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招商引资有什么秘诀……5问5答看“五彩嘉兴”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嘉兴专场。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宏芳就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建设“五彩嘉兴”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主持。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骆莉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起,省新闻办将举办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我们邀请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宏芳,就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建设“五彩嘉兴”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张书记作介绍。
张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红船驶近百年,嘉禾全面小康!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嘉兴的情况。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和480万嘉兴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嘉兴改革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长三角中心腹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以来,嘉兴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小康,再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巨大跃变。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3亿元跃升到去年的5370亿元、居全省第5,全国城市排名在41位。现在一天创造的生产总值,比过去一年的还要多。人均生产总值从273美元增加到1.6万美元,已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线,是全国的1.59倍,高于全省平均5127元。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2.3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45.4亿元、居全省第3、全国城市排名20位、地级市排名第5位,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均踏上万亿级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居全省第3。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二是城乡面貌实现大改善。80年代初,整个嘉兴地区只有一条三级公路,从县城到农村的交通主要靠“两条腿”走路和“两只手”摇船,中心城区只有“巴掌大”。现在,嘉兴已经形成“60-30-15”交通圈,也就是嘉兴到周边的沪杭苏甬等大城市都在60分钟左右车程,主城区到各县市都在30分钟左右,各镇(街道)15分钟左右都能上高速,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居全省第3。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52.2平方公里扩大到37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1.8%跃升到了67.4%。现在,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5.8平方米、居全省前列,还建成了一大批像乌镇、西塘这样的美丽城镇,以及3A级景区标准的美丽乡村,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大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83年的507元、324元增长到去年的6.2万元和3.7万元。嘉兴的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了富足标准,平均预期寿命82.5岁、居全省第2,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每3.77人拥有1辆私家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1.9和73.2平方米。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嘉禾大地上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我们伟大祖国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我特别想告诉各位媒体朋友的是,在嘉兴发展的历程中,2003年到2020年,是一个破茧成蝶、展翅高飞的重要阶段。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7年来,嘉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6次到嘉兴考察调研的殷切嘱托,全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迈上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大道,已然成为了均衡富庶发展的先行地。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讲:
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嘉禾大地涌动起强劲活跃创新潮
我们按照“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要求,积极抢抓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集聚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努力建设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把嘉兴打造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2019年,R&D占比达到2.9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00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8%和41.5%,入选省“海外工程师”、“省千”及领军型团队数分别列全省第1、第2、第3,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4,共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370多个创新载体。
二、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区域统筹,嘉禾大地奏响了富庶均衡协调曲
我们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推动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水准”、生活富裕“高水平”,努力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全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66:1,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均衡的地方之一。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平均达到240万元,每个村都超过100万元。
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嘉禾大地铺展开绿色生动美画图
我们按照“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秀水泱泱、田园青青的生态本底。2012年嘉兴还没有三类水,现在市控断面三类水比例已经上升到了78.1%,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水环境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用8年追回了近30年的时光。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7微克每立方米,6年多时间下降了60.3%。近三年,我们投资了80亿元建设46个固废处置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垃圾焚烧处置县(市)全覆盖、垃圾处置零填埋”的地市。我们还获得了2019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并同时捧回了大禹鼎,这在嘉兴历史上是首次。
