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先锋别动队”,奋战在长宁抗疫最前沿
疫情之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总是出现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春风化雨,用担当、用责任、用温情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本期《长宁战疫先锋群像》专栏我们走进“先锋别动队”。
在本次疫情防控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一支支专业队伍冲锋在前,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资源等优势,打好“最后一公里”运动战和“最后一百米”接力赛,共同守护着上海这座城市。
两个多月中,全区累计派出3442人次区级机关干部下沉街道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推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互助队、工人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450余支,建立一线临时党组织211个,党的工作小组943个,近200人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覆盖封控楼组、拔点小区、保供点位、建筑工地、隔离酒店、方舱医院等重点区域,增援到阳性感染者转运转送、集中(临时)隔离点建设、物资搬运等急需岗位上,为一线抗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先锋带头人队:让党旗高高飘扬
新泾镇刘一居民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李锋,是一名两新党委书记,也是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4月1日,浦西封控的第一天。李锋在小区在职党员报到微信群中主动请缨,承担起在职党员社区报到临时党支部书记一职。
60天的一线抗疫工作,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有这么两件事是印刻在李锋的脑海中的。
“每次小区核酸检测,我都承担扫码志愿者。一次,一个小姑娘指着我戴在大白上的党徽说‘红旗红旗’。”李锋告诉记者,“当时,这个小女孩的父亲纠正她说,这是党徽,是共产党员身份的标志。”
这时,排在核酸采样队伍中的一位阿姨立刻说道:“我也是党员。”
从那以后,只要这位阿姨见到李锋,都会喊一声“老党员”。而这一声“老党员”,也让李锋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使命感。
4月初,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小区中有一些居民有明显的负面情绪。为此,李锋与临时党支部成员们共同商量,开通了“爱瑞冬”微信公众号,及时将小区内封控楼栋数据、发放物资情况、小区配药问题问答等内容在公众号上推送,做到信息及时、透明。同时,还同其他党员一起做好有负面情绪居民的解释工作。
“两个月的时间里,‘爱瑞冬’公众号推送90余次,为居民答疑解惑,保证了小区舆情基本稳定。”而这也成为李锋最“自豪”的事情。
不仅如此,李锋还充分发挥职业特点,以党员居住楼栋为坐标,勾勒居民区党员地图,结合市委组织部“三项行动”,在居民区党总支指导下,落实在职报到党员责任到楼,及时对接居委会疫情防控工作支援人员需求,在临时党支部群发布党员志愿者招募,组建战疫队伍,每日更新发布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记录光荣榜,配合做好居民区完成配药、核酸检测登记、社区巡逻等各项防疫任务。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党旗飘扬。
疫情期间,在长宁的3个方舱医院、2个临时救治点、13个隔离酒店均已建立了临时(联合)党组织。
临时党组织和方舱医院各项工作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在方舱医院,建立党建专项工作组,组织专人作为临时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联络员,定人定点加强指导对接,因地制宜完善临时党组织构架,明确工作职责和制度,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接管的临空音乐公园方舱医院里,一样跳动着“红色音符”,而临空音乐公园方舱医院执行院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史生铭则是“红色音符”的“舞动者”。
4月23日,王女士和丈夫邬先生住进了临空音乐公园方舱医院。
“进舱时,我们看了这对夫妻的资料,知道他们是特殊困难家庭,就叮嘱护士平日里多和他们聊聊天,有生活上的困难尽量帮他们解决。”临空音乐公园方舱医院执行院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史生铭介绍,最初,夫妻二人心情低落,再加上丈夫几次核酸检测结果不尽如人意,两人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为此,舱内值班的党员护士就利用空闲时间和王女士夫妻俩聊天,问他们的爱好,聊曾经的工作。渐渐地,王女士和丈夫的脸上有了笑容。
