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东南亚游之新加坡 惹兰勿刹 草莽性浓烈的老街区
夹于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惹兰勿刹,近年来被誉为中峇鲁接班人;这里同样富有历史小故事,挤满了百年老店屋,富有个性的咖啡馆及古早味浓厚的本地美食。论名气,惹兰勿刹不及牛车水、小阿拉伯和小印度那么备受游客关注,也因此保留了更为草根的本土气息,突显了老区的多元和精彩。在阻断措施之前,作者走过惹兰勿刹,感受了其浓烈的草莽性。
到国外城市旅行的时候,特别喜欢到有趣的街区里闲晃,听听当地最日常的心跳。街区的名气虽然不及那些所谓必看的旅游景点响亮,但它们往往能让旅行体验加分。人间烟火气息较为浓厚,这些当地人生活的地方,经过旅人们的口耳相传后,甚至也成了旅游目的地,比如巴黎的左岸,曾经是文人雅士们流连聚集的区域,街区的巷弄里布满了餐馆、咖啡馆、精品店和小公园等,有令人传颂的历史情节,也有不断更新的时髦故事,绝对适合旅行者乱逛,并挖掘闲晃时不期而遇的精彩。香港的Soho,台北的东区,都是上位成功的生活街区。对一些人来说,深入当地人生活的街区,才算是真正的旅行。
新加坡自然不缺精彩的生活化街区,它们往往位于城市边缘,热闹但不喧嚣,有种暧昧性,是多年来城市向外发展的产物,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拥有甘榜休闲气息的中峇鲁,而夹于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惹兰勿刹,近年来被誉为中峇鲁接班人,这里同样富有历史小故事,挤满了百年老店屋,富有个性的咖啡馆及古早味浓厚的本地美食。
论名气,惹兰勿刹不及牛车水、小阿拉伯和小印度那么备受游客关注,也因此这里保留更为草根的本土气息,一点也不造作,甚至还散发着尚未被驯服的野性,一些店屋依旧保留了原汁原味,你还能轻易找到未经打理的斑驳,一些传统行业在夕阳中努力地存活着,散发着老去的味道。
新加坡夜生活重镇
惹兰勿刹一直都是厌倦了睡觉的地方,是新加坡夜生活的重镇,早年也有不少风月场所,现在这个街区还有不少霓虹闪烁的“夜总会”,半夜里的瑞春点心店,门口还经常大排长龙,夜深人静时,人们却在通宵营业的慕斯达法商场里购物。这种草莽性和周遭逐渐中产化的氛围格格不入,却也共生共存,这更突显了老区的多元和精彩。
在惹兰勿刹能看见不少华丽漂亮的老店屋。
惹兰勿刹(Jalan Besar)这个名字来自马来语,意即大马路,这是新加坡英殖时代最早铺设的街道之一,两端以劳明达街和梧槽路为界,自1880年就存在至今。过去这是一条连接着郊区和市中心的主要干道,后来则泛指这条路周围的街区。
在新加坡开埠初期,英国地主曾经在这里种植亚答树和槟榔树,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这里过去是长满了乱草的沼泽地,毒蛇出没瘴气弥漫,后来经过填土修整,成了新加坡城区边缘的商贸地区,并曾经设有制冰厂、木材工厂、屠宰场等,现在也保留了不少漂亮的工业建筑。
宁静的卡文路(Cavan Rd)上有栋漂亮的装饰艺术风格的老厂房——广顺公司机器铁厂,那曾经是间修船的仓库,今年初还被改造成临时艺术画廊。据了解,不久后这栋工业建筑将获得修复并变身为精品酒店。这些工业建筑透露了不远的加冷河畔曾经是新加坡修船业和造船业的中心,目前惹兰勿刹街区里还有不少供应船舶零件的五金店。
保留建筑藏着故事
早在1991年,市区重建局就将惹兰勿刹规划为保留区,整个街区里有约500栋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其中不少是颇为漂亮的老店屋,每次到这里闲逛,总会特别留意老建筑跨越不同年代的设计风格,不少店屋门面上还铺上进口自欧洲和日本的花卉瓷砖,这是当时屋主通过设计来“炫富”的方式之一。
在小巷子里经常能不经意地遇见斑斓的风景
贝当路(Petain Rd)上就有一排被形容为海峡巴洛克风格的店屋,建筑的外墙及五脚基都铺设了华丽的瓷砖,为一条平平无奇的小马路添加了无限的妩媚。房子布满各族文化的图腾,寓意吉祥的龙飞凤舞来自华族的灵感,屋檐的滴水细节则有明显的马来特色,柱子的设计和墙面上的瓷砖则是浓郁得化不开的欧式情调。
如果仔细琢磨,这些建筑其实都收藏着各种故事,位于街区一角的金陵大酒店是一栋颇有意思的建筑。“如果还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这应该是中文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私奔邀约,那张船票开往的就是新加坡。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灵感来自香港文学教父刘以鬯的意识流小说《对倒》,虽然电影和小说情节几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电影中,梁朝伟受邀到新加坡办报,这和刘以鬯的个人经历十分相似。1952年前来新加坡主持一份小报的刘以鬯,就曾入住惹兰勿刹的金陵大酒店,在里面埋头苦干写稿。
