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这一首小曲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小昭困在光明顶密道,小昭为了安慰张无忌给他唱的小曲。二十五年前初读时就不由悲从心来,那时候还只有十五岁。萦萦绕绕多年,我在一周前鬼使神差又去下载了一套倚天屠龙记翻阅,再读此段久久不能忘怀,而昨夜就传来了金庸先生在香港仙逝的消息!

金庸近年已经甚少出现在大众媒体,除了年龄日益增长,今年的95后00后也甚少有人再读他的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代的偶像,玄幻修真似乎是网友一代更偏好的题材。就在不久之前,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正式在亚马逊开卖。其中的一些翻译引起颇大的争议,比如打狗棒法”、“九阴白骨爪”,被翻译成Branch Beats the White Chimpanzee(打白猩猩的棒)和Nine Yin Skeleton Claw。黄蓉干脆被翻译成Lotus Huang!(黄莲花)

翻译者是一个20多岁以后才开始学中文的瑞典姑娘,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郝玉青。她花了六年翻译射雕英雄传,其间翻译遇到很多困难一边翻一边学。这当然让我这样的忠实的金庸迷感到疑惑,如果你不是一个土生土长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有极高造诣的中国人,怎么能传神而不走样的把金庸的世界传递给西方的读者?

文字实际上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文化。但今天九五后零零后可能很难想象在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文化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中国优美语言被运用的教条僵化,打开课本,充满的是用文革式语言来反文革的口号。

知识青年很迷茫,无数人暗暗立下一个志向,以后要出国留学,最好去美国,去了就不要回来。而落后的中国有什么值得知识青年珍惜和留念呢?

在文革中被破掉的四旧让传统文化这四个字似乎就等同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八十年代末那部关于海洋文明优于黄土文明,要摒弃黄土文明,全面拥抱海洋文明的片子还引起了一场政治上的渲染大波。

是金庸挽救了这一切,是金庸把古老沧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用下里巴人式的白话和故事传递给了大陆那些迷茫的喇叭裤青年。王朔曾经狠批金庸,说他俗,金庸坦然而接受!

万人空巷的射雕英雄传

85年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在中国大陆首播,开启了万人空巷的观剧模式,相比起来今天延禧攻略就弱爆了。那时候每天晚上一下班,马路上大家拼命蹬自行车回到家里面跟家人一起看射雕。那时候电视机主流还是黑白的,九寸到十二寸不等。对彩色的渴望,让家庭开始流行去在电视机屏幕上贴一个三色胶片薄膜,这样看起来电视机就变彩色了。

我那时候八岁上小学,男同学们拿着棍子在操场上喊着杨康郭靖名字追来跑去,放学回家路边就有卖翁美玲黄日华的贴纸。在那个年代,简直是无与伦比的精美商品。每个小男孩心里面都住着一个蓉儿和靖儿,总幻想自己是靖儿,身边会有那么美丽那么古灵精怪又对自己不离不弃的蓉儿。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而女同学们则开始把射雕人物编到了跳牛皮筋里面!她们念念有词:

瑛姑傻姑欧阳锋

可怜的公主是华筝

傻郭靖,爱黄蓉

笨笨跳跳的老顽童

爱吃烧鸡的洪七公

爱吹笛子的黄老邪

杨康骗了穆念慈

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有趣的是几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同小异的射雕版跳皮筋。如果那时候有大数据监控,研究一下牛皮筋民谣传播路径说不定能拿个社交媒体传播大奖。

小人书版的金庸小说开始出现并流行,而租书的书店也开始有了国内盗版的金庸全套出租。去租书的时候最讨厌的是前面租的人不知出什么动机撕个两三页下来。看到缺页,我不由心里面诅咒这个缺德鬼上厕所忘记带草纸。录像厅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年青人喜欢到录像厅去看神雕侠侣,决战玄武门。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进入了金庸的世界,对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是如痴如醉,原来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金庸小说儒释道包罗万象,雅俗共赏,不仅大陆,两岸三地,包括国家领导人都爱读他的小说。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小说的流行。报纸上也开始了各种以金庸小说人物展开谈真实的历史。历史上郭靖有没有守过襄阳?全真七子历史的真实面目!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大理国有段誉这个人吗?大理国历代皇帝为什么都避位为僧?等等不一而足!

