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医生何国元父母谈教育:引导孩子爱上华文
何国元医生(中)和父母一起翻阅旧相簿,温馨往事纷纷涌上心头。(图片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侨网8月1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麻醉与疼痛专科医生何国元的父母,是新加坡著名儿科医生何乃强和南洋初级学院前院长冯焕好。
这对“重量级”父母,非“虎爸”也非“虎妈”。他们用“在放任中引导”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材。从事教育工作的冯焕好,在何国元医生小时候就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不但让他爱上、且掌握华文。何乃强医生则在孩子选择从医的路上,不断灌输优良的品德。
育有三个孩子的何国元医生与双亲同住,如今传承了父母所建构的家庭价值观与教养方式。
入夜时分。在麻醉与疼痛专科医生何国元位于武吉知马一带的住家作采访。他来应门,踏入客厅,看到他双亲从楼上缓步下楼。
他父亲是本地著名儿科医生何乃强(81岁),母亲是南洋初级学院前院长冯焕好(74岁)。何国元医生(46岁)的哥哥何国申(50岁)是肛肠外科医生。何国元说,大儿子也刚开始在国立大学修读医科。一门三代默默在杏林垦殖,实为佳话。
记者与何乃强医生相识二十余载,他已是杖朝之年,精神矍铄,笑容依旧。何国元的儒雅之态,多少带着其父基因。
何国元医生温柔敦厚,低调文静。他说,自己从小喜欢读书,无需父母催促。读小学时,父母忙于教学和行医,他只有在需要时,才找他们帮忙。
他说:“我跟哥哥相差4岁,从小他比较有大哥风范,个性稳重,我和年龄相差一岁多的弟弟关系较密切,爱一起玩闹。那个年代,我们喜欢抓打斗蜘蛛,到沟渠抓鱼等户外活动。”一旁的母亲也应和,三兄弟中,何国元最为顽皮。以前住在外婆家时,何国元是表弟表妹们的领头羊,四处玩窜,精力无限。
他酷爱运动,如足球、棒球、羽球和乒乓等,很难想象坐在面前,说话轻缓的他,童年竟是如斯精彩。
何国元医生自小喜欢语文科,家里坚持说广东话,三个孩子也必须学会此方言。
冯焕好说,坚持在家里讲方言,因为这是孩子无法在学校学到的语言。也因为没有放弃,第二代才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她庆幸当年没听好友的忠告,把孩子送去英校。他们在传统华校学到双语,无论到欧美或中国作学术演讲,都能够发挥淋漓,对答自如。
引导孩子爱上华文
冯焕好说:“三个孩子幼年时,教育制度已改变,但我们坚持教他们方言,坚持送他们去华校,不怕他们应付不了英文,但不要他们变得西化。三岁开始,我每晚都讲三个故事给他们听完才睡觉,如狼来了、黄香温席等传扬正确道德观的故事,有时把看到的新闻自编故事,直到他们10岁左右。”
上了中学,孩子偏爱看英文书,不喜欢华文书,因为语文能力弱看不懂一些父母买回来的台湾散文,后来想到让他们看武侠小说。不过,当时无简体字版。
冯焕好说:“我在假期中一天,让两个小的躺在我身边,给他们各一本金庸小说,开始是每句每段都要我解释,慢慢看到十多页,直到他们有能力自己阅读为止。从此,他们就迷上武侠小说,才不至于不看华文书。”
何国元说,在华侨中学二年级开始爱上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爱读母亲的散文。他做足功课,每当阅读到优美辞藻与金句,都抄录在本子上,不断锻炼与强化自己的语文能力。今天,他能说流利华语,能为《联合晚报》写专栏文章,可说是拜当年好学深思所赐,奠下良好基石。
他说:“抄录好字好句是跟母亲学的,她也有手抄本子。”他孜孜不倦,于1989年获颁“总理书籍奖”,证明勤而有功。
何国元小学名列前茅,每年考取全级第一或第二名,他失望地说,小三成绩退步,只考到全级第三。
