特点和建筑特性的方案承接该项目。
(三)系统厚积薄发,设备凸显优势
楼宇自控+机电设备完整解决方案,机电被控设备部分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各家楼控厂 商在楼宇自控领域布局较为接近,都包含有楼控系统、现场控制器、现场传感器等部分, 国际龙头在此领域的优势在于技术积淀久、历史项目经验丰富;美的的差异化优势在于 机电被控设备部分,国际龙头江森自控、霍尼韦尔等均未完整布局暖通和电梯设备的生 产制造,而暖通和电梯是智慧楼宇硬件设备最重要组分;同时美的及菱王在暖通、电梯 领域积淀多年,对于产品技术的理解更为深刻,暖通领域已有的广泛项目安装基础也为 楼宇自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视化操作管理界面,实时集成观测各子系统数据。我们以应用于美的总部大楼的智慧 楼宇管理系统,介绍楼控系统的使用与集成。实时管控系统全部由可视化操作窗口组成, 左右两栏分别包含暖通冷热能源系统、电梯、照明等子系统的集成控制,对于暖通能源 系统的控制,可实现大楼整体的能源最优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将人自动 送达需要到达的楼层,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四)智慧方案整合,楼宇核心定位
楼控系统是智慧方案的基础,智慧方案代表了整体方案的综合解决能力。美的楼宇科技 基于美的集团大中台基础,构建了楼宇数字化平台,其以数据、技术和算法等作为楼宇 数字化中台基础,孵化上层暖通、电梯以及楼控等业务,并进一步升维,将楼宇数字化 平台及中台基础之上的业务,整体打包为智慧解决方案。美的智慧解决方案包含医院、 交通、地产等六个领域,当前在智慧医院、智慧轨交和智慧园区已实现业务突破,积累 了大量项目经验。
智慧方案代表了美的楼宇科技业务的整体解决能力,也是品牌力逐渐变现的体现。我们 上文分析的暖通、电梯以及楼控系统都是智慧方案的产品业务基础。美的当前在智慧方 案领域已有项目进展,在智慧医院、智慧轨交和智慧园区三大板块有所突破,尤其在智 慧医院、智慧轨交领域打造了众多标杆项目:
智慧医院:将智慧门诊、智慧医疗、智慧病房的不同区域融合,构建全面数字化、 一体化的医疗解决方案。美的已完成北京积水潭、上海同济医院等 10 余个智慧医院 项目,按照能效大于 6.0 的超高能效标准建造。
智慧轨交:集成轨交系统、站台、站厅等不同区域运营信息,构建云数据层、指挥 中心层和车站现场层为主体的智慧架构。美的已完成深圳地铁 9 号线、成都地铁 5 号线等 10 余个标杆项目,单个项目总控制点数超 15000 个,机房及环控空调能效比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 50%。
智慧园区:将园区内通行、办公、运营监测等不同业务需求场景系统数据集成,基 于楼宇科技数字化平台,实现园区可视化的统一管理。美的当前已完成佛山和美术 馆项目,部署了 13 种异构系统与协议,实现千级点位实时通讯和秒级数据存储。
五、楼宇科技催化剂:产业加速器,三大发展机遇
(一)双碳:智慧楼宇奠定减碳市场基石
我国碳排放量全球最高,全球减碳市场规模巨大。19 年我国碳排放量达 98 亿吨,远超 世界其他国家,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减碳已成为各国政府达成的 共识,我国未来加大减碳力度已是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减碳市场包含使用高效暖通设 备、热泵能源、BMS 智慧楼宇等方式,预计 21-35 年全球减碳市场规模合计达 2400 亿美 元,其中亚太市场占比 12%,减碳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对美的楼宇科技而言是未来发 展的绝佳机遇。
“双碳”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为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承担大国 责任,国务院“双碳”政策分 2025、2030、2060 年三个阶段,争取在 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具体而言,碳达峰即我国碳排放峰值或拐点,2030 年碳排放较 2005 年下降 65%以上。碳中和即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自我抵消”和相对“零排放”,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80%以上。
