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遂宁市委通过这个决定(全文+图解)

“中国好网民”遂宁行动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遂宁市委通过这个决定(全文+图解)

遂宁市“十大名菜”评选

大英县商务局诚邀美食经营企业或个人于2018年8月30日前踊跃报名参加遂宁市“十大名菜”评选活动。

详询地址:大英县卓筒大道270号

联系电话:0825-7821033,13558756871

联系人:李昱辰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遂宁市委通过这个决定(全文+图解)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遂宁市委通过这个决定(全文+图解)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遂宁市委通过这个决定(全文+图解)

中共遂宁市委

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决定

(2018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遂宁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8年6月29日至30日,省委召开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鲜明确立新时代四川发展主攻方向,对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大部署。7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莅遂调研,对遂宁发展作出融入全省大局、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中共遂宁市委七届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把握遂宁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1.准确把握遂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攻坚,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勇于担当省委赋予遂宁的重大历史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刻阐述事关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系列根本问题,赋予遂宁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全新定位,指明遂宁未来发展前进方向和当前的重点任务,充分体现省委对遂宁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重大部署,主动融入全省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遂宁力量。

3.找准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遂宁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坚定走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质量,着力解决经济总量不大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优化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重大产业、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科学布局,着力解决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坚持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推动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解决开放程度不深的问题。坚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解决发展动能不强的问题。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均衡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着力解决民生保障不够的问题。

4.明确遂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2年,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支柱,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生态体系、文化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努力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的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成为成渝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

——经济综合实力更强。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突破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突破收入100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现代产业体系更优。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绿色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和物流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建设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开放创新活力更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到位市外资金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绿色宜居环境更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2%,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5立方米以内。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

——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0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5.突出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优化中心城区“一城两区五组团”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引领、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和修编,严控城市开发边界,推进城市设计,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特色风貌塑造,建设公园式、景区化城市,打造特色旅游街区,促进产业与城市相融、城市与山水环境相协调。进一步提升城市绿态,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强全国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推进渠河沿岸绿色生态景观、东西山森林公园、席吴二洲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让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态,深度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精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彰显城市文明气韵。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完成唐家渡电航及凤台大桥工程,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实施上跨下穿、街道延展拓宽、过江通道新建等一批缓堵保畅工程,完善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公交线路、停车场站、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支持船山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都市农业等产业,提升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区。支持安居区发展锂电新材料、天然气化工、汽摩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全省特色工业示范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支持遂宁经开区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全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百强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河东新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健康养老、数字经济等产业,全面推动河东新区二期建设,2022年河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5万,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推进金桥组团、龙凤新城组团、老池组团、桂回组团、吉祥组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功能齐全、产业互补、生态宜居的城市组群。

6.做优做强三大经济片区。支持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中心城镇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支持射洪县发展锂电新材料、清洁能源、生态酿酒、循环化工等产业,建设全省工业强县和县域经济排头兵。支持蓬溪县发展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县。支持大英县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形成能源化工、化学新材料、汽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成遂协同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

7.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大中小完备的城镇体系,实施统筹城乡全域规划,建立“多规合一”机制,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拦江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和龙凤镇、赤城镇、太和镇、沱牌镇、隆盛镇等11个全国重点镇建设,积极推进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和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三、坚持双联双拓,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8.联动成渝协同发展。积极承接成渝两个区域发展极核的辐射带动、产业转移,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加强与成渝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引进成渝优质金融机构在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成遂协同发展,落实《成遂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内容,积极承接成都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推进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打造成遂合作“新版图”。加强与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环成都经济圈城市协同发展,在重大产业布局对接、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战略资源统筹、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东向开放“桥头堡”。落实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深度推进与重庆潼南、合川等地交流合作,加强与资阳、内江等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的协同联动,在产业发展、市场建设等方面与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形成互补,打造川渝合作遂宁示范区。

9.突出重点推动全域开放。向东加强与川东北经济区交流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配套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物流等产业,集聚先进要素资源。向南加强与川南经济区交流合作,落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贯通与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等南亚出境口岸和西南出海口联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合作,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中国—新加坡南向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建设,拓展南亚和东南亚等国际新兴大市场;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参与中巴、中孟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提高跨境经济合作发展水平。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速融入蓉新欧、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深化拓展与东欧的经贸往来。