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当好桥头堡、建好大门户,嘉禾大地走好了对内对外开放路
我们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嘉兴要当好接轨上海桥头堡,承接上海开放门户”的殷殷嘱托,“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举全市之力答好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考卷”,努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前,嘉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8.8亿美元,共有7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120个产业项目。近两年,实际利用外资76.6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外资项目37个,引进超亿美元产业项目104个,引进总投资超百亿产业项目27个。
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嘉禾大地绽放着共建共享幸福花
我们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创新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满堂红”,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图书馆和文化馆城乡总分馆模式、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成为全省、全国的样板。实现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十五连冠”,在全省率先捧回一星平安金鼎、夺得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我就先作一个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张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提到要奋力建设“五彩嘉兴”,请问“五彩”具体指的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谢谢。
张兵: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我们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嘉兴实际出发,立志要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
围绕打造最精彩板块,具体我们提出要建设“五彩嘉兴”。这其中,
- 最鲜艳的是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革命红色。嘉兴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凝练升华地,红色当之无愧是最鲜明的本色。我们正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努力把建党圣地建设成为党建高地,把初心之地建设成为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的地方。
- 最活跃的是以创新开放为动力的经济蓝色。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也象征着创新和开放。我们正大力集聚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把嘉兴建设成为国内外人才集聚的“避风港”“强磁场”,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验场”、青年创新创业的“梦工场”,打造一座“青创之城”。
- 最厚重的是以历史人文为积淀的文化青色。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墨丹青、青砖黛瓦,最具江南韵。嘉兴出过很多名人,像大家熟知的茅盾、王国维、金庸、徐志摩、陈省身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正大力弘扬“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推动古镇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绽放新的魅力。
- 最灿烂的是以均衡富庶为特征的生活金色。嘉兴这个地名本身就和金灿灿的稻穗有关系。早在三国时期,嘉兴这个地方因为盛产大米,被命名为禾兴,后来改名为嘉兴,自古繁华殷实,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正努力把嘉兴打造成民生福地、幸福之城,更好地让发展的“含金量”体现在百姓向阳花般的笑脸上。
- 最动人的是以秀水泱泱为基底的生态绿色。嘉兴天生丽质、秀水泱泱,有300万亩良田、120万亩湿地、50万亩水面,生态本底可谓得天独厚。我们正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努力重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大美嘉兴。
浙江日报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嘉兴城乡融合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还被列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请问嘉兴在建好试验区,更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毛宏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曾经专门用4天时间到嘉兴进行蹲点调研,他认为,嘉兴最有条件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样板。这些年,我们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应该说嘉兴已经成为了全国城乡融合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刚才张书记已经在介绍当中谈到了一组数据,我想在这里再重申一下,就是我们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74万,已经连续16年列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1.66:1,也是全省最低的。另外,从村集体经济收入看,我们每一个村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100万,平均达到了240万。可以说,嘉兴城乡的均衡性很好。
去年12月,嘉兴有幸全域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系统谋划、认真实施,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推进。我们有这么一些做法:
第一,以点带面。所谓以点带面就是先试点、再面上推开。我们经过综合考虑,确定了整个秀洲区作为试点。试点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争取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城乡融合水平。目前,顶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镇村改造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12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适当的时候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可以到现场去看看。
第二,以小见大。也就是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标志性项目,来展现乡村整体的精彩。这里我可以列举五个项目来说明:
- 第一个项目,是打造“最特色”的集镇。我们采取“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团队和一个最有集镇开发经验的运营商,联手包干一个集镇”的模式,先策划、后规划、再改造提升,并且尽可能把城市的现代商业和文化生活元素导入到集镇,让农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 第二个项目,是打造“最乡愁”的村落。我们对试点区域1642个村落进行了梳理,把这些村落一个一个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 第三个项目,是打造“最宜居”的社区。初步考虑按照省里建设未来社区的要求,采取国际竞标方式,吸收和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先进理念,力争建设成为能够代表未来的新型城市社区。
