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时间踏入9月,我们除了迎来一部《罗小黑战记》之外,也同时被柯南的年度剧场版《绀青之拳》大饱了眼福---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仿若超级赛亚人的京极真,只需一个拳头就能够将对面数十强敌全部摧毁殆尽。而柯南身处的险境,最后竟然是依靠将新加坡“金沙酒店”的整一座轮船状的天台坠落海面而消停的。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确实没少为夸张的特效震惊不已,但每每惦记起柯南应当属为的“硬核推理”本质,我便不自觉地萌生出辣眼睛情绪,简直不忍直视。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当然,与我一般见识的网友还是不在少数的,而这部年度剧场版在豆瓣的评分也从开映时的6.5,逐渐羸弱到如今的6.1了,距离不及格也仅有着一步之遥。

是否会打破去年《零的执行人》的5.8低分?从拍脑袋构思的猎奇剧情来评判,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鉴于此,我便没有对《绀青之拳》进行长文解读(毕竟亮点很少,槽点却显而易见),而是回看了那部被誉为“柯南剧场版巅峰”的《贝克街的亡灵》,希望能借此重新领略柯南的精湛。

是的,事情的结果,相信大家通过本文标题就已经清楚知道了。

我没有获得期待的东西,相反,这一次回看还让我明白到《柯南》动画走向“科幻动作大片”的一种必然。

下文内容,我将对这部柯南巅峰剧场版进行解读,好让你们能够明晰其中的优劣---

《贝克街的亡灵》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大抵来说,这部剧场版以一位名叫“泽田弘树”的天才儿童,在相继研发出“DNA追踪系统”“诺亚方舟AI”之后自杀离去为开场。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随后描绘了IT帝国统领者“托马斯”召开次世代虚拟现实游戏机的发布会,并诚邀了包括柯南在内的一众日本名门后代前往体验游戏。

但让人惊悚的是,就在孩子们都进入游戏之后,弘树创建的AI却突然出现并控制了所有电子设备,强迫孩子们务必通过虚拟游戏的考验,否则将会抹杀殆尽。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而与此同时,伴随着AI的恐惧,发布会现场也出现了游戏制作成员被杀害的案情。

随后带着种种悬疑,柯南众人踏入了通往100多年前伦敦开膛手杰克的破案游戏,并在历经系列冒险后,最终将一切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故事。

在过去17年时间中,《贝克街的亡灵》之所以能够成为柯南迷的最爱,其中的关键脱离不了如下三大因素:

1.引入了超前的科技。

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游戏都是近两年来最为吸睛的创作元素(比如《复联2》中的奥创,《刀剑神域》,《头号玩家》,《勇敢者游戏》等等大作都沿用了此般噱头)。

但毫无疑问,制作人能在17年前的那个时代,通过一部剧场版将两大超前概念给演绎出来,这着实很难为动漫迷所抗拒呢。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2.福尔摩斯的引入。

《名侦探柯南》连载自1994年,也就是说《贝克街》上映的时候,这部已然走过8年历程的日漫已经成为无数动漫迷心中的经典了。

而俗话有说:“爱屋及乌”,那作为柯南名字的来源,青山刚昌起心动念创作漫画的动机,乃至柯南在剧中被设定的偶像,难道会不为动漫迷们所神往吗?

《贝克街》妙就妙在这里,它通过虚拟现实游戏的设定,让观众能够跟随柯南的步伐一同穿越回100年前的英国伦敦。那个时代有让人闻风丧胆的开膛手杰克,也有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大侦探福尔摩斯。

剧末火车顶上柯南与福尔摩斯对视场景,至今让人意犹未尽,为无数动漫迷所传颂。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至于第3点则为“足够多的伏笔”---

对任何影视作品,我最忍受不了创作者在毫无铺垫或者突兀般的插入匪夷所思情节作为临时铺垫,继而对接上具备关键影响剧情的操作。

比如《全职高手》大电影最后,叶修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开启了七阶斗志,然而辣眼睛的是,最后让叶神击败吕良的方法竟然源自一招任谁都不应该不清楚的通用技能,但制作人却非要将吕良突然写傻了。