10.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成遂南达高铁、绵遂内城际铁路、遂宁高铁站和动车运用所建设,启动渝遂高铁、遂资眉雅铁路前期工作,构建“6向15线”铁路综合枢纽。提升西部铁路物流园货运专线功能。建成遂德、南遂潼高速公路,完成成南高速公路扩容建设,加快推进遂渝高速公路扩容、三大乐高速公路建设,形成“1环9射2纵”高速公路网络。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遂宁至天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国道350线(大英船山段)改建项目建设。完成中环线、农环线、城际环线和通县(区)快捷通道建设,形成“四环四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加快遂宁安居机场和航空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升级为民用运输机场,成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配套机场。加快推进涪江复航工程和遂宁港建设,实现与长江黄金大通道互联互通。完善公铁水航多式联运体系。

11.加快开放口岸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全省“3区+N园”协同改革,加快建设协同改革先行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打造保税业务体系。加快电子口岸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共享、无纸通关和港区联动,提升口岸执法监管水平。做实与珠海、湛江、宁波等地沿海沿边口岸“港港合作”,共建西部“无水港”。完善通关服务体系,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加快推进欧美产业园、东盟国际产业园、台商工业园、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等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承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建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深入实施外贸优进优出工程,扩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推动建立跨行业企业联盟,鼓励资源共享、抱团出海。

12.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制定有利于招大引强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机制。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四大片区开展精准招商、精品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旅博会等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办好绿经会、绿科会、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等大型活动,吸引一批企业,签约一批项目。健全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加强签约项目落地实施,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四、强化产业支撑,打造遂宁特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13.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锂电及新材料、机械与装备制造、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五大优势制造业,到2022年电子信息、锂电及新材料、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500亿元以上,机械与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

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遂宁经开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等园区,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和新光源三大制造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引进康佳、北京电控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支持志超科技、英创力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生产线扩能技改和资本运营,着力提升电路板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支持蓝彩、瑞宝等重点企业做优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巩固新光源产业规模优势,支持联恺照明打造成为西部最大、链条最完善的节能灯制造企业。支持广义、广瑞、利普芯等集成电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产业链项目,建设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基地。支持创维数字等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数字家用产品和嵌入式汽车电子系统产品,提升终端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发挥射洪、安居锂电产业园集聚、孵化和辐射作用,发展形成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锂电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国锂都”。依托天齐锂业资源优势,提升上游基础锂盐品质,以锂电下游产业需求为牵引,着力支持发展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锂电池重要材料,加快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开发的电池产业集群。加速石墨烯材料研发,形成在石墨烯制备和触摸屏、导热材料、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的企业集聚。

加快发展机械与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遂宁经开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安居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西部重要的机械与装备制造基地。支持江淮汽车等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加快引进相关配套企业20家以上,培育整车制造企业。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打造高端成套设备产业园,发展石油钻采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加快推进数字、智能控制等技术应用。

做强油气盐化工产业。加快推进大英、安居油气盐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西部重要的油气盐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依托安居、射洪天然气化工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天然气发电、美氰化工15万吨复合肥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依托大英盐卤资源优势,推动盐化工产业链延伸。

巩固提升食品饮料产业。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集聚的农产品研发中心和加工园区,支持射洪、蓬溪、遂宁经开区发展白酒、肉制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饮料等产业,支持沱牌舍得、高金食品、中绿集团、喜之郎、美宁食品、华润雪花等企业向产业链“两头”延伸,发展“互联网+”新型加工制造业态,打造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推动纺织、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整合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推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大产业培育建设、重大布局优化调整、重大技术升级改造、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打造。

1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化提升全域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编制观音文化旅游城专项规划。健全文化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制定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增加市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促进旅游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书法文化、诗酒文化、井盐文化、观音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旷继勋蓬溪起义等红色文化,强化项目包装储备,积极引进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建设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浪漫地中海、仁里古镇、沐水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抓好景区品牌创建,推动中国观音故里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中华侏罗纪公园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到2022年观音湖旅游度假区、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螺湖半岛、中国红海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宋瓷文化中心、十里荷画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探索创意文化旅游工作思路和发展路径,持续打造“无中生有”“集成创新”“人有我优”的创意文化旅游产品。编制文化旅游资源网络图、运行分析图和调度指挥图,无缝对接川渝重点旅游线路,提升“四大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办好观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搭建“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旅游交通。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区域产业特色,优化整体布局,完善以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为核心,县(区)、园区物流基地为支点的物流网络。大力实施物流节点、物流通道、城乡配送、电商物流、多业联动、物流金融、国际物流、物流品牌战略、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九大工程,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基础和服务能力。强化成渝产业配套生产物流仓储基地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培育本地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强与国内大型物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加快建设区域仓储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结算中心,发展第四方物流,建立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

