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徐悲鸿书法评传

文/陈传席 石莉


徐悲鸿的书法是有幼功的,少时即在其父指导下习碑帖,这个基础最为难得。绘画可以晚学,书法尽可能早学,晚学比不学好,但不如早学效果好。他的书法得力最多的是魏碑和金文。他对《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瘗鹤铭》、《龙门二十品》等,都反复临摹。在认识康有为之前,他的书法已有很好的基础。他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即指导他继续习碑。徐悲鸿时代,崇碑、尊碑、习碑已进入最高潮。这个高潮自清代中期就开始了,由于阮元、包世臣等人力倡北碑,书法界即兴起弃帖习碑的局面。徐悲鸿的老师康有为在其书学著作《广艺舟双楫》中即有“近世北碑盛行,帖学渐废”之说。他还在书中列《尊碑》、《购碑》、《备魏》(“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故有魏碑之说)、《碑品》等,还有《卑唐》,提倡北碑,卑薄唐书。(谓之:“唐人解讲结构,……则卑薄已甚。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致白蕉信札


康有为在《尊碑》中即已认为:“故今日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论……师帖者绝不见工。物极必反,天理固然。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所以,他的书法后来也多借助于碑而成。他指导徐悲鸿习碑也是正常的。何况,徐悲鸿本来就是碑帖双修而以碑为主的,彼时就更重视碑学了。

他在日本时,就注意搜购碑帖,而且还和日本的碑帖收藏家来往密切。据蒋碧微在《我和悲鸿》的回忆中说:“徐悲鸿在日本每天教我练字,临的是《郑文公碑》,每天要写好几张。”蒋碧微还回忆,徐悲鸿经常去书店,碰到合适的艺术书籍便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来。这其中当然有日本印刷的碑帖。因为徐悲鸿一直藏有一套完整的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应当就是他在日本时买的。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节临宝子碑楷书横幅


从徐悲鸿在一九三〇年代初期重写的旧作题画诗:“山深云密天河极……”看来,他那时碑帖双修而以碑为基础的书法就颇有功力。


据徐悲鸿的学生黄养辉在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书法》上写的文章《徐悲鸿的生平和书法艺术》中回忆:“悲鸿先生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少年时期的家学基础,后又从康有为学习书法。他早年遊日期间,与日本碑帖大收藏家中邨不折往还之中,加意研究,又遍观国内各大图书馆金石碑刻……他特爱北魏书体,认为北魏拓本,其佳者实集书艺的众美,如气象的浑穆,魄力的雄强,笔法的超脱,以至精神的飞动,各家都能自成一体,绵丽峻峭,洞达涵(含)蓄,都饱含于北碑之中。”又说:“他还酷爱造像石刻。造像出于劳动人民之手,没有‘规矩’,也没有‘陈式’,更不知‘章法’、‘笔法’,但具有纵横自在的结体,奇特的造型。”黄养辉是亲自聆听了徐悲鸿的教导之后,通过回忆才写出这篇文章的,其情可信。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赠吕国豪横幅


现存徐氏在新加坡所临《散氏盘》所书的对联“东井西疆司邑宰,左图右史付传人”,其功力深厚而有浓厚的金石味。据他的学生叶喆民在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美术研究》中发表的《悲鸿先生谈书法》一文所记,徐悲鸿对商周秦汉以至魏晉南北朝的古碑帖金石之文,无不临写,他的客室里悬挂一幅摩崖隶书《汉杨淮表记》的整张搨片,临终前,床头、桌上仍放着一本《散氏盘铭》放大影印本。平时所临写的曾送给叶喆民《虢季子白盘》等字。叶喆民回忆:“中年留居海外的困难条件下,仍然研习魏碑,不肯间断。一九五〇年曾以他一九三九年在新加坡临的《魏灵藏》、《爨龙颜》等碑字见赠……他对钟鼎文字及汉魏六朝字体的酷好已达到坐卧与共、患难不失的程度。”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题傅抱石大涤草堂图轴


徐悲鸿自己还收藏一幅稀有的六朝残搨《积玉桥字》,经常研究,並在上面作了长跋云:

天下有简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顾民初刻甲骨,已多劲气,北魏拙工勤石,弥见天真,至美之寄往往不必详加考虑,多方策划。妙造自然,忘其形迹。反之,自小涂鸦,至於白首,吾见甚众,而悉无所成也。古称“精于勤”,焉有结果相反,若此刺谬哉。无他,一言以蔽之,未明其道故也。其道维何,曰:书之美在德、在情,惟形用以达德,形者,疏密、粗细、长短,而以使转宣其情……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节中庸句轴

徐悲鸿还说:

余悲此道之衰,而归罪于说之谬。爰集古今制作之极则,立为标准。亦附以淆人耳目之恶,裨学者习于鉴别善恶之明,而启其致力之勇,其道不悖,庶几勤力不废,克能有成。古人並无“笔”,更无今日之所谓“法”。这表明徐悲鸿对传统书法有过深刻的研究。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赠景卿大理绝句诗轴


徐悲鸿对碑学的重视与爱好,並不影响他对帖学的吸收。据他的学生叶喆民回忆:


徐先生在欣赏商周甲骨、钟鼎文字及汉魏碑誌、造像字体的同时,还重视学习唐宋墨道、阁帖及明人草书。他曾赠我一幅汉《子游残石》全拓和一部《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影印本……他尤喜欢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的行、草书,常对我称赞说:“倪元璐字格调最高”,“王铎草书是怀素后第一人”。我亲见其室内周围挂满王铎墨蹟十余幅……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赠洪楷孟子语横幅


徐悲鸿的书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他广师百家、融合碑帖、吐纳古今有重要关系。

徐悲鸿还教育他的学生,学习书法要先将碑帖、书法分别照字的部首加以剖析,临摹若干遍,记住其特征,即离开原作进行默写,然后再对照原作找出不似之处加以改正,並要悬之壁间自己观摩,谓之“医字”。如此反复行之。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


徐悲鸿书法评传

徐悲鸿 赠舒新城题画诗轴

总结徐悲鸿的书法,气魄雄大、深沉浑厚、功力过人、风采动人。究其原因:其一,他的胸襟怀抱高于一般,不同于流俗,“志帅气、气帅体”,他如果自幼没有这个志向和胸怀,也不会如此刻苦奋斗,在贫困潦倒之时而能闯荡上海,並得以立足,其后又留学日本、欧洲,回国之后,他也不是只顾自己画画写字,而是关心国家的艺术前途,培养艺术青年,他想到的是国家和民族。他的志向和胸怀之远大,在他的书法上必有反映。故能气魄雄大;其二,他的学识不同一般,他自幼就读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並能融于胸怀,中国书法是学问人格的体现。徐悲鸿能诗词,能著文,学问超人。故能深沉浑厚;其三,功力深厚,他苦练书法基本功,既有幼功,又勤奋终身,在海外困难之际,病体缠绕之时,仍不忘书法。故其书功力过人;其四,不拘于一家一碑,虽以北碑为基底,但不忘法帖,广师百家、融合碑帖、吐纳古今。故能风采动人。


节选自《中国书法全集81卷》

上一篇新闻

「“五一口号”记忆(13)」民主党派走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

下一篇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23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