我说你前期铺垫一下“吕良夜郎自大”也勉强可以吧,没有,吕良不仅不自大,且在整部剧中的人设都是极为榜样的存在。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不过《贝克街》不同,这部柯南剧场版后期接壤的所有关键剧情,通通都能寻找到相对应的伏笔---

比如弘树制造的,似乎与人工智能毫无关联的“DNA追踪系统”,事实上,这就是随后一切灾难的根源。

而人工智能之所以要控制游戏系统,其中的关键也在前期对各大名门后代“目中无人”性格的描绘剧情中得到了诠释:

“肮脏的大人物后代,也必然会是肮脏的存在,日本社会的未来就是被这种世袭制度所摧毁殆尽的”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人工智能的目的就在于将名门的二三代杀害,好让日本能够重置---这段剧情可没少为动漫迷传颂,认为是对日本社会现状的辛辣讽刺。

再比如柯南在游戏最后成功续命的方法,就得益于刚进游戏时所适逢路边流浪汉的一句提醒:“如果不想死,你得浑身浴血”。

于是柯南砸碎了车厢的红酒,利用液体的缓冲逃脱了最后的灭顶之灾。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不仅如此,在动漫迷看来,柯南于虚拟世界的历险,以及工藤优作在现实中的破案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效用(所谓的双线推理)。可以说,《贝克街》着实让编剧们耗费了较比一般作品要多得多的剧本心力呢。

而就冲着以上这三点,这部柯南剧场版就足够凌驾于绝大多数的动漫作品了(对最近几年的柯南剧场版的碾压,就更可谓摧古拉朽的)。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好了,吹捧了一轮《贝克街》的优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炮轰它的缺点之处了---

《贝克街》在我看来也不可能成神,而其中的关键也同样在“伏笔”。于17年后重新回看,我发现,《贝克街》的伏笔只能说是“充足”而非“绝妙”

换句话来形容,这有点儿“有形无神”了。

比如弘树自杀的原因,剧情给出的解释为:通过DNA追踪技术探测到托马斯就是开膛手杰克的后代,私以为在人工智能开发完成后便会遭到杀害---美其名曰,与其被你杀,还不如我自己自杀吧。

但问题来了,首先为什么偏要导向死亡呢?创作者难道不知道弘树能在人工智能“留一手”的做法吗?(就像后来控制了整个游戏系统的AI那般,用以威胁托马斯就可以了啊,反正整个世界就只有你能够创造人工智能)。

你说弘树对人间已经毫无眷恋了?但现实是,日本不是还有一位相当善良的老爸在等他吗?(在后来报复托马斯的过程中,被后者杀害了)。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其次,托马斯是否是开膛手的后代重要吗?至少站在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他作为IT帝国的掌控者,理应做出的贡献会是常人不能媲美的吧?除了在研发进度上对弘树催促了几分,又有何作恶?

不要忘了,在托马斯和弘树相处的过程中还存在如此恰似亲生父子的温馨陪伴场面呢---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所以在我看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只有这个:在青山刚昌眼中,人们对于企业家的印象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十恶不赦的。而如今加上恶魔基因,还有不作恶的余地?

于是,不仅青山笔下的弘树如此幼稚,就连托马斯本人也同样如此---

后来他将弘树老爸杀害的动机,就出于后者威胁“会将他与开膛手的关系公之于众”。不仅如此,青山为了凝重说服力,甚至还套上了“这是一个足以顷刻间摧毁IT帝国”的骇人惊悚的名号。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但归结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创作者对动漫迷的偏见呢?

请务必留意我的用词“对动漫迷的偏见”,而不是“青山刚昌本人的偏见”

原因就在于剧情最后,青山可是借由工藤优作的嘴巴说出了如下激愤的话语:

“杀人魔的血又怎样?世人怎样看你又怎样?为什么你不加以抵抗呢?”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很显然,青山是明白“恶魔后代也会是恶魔”的无稽之处的,所以他假借整部剧场版来宣扬务必破除偏见的价值观。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偏见理应不是约定俗成的认知错误吧?(比方说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对高考决定论的执着等等),甚或者说,这不应该是连幼儿园小孩也都知道的常识吗?---真用的了让原本生活好好的弘树,在突然发现这个真相后就自此陷入绝境?