15.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制定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加快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软件和动漫产业。推进国科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云计算中心、电子政务云、综合应急指挥等服务平台建设,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信息服务体系。

16.推动品质革命与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2020年成功创建全域省级质量强县(区)示范城市,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探索新型质量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企业首席质量服务官制度,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标杆企业认定。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引导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制定团体标准。完善检验检测机制体制改革,增强微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检测能力。建立具有遂宁特色的优势产品质量体系和公用品牌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到2022年培育天府质量奖企业2家、四川名牌产品60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建立质量提升和品牌公益宣传制度,提升“遂宁造”知誉度。

五、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

17.聚焦重点改革攻坚突破。推进营商环境体制改革。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力度,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负面清单事项。结合党政群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队伍。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认真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建立政府失信追责惩戒机制,健全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稳妥推进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竞争性环节电价,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严格执行相关优惠电价和气价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直购电、富余电交易。建立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加快完成市、县(区)配气价格成本监审和核定,进一步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深入实施工业用地弹性供应,推进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改革,健全存量土地“二次流转”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和渠道,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战略新兴、高端制造、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加强上市企业培育,到2022年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20家以上。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资产重组整合力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与市场全面接轨的选人用人和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推进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改革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开展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18.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百户企业培育工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制度,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瞪羚”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优势企业。到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户以上,中国500强企业数量实现“零突破”。搭建中小企业梯次成长阶梯,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合作共进。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民参军”。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强与中国航天等军工平台合作,加快推进四川省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遂宁工作站建设。推动遂宁市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中心。建立健全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学院,与高校联盟等平台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

19.推进园区创新发展。科学确定园区功能定位,推动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健全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优化园区事权配置。强化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开展闲置土地、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顿。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和产业禁入负面清单。探索市场化办园模式,支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

实施“千亿园区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遂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统筹做好“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实施“高新创建、产业腾飞、物流提质、创新生态、产城融合、人才强区”专项行动,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到2022年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遂宁经开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到2022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支持安居工业集中发展区、射洪经济开发区、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省级开发区。支持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打造民办科技园区典范。支持建设老池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科教园区建设,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园区,到2022年新建高等院校2所以上。

20.补齐创新人才短板。实施“万名人才集聚工程”,以“遂州英才”工程为统揽,持续实施招才引智活动,到2022年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万名以上。加强人才专项经费投入,增建高层次人才公寓,制定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十条措施。开展“周末名师”“周末工程师”“全国学会遂宁行”“院士专家遂宁行”等活动。出台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鼓励科技人员在职离岗创业。积极探索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双向交流机制。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建成遂宁科技馆,争取全国流动科技馆区域化巡展试点。出台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意见。支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

21.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定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方案。制定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完善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快速反应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省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兼并联合,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经营自主权,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规范,探索政商交流正负面清单,拓宽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联系服务渠道,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企业反映问题快速处理机制,严肃查处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六、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22.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出台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等实施方案。加快推进10个乡村振兴综合试点村建设,确保2年完成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遂宁经验。健全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建立市县共抓、县为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23.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6%以上。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优质粮油、现代养殖、优质柑桔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蔬菜、食用菌、高效林、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到2022年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00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示范创建,做优做强“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事服务超市等建设,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委托代耕、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业。探索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围绕农环线建设新型乡村旅游环线,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组团等项目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四川蓬船灌区、毗河供水一期等“6+2”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统筹实施渠系配套、节水灌溉、小农水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等项目。实施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建立农村道路“路长制”,全面完成12座渡改桥工程。

24.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出台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引导还乡干部、本地籍专家学者、反哺桑梓企业家等参与乡村建设。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

25.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遗址遗迹、宗族祠堂、传统院落等保护力度,推进卓筒井深钻汲制技艺、徐氏泥彩塑、观音绣、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遂宁糖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开发。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工艺等,开发农村创意文化产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标准化建设。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扶持民间文艺团体,推动农村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26.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沿农业园区大环线建设一批特色村落,到2022年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650个以上,市级“四好村”达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土坯房整治,确保到2019年完成8.5万户目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沼气生产、秸秆综合利用、改厕改水等环保设施建设,到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坚决消除旱厕。强化村庄、道路及河道沿线“脏、乱、差”综合整治力度,消除“盲点、死角”。完善农村环卫保洁组织构架,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27.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健全落实村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职业村党组织书记试点。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深入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手段。