语带遗憾,让人感觉到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也点头称是。中三那年,他参加戏剧演出,表演韩劳达编剧的《一对粪》,同时参加全国戏剧比赛,最后获得亚军。
他说:“父母精通双语,在家有说华语的环境,他们经常带我们去观赏戏剧、相声等演出,让我们潜移默化爱上华文。高中时,担任学生理事,课外活动也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黄城夜韵’的演出,我们花很多时间筹备节目。”
这时,坐在身边的何乃强医生插话:“我跟华初副院长(即冯焕好)求情说,让她‘放’了我的儿子,我一天到晚都见不到这个孩子,差一点就要摆张他的照片睹物思儿了。”说完后,在场每个人都笑成一团。
父亲灌输从医品德
身为儿科医生,何乃强在周日晚上、星期六或星期天,必须回医院巡房,因此也把太太和孩子带在身边,在车里等候。
何国元说,有时候他们会下车,到病房看看父亲的工作。“父亲让我们了解他工作的实际状况,挺辛苦的,至于是否要选择行医之路,由我自己决定,他从来不干涉我们的选择。”何乃强要他持守正确的医德,医者父母心,服务病人为己任,不要为钱而投身医学界,做生意赚钱可能更快一些。
现在,历史重演。何国元的三个孩子都知道父亲的工作时间长,而且时间难以预测。有时平日晚归,有时周末需要工作。不是门诊、巡病房,就是做手术。有时星期天回医院巡房,孩子们都习惯了在车内或是坐在医院等候处的沙发上看书,耐心地等待。当初他和哥哥弟弟三人,也是这样坐在车里,等候父亲从医院看完病人后,才一起回家。
何国元语气坚定地说:“当医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造福人群。我记得一些父母带着长大后的孩子来医院找我的父亲,感谢他当年细心照顾这些婴儿,包括一些是早产儿。”
虽然父亲没有要求他走医者之路,但是看着哥哥也披上白袍,他在医者和教育工作者中,最终选择前者。“我住在宿舍,那几年大学读得很辛苦,医科太难了。但是,我没有放弃的念头,父母也鼓励我继续撑下去。”
何乃强说,当两个儿子决定要继承父业时,他和妻子都曾告诫孩子,要懂得尊重生命,要对人类有情爱有关怀,有怜悯同情之心,才去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不可为了社会地位,为名利而去选择这行业。医生最重要的是具备美好的医德。
三代同堂之道 给予尊重与空间
从事教育工作37年的“爱心校长”冯焕好,坚信言教身教。当年,当老师的工作时间较短,也没有太多行政工作,她和先生在星期天,必定带三个儿子到小坡的上海书局、友联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等看书买书,然后去吃海南牛肉面。她说:“由于那摊海南牛肉面很有名,需要排队几个小时,他们三兄弟就在咖啡店里下棋打发等候的时间。”
冯焕好指出,三个儿子非常自律,不必靠父母督促。“我们从来不问他考几分,因为他很怕输,对自己要求很高,没有考好顶尖成绩,他自己会很生气。”这高要求的原则,至今仍旧维持着,例如房间必须打理干净整齐,衣服颜色必须归类,讲课的幻灯片,也必须做得漂漂亮亮,毫无瑕疵。
这样的完美主义观念,在他给病人门诊时完全体现出来。何国元说:“有时,护士会问我,怎么看病半个小时这么长。对我而言,这是服务病患最基本的要求,多了解他们的病情,甚至关心他们的病痛是否影响工作,做点心理辅导等。”
两代人的体罚观念
体罚孩子,是否教养不可分割的部分?
何乃强医生忆述,老大和老二只打过一次,都是在做错事或危及安全时,不得不惩罚。
一次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旅游,何国元用一块木板跟弟弟玩,却不晓得板上有钉子,意外打伤了弟弟,头破血流,被父亲体罚。这事发生在40多年前,何国元已无法回忆当年事。
何国元是否曾经被母亲体罚?