在一次聊天中,护士得知5月12日护士节那天也正好也是王女士的生日。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决定为王女士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这天一早,医务人员们就将为护士们庆祝护士节的小蛋糕、可乐拿到了舱内,并告诉舱内的患者,希望大家一起为王女士庆祝生日。
于是,摆成爱心形状的可乐中间,再摆放上一个个精致可爱的小蛋糕,50多位病友、8位医务人员,大家手中拿着祝福的卡片,一起为王女士唱起了生日歌。在歌声和一声声祝福下,王女士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这只是临空音乐公园方舱医院众多难忘镜头中的一个。
“自4月1日开舱以来,我们14名医护党员和20名舱内患者党员一起,在方舱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冲锋在前。通过党建引领,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和患者生活秩序自治的工作。”史生铭介绍。
在这里,14名医护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凝聚全体医护人员,在12小时内完成“暖心服务包”服务,24小时内搭建网格化管理网络,48小时内完成所有舱内各类制度和流程制定。
“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突击队和病患党员志愿者作用,制定收治病人快通道、入院前暖心清单、打卡式环境清洁、精准诊治绿通道、美小护暖心三问候等五条暖心服务举措,使病人离开大巴车到隔离点内安顿完成,平均用时10分钟。”史生铭介绍。
方舱临时党支部还充分调动舱内病人党员作用,通过“录入信息”“亮明身份”“佩戴标志”和“做志愿者”的方式,让党员患者凝聚舱内群众病人,开展生活秩序自治。在送餐时,他们协助工作人员发放餐食;在做核酸时,他们帮助病人扫码、维护队伍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帮助医护人员查找管理中的不足并上报,协助医院向患者宣传新冠防治的政策,融洽医患、患者之间的关系……
“这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成为了医患之间的‘润滑剂’,成为方舱内患者生活秩序的‘维护者’。”史生铭说,“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帮助我们提升患者满意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下沉支援队:召之即来,善打硬仗
上海战“疫”的关键时刻,在上海市委号召下,数十万党员干部或向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志愿者;或组成突击队,增援防控难度较大的区域。
在长宁,下沉干部们在一线解难分忧,有力提振了抗疫士气、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程家桥街道的市级机关干部,组成了一支12人的“志愿者突击队”,成为社区物资转运的主力军。
4月18日,这支突击队迎来了第一场“战役”——有5批生活物资陆续到达,要全部发放至居民手中。
于是,从下午1点到晚上8点,十几个人一刻不歇,将抵达的物资卸到中转站——上海农展馆,再将物资运送到居民区。
“物资中有很多是生鲜蔬菜,这些物资就一刻不能停留,需要立刻卸货、转运到居民手中。”程家桥街道负责联系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周德师说,“和这十几位下沉干部的第一次配合,就给我吃了‘定心丸’,他们绝对是值得信任。”
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志愿者突击队”一次又一次担当重任。
来自国盛集团的张锋是这支队伍中的“老大哥”,已经年过五旬的他,始终和大家并肩作战;货车一到,车门一开,第一个跳上去的绝对是上海仪电集团“90后”的小伙子陈龙;“突击队”里唯一的女队员是来自市农委的顾小小,原本被安排清点、计数的她,每次都“趁大家不注意”,加入到搬运队伍中;来自上海律师协会的金鹰,身材最为纤弱,但也从来都是不干到最后从来不罢手……
最后的“大考”是5月26日最后一次发放政府物资的日子。
“那天整整来了46辆卡车,突击队的队员们便将一辆辆车带到居民区,再将物资一箱箱搬下来,与居民区书记对接完毕,确保数量完全正确再返回。”周德师说,正是这支突击队,让他们的物资运送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而在“志愿者突击队”成立之前,早在3月31日起,就有一批机关干部参与到程家桥街道各居民区的支援工作中。
长宁区委政法委先后有13名同志在政法委副书记张志军的带领下,参与医疗抗疫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搬运、定期巡逻、接听热线电话等工作;区医保局三位“铿锵玫瑰”——吴颖、孙晶、夏春凤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加入支援抗疫的工作中,在街道协助接听服务热线,做好解释解答工作,对居民的每一条来电都一一做好登记和后续跟进;区体育局3名党员杨俊、徐刚、王中强负责小区的门岗封控工作,协助居民领取放在小区门口的生活物资,为社区居民购买药品。
专项行动队:为居民解决急难愁
在本次疫情之中,新华路街道的“特殊关爱队”和“境外居民服务队”,可谓是为居民们看得到、听得着的“台前卫士”。
“特殊关爱队”由下沉新华路街道的26名市区两级机关干部组成,主要工作是联系关心辖区内独居老人、纯老家庭、失独家庭、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为这些“沉默的少数”协调物资保障、外出就医等事宜。