七、加强环境治理,展现绿色生态遂宁新形象

28.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发动多方力量,全力打响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深化与周边地区联防联治,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确保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00天以上。实施涪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达标规划,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实施“一河一策”,探索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技术河长”,大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4大行动及生态美丽河湖示范建设,实现市域范围无黑臭水体。加大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和河道岸线清障力度,全面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和健康生命。完成渠河饮用水源取水口北移工程,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到2020年市、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镇达标率90%以上。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合理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场,推进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坚持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到2022年基本消除“散乱污”企业。动真碰硬抓实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29.健全生态系统保护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自觉担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保护责任,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四川省“三线一单”,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环评,推进投资项目责任主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落实落地。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纵深推进“七大绿化工程”,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5%。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统筹整合生态保护资金,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述职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30.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最严格资源管控和环境准入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重点布局无污染、高科技创新产业。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景区、绿色校园、绿色医院创建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健全低碳、环保城市公交体系,到2022年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100%。实施“遂州绿道”建设工程,到2022年建成城市绿道200公里以上。

八、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31.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住房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攻坚行动,确保剩余4.9万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聚焦“一低五有”退出标准,加强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剩余167个贫困村高质量退出。用好首期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四项扶贫基金”、金融扶贫等支持政策,着力提升产业扶贫效益,拓展就业扶贫空间。严格监管扶贫项目资金。定期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及时进行“回头帮”。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完善党政主责、部门主抓、基层主推、干部主帮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爱激励。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

32.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左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托底安置大龄、残疾、家庭特别困难贫困群众就业。到202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2%,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600万人次以上。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出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中小学及幼儿园规划布局,落实城镇开发配套建设学校机制,保障学校数量、规模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到2022年新增公办幼儿园73所、义务教育学校20所、高中3所。推进农村教育资源统筹,改善贫困区域办学条件。推进学前教育提质发展,有效缓解幼儿“入园难”。全面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到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实施高中阶段办学条件提升攻坚工程,探索高中阶段办学新机制,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2%。坚持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提升,支持和规范民办学校内涵发展,整顿社会培训机构。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骨干教师队伍。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健康遂宁建设。落实《“健康遂宁”2035规划》,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积极争取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试点。完成物流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园、市中心医院河东院区二期建设,到2022年每千常住人口病床位数达到6.1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全民健康体检资助体系。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分级诊疗新模式。实施联村示范卫生室建设、村医能力提升和医疗专家支医三大工程。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到2022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短板。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开展现代医学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编制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进宋瓷文化中心、遂宁音乐厅等场馆建设。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计划,建设“文化遂宁”云平台。大力发展文艺演出市场,精心办好涪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促进川剧、杂技、清音、宋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外交流。全面推动“高清四川•智慧广电”建设。实施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等“六个身边”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2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总人口85%以上。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体制改革,实现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整合优化中心城区现有道路,建成马拉松比赛标准线路。积极申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打造本土品牌赛事活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建立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到2022年实现法定人群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与专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满足率达55%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医康”融合新模式,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殡葬综合改革试点。

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制定全市城镇住房发展五年规划。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推进住房保障提标扩面。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到2022年全面完成现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范居民小区物业管理。

3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纠纷。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深化建筑和房地产领域乱象治理,严格抑制投资投机购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深入推动“平安遂宁”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盗抢骗、黄赌等突出违法犯罪,集中整治治安乱点,积极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强化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大力实施“居住证”制度。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日常管理和关爱帮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九、狠抓工作落实,提升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新能力

34.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始终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根本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遂宁工作的要求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党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健全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制度,统筹研究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强全局性重大工作的过程监测和实时调度。

35.凝聚发展共识。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广泛征集和吸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基层一线群众的真知灼见,支持民主党派用好“直通车”渠道优势,进一步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深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多运用国内知名专家智慧开展重大战略、重要规划、重点政策咨询,更多运用“蹲点学”“蹲点干”模式推动学习走出去、工作沉下去。

36.完善工作机制。开展高质量发展效能评估,完善高质量发展目标督查和考核机制,将作决策、抓督查、保落实一体部署和推进,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成效落实。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指导县(区)、园区和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健全正向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拼搏实干,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上一篇新闻

非洲版“新加坡”,治安稳定、环境优美,当地人素质也很高

下一篇新闻

为汕头拉票,亚青运会延期后又被取消,汕头憾失全球性体育赛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