有点开玩笑了。

另外,对于延续了弘树意志的人工智能的作恶,其实较真来说也同样有点儿不可理喻---

它的动机起源于“对现有日本世袭社会的修正”,初看起来确实挺大义凛然的,但细琢之后又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和弘树为什么会对现有的日本社会表以憎恶呢?”。

难道更合适的做法不应当是“揭露祸害弘树的凶手的真实身份”吗?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AI没有如此作为,只是突兀般的就对日本青少年下毒手了,而原本带着“去游戏里寻找杀人真相”想法的柯南却自始至终都被割裂在现实凶案之外。

至于最后破解现实凶案的工藤优作,凭借的压根就不是推理,只是现场录像的拍摄,以及垃圾桶刀具的证物罢了。

这能说得上是“相辅相成”吗?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好吧,我们就假设人工智能的动机是没问题的,我们来看看它的整一个“修正过程”---

首先AI并未赶尽杀绝,他虽然设定了每个参与游戏的小孩只有一条命,但只需要一名通关,那全部小孩都能够得到释放。

从这个设定好像也能够品出AI对日本社会尚存一丝希望的意味吧?

是的,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接着往下看后,我却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东西---这个所谓AI,似乎就是在玩弄小孩!

我能理解在阿笠博士试图通过语音给予柯南通关提示时,AI所做出的“摧毁大桥”的惩罚(毕竟作弊了嘛)。

但不好意思,AI在随后的历险过程中先后做出“将福尔摩斯移走”(好让柯南断绝得力的帮手),“让AI操控的小孩对游戏中的反派肆意开枪”(让柯南众人置身到极为危险的境地),以及剧末“将火车上的旅客通通清退”(断绝了柯南假借人力去分离火车的想法)。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这系列擅自修改游戏玩法,随心所欲的加重柯南地狱级别难度的设定,又究竟是弄哪样呢?

这算不算是“出尔反尔”的体现?这除了属为“玩弄小孩”,又还能算啥呢?

不仅如此,就在柯南成功通关之后,他也点透了AI的良心:“你不是想将孩子抹杀,你只是想让他们通过游戏去获得成长”。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觉得合理吗?

我可真的从未见过一个拥有无上力量的人工智能,竟然会幼稚到认为“只需要让孩子体验几个小时的冒险”,那就足够将他们的劣根性完全清除殆尽,从而还日本未来以希望的设定呢。

况且啊大哥,你身上控制的那位小帅哥,不才是自始至终最恶劣的熊孩子吗?

你如今替代了他的身份,然后让他在过去几个小时一直以“沉睡”的状态度过,那究竟能够起到何等的修正作用啊?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坦白说,对于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我确实挺无语的---

一来,它莫名其妙的怀揣上了修正日本未来的使命感;

二来,对于自己原设的游戏规则,却三番五次进行破坏,非要看到柯南队友从他身边消逝离去才能满意;

三来,这家伙对改变人类心智的困难程度存有如此幼稚的认识;

四来,你说幼稚就幼稚吧,但结果发现,最大的那个“毒瘤”却被他有意忽略了。

你们看,一个原本可视为极为超前的高科技设定,但在02年的这部柯南剧场版中却被创作者蹂躏得幼稚不堪。

那你们说这样的剧情发展,真能让人有所滋味吗?《贝克街的亡灵》还真有资格被动漫迷视作为“神作”吗?

不可能的,“佳作”二字它确实对得住,但至于“神作”了嘛,不好意思,那只是情怀作祟罢了。

17年后重看《贝克街的亡灵》,但很遗憾,它对不起“神作”二字

由此可见,在17年前就如此欠缺对宏观剧情的把控了,那放眼到又再度耗散了17年创意的当下,《柯南》剧场版除了走“科幻+动作”路线之外, 又还能有何作为呢?

说白了,其实结局早已确证了!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上一篇新闻

《我们的歌》第四季全阵容大猜想补充,该来的能来的都来了

下一篇新闻

机场也能成为旅游目的地?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即将开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