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字节跳动投资的Summer 能否引发移动社交时代的“校内”爆点?
打开“24小时签到”功能,我在地图上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爸”字漂浮在某个男性用户头像的上方,不禁惊叹人与人之间已经如此亲密无间了吗?
作者 | 李萌嫡
“校园+社交+CP”的巧妙组合,诞生了一款专属大学生的恋爱交友应用——「Summer」,并在高校学子中悄然传播开来,号称非“211、985”不能注册,并需要在校园一卡通、学生证和毕业证选择一项上传照片,以验证真实身份。
但事实上,这个引起讨论和关注的门槛在Summer上早已不存在,现在的Summer更像是一款披着校园外衣的新一代社交软件,打招呼前要回答问题,有信息流,也有匿名区,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交友,其优势是有着真实的学校信息。
作为一名毕业已久的体验者,在试用这款产品的一周里,我始终没有产生交流欲望和依赖感。Summer对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我实际上也并不在它的核心目标用户群之中。可能是我早已脱离了对校园的依赖,也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越来越习惯于虚拟人设间的自嗨,对现实反而失去了感觉。
据了解,「Summer」是北京夏天爱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应用,由一群90后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创业团队打造,并于2017年9月份在“清北”两校正式推广,两个月内拥有了近8000名注册用户。
同时,Summer也很快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据天眼查显示,Summer在2017年底获得挑战者资本的天使轮投资之后,2018年11月,再次获得来自「字节跳动」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数亿元。
-01-
以校园切入社交
Summer的定位是走心的、大学生专属、帮助大学生恋爱交友的校园社交APP,相对应的落地产品的三个特点分别是:实名认证、答题考试和匿名区。
为了保证用户的真实性,上传学生证、校园卡等信息,并通过“实名认证+人工审核”是进入软件后的首个任务。而对于毕业生,Summer提供上传毕业证的方式进行审核。
但通过身份审核只是开始,启动社交的另一前提是“答题考试”。
“陌生人社交软件有很多,Summer校园如何区别于其他走肾的社交软件呢?”这是创始人王荣山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对“Summer”和“校园恋爱”而言,首要问题是解决如何走心。对此,Summer交出的解决方案是考试机制。
Summer中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设置一套个性化的试题,如果想要开启对话,先要回答对方的试题,提交试卷并且得到对方的阅卷通过后,双方才可以成为好友自由对话。用户的随机匹配也是以问题形式进行,可以通过左划和右划来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回答,每一组问题背后都是一名用户。
其实,基于“精神交流”做社交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故事,主打灵魂社交路线的「Soul」同样具备类似的匹配能力。Summer的区别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双方都认可的规则,同时通过LBS定位功能,提高了奔现的可能性。
除了“附近的人”之外,Summer在LBS定位上的另一种玩法是“漫游”。这个功能页面会显示每所学校的男女比例,支持针对某一个学校进行用户筛选,最后形成的列表按照距离远近排列。这个功能类似于线上校际联谊会,满足了精准跨校交际的需求。
当然,不论是实名认证还是答题考试,Summer的终极目的是帮助用户互动起来,“谈场恋爱再毕业”。Summer上的内容互动分为四块:黑板墙可以实名或者匿名讨论一些引发共鸣的问题;兔子洞与“树洞”玩法类似,可以匿名吐槽、抒发情绪;校内可以记录校园生活,类似朋友圈;小组功能则可以创建兴趣小组。
整个体验过程中,我发现Summer上的匿名区对用户的吸引力更强,很多人不会上传照片墙需要的9张照片,却会经常在黑板墙上回答问题,或者在匿名区发言交流。除匿名信息外,其它的内容互动行为都会被记录到个人的新鲜事中。
同时,Summer的暗恋功能允许用户“暗恋”一个人,如果有一天,TA也暗恋了你,双方自动成为好友。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好友的基础上添加暗恋功能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02-
校园社交难破冰
在收获到资本青睐的同时,Summer的成长路上也遭遇了一些挑战。
Summer最初的宣传推文中,主创团队将“清北”作为推广的一个卖点。首批开放注册权限只面向国内“985”“211”高校和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学生。
高门槛在制造稀缺度,吸引关注目光的同时,也省去了很多筛选用户的成本。Summer目前已经逐步开放了对普通高校和已毕业高校用户的注册权限,可是在App Store等应用下载商店中,其宣传文案依然强调:“面向北大、清华、哈佛、牛津等名牌学校”。
这种做法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美国网络社交鼻祖「Facebook」的初创时期——只为常青藤盟校学生提供服务。后来火爆国内高校的「人人网」也是先从北大清华开始,进而拓展到更多的学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时代已经变了,沿用老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
很多“双非”用户在 APP Store 评论里留下了不满和差评。有人说Summer赤裸裸地把学历歧视搬到了社交软件上,也有人怀疑Summer有侵犯隐私、泄露个人信息的嫌疑,“怎么注销账户,不想再收到短信了”、“贩卖学生信息”、“为了赞助”……
在《新商业情报NBT》看来,Summer与「人人网」本质上是一致的。它诞生在社交媒体变革的窗口期,以移动终端和校园为切口进入社交领域,对学生群体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它也同样需要承受来自其它社交软件的压力,与用户越来越分散的注意力。
此前Summer创始人王荣山在《与Summer的500天》中透露,截止2018年9月,Summer已有数10万注册用户。在类似广场的“黑板墙”中,用户留言的更新频率保持在平均每分钟2~3条。按照24小时不间断更新来计算,在线用户一天共产出留言约4320条。
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的是Summer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一个晚上回答了8个附近的人的问题和6组Summer推荐的问题,截至第二天中午,只有6个人看了我的问题,2个人和我成为了好友,其中一个交流了两句,另一个说了四句话。这至少说明,用户使用Summer的时间太短,同样面临着来自微信的压力。
“当用户相互加了微信,还有谁会用Summer呢?”所有陌生人社交进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变成熟人社交,而熟人社交的终局大概率会是微信或QQ,本质上所有社交产品都是在为腾讯社交生态导流。Summer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是在Summer聊几天觉得合得来然后开始加微信。”用户泠子咯说。
而且,基于地理位置的特征,用户之间容易营造一种区域性亲密关系的氛围,然而匿名属性+临近地理位置又直接导致了大量恶意内容的滋生,比如发布“约炮”等露骨信息,不仅消耗着用户的忠诚度和好感度,未来也极有可能成为麻烦的来源。
尽管Summer官方对此采取“零容忍”的做法,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创业公司技术能力的限制,平台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关于“约炮”的信息。打开“24小时签到”功能,我在地图上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爸”字漂浮在某个男性用户头像的上方,不禁惊叹人与人之间已经如此亲密无间了吗?
对Summer而言,校园可能只是一块敲门砖,并不是建立壁垒的关键,内容的沉淀与氛围的建设,才是更重要的。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