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致信特朗普的美国学者陆伯彬:中国让东亚保持新均势

致信特朗普的美国学者陆伯彬:中国让东亚保持新均势

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会员会委员陆伯彬(Robert S.Ross)作报告

这封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前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撰写的公开信,部分内容日前已提前曝光。3日正式发布的这封公开信从7个方面论述美中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

1,美国目前应对中国令美不安行为的做法从根本上具有反效果

2,竞争与合作平衡,才能加强中国内部温和务实、建设性的声音

3,美中脱钩,与中国为敌,不能阻止中国继续崛起,却会损害美国自己,

4,对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担忧被夸大

5,与盟国合作保持威慑才是应对中国军力增长明智做法

6,应当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经过修改的全球体系,让中国有更大发言权

7,美国应致力于建立国际合作,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不是试图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这封公开信得到了95位美国专家学者的联署。这封信的结论是:众多签名者清楚地表明,没有像一些人相信已经存在的那种单一的华盛顿共识,支持对中国采取全面敌对立场。

联署此信的专家学者,许多是在美国外交界、学术界、政界、商界、军界的知名人物,包括克雷格·艾伦、杰弗里·贝德、弗雷德·伯格斯腾、伊恩·布雷默、卜睿哲、孔杰荣、杜大伟、狄忠蒲、戴博、戈迪温、李·汉密尔顿、卡拉·希尔斯、黄育川、米基·坎特、柯白、盖保德、蓝普顿、罗迪、李成、李侃如、刘亚伟、马秀丝、约瑟夫·奈、欧伦斯、包道格、汤姆斯·皮克林、乔纳森·波拉克、任雪丽、 查尔斯·罗伯、陆伯彬、理查德·萨缪尔斯、施大伟、安妮玛丽·斯劳特、詹姆斯·斯坦伯格、江忆恩、斯特罗布·塔尔波特、唐兴等人。

其中不少学者曾多次造访上海学术机构,讲堂也曾做过报道。一周前(6月27日),其中的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会员会委员陆伯彬(Robert S.Ross)应邀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以“东亚新均势与变化中的地区秩序”为题作了公开报告。他从“大国制衡、小国调整”这一基本判断出发,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虽然美国正在努力制衡中国的持续崛起,但是东亚其他国家和行为体却选择适应中国的崛起,而非追随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衡。

美国学者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完整地看待中美关系发展态势,讲堂分享其主要观点。

权力分配和和均势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安全政策乃至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东亚地区的均势变化,一切都正在发生变化。

亚洲已经实现了“大国制衡,小国调整”

军事力量是均势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国家最关心自身的安全和战争中会发生什么。可以说,权力分配影响变化的类型,而战争的结果和国家安全也会受到影响,直到它们的政策随均势变化做出改变。我并不同意约翰·米尔斯海默、斯蒂芬·沃尔特等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制衡强者”的说法,而是认同汉斯·摩根索有关“大国制衡、小国调整”的观点。因为,这能很好解释为什么现在东亚国家不制衡中国。

大多数国家已经接受了中国是一个大国的事实。大国就是有能力与体系内的任何国家打仗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之所以不是大国,就是因为它从来都没有能力与美国打仗。

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越南抗法与抗美的战争中、对越南的战争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或取得了胜利,也取得了中印战争和中苏冲突的胜利。而发生这些战争的原因则在于:自鸦片战争后,几乎没有国家尊重中国的边境和安全。1949年后,中国要求其他国家尊重自己,法国和美国等国拒绝了。中国与它们发生了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接着,美国离开了越南,苏联退回欧洲。

大多数国家接受了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周边的国家,如蒙古、朝鲜、韩国、越南、老挝和泰国,开始干小国该干的事情,调整自身的政策,与中国友好相处。2005年后,意识到美国无法在台湾海峡获胜,台湾的“台独势力”也开始衰弱。

致信特朗普的美国学者陆伯彬:中国让东亚保持新均势

“大国制衡、小国调整”是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的观点

军事科技实力差距缩小正在改变中美均势

随着不断崛起,中国开始建设海军力量。中国建立了陆权的名声,便开始大力建设海军。俄罗斯在经济、军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虚弱不堪,无法对中国构成威胁。印度和越南也无法挑战强大的中国军队。意识到边界安全无虞,富裕的中国从2012年起开始加速建设海军力量。中国的先进舰船数量迅速增加,“东风”中程导弹和核导弹足以覆盖周边国家和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相对而言,美国海军越来越虚弱。美国政府有意建设拥有“355艘军舰”的海军,重振海军力量,可是医疗、健康保险和社会安全等项目消耗了太多财富,美国无法投入足够预算建设海军。不仅如此,中国在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激光武器等高科技领域也在赶超美国。而中美军事科技差距缩小对于两国可能的战争的意义,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中美舰船数量的变化和军事科技能力缩小正在改变地区秩序,进而改变其他国家的政策。军事实力差距缩小正在改变中美均势。美国的将军承认很难在南海战胜中国。而对美国来说,台湾海峡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太过危险。

亚洲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不再那么模糊

均势改变的影响不限于此。以前站在美国一边的盟友开始“两面下注”。它们与美国的联盟变得松动,却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例如,韩国政府在美国压力下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随即遭到了中国的强力经济报复。新一届韩国政府搁置了与美国的导弹防御合作,试图收回军队的战时指挥权,并与中国达成协议。总之,韩国现在既想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又在弱化美韩军事同盟。

除了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对中国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第一,杜特尔特就职后,菲律宾全面转变对华政策。新政府将美国推动出台的“南海仲裁决议”放在一边,换取了中菲关系全面好转。杜特尔特还表示,菲律宾不想被卷入中美竞争,不想跟中国打仗,菲律宾海军几分钟就会被摧毁,导弹七分钟就会飞到马尼拉。菲律宾外交部长甚至说,中国是战略伙伴。这多少让美国感到困惑。

第二,越南不敢帮助美国遏制中国。从2010年起,希拉里等美国高官接连访问河内。美国也表达了重新使用金兰湾的强烈愿望,但是美越关系却没有重大进展。越南历史上曾经挑战过中国,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越南离中国太近,美国也深知无法保护越南。当前,越南不敢公开与美国进行安全合作,刺激这个强大的邻国,甚至越南寻求国际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空间都非常有限。

第三,随着中国持续崛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都在改变对中国的态度。马来西亚总理表示要找到与中国打交道的新方式。新加坡不仅与中国进行海军演习,李显龙总理也在最近的演讲中劝说美国接纳崛起的中国。

致信特朗普的美国学者陆伯彬:中国让东亚保持新均势

讲座由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所长王健(左三)主持

中美保持和平竞争、多极合作的两大前提

美国在南海不再拥有霸权,除了日本外,东亚其他国家都不再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会爆发冷战。冷战期间,各国选边站,世界很极化,大国也都有明确的世界范围。而当前中美都要进行多极合作。尤其在经济领域,美国无法建立封锁中国的经济集团,中美也都无法劝说其他国家不与另一方做生意。

然而,中美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要保持和平,这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中国要接受可能不会成为“世界老大”。中国要抑制成为“老大”的民粹主义情绪,认识到美国依然是个大国。第二,美国要接受可能不再是“世界第一”。即使中国在南海、东海和黄海占据优势,美国依然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安全,而美国想一直保持霸权也是困难的。

这些对中美来说都不容易做到,但是中美都必须意识到两国必须和平共处。中美维持和平是可能的,但是可见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危险。

上一篇新闻

唐学斌详解彩生活结盟京东、360

下一篇新闻

老挝工业产业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