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我们所能知道较早的“艺术”形态,包括了公元前28000年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雕像,以及公元前15000年法国拉斯科洞穴的壁画——第一次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曾经甚为疑惑:在那个吃不上喝不上,人均寿命十几岁的险恶世界里,为什么祖先要花费工夫留下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痕迹呢?

有了几岁年纪,经历了一些人世间的事情,我们才会发现,无论贫困还是富裕、疾病还是健康、苍老还是年少,际遇不同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思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记住——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有在历史某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里,留下自己名字的欲望。从“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千古留名一卷书”这样的俗语中不难发现,“被看到、被记住”甚至超过世俗的成功,被视为人生的至高成就。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北极一窥

©储卫民(中国) | HUAWEI Mate 20 X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Ocean from a Cruise

©Alejandra González Piraquive(哥伦比亚) | HUAWEI P20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Little Ballerina

©Albert Guevara(菲律宾)| HUAWEI P30 拍摄

然而同样是千万年来,表达的能力都被牢牢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些千年以来创作的,又能突破历史尘埃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作品,无论是图像、文字还是声音,多出自于权力、资本和过人文化的拥有者。而一般大众不可能拥有以上三者任何之一,不但没有参与创作的资格,甚至缺少分享这些优秀作品的足够能力。我们可以想象,在《三国演义》《红楼梦》产生的年代,绝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煌煌巨著和他们又有多少关系呢?来自于大众的表达被忽视和埋没,即使偶尔依靠民间文学、山歌民谣或者个别文人的记录等留存下来,面目也早已模糊不堪,与真实的生活相去甚远。我们几乎无从了解,一千年以前的普通人,他们曾经为何而喜、为何而歌?

直到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普罗大众才终于有了接受文化产品的能力,消费决定创作、读者决定作者,艺术逐渐开始面向大众生活表现出一些敬意。然而创作所需要的专业装备、技巧,以及依然狭窄固化的传播途径,仍然决定了创作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把大众排斥在外。但此时,眼看着别人描绘自己的喜怒哀乐,普通平民百姓越来越有自我表达的冲动,他们只是等待一个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载体,来突破技术和传播的双重壁垒,自己直接向世界发声。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Coloured Way

©Tony Hernández(西班牙) | HUAWEI P9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饮水的藏羚羊

©Gimhoy(中国) | HUAWEI Mate 2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Yin Yang

©Roeselien Raimond(荷兰) | HUAWEI P3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企鹅、冰雪与小屋

©刘三根(中国) | HUAWEI Mate 20 Pro 拍摄

最先被找到的是载体——影像。影像虽然不像某些人吹嘘的那样是“世界通用语言”(吐一个偏题的槽,美术家说绘画是世界通用语言、音乐家说曲调是世界通用语言、运动家说体育是世界通用语言。反正除了真的语言,谁都可以说自己是“世界通用语言”。其实任何精神世界层面的问题都是特定地区和人群现实环境、文化传承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本不可能“通用”),仍然在普及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既能让一贫如洗的尤金·阿杰特玩得起,也能让封闭拘束的薇薇安·梅耶玩得会,还能让乖张怪癖的尤金·史密斯倾心热爱——即使是在器材昂贵、技术复杂的年代,摄影已经为大众提供了最为友好的界面。

让星星之火燎原的,则是横行于21世纪的两项伟大科技成果——数码化和互联网。胶片时代的设备再廉价,还是稍稍高出寻常百姓的心理价位,但是数码化之后,照相的成本已经低到一般家庭足以承受的地位。拍照手机的出现,更是让拍摄功能成为购买手机的“赠品”,实现了“零成本拍摄”。2019年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考虑到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几乎都能拍照,单单中国“持有照相器材”的人口也不少于8.17亿。可以说,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时刻,创作的“扳机”被掌握在如此广大的人群中。另一方面,手机摄影的效果也和传统相机无限接近。如果我们考察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的获奖作品,其质量已经足以达到一般大众观念中“摄影艺术作品”的标准——您看,我们前面谈到的两个壁垒之一,由设备带来的技术壁垒已经被打破了。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Red Hair Girl

©Alexey Fokin(俄罗斯) | HUAWEI P3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Sorority