讨论来讨论去,我们发现,我们爱金庸,是爱他小说里的家国情怀!

是守襄阳的郭靖

是劝阻成吉思汗少杀的丘处机

是石子击毙蒙哥汗的杨过

是与夫共亡的俏黄蓉

是驱除鞑虏的明教

是爱徒如子的张三丰

是两难而自刎的张翠山

是纠结契丹大宋之间的萧峰

文革迷乱的价值观到了金庸流行的八十年代却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每个人都膜拜

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乔峰的兄弟情深,英雄气概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每个人遇到挫折和冤枉时候,会想起杨过的流落江湖,令狐冲的被人陷害。

每个遇到自己心仪妹子的时候,会想到段誉的用情至深,虚竹的绝不犯戒,令狐冲对小师妹的念念不忘。

当然贪心的男生会希望自己喜欢的妹子有

黄蓉的机智,王语嫣的美貌,木婉清的娇俏,钟灵的可爱,华筝的忠贞,小昭的服从,双儿的细致,赵敏的敢爱敢恨,蓝凤凰的义气,盈盈的宽容。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不要打我,男人都爱做梦!灵哥也不例外!

沉醉在金庸虚幻世界的年轻人在1987年收到了一个噩耗,我们最爱的俏黄蓉扮演者翁美玲因情生困,在家开煤气自杀,享年仅仅31岁。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明报的家国情怀

翁美玲的去世让中国大陆的媒体和年轻人从对金庸武侠的关注开始转移到对香港演艺圈的关注,乃至对和大陆分离数十年的东方之珠香港社会的关注。1982年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下了通牒,中央政府一定要在新界租约99年之际,即1997年收回香港。本名查良镛的金庸一手武侠,一手明报成为了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邓小平的上台让金庸感到高兴,中国终于拨乱反正。他的政治立场也和六十年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六十年代他还批评中国陈毅元帅宁要原子,不要裤子的言论。金庸还通过笑傲江湖的日月神教和天龙八部的丁春秋讽刺过大陆政府和领导人。

明报是金庸一手创业的项目,金庸刚到香港在大公报工作。后来大公报变成了左派媒体,金庸辞职,靠一支笔创办明报,所以金庸有香江一支健笔之称号。

能让金庸自豪的就是他在明报期间交往的那帮好友和兄弟了,蔡澜,倪匡等!蔡澜写美食,倪匡写科幻,如果金庸只是甘心做一个武侠小说家,也许他就不会得罪后来的民主派。他创办明报,每天一篇武侠小说连载,每天一篇政治社论,看上去好像很分裂但其实他有技巧。他写武侠小说是差不多一夜写十天的内容,写个七八千字,然后匀到10天连载。但政治社论就无法取巧,每天必须写。

明报本身崛起是因为金庸自己的那种家国情怀,本来明报是一个小报,后来香港正好发生了内地难民涌入事件,金庸再三考虑下,派出所有记者到一线采访,引发了香港市民集体出动接济边境的同胞,从此明报一炮打响,以公正客观为办报原则。

香港要回归,金庸成为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一度流传他可能成为第一任特首,但因为他在基本法起草中和民主派多次正面交锋,他对中央政府的倾斜和支持在香港遭受到极大的批评。

在谈到资本主义媒体自由时,他撰文说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众客观和新闻自由。每个媒体都有立场,而决定立场的是老板。他举例,他是明报的老板,如果编辑撰写内容和他思想不一致,他会客客气气找他谈话,如果屡次不听,那做老板的就会准备好解约金,客客气气请编辑离开。

在关于是否一人一票选特首的问题上,金庸用美国的选举人票这样的间接民主,间接选总统来回击香港民主派急于直选的诉求。实际上,金庸那么智慧,他不会不知道在中央政府和中国大陆政治体制制度被妖魔化的香港,他的这些表态只会让他遭人嫉恨,但他的家国情怀不允许他充耳不闻,作壁上观。