他说:“妈妈不会体罚,但是会用辣椒涂抹我的嘴巴。那次是因为在学校学了粗话,被妈妈听见,于是用辣椒涂嘴巴,这事永远忘不了。”
至于他自己,是否也体罚三个儿女?如果打架伤人、不尊敬长辈,他先责骂,后再责打。
冯焕好说,大家都很开通,儿子管教孙孩,她和先生从不插手,反而躲进房间里,眼不见为净,这是他们夫妻教导孩子的原则,他们祖辈不好过问。
她说:“但是事后,我们会发手机短信给他,告诉他当时是否做错了什么,应该怎样处理会更好。”这事后军师给予各方都有呼吸的空间,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何乃强说,必须给下一代更宽广的空间,不要凡事都插手。我们那一代的教养方式,跟现代人的教养方式多少有别。三代人,价值观各有不同,不要干预太多。他告诉一个朋友,只要把同住一起的家人当成租房客,一切摩擦自然会减少。
他说:“即便媳妇炒菜不合胃口,也不应该在餐桌上大骂一通,每个人都需要改进的空间。
“有时,国元打骂孩子时,孩子会向我们发出求救的眼神,但是我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必须承担自己的过失。”
冯焕好附和说,双方必须通情达理,不要随意偏袒孙孩。“如果儿子和儿媳要出国工作或旅行,可以放心地把三个孙孩交给我们照顾。我们也不会感觉寂寞,孤单地面对空巢期。”
何国元指出,三个孩子跟爷爷奶奶学习处事待人的道理,这是必须从小加以灌输,长大后方能成为一个好人。
何家坚持一起用餐的习惯,两老也会分享时事和“好人好事”的新闻事件给孙孩听,落实机会教育。
何国元说:“从小到大,父母亲很注重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我们都尽量等到所有人回家后才开饭。即便先用完餐,仍必须等候,待所有人吃完才可以离开座位。”
与父母同住是很自然的
谈及三代同住,冯焕好说:“我很感激国元的妻子,她很贤淑随和,脾气好,有礼貌,很包容,能够住在一起近20年,从来没有冲突矛盾,是很难得的。
“我有个同事,母亲守寡养他成人,结婚后,当然要和母亲同住,可是婆媳闹得鸡犬不宁,他自己差点崩溃,妻子闹离婚,他只好搬离,让母亲独居。”
冯焕好觉得如果能够同住,是双赢,老一辈可以从旁协助,减轻年轻夫妇的负担。最重要的是家庭和优良传统价值观可以传承给下一代,这些是学校和外佣做不到的。年轻人也不要变成啃老族,把一切交给父母,自己逍遥自在。
她深谙婆媳之道,认为老人家不可以倚老卖老,要尊重儿子媳妇,他们已经成人,有教育孩子的自由。作为长辈,不应插手,更不可以在孙子面前数落儿媳的不是。相反的,她经常告诉孙孩,父母工作、赚钱养家辛苦,要他们懂得知恩感恩。她说:“孙子看到爸妈孝敬祖父母,以后长大也会孝敬父母。”
目前这幢大房子,是何国元卖了公寓,贷款重建的。冯焕好说:“他还在楼下多建一个房间,准备让我们老了上不了楼梯可搬到楼下住。我们苦心教育这三个儿子,他们能够做个好人,我们觉得很幸运,也很幸福。”
何国元说,同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想过刻意与否,父母帮忙照顾年幼的孩子,他求之不得。
冯焕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可以分享照顾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而且,孙孩还可以免费补习华文,哈哈哈!”
她说:“我不会因为栽培了更多的医生和律师而更骄傲,而是因为培养更多有用的人而骄傲。但是最重要的是,我要他们快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她希望三个儿子为人正直,爱人如己。
母亲啃鱼骨的启示
身为人父后,一回晚餐蒸了一条鲳鱼,何国元把鱼背的脊椎骨和鱼肉分离后,再把去骨的鱼肉平分给三个孩子,剩下的鱼肉不多,他和太太只好拿了盘子上的鱼头和鱼骨,啃得干干净净。
他说:“顿时,我才恍然大悟,母亲不是真的喜欢啃鱼骨,她是把最好吃的鱼肉留给孩子们吃。”
咀嚼着碎碎的鱼肉,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母爱从细微中体现。一天,他身体不适,喉咙疼痛发炎,声音沙哑。出门之前,告诉父母会提早下班。没想到回到家后,母亲已经煮了一壶菊花茶,摆在桌上。
这种感动,久久无法平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