©Marc Posso(法国) | HUAWEI P2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Woman and Cage

©Phil Meadows(英国)| HUAWEI P2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Loneliness

©Mohamed Tamer(埃及) | HUAWEI Mate 9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It's Time

©AIVEE BALAS(菲律宾) | HUAWEI Mate 10 Pro 拍摄

当然,不能传播的创作是无法维持长久热情的。幸好在数码化的同时,互联网一样横空出世。传播的途径突然变得无比广阔,每个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无限传播。我们记忆里有无数个例子,毫无行业资历的网红大V,作品在因缘际会之下取得海量传播,让一向心存傲慢的专业人士嫉妒又汗颜。虽然和亿万大军比起来,成功者的数量堪称凤毛麟角,但是一个“素人”崛起的榜样,足以带动千万追随者。每个人都蠢蠢欲动:既然有一个人成功了,那第二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呢?——您看,我们前面谈到的两个壁垒之二,由专业性带来的传播壁垒也已经被打破了。

每个人都有条件创作,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全民摄影时代,就是这么来的呀!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参赛作品达到52万件,换言之就是52万件作品的作者希望通过大赛表现自己。如此众多的认可希望通过一个“窗口”完成自我表达,这件事情的意义,远在摄影之外。影像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解放者”的角色,打破了个人与世界对话的屏障,把表达自我、展现自我能力赋予了每个普通人。

一旦百姓大众获得这种能力,表达的内容和视角会迅速完成从精英化到平民化的转变。本次大赛分为六个单元:“众生相”“地理位置”“你好,生活!”“#情绪标签”“时间线”和“九宫格”。如果非要从摄影学去考量,这个分类真是乱七八糟,但其确实完美迎合了手机摄影爱好者“随手拍”的几种主要目的和方式。

照片风格的背后,当是作者心态的体现。摄影的传统强调硬邦邦的“文献性”和“艺术性”,潜意识里多少保留着灌输的霸道。而翻看华为大赛的作品,其中绝少宏大叙事和戏剧冲突,而是充满了生活细节、偶见趣味和个性化的展示。显而易见,这些作者少有对“决定性瞬间”的执念。他们的创作可以简单概括为“我看到——我拍到——我给别人看到”。图片在这里可以看作自我表达的窗口,也可以看作社会交往的平台。一般人用相机随时拍下有趣或者感动的东西,随时进行互联网发布,即时完成自我表达、自我抒发和自我排解,也在无意中为摄影这个本来就年轻的艺术形式,开发出了新的功能。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想起摄影的价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可以让陌生人在即时的表达和沟通中,产生奇妙的联系,把我们的生活圈扩的无限大。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My Kind of Lifestyle

©Julius Yls(新加坡) | HUAWEI P30 Pro 拍摄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异客

©风00000(中国) | HUAWEI P20 Pro 拍摄

坦白地说,这样的功能最终会体现的多么强大,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社会交往的方式,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出准确预测。但无论如何,这样一个“人人拍照人人秀”的年代,看上去,挺Cute的。

好了,说说华为。任何一个手机品牌的大赛,达到这样的规模和质量,都一样可喜可贺,但华为会让我更有期待——这不仅仅因为我们心里还是更偏向中国品牌,还因为5G技术已经指日可待。4G从出其不意的地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5G呢?全面摄影和移动互联网本来就密不可分,5G时代除了网速快,还能怎样改变摄影,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这件事真心是没能力说清楚,但是非常期待!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许华飞

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培训处负责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业法律人出身。自2002年以来,供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一直从事摄影理论研究、行业评论、编辑策划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曾参与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等全国性摄影活动的组织工作。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上发表专业文章近百篇。2016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以笔名“大飞哥”创办摄影行业知名自媒体“飞哥谈影”和“壹课公益摄影课堂”。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全部获奖作品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19年·第78期·7版

文字:许华飞

图片选自于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获奖作品

表达的能力与影像的解放 | 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感想

合作热线

联系电话:010-65251661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新闻

上半年最满意的收获:藏龙卧虎的泉友们

下一篇新闻

留学周报|北领地包机接留学生回澳 塔大商学院最新奖学金开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