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蓄积人才动能服务支撑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
“研究农业不能光在实验室,要到农业生产一线,要找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潍坊很合适。”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坐落于潍坊峡山区,今年7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院长邓兴旺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几乎拿遍了国际植物学界的所有奖项。7年前,他怀抱“改变中国农业农村”的理想,毅然辞去国外顶尖大学的终身教授教职,来到潍坊开始了新的农业创新之旅。如今农研院已经建立了9个公共平台、9个独立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128名。
从凝心聚力招才引智,到高层次人才聚集成团。如今,像邓兴旺这样的高端人才和团队,不断来到潍坊、扎根鸢都。目前,潍坊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3.98万人,合作院士175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9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194人、鸢都系列领军人才334人。今年,潍坊市深化产才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获评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6家单位新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在人才的有力支撑下,今年上半年,潍坊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872亿元,同比增长28.17%,增速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4.9%,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
人才兴则事业兴。落实新要求、开启新征程,潍坊始终树牢“人才引领发展”理念,聚力产才深度融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探路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强力迈进。
创机制聚合力 把人才摆上战略位置
“为什么选择潍坊?因为这里有非常好的引才、用才环境。”歌尔股份光学事业群研发工程师杜凯凯被评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来潍之后,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为实现高端科技成果产业化孜孜不倦。
潍坊历史名家辈出,历来有爱才惜才尊才的传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与四面八方人才相聚密不可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潍坊比任何时候更加求贤若渴。
潍坊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潍”行动,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年初召开的潍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田庆盈强调,要更大力度深化思想解放、理念更新,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发展人才作为一项梦想工程、未来工程,以人才工作优势为未来竞争赢得主动、赢得先机。市长刘运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修路先修人才路,关键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在全省率先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组织潍坊各县市区委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领题攻关人才工作重点事项和难点问题,建立实施定期调度、现场交流、述职评议等制度,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工,坚持管行业就要管人才,凝聚起部门之间的最大合力。潍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国伟经常深入人才项目一线,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与人才部门共同参与,对每一个产业的目标、定位、布局、保障同步嵌入人才工作。11个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各自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重点任务项目台账,实行挂图作战。
舞好“指挥棒”激活“一池水”。聚焦省考核走在前列,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人才发展成效考核,实行调度通报、即时约谈、限期督办等制度,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兴产业助发展 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明清时期,潍坊便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潍坊工匠”,而“潍坊工匠”更需要“潍坊培养”。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27.5万人。位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省级智能制造基地,建有11个实训中心43个实训室,近一年来,已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00余人。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三年来,潍坊国家农综区在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闯出了一条农业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崭新道路。
120.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集聚了全球一流农业创新发展领域的公司和专家:荷兰韦斯特兰种子公司、以色列奈特种子公司等11家国际大型种业集团落户;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的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7月开始运行;与33名中外院士建立联系,设立5家院士工作站……
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政策支撑。目前,潍坊已经形成了以“人才兴潍24条”为核心,以人才安居、大学生集聚等20多项细则、办法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十大产业”发展,突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出台加强重点产业人才支撑的若干措施,支持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等的政策措施,以及“一业一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蔬菜种业、高端化工、光刻胶等发展的政策,形成支撑全市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的人才政策“四梁八柱”……
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潍柴动力承建,是内燃机行业唯一一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该实验室,成功举办十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汇聚越来越多的“最强大脑”,持续推动内燃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潍柴始终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2人,科研技术人才达到5000多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026项,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今年,潍柴动力首次上榜世界500强,位列第425位,上半年营业收入1263.9亿元,同比增长33.8%。
着眼加快打造“种业硅谷”,支持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等现代蔬菜种业领军企业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今年上半年,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新全职引进青年育种人才7名,新获得优良杂交组合108个,新申请品种登记12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2 亿元、同比增长35.31%。目前,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2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3人、鸢都产业领军人才6人,2人被评为“人才潍坊伯乐”,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光刻胶产品种类最多最全的企业之一,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支撑下,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多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相或负相高硅光刻胶技术突破传统光刻胶含硅量不足20%的瓶颈,含硅量超过40%;研发的先进封装光刻胶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围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集全国科技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创新实施校地合作“双百行动”,分批选派100名干部赴国内重点高校院所担任科技人才专员,选聘100名专家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人才顾问(副总)。首批选派到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重点高校院所的31名科技人才专员,促成包括42名院士在内的400余名专家来潍洽谈,帮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60项,在谈或新建校地科研合作平台28个。面向市外重点高校选聘的100名博士以上专家人才,精准匹配到企业担任科技人才顾问(副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17个,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技术攻关等合作项目96项,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47个,申请专利30多项,预计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2.6亿元。