- 第四个项目,是打造“最江南”的水乡。嘉兴北部湖荡密布,水域面积超过20%,大大小小的湖荡有48个,其中超过1000亩的有12个。我们将把湖荡水系全部进行贯通,让这些湖荡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形成“绿色田园、古朴乡村、现代城镇、小桥流水”融合共生的水乡格局,游艇可能成为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我们还计划在秀洲的北部区域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五个项目,是打造“最美丽”的公路。我们邀请参与雄安新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的东南大学的段进院士团队来操刀,全力打造浙江省最美农村公路,统筹布局步道、骑道、游道、碧道等等,让公路两旁的美丽村庄就像葡萄串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以人为本。也就是通过试验区建设,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我们主要考虑从三个维度去实现:
- 第一个维度,是让增收有保障。我们打算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运营商业用房、出租公寓用房等途径,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路子,让村集体和广大农民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
- 第二个维度,是让服务更均衡。我们打算把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的城市公共资源,以及党建+微网格、微治理、“微嘉园”的“三微”治理模式全面导入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共建共享。
- 第三个维度,是让制度管根本。我们对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的要求,梳理出了需要突破的4个方面27项政策,组建了4个由权威专家领衔的农村改革研究团队,我们已经在开展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探索。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各界的大力支持,嘉兴的试验区建设一定会取得成功,为全国做贡献,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谢谢。
新华社记者:
嘉兴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近年来,在对接上海方面,尤其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张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得嘉兴首次进入了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这是嘉兴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因此,我们深入谋划、全面部署,确定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12410”的总体思路。
- “1”就是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所谓首位战略就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的战略。
- “2”就是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嘉兴的两大历史使命,即当好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
- “4”就是确立了“三城一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即通过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开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努力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杭州湾北岸一颗强劲活跃的璀璨明珠。
- “10”就是十个方面的工作抓手,即聚力打造高能级城市平台、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能级交通物流枢纽、高能级产业平台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举全市之力共同答好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考卷”。嘉善县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个联考机制,出台了一套联建政策,推进了一批联动合作,努力推动嘉善片区“半年拉框架、一年出形象、三年大提升、五年作示范”。比方说,联考机制上,嘉兴市级部门“一把手”担任嘉善对应部门的“第一局长”,形成“嘉善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又比如,在联建政策上,我们出台了深化改革、资源要素、开放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5方面20条支持政策,还组建了注册资本100亿元的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保障嘉善发展。现在的嘉善,可以说是热火朝天、日新月异。
通过努力,我们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比如,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沪嘉城际轨道、通苏嘉甬高铁、沪乍杭铁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已经进入调试阶段。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建成通车,开通了12条省级毗邻区域公交线,推进7条断头路建设,拆除了29处省际“拦路虎”。嘉兴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进一步深化,进入了“亿吨大港”的行列。
再比如,在政策制度创新方面。我们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上海的“一网通办”、江苏的“不见面审批”优势叠加。像在一体化示范区内,企业的登记标准已经实现了统一,企业全生命周期很多事项可以异地申报、异地办理。我们还和湖州构建了政务服务的“嘉湖一体化”通办圈,实现7大类80个涉及人社、医保、公安等政务服务两地通办。
再比如,在科技创新协同方面。我们着力推进G60科创走廊示范段建设,两年多来,全市创新券的使用额有2个多亿。大力推进科创平台的共建共享,像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已经成为嘉兴科技创新的一个强有力引擎。我们还启用了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倡导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推进沪苏皖浙20个城市人才领域更高水平协作开放。
还有老百姓关注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我们积极引入杭州、上海等地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在医疗上,目前我们与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60家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210个医疗卫生合作项目,并且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所有城市实现了医保双向的“一卡通”。今年1-9月,嘉兴与上海、杭州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异地直接刷卡结算近101万人次,金额达到了12亿元。
在教育上,我们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共有合作办学项目107个。引进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等开展合作办学。
在文化旅游上,我们与杭州、湖州联动推出“大运河诗路”走运之旅,推动大运河旅游产品线路的联动与合作。一体化带来的变化还是非常显著的,老百姓也有满满的获得感。
浙江之声记者:
新形势下,人才和创新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为实现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这个目标,请问嘉兴在“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方面有哪些亮点?谢谢。
毛宏芳:
