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首例,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在华中阜外完成!
3月20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病房,一名叫大智的患者在出院时,高高兴兴地和医护人员告别。
大智的顺利康复,标志着华中地区首例 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终获成功。
而在几天前,大智还是一个法氏四联症术后+严重肺动脉狭窄的危重患者。 改变大智命运的,是一个国内外领先的新技术。
3月17日, 在多学科专家的严密配合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 张戈军教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 范太兵教授 等专家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一例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
这枚小小的支架不但解决了患者肺动脉狭窄的问题,而且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再次进行“长大”(扩张)。为患者实施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术,在整个华中地区尚属首例!
这名幸运的孩子叫大智,今年14岁,他的求医经历相当坎坷、励志。1岁时,他被查出心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否则性命难保。
手术后,大智的命总算是保住了,但身体一直很虚弱。尽管如此,但大智身弱志强,学习很刻苦。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大智的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对奥数特别感兴趣,他还报名参加当地的奥数比赛。
半个月前,大智感觉体力突然下降。家人赶紧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超声报告显示:左肺动脉发育不良,右心增大、三尖瓣中度返流。专家说,肺动脉狭窄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处理的时候。如果再不解决,下一步就会逐步发展成为全身缺氧、心力衰竭!
经多方了解后,父母带着大智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范太兵教授。完善检查后,范太兵教授邀请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会诊。因为孩子在1岁时进行过开胸手术,胸腔必然有严重的黏连,再次开胸风险太大。专家们一致认为,大智的情况最适合微创介入的方法进行手术。
大智的情况相当复杂,狭窄的部位刚好在肺动脉分叉的地方,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张戈军教授、范太兵教授、韩宇博士等专家首先沿鞘管将支架推送至左肺动脉开口处,反复确认狭窄部位后,缓慢推送球囊及支架通过狭窄部位。
显示屏上清晰显示,支架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并成功扩张,将由术前的不足5mm左肺动脉成功扩张至13mm。术后造影血流通畅,远端肺血管显影良好,手术成功!
范太兵教授介绍,该患者左肺动脉起始部存在重度狭窄,长段发育不良。严重的狭窄会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增大,收缩功能普遍减低。明显增大的右心房、右心室容易合并心动过速性疾病,因此解除左肺动脉狭窄降低右心室后负荷是治疗的关键。
“肺动脉支架置入”是通过在肺动脉狭窄部位置入支架的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它能有效改善肺动脉狭窄,而且支架可以反复扩张,能够避免因生长发育导致的再次狭窄,是先心病介入领域新开展的治疗方法。
专家简介
张戈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首席顾问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先心病介入诊疗国家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 卫生部首批认定的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资质考试面试考官。
主要从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先心病镶嵌(杂交)治疗。完成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介入诊疗一万例以上。
作为第一术者,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作为第一术者完成的先天性锁骨下动静脉瘘封堵术、主动脉外科术后主动脉-右房瘘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主动脉-右房瘘、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瓣周漏封堵术等介入治疗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系列研究,为该技术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范太兵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
国家心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先心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心血管病外科介入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卫生厅先心病大病救助专家组成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心胸外科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200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留学以色列临床博士后培训,获国际心脏医生合格证书,曾先后在新加坡,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访问交流与学习,掌握国际上先进的小儿先心病诊治技术,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和治疗,在各种小儿先心病及婴幼儿先心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及腋下小切口技术治疗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青睐。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邢永田 / 文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