他最终辞去委员身份,如同他笔下的令狐冲一样,他可以隐退,他知道跟被港英政府用民主绑架的香港民粹来说,他已经成为了鸡同鸭讲的公敌。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金庸在60年代开始办明报月刊,因为明报定位于新闻的日刊,明周是定位娱乐的周刊,他想办一份能凝聚海内外华人最顶级知识分子的月刊!明报月刊的文章内容质量很高!1995年,我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终于可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文图书馆,把历年的明报周刊都翻出来,一页页的看,但凡是金庸写的文章我都拿到图书馆复印室去复印下来。至今还保存!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金庸想退休,想卖明报,但他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于品海,由于品海旗下的空壳公司智才收购明报企业。于品海后来被爆出在加拿大有案底,引起香港震动。

金庸以很低的价格出让股份给于品海,何尝不是他的家国情怀作祟,他挑来挑去想找个能保留他办报原则的接班人,但却看走了眼。但最终他还是找对了接班人,多番博弈后,于品海出局,明报交到了马来西亚大亨张晓卿的手上。

少为人知的挫折伤痛

金庸大侠独步江湖,地位崇高,影响力巨大。作为小说家,风靡华人世界,作为报人,明报独树一帜。但谁又知道真实的金庸人生巨大的挫折和伤痛?

金庸的父亲在解放后的三反运动中被莫须有的罪名枪决!邓小平接见金庸的时候跟他道歉,也希望团结一致往前走。金庸只能坦然面对:人下黄泉不能复生。

金庸最喜欢的大儿子在加拿大因为失恋而自杀,让他打击甚大。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写道:

“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金庸很爱他的大儿子查传侠,这是他前妻朱玫所生。查传侠十一二岁就写文章,说人生很苦,没什么意思。有身边朋友说应该阻止小孩子这么想事情,但金庸当时不以为然,觉得儿子是对的,人生本来就是无常,他甚至夸儿子深刻早慧,却不想儿子会因这而傻傻断送性命。那时,查传侠在美国纽约读大一,女朋友打电话来说要分手,他居然就觉得人生了无生趣,自缢身亡。

白头人送黑头人,这是金庸一生不可述说之痛!

金庸的感情生活也颇有缺憾,他曾经公开接受访问时说,我的感情不成功,请大家不要学我。金庸的第一个太太和金庸在杭州结婚,跟金庸去香港后因为不会讲英语和粤语无法适应香港社会,结婚五年后和他离婚返回杭州。

他第二个太太朱枚是他一生的遗憾。朱枚陪他创业办明报,当时一期只能卖几千份,报社非常拮据,他们的员工回忆,当初金庸夫妻两人每天坐天星小轮来上班,买咖啡到办公室,因为没钱,一杯咖啡朱枚和金庸两个人喝。

我在若干年前自己艰辛创业,窘迫的时候因为公司资金断裂曾经300元人民币过一个月,那时候充满迷茫,也是前路漫漫,但每次想到金庸创业和朱枚两个人喝一杯咖啡的艰辛,偶尔烦躁时再把金庸小说找出来看看,逐渐人也变得更加乐观和坚强。

朱枚温柔善良,和金庸一起创业,帮他生了四个孩子。结果在他们结婚23年后,金庸在酒吧遇到了仰慕他的23岁服务员林乐怡。金庸向朱枚提出离婚,朱枚思虑再三后,答应离婚,但要求林乐怡结扎不能再生孩子。这也是大儿子去后,朱枚为了其他三个孩子着想的一个母亲伟大的爱。

林乐怡同意了条件,做了结扎,朱枚于是和金庸离婚。而朱枚做人非常硬气,在金庸和林乐怡结婚12年后,朱枚在医院去世。朱枚去世前生活拮据,金庸多次想接济都被她拒绝。她在医院也拒绝金庸来看她,她至死都对金庸充满了怨念,从没有原谅过他。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金庸和第二任太太朱枚结婚照)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金庸和第三任太太林乐怡)