金陵大旅店是惹兰勿刹的代表建筑,有历史意义。
现在这家酒店还在,并于2012年翻新成一家时髦的小型酒店,设计师采用了大量的老家具,并保留了一些斑驳的墙面,怀旧气息浓厚。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金陵大旅店内的“享受餐馆”(Enjoy)是近期不少朋友会推荐的小馆子,主厨精通泰餐,并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本地菜,其中一些菜色改良自祖母的食谱。受欢迎的菜品包括镬气十足的猪脚米粉,香嫩的猪脚配上入味的米粉,很有饱足感,疫情结束后,或许可以考虑光顾这家装潢得富有童年味道的小餐馆。
特色咖啡馆林立
由政府领头的老区活化,往往整容整过头,驱逐了日常生活的市井气,最后沦落成供游客观赏的花瓶,因民间创意及市场因素而催生出来的惹兰勿刹则显得更有趣味。在强调整齐、干净和簇新的新加坡,惹兰勿刹却保留不少老式的杂货店、咖啡店和商铺等,风格混杂。当地人口十分多元,除了本地人之外,在这里也经常能看见外来客工的身影,甚至还有不少孟加拉餐馆,供应本地难得一见的孟加拉菜。
在惹兰勿刹繁忙的大马路,还能遇见悠闲的节奏。
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新加坡,惹兰勿刹绝对没有养在深闺的条件,不少创意人看中惹兰勿刹邻近市中心的优越位置及尚未被炒高的租金,纷纷在此创业和落户。这几年间,惹兰勿刹就冒出了不少的咖啡馆、餐馆和时尚酒店,越来越多本地时髦青年把聚会约在这里,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的新店空降于此,这些传统和时髦的并列才能展示出街区的独特魅力。
老区里也是让味蕾旅行的好地方。这几年惹兰勿刹多了不少有趣的咖啡馆,疫情前更是吸引不少年轻人到这里泡咖啡馆,现在这些咖啡馆只能提供外卖服务。由五金行改造过来的再成发五金是带领惹兰勿刹绅士化蜕变过程的领头羊。
售卖tiramisu的小咖啡馆。
咖啡馆保留了五金店的招牌及外墙设计,走过路过不以为意的人就会错过,如果不推门而入,怎会发现这是一家颇为专业,对卖咖啡十分认真的咖啡馆。过去几乎无论什么时候,这家咖啡馆永远闹哄哄的,连工作日也坐满人,叫人不禁怀疑新加坡人都不用上班吗?咖啡馆的特调是“Nuts n Bolts”,名字五金味十足。
再成发五金咖啡馆已经是惹兰勿刹的地标之一了
惹兰勿刹原本就有不少传统的五金店,店主原封不动的保留建筑立面的原貌,就是为了给这一段快要消失的历史留下注脚,在迷信去旧迎新,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狮城,本土风格往往得靠有心的当地人才能维护好。
喜欢意大利蛋糕tiramisu,自然不会错过Tiramisu Hero。老板由网店起家,大受欢迎后开了实体店,除了咖啡和糕点之外,店里也辟出空间,摆卖本地设计师的产品,当然不少人还是冲着他家装在小罐子里,卖相颇为讨喜的tiramisu而来。疫情期间,这些个性小店都无法提供堂食,却也联合起来在自家平台上搞促销,为铁粉客人提供外送服务等。
兴化人走过的足迹
现在的惹兰勿刹,在注入新鲜血液后,显得容光焕发,然而对于念旧的新加坡人而言,这里依旧保留了浓浓的古早味,多年来不曾改变的老味道,想要品尝本地较少见的兴化美食,惹兰勿刹更是不容错过。
我听附近的老人提到,由于兴化人下南洋较晚,不少行业早已让其他籍贯的华人所垄断,因此只能从事苦力工作,比如拉人力车和踩三轮车等,兴化人于是与本地交通业扯上关系。后来一些兴化人当上了老板,开了脚踏车店,而现在惹兰勿刹还有不少脚踏车店及主打兴化美食的餐馆,留下了兴化人走过的足迹,而实实在在的兴化美食也满足了兴化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
有什么地方在半夜里还能吃到点心?
除了已经成功摘取米其林一星,并将品牌发展至海外的莆田,另一家热门的排队老店民众,主打更为价廉物美的兴化美食,1933年开业,经营理念如同名称“民众”,专卖大众化的兴化家乡小菜,为早期南来的兴化人服务。据说它现已传承三代,也是新加坡最早的兴化菜馆。菜肴保留传统风味并融入本地特色,招牌菜有炒花蛤、煎马鲛鱼、炒兴化面线、兴化卤面等等,店面朴实,充满怀旧感,菜馆位于茂德路(Maude Rd),晚餐时间经常大排长龙。
民众菜馆供应传统的兴化美食
古早味美食
喜欢小贩美食的自然不要错过惹兰勿刹大路上的白锡熟食中心(Berseh Food Centre),虽然摊位不多,却是品尝古早美食的好地方,其中一家名为老两的档口,能品尝到在本地少见的鲨鱼冻和鲨鱼肉。福州宝华蚝饼的摊位前经常能见到大老远前来打包蚝饼的食客,同样是坚持传统味道的罕见小吃。熟食中心内两档专卖山瑞汤的摊位,同样深受本地老饕的推崇。
白锡熟食中心里有名的蚝煎林
不远的结霜桥叻沙也是名牌小贩,叻沙的汤头椰香浓郁香甜,甚至采用炭火保温,本地已经不易看见以如此古早方式来烹煮食物的小贩。
在惹兰勿刹,就算外面的世界正在热火朝天地改变着,在这里,那令人怀念的传统尚未失去余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