这几年来,嘉兴围绕打造浙江省创新体系副中心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应该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这里我引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去年入选省级“海外工程师”、“引才计划”以及领军型团队的数量分别列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四位,今年又新增院士和领军人才172名,最近公布的长三角41个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嘉兴列第8位,而且这个成绩还在迅速地进步当中。可以说,我们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嘉兴特点的创新之路。具体有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搭建创新平台。主要是发挥好G60科创走廊的纽带作用,在各县(市、区)都布局1-2个重点创新平台,比如嘉善的祥符荡科创绿谷、南湖的湘家荡科创园、秀洲的天鹅湖未来科学城、平湖的张江科技城、海盐的核电关联高新区、海宁的鹃湖国际科技城、桐乡的乌镇科创集聚区等等,基本形成了全市域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集群体系,现在已经有8个创新平台列入了省级高新区,数量列全省第一,G60科创走廊“嘉兴段”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
第二,深化院地合作。大家知道,以清华长三院为龙头的院地合作一直是嘉兴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现在,我们正在组织实施以深化新一轮院地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深根计划”,重点加强与清华大学37个院系、163个科研机构、317个国际科技园和创新区域进行逐一对接,每个县(市、区)都与相关院系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且把这样的合作机制推广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名校和大院大所。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推进中科院浙江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柔性电子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等已有载体的提质升级,对现有的370多个创新载体进行绩效评估,现在基本形成了“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第三,引育高端载体。这两年我们围绕打造一流创新高地,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字号”单位合作,引进了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分院等一批高能级的创新载体,光南湖研究院就会集聚1500位左右的博士。同时,我们还在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紧密对接、深化合作。这些资源的加速集聚,将会让嘉兴成为高端创新载体扎堆的战略要地。
第四,集聚人才资源。我们持续打响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星耀南湖精英峰会等引才品牌,不断做大做强航空航天、半导体、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5个高层次专家“百人会”,搭建好长三角人才联盟、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等人才服务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到嘉兴来创业创新,今年以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已经超过4500名。
所以我们相信,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嘉兴一定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冉冉升起”。谢谢。
浙江经视记者:
刚刚张书记讲到嘉兴集聚了大量的外资项目,这两年招商引资的态势非常好,今年更是逆势上扬。请问,嘉兴在这方面有什么秘诀?谢谢。
张兵:
正如你所说,这些年来,嘉兴发展的势头很好,特别是今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较大,但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势头不减,确实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最优化比对”,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提出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不仅也要做到,而且要学习消化再创造,努力做到更好。我们系统设计并打造营商环境“北斗七星”格局,也就是大力优化城市宜居、综合交通、产业平台三个方面的硬环境,以及金融信用、政务服务、人才创新、平安法治四个方面的软环境。为此我们开展了枢纽嘉兴、创新嘉兴、品质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化平安嘉兴建设。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嘉兴的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我们入选了央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前20强。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中,嘉兴基本上是排在261个地级市前10位以内。在《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嘉兴排名第7位。在《2020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中,嘉兴排名第8位。而且现在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只有0.43,在全省是最好的。在省发改委公布的2019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嘉兴综合成绩列全省第2位。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全力战疫情,果断行动阻断了疫情的传播,嘉兴的疫情传播指数是0.67,比全省低0.18,把对疫情的“防控力”转化为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全力做好惠企服务。迅速动员金融机构率先复工复产,最快速度兑现政策,无须企业申报直接把帮扶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减免税费总额和户均享受额均居全省地级市前列。疫情严重期间,我们还给嘉兴的外资企业和客商送去了应急防疫物品。
与此同时,我们创新招商机制,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凡是重要客商,我和市长都会亲自接待,还建立了“一项目、一专班”抓项目落地,组建招商“突击队”,仅嘉善县就有300多人常驻上海招商。我们还改进招商方法,实施“一委五局五部”招商、“基金+股权+项目”招商、“产业链强链补链”招商、“筑巢引凤”招商等招商模式。比如说,云顶新耀项目,我们通过国资收购项目母公司的股权,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将项目引进到了嘉善。企业10月9日在香港上市,市值从50亿增长到200亿,不仅实现了国资增值,还引进了百亿项目。这就是“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的成功案例。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百亿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23.74亿美元,增长44.4%,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2和第3;其中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6个、列全省第1。
骆莉莉:
谢谢。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在发布会结束前,我们请张书记再说几句。
张兵:
各位媒体朋友,嘉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加坚定了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信念信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嘉兴广大党员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全面建设“五彩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谢谢大家!
骆莉莉:
谢谢张书记,谢谢毛市长,也谢谢各位记者,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