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支付机构加入战局,跨境支付市场硝烟四起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监管趋严,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二八分化”现象凸显,如何“求变”突围成为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面对的课题。
近期,记者采访了解到,对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的跨境支付成为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点目标,而中国跨境支付的广阔前景也吸引越来越多境外支付机构加入战局。
境外支付机构蜂拥而至
继5月申请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后,英国跨境支付企业WorldFirst近日又在中国落地了一项特别针对中国客户的跨境支付产品——WorldAccount。
“之所以会在中国不断开拓,除了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机遇,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领域对外资的不断开放。”WorldFirst中国内地和香港区总经理黄伟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18年第7号公告,放开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明确了外资和内资支付机构须遵守相同规定,实现统一的准入标准与监管要求。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收到了World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这让WorldFirst成为第一家申请跨境支付牌照的外资机构。
“公司按照中国央行的要求对系统和流程进行完善,确保其完全符合中国央行的规定,目前仍在等待消息。”黄伟强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与国际接轨,跨国贸易成为新常态,B2B跨境收付款成为新刚需。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7.79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进口12.46万亿元,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面对日益增速的跨境B2B贸易,对于中国出口商来说,如何免除开设离岸银行账户的麻烦,并更省时、省力、安全地收取海外买家的付款以及支付海外供货商,成为他们最为关注的方面。
而看重中国广阔跨境市场潜力的显然不止WorldFirst一家。日前,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宣布自2017年5月全球支付创新(gpi)服务启动以来,中国已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上线该服务。此外,还有17家中资银行已签约加入SWIFTgpi,正在上线的筹备过程中。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约占全球贸易的1/3。SWIFTgpi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提高跨境支付的速度、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来提升代理银行业务的客户体验。”SWIFT亚太及欧非中东区首席执行官何亚伦(AlainRaes)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下一个阶段,SWIFT创建了一个由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泰国的银行组成的工作组,共同探讨是否还能进一步加快支付速度。
境内支付机构力求技术突破
外资支付机构来势汹汹,本土支付机构直面挑战,而且在技术水平上力求更胜一筹。
6月25日,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中国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第一笔汇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宾人格蕾丝(Grace)完成,耗时仅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
此次,AlipayHK与Gcash合作,成为全球首个在跨境汇款全链路使用区块链的电子钱包,并由渣打银行负责日终的资金清算以及外汇兑换。Gcash用户在到账后能即刻消费。跨境汇款也能像境内转账一样实时到账,7×24小时不间断、省钱省事、安全透明,可谓重新定义了“跨境汇款”。
除了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巨头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在纷纷布局跨境支付这一业务领域。6月25日,环迅支付与巴基斯坦哈比银行探讨跨境合作新机遇。此次环迅支付与HBL的携手合作,将服务环迅支付的一批跨境出口电商客户,如Cheezmall等,实现端到端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完成跨境人民币方案。
再比如,连连支付从以往更多地服务于海外金融机构,到2017年3月同时上线了独立运营的跨境收款产品,并在一年的时间内迅速进行产品迭代,以最快的时间实现亚马逊平台在全球6个币种的收款功能。在连连支付总裁朱晓松看来,中国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的布局步伐变得更快,跨境支付市场或许会成为下一个享受政策红利的新蓝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不断借鉴中国经验搭建本土电商市场与支付体系,同时对于中国出口电商而言,也需要更完整的跨境收付款、税费代缴、汇率管理、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乃至精准的当地市场数据辅助与产业链协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