“特殊关爱队”志愿者卢一新在与东镇居委会的关爱对象联系中,了解到他们存在物资紧缺的问题,几位独居老人因年事已高、不会网购等原因,个性化的食品需求没法得到满足。于是,卢一新与向居委会沟通反映的同时,还为东镇三位需要关爱的老人送上自购的牛奶、鸡蛋、红肠、饼干等物资。
计阿婆因膝关节患病行动不便,再加上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导致其在疫情期间心生悲观。志愿者刘方了解到情况后,就把她作为家中长辈一般,耐心细致地疏导和安慰。建议她在疫情期间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告知她求医问药的途径,为她今后的生活出谋划策......在娓娓道来的家常话中,计阿婆的烦忧得到排解,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志愿者施先之在联系一位透析病人家属时,得知病人需每周3次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由于没有车辆接送,病人只能通过步行或者骑车前往。5公里的路程对于健康人来说尚能坚持,但是对于透析病人非常困难。为此,施先之一边联系居委会,一边联络自己认识的网约车公司,联系对接了符合疫情期间要求的车辆和司机,同时街道也提供了相应用车解决方式,为病人争取了备选方案。
在电话联系过程中,志愿者徐蕾得知人民居委会有一名孕妇在特殊对象关爱名单中。经了解,该孕妇孕期已有34周,希望到生产时能够有车可以将她送到医院。徐蕾将此情况提请居委会和街道解决,但发现由于生育日期无法确定,所以无法向街道志愿者车队提前预约,但是孕妇的用车问题又亟待解决。于是,徐蕾就趁着做“大白”的机会联系到了该小区的块长。块长告诉她,已为孕妇找到了一位热心邻居,在孕妇需要的时候会为她提供及时的帮助。此事圆满解决,徐蕾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关爱组自4月中旬成立以来,建立每日工作报告制度,每天梳理形成党员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特殊关爱对象基本情况、群众诉求推进情况和未办结事项基本情况等工作台帐;建立首联负责制度,从联系困难群体、获知诉求开始,一路跟踪进展情况;建立滚动推进制度,及时分析研判、注重分类推进,在困难解决率较低时注重群体诉求的分析梳理和跟踪处理,在困难解决率较高时注重跟进联系或回访困难群众其他诉求;建立回访机制,对于已经解决的诉求,电话回访困难群体,核实困难解决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目前尚未办结的群众诉求,制定工作清单、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工作建议,继续做好说明沟通和心理疏导,努力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关爱组组长、市委统战部宣传处干部顾剑缨介绍。
疫情期间,“特殊关爱队”先后对街道678名特殊对象开展了“一对一”“地毯式”梳理排摸,推动落实街道、居委会和志愿者三级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群众诉求268条,推动落实解决253条,诉求解决率94.40%。
和“特殊关爱队”的服务对象不同,“境外居民服务队”服务的对象则是外籍居民和港澳台居民。
4月下旬,新华路街道从来自市外办、台盟上海市委等单位下沉的6名同志中成立了市级机关干部支援新华街道境外(外籍、港澳台)居民服务组。
“根据街道提供给我们的330人名单,我们几名组员开始分别与这些境外居民沟通联系,传递街道关心和慰问,帮他们纾困解难。”“境外居民服务队”组长、临时党小组组长李春平介绍,“这些居民来自美国、南非、英国、印度、新加坡、爱尔兰等国家,由于街道保障措施到位,他们基本上都表示没有什么困难。”
为数不多的几个有诉求的外籍居民中,一对爱尔兰母女让李春平印象颇深。
“当我们联系到这对母女时,这位母亲告诉我们因为要在不久后回国,所以早间预约了5月14日的新冠疫苗接种,可因为小区封控,不知道是否还能如期接种。”
得知这对母女的情况和述求后,“境外居民服务队”第一时间将该情况反映到街道和居委会,并迅速有了回复。在5月14日当天,居委会为这对母女开具了“就医证明”,使得两人到达接种点顺利接种了疫苗。
同时,小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自小区核酸核查、物资保供、执勤消杀、医院配药等志愿工作,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作为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同心守“沪”的责任和担当。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在疫情最艰难的日子里
全区广大共产党员
勇为先锋、奉献担当
用一个个奋战的身影诠释初心
用一个个坚实的臂膀书写赤诚
一支支先锋别动队尽锐出战
艰苦奋战,身经百战
携手共筑起守“沪”卫“宁”的红色堡垒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长宁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适龄幼儿家长,2022年长宁区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入园工作开始了!
长宁这些文化场馆开展环境清洁消毒,即将恢复运营!
王岚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情况
社区抗疫的“主心骨”们,衷心谢谢你们的全心付出!
来源:上海长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