王筱婷是潍坊昌乐派驻上海交通大学科技人才专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潍焦集团新材料研究院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处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户,建立“1+5”协同创新中心,引进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窦红静教授团队等开展科研攻关,转化科技成果3项,预期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有力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提升的“卡脖子”难题,探索实施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十大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撑全市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8月15日,在2021微型显示光学技术大会上,潍坊高新区、潍坊综合保税区发布了首批10项“揭榜挂帅”技术需求项目,发榜总金额2800万元,诚邀海内外专家人才踊跃揭榜、勇于挂帅。
聚焦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选聘科技人才副职61人次,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科技参谋作用、资源富集作用。选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刘伟挂职担任寿光市科技人才副市长,推动成立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已集聚种业研发人才20人,累计示范展示蔬菜新品种2000余个,形成种子和植保产业化产品33个,其中“中蔬微粉”和“中蔬根保”系列产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中农62号”获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有望形成突破性大品种。
今年以来,潍坊市新引进博士以上高端技术人才780人,同比增长25.8%,新引进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80个。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纷纷落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敢于“无中生有”,潍城区引进中科院半导体所与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聘任18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计划3年内孵化半导体(激光)企业60家以上,形成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7月份,研究院举行了研究生开学典礼,入院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实现了自主育人的突破。
以产业创新“虹吸”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才融合的理念,在潍坊得到了生动实践。
拓渠道聚智慧 多途径引才成矩阵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只有畅通好引才渠道,掌好合作共赢“用智舵”,才能更好更快汇英才,聚贤才。
——坚持“请进来”。2019年以来,每年举办中国·潍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今年确定6个海内外分赛区,共768名高层次人才报名参赛。举办河海大学(潍坊)智能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科学治水·生态潍坊高层次论坛、第一届夙沙论坛、“碳路中国”绿色发展大会、智慧医疗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吸引包括院士在内的160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潍对接。
实施“潍才回归”工程。建立了覆盖全国高校院所的6317名潍坊籍在外博士以上专家人才信息库,通过走访、开展对接活动等方式,吸引其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回馈家乡、报效桑梓。
临朐县设立博士服务站,依托临朐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资源,举办临朐籍博士大会,联系博士以上人才877人,引进高层次人才69人,其中46人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位临朐籍泰山系列人才回临创业、反哺家乡,成为全市“潍才回归”的一个生动注脚。
——坚持“走出去”。对接交流范围广、影响大,今年,市县两级采取“产业专班+企业”形式,走进北京、西安、南京等地高校院所,组织开展“点对点”产学研对接、“才聚鸢都——直通名校”等系列活动70余场次,达成合作意向240余项,新引进高校毕业生5.1万人,同比增长36.6%。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点对点”精准高效。7月份,市委书记田庆盈带队赴上海参加潍坊市与均和集团对接洽谈会,潍坊人才科创小镇项目当场签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占地500余亩,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人才引入为基础,围绕引进培育“科技密集型企业”,打造国内一流科研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届时将形成潍坊创新的智力引擎。
优服务强作风 把软环境做成硬实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潍坊爱才惜才、生态优良、宜居宜业。如今的潍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品质内涵不断提升,免费停车、免费托管、快速路、口袋公园、路口遮阳棚、公厕提升等一桩桩惠民项目相继出台,一座令人沉醉的现代生态宜居之城正健步而来。
一流的营商环境成就一流的引才速度。
来时是客人,走时是主人。从9点到12点20分,来自上海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刘博士第一次到访潍坊,本来抱着“先来看看环境”的想法,没想到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拍板将企业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落地高新区,进驻蓝色智谷中科创新园。
近期,潍坊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工作部署要求,针对企业反映的人才政策需求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惠企人才政策集中解读宣讲系列活动,市级层面组织科技、工信、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就人才工程、人才服务、人才科创等方面政策进行解读宣讲;县级和镇街层面,通过开发人才服务平台、“一对一”解读宣讲、在商场楼宇等设置宣传标语、成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等,多渠道多形式展开“铺天盖地”式解读宣讲,推动惠企人才政策走进了千万家企业,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正在成为广大企业和专家人才的自觉行动。
软环境就是硬实力。办好“关键小事”,才能留住人才。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来潍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最高300万元安居补贴。8月18日,潍坊市市区首批34名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获得购房补贴448万元。
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的本科生王紫晨,获得了7万元的购房补贴。在新加坡工作几年后,王紫晨被家乡蓬勃发展所吸引,去年7月份回到潍坊。“很高兴做出回家乡工作的决定,我要把人才购房补贴政策转告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回家乡作贡献。”王紫晨说。
——提供精准贴心服务。对高层次人才7个方面的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实行绿色通道、窗口服务、专员服务、鸢都惠才卡“四位一体”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发放鸢都惠才卡799张,一站式解决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
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傅荣强,由于住址搬迁,面临子女转学的难题,潍坊滨海区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出专人主动对接,全程代办各种手续,及时帮他解决孩子转学问题。“在潍坊滨海,我有了创业的平台,找到了奋斗的意义。这里不仅资源丰富、创新点多,而且尊重人才、理解人才,更有‘保姆式’的服务,让我感受到浓厚的爱才惜才氛围。”傅荣强说。
——激活人才发展“金融活水”。潍坊市人才发展集团发起成立总规模2亿元的华潍人才股权投资基金,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等产业,拟为达成意向的2个领军人才项目投资1.7亿元;发放无抵押无担保“人才贷”2.183亿元,为在潍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人才“融资”之忧。
天津大学教授康鹏是国际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领域知名学科带头人,与昌邑合作成立了潍坊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从公司成立到项目孵化,昌邑全力做好“店小二”“服务员”,先后给予公司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30万元奖励资金,还帮助申请100万元“人才贷”和1000万元基金支持,解了创业团队的燃眉之急。“回到昌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让人心里热乎乎的、劲头足足的,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康鹏说。
——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科技创新与人才成果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300余名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高标准进行免费健康查体等,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有效激发了专家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
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集成”,发布“不落幕”的政策利好,成为潍坊对人才的最高礼遇。
人才竞争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和生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潍坊,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贡献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半岛中心,河海交汇,齐风浩荡。潍坊,正按照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锚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加速迈入国内二线城市行列、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30强”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在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新机遇中,阔步迈向新征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