顶层设计政策下公布多项“双碳”政策细则,表明政府夯实双碳政策推行决心,其中智 慧楼宇为重点环节。在“双碳”顶层设计政策下,相关部门公布了多个实现“双碳”目 标的实施细则,其中智能楼宇为重点节能改造内容。政策细则强调“发展节能低碳建筑”、 “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对暖通设备节能改造”等,这些政策细则要求均为楼宇自控 的实施目标,“双碳”政策的推行将进一步促进楼宇自控行业的发展。
建筑运行碳排放占比超 20%,智慧楼宇升级势在必行。建筑能耗主要集中于建筑施工和 建筑运行阶段。其中,建筑运行过程能耗占总能耗的 21.2%,建筑运行碳排放占总碳排 放的 21.6%。建筑运行为建筑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包含暖通、电梯以及照明等主要设 备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楼宇自控系统聚焦于建筑运行过程的能源优化管理,从而实现 建筑运行过程的碳排放优化和节能改造,各省市“双碳”政策加码下,为实现建筑节能 改造的智能楼控升级势在必行。
住宅与公共建筑能耗结构不同,暖通设备为公共建筑能耗主体。住宅能耗结构中占比最 大的是炊事,能耗结构占比达 29%。与住宅相比,写字楼、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及 碳排放更高,暖通及照明为其主要能耗组件,能耗占比分别为 40%、24%。我们在上文 提到,美的楼宇科技在暖通市场积淀超 20 年,其在暖通市场积累了大量用户资源及良好 品牌口碑,研发了多项核心节能技术。尤其楼宇科技所覆盖的 B 端,公共建筑,减碳需 求对楼宇科技业务的推动更大。楼控系统则进一步作为暖通以及电梯设备改造的纽带, 进一步提升美的在智慧楼宇领域的竞争力。
打造建筑能源全生命周期系统,响应双碳政策。根据上文分析,双碳政策的推行将是楼 控行业发展的一大催化剂,美的楼宇科技为应对温室效应,打造了建筑能源全生命周期 的管理系统,通过能源转换、回收以及再次使用,实现对暖通、电梯、照明等主要耗能 系统的节能管理,发挥美的在硬件系统的设计优势,楼控系统整体实施后能够实现总节 能超过 50%。
持续优化建筑系统方案,布局能源一体化暖通系统。通过建筑设计、暖通设计、运动控 制以及系统迭代优化,实现楼宇建筑智能高效控制和整体系统节能,最终实现电能消耗 减少 55%。同时,基于美的在暖通领域的技术优势,布局能源一体化暖通系统,根据办 公、商业、酒店等不同空间负荷特性,综合匹配暖通空调冷热水负荷比例,把多个孤立 的暖通设备应用场景进行物联,实现绿色低碳使用、智能运行维保以及底层数据的迭代 分析。
A 级能效电梯系统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美的将其在暖通节能领域的研发技术优势,协同 运用至菱王电梯,打造菱王 A 级能效电梯系统,与暖通、楼宇整体构建高效节能的楼宇 一体化解决方案,所搭载的永磁同步无齿轮主机能源回馈系统节能 30%,在双碳背景下 更契合用户减能耗降费的实际需求。此外,美的从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三个 方面,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促进菱王效率、流程、交付和品控的提升。
(二)数字城市:智慧楼宇构建城市数据源
数字城市是物理城市的映射,建筑楼宇是重要底层数据架构。数字城市通过数据收集处 理和系统运行交互,建立真实物理城市的数据映射,实现高效反应物理实体运行状态、 精准管控、辅助进行决策规划。因此,真实物理城市运行数据构成数字城市的最底层架 构,而建筑运行数据的采集、汇总以及数据处理,需要楼宇自动化系统来完成。
数字城市建设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城市建设初期。数字城市概念兴 起于 17 年,18 年河北雄安新区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成为我国首个将数字城市 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的项目。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城市建设初期,楼控系统作为底层建 筑数据的集成化自控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字化城市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各部位落地大量数字化城市建设政策。“十四五” 规划明确将“探索建设数字城市”纳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下,各部位也 推出大量数字化城市行动方案,鼓励城市信息模型技术(C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 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楼控系统借助政策东风,将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进入需求爆发 期。
