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 星期一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东汉年间,彝族同胞就常以大方优质生漆涂髹皮胄、马鞍、箭筒等物品,后以水牛皮为胎坯,用色调漆涂髹,制成酒、乳、茶具等漆器。明洪武年间,水西彝族女政治家、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把大方土漆研制的“朱漆”作为贡品上贡。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县境民间髹漆艺人在漆器基础上发展,形成一套更为实现器皿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的漆器工艺,开始制作皮胎漆器。胎料用牛马羊皮,灰地、漆地工艺更为完善,装饰具有镂嵌填漆等技法,增加了异禽怪兽纹样,器形品种也有增加,并有了木胎制品。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明末清初,大方彝族漆器产业已相当发达,到清代中后期更为完善,大方皮胎漆器发展为具有制漆、胎坯、灰地、漆地、装饰五大工艺,50多道工序、82道生产环节的多种制作技艺,漆器制品尤为兴盛,技艺进一步提高,品种日渐繁多,有盘、盒、箱、瓶、茶具、碗、烟盒、葫芦等数十个品种,入朝进贡的大方“皮胎漆葫芦”至今还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漆器工艺制品的“宝光斋”、“义森公”、“民生漆器货社”、“明星漆货社”等及各类家庭作坊达数十家,从事漆器工艺制作人员逾千人,形成了从南到北的“漆器一条街”,大方故有“漆城”之誉。《乾隆通志》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为最佳”,大方皮胎漆器成为全国特色,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甘肃填彩、四川推光雕漆、福州脱胎漆器齐名于世,并在国内独创了具有深浅变化自然,淡雅含蓄,古朴别致艺术风格的“隐纹”装饰技法。道光年间,漆器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有“漆半城”之称。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开始向手工业工场发展。

民国初期,大方彝族漆器手工业工场增多,民国4年(1915),美国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大方漆器与扬州漆器双双获奖。民国27年,张伯卿经办的“宝光斋”制作的“皮胎漆葫芦”,获国民政府实业部奖。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通货膨胀,市场萧条,漆器生产逐渐衰落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漆器生产采取挽救、扶持和发展措施, 1954年成立了第一个漆器合作组,1956年建成90余人的漆器合作工厂,1958年成立有140人的国营大方漆器厂,老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批批新的漆艺人才得以培养和壮大,大方漆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漆器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使大方彝族漆器出现了新的特色,如台花、印锦、变涂、宝砂,以及宝砂地诸饰、薄彩绘等,创造产品达200多种。1957年起大方漆器不仅销售国内市场,而且开始试销日本、美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先后在苏联、波兰、捷克、瑞士、比利时和芬兰等国博览会上展出,并得到好评。

1959年,大方漆器厂为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制作了一对大花瓶,用传统的“隐花”技法装饰、纹样,采用民族图案,更增添了大方彝族漆器的风格,得到了国家轻工部的表扬。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于1988年12月到大方漆器厂视察,作了“发扬有民族风韵绚丽多彩的工艺传统”的题词。大方彝族漆器曾被誉为“贵州民族工艺之花”,与“贵州茅台酒”、“玉屏洞箫”齐名列为“贵州三宝”。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制作历经千载的演变发展和完善,形成具有独特的制作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风姿,渗透着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它记载着历史的兴衰,集较高的欣赏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闪耀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光芒!

2008年6月国务院、文化部将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截止目前,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2名,县级传承人21名,“漆器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7人。

上一篇新闻

2021年文学理论评论:新的时代,新的言说,新的活力

下一篇新闻

一文看懂区块链发展简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