人无完人,金庸这一辈子都念叨他对不起朱枚。但金庸最爱的人实际上是当初长城影业的当家花旦,也是香港著名影星夏梦!金庸笔下的王语嫣其实带着夏梦的影子。金庸为了追夏梦不惜给她定制一部戏,但夏梦最终对金庸的示好婉然谢绝。在金庸心中,这是他一生得不到的遗憾,所以他自己在天龙八部里面写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夏梦)

巧的是2年前的10月30日,夏梦过世,两年后的今天,金庸仙逝,不知是巧合,抑或是金庸自己的选择。人这辈子都是这样,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父亲被杀,儿子自杀,婚姻总体不成功,爱的人得不到;这么一看,金庸也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任何一个人,不经历过大磨难就不会有大成功。换一句话,我们见过的那些我们膜拜的成功者,他背后一定有隐藏的伤痛。

86岁的剑桥博士

2005年,剑桥大学的校长理查德要授予金庸文学荣誉博士,但金庸却提出要攻读一个博士。理查德很惊讶,说金庸先生,您这个荣誉博士已经是博士中的最高学位了,没有必要降级再读一个博士。但金庸坚持说,我读博士是因为学问太低,我不为学历,而是为了学问。

金庸的表哥是写再别康桥的徐志摩,现在剑桥上的那座康桥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游客必去打卡的景点。金庸小时候就有想过,自己不能比表哥差,表哥读了剑桥他也想要读,只是因为战乱,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在金庸坚持下,理查德终于答应他的请求。金庸辞去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位,81岁开始了剑桥读书的生涯。金庸在剑桥过的很清苦,第三任太太林乐怡托人租好了三室两厅的奢华公寓房,金庸看了以后不喜欢,他说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享受的,于是他坚持要搬到博士生公寓。吃饭也是一个问题,在香港有保姆做饭,太太林乐怡不太会做饭,只会煮面。到剑桥后,想请个厨师煮饭,金庸又反对,说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像一个读书人样子,读书生活过的清苦一些比较好,你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太太硬着头皮做了若干天,金庸明显瘦了很多,小女儿和儿子看到于是给金庸很大压力,金庸才同意找厨师来做饭。

金庸在剑桥俨然一个地道博士生,每天清晨他会起得早早的,从不缺课,把一天学习所需求的课本和材料整理好,整齐划一地放进书包里。每天导师布置的作业,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课堂上,很多同学对深奥的古文很难看懂,不会点句逗。导师就让他们去问金庸,导师指着金庸说:“他可以当你们的半个导师。”金庸每次都会悉心为同学们指点。

2010年,金庸以86岁的高龄获得剑桥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他还想去北大读博士,但身体已然虚弱,读不动也就最后放弃了。

没有什么比86岁拿到剑桥博士更励志,这是老爷子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留下的最后一笔财富!人活着,每天都要进步。每天有进步,我们终将所成!

金庸退休后常常撰文或者演讲分享他的历史观。他认为中国隋唐都是有胡人血统的王朝,而同时隋唐也大量使用胡人当宰相,相当于用今天用外国人当宰相。汉武帝托孤也托了匈奴部落的归附者金日蝉,金日蝉和霍光同时成为了汉武帝死后的辅政大臣。金庸的结论是,中国古代越是开放越是包容,国家也就越强大。金庸带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历史观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去了!蓦然回首,满怀着童年记忆的我们也老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许不读金庸,但这个国家已经再也不是四十年前面对西方发达文明的那个手足无措毫无自信的落后国家。

谢谢老爷子!这四十年有你!RIP


百年金庸,86岁剑桥博士,三段婚姻,四段伤痛


后记:爱金庸三十年,这篇文章从凌晨五点开始写一气呵成,各种金庸的记忆从脑中蹦出!昨夜的心境如李白那首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本文作者丁辰灵,金庸粉丝三十年)


上一篇新闻

2020上海家用清洁设备及扫地机展览会

下一篇新闻

杭州又上榜了,这5个区的人,你们的身价要暴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