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翟崑 原瑞辰:美国经济感冒却让东南亚吃药

来源:环球时报

自今年初开始,东南亚人不得不在日常支出上勒紧裤腰带。从面包到电力,再到出租车等服务,价格都明显上涨。泰国4月通胀率为4.65%,处在近13年来的高位。新加坡通胀率也达近10年来最高点。西方主流媒体将原因归结为俄乌冲突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东南亚国家本轮通胀的共同点是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其并不包含波动性强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供应链断裂也并非新问题。

危机中,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东南亚国家通胀的长期外部因素。疫情暴发后,美国重回2008年底的零利率时代,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疫情前的100%大幅扩张至今天的140%,导致全球性通胀。为履行偿债义务,美国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印了过去两百多年来美元总量的近一半,加剧通胀。然而,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输出通胀和泡沫压力,强迫东南亚在内的全球各国为其经济刺激政策埋单。

2021年美国通胀率持续快速攀升。在美国国内政治语境下,紧缩政策往往面临较大阻力,因此美联储对高通胀反应过于迟缓。5月,美联储突然决定大幅加息50个基点。这导致东南亚国家出现资本外流,本币迅速贬值,再次发生输入型通胀。而大幅加息导致的强势美元使美国可以廉价地从东南亚国家获取商品和资源,美国再次转嫁了通胀压力。

东南亚国家仍在艰难复苏。通胀恶化导致东南亚家庭债务压力激增,消费者大幅缩减非必要开支,企业利润率也受到挤压。各国被迫在避免通胀影响社会稳定以及保持经济复苏的优先事项间艰难寻求平衡。新加坡率先升值新元以缓解物价上涨压力,马来西亚央行5月11日也一改前态意外加息。这类政策可能抑制地区来之不易的复苏进程,损害出口部门竞争力。

中国经济是地区复苏的重要引擎。2022年前4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2%,东盟继续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还肩负着稳定地区经济的重担。中国在疫情中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在保护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避免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同时,中国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原材料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在危机面前,中国与东南亚并肩作战,帮助东南亚减轻了压力。

美联储作为“世界央行”,制定政策时只顾国内而不考虑外溢效应,毫无疑问会侵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透支美国信用。早在2020年6月,中国在陆家嘴论坛就向世界发出警告,尽管当时通胀总体还不明显,但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恢复还需较长时间,加之货币派生机理变化,通胀可能卷土重来。中国还以2008年“量化宽松”政策为例,警告大规模刺激政策的退出可能十分痛苦。美国决策者并非缺乏中国同行的远见,他们只是缺少敢于直面问题的责任感。

中国没有止步于表态。各国已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由单一货币主导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根源,但一直没有更好的选择。2009年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改变国际货币格局的重要变量。IMF日前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创5年来新高,折射出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信任票”。截至2021年,已有6个东盟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与东盟人民币跨境收付、双边货币合作、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未来,东南亚国家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以避免系统性外汇风险。双方货币合作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为东南亚人民赢得真正的尊重与福祉。(作者分别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新闻

中国西部老工业基地重庆“智能加码”焕发年轻态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2021年最新科技准证TP(Tech Pass)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