一线城市开始运用楼控系统,搭建数字城市底层数据架构。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 开始进行楼控系统应用,实现建筑楼宇的底层数据收集。以深圳市为例,2020 年楼控系 统已经覆盖 157 个商业办公建筑、118 个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已经实现对建筑冷源负荷峰 值运行监测;53%的商场建筑冷源负荷峰值低于 50%,即商场建筑冷源设备能耗利用率 较低,可在此底层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冷源设备的高效利用与节能改造。
美的楼宇科技助力墨尔本数字化城市建设。美的楼宇科技已与澳大利亚 PrediQ 公司建立 联合实验室,参与墨尔本数字化城市建设,墨尔本政府提供了地标性公共建筑作为试点 楼宇:
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采集暖通和楼宇系统运营数据。美的楼宇科技基于数字化管理 平台,对楼宇建筑暖通和管理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构建数字化城市的底层 数据基础。
多维数据分析,实现远程运维诊断。美的楼宇科技使用如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用 电需求侧响应策略等实现数据远程与多维监控,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将太阳能 转化为辅助电力来源降低系统成本,同时通过能效提升、负荷削减、移峰填谷等方 法调节用电需求,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三)国牌替代:电梯与智慧楼宇空间显著
我国近年来爆发的工程师红利以及工程师效率,构成了国产品牌技术积淀下国牌替代的 基础;在此红利背景下,美的已充分建立四大基础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美擎等底层架构, 支持前端研发、制造等业务的迅速推进:
工学硕士逐年增加、占比最大,工程师红利释放。15 年我国工学硕士招生人数达到 20 万人,在所有硕士招生人数中占比 36%;在我国培养工学人才的教育政策倾向下, 大批优秀工程师人才毕业后进入相关领域,并在相关业务领域逐步释放工程师红利, 发挥工程师效率,奠定了产品技术积淀的人才基础。
深耕制造业 50 年,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前端业务拓展。美的自 13 年开始累计 投入 100 多亿,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 2.0“美擎”,兼顾制造业软件、硬件和知识服 务能力,大幅提升前端新业务拓展和运营效率。基于美的已构建完整的四级研发体 系及美擎 M.IoT,美的楼宇科技可迅速将共性的产研销体系复制,专注于楼宇市场 特有的市场需求、产品定义以及客户渠道等内容,提升展业效率。
楼控和电梯市场与早年央空市场格局相似,国牌替代空间较大。央空市场早年市场竞争 格局与当前楼控和电梯市场颇为相似,都是外资品牌控制头部份额,欧美日份额接近 60%; 随着以美的、格力和海尔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产品竞争力增强,国产品牌率先实现对欧美 品牌的份额抢夺,20 年国牌份额已接近 50%。根据我们上文分析,美的在楼宇和电梯市 场并非从零开始,美的集团“大中台”布局以及央空市场当前的头部品牌积淀,都是美 的楼宇科技展业楼宇和电梯业务的扎实基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的在楼控和电 梯市场的国牌替代进程,要快于过去 10 余年央空市场的国牌替代。
六、盈利预测
美的楼宇科技各业务板块可对标的海外龙头营收从收入端及业绩 端增长情况来看,大金、奥的斯、江森自控等海外龙头业务发展较为成熟,为美的楼宇 科技未来业务发展空间提供了较好的指引。
最后,对于美的集团整体而言,B 端业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并不预期每项业务 均能成长为第二、第三曲线,但依托于美的集团多年积累的制造业平台资源和经验,我 们对其报以高成功率预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