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黄金圈思维来看新加坡文艺片佳作《热带雨》里的禁忌之爱
近日看到友人在社交圈里推荐一部电影,名叫《热带雨》,她的推荐语是,"陈哲艺真的是继李安之后最会拍家庭的导演。"
我不由得被吸引,李安可是奥斯卡上的常客,而陈哲艺又是谁?
原来他是新加坡的新晋导演,2013年首部导演的作品《爸妈不在家》就一举获得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第50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热带雨》是他获奖后阔别六年的第二部作品,慢工出细活,这一次他依旧没有失水准,电影虽然未在中国上映,但已经获得了第3届平遥电影节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热带雨》,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电影里也充满着扑面而来的盛夏气息,讲述了一个令人感觉热烈的情感故事,之所以会热烈,那是因为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教中文的女教师,而男主角是她班里正风华正茂的男学生。
马来西亚籍的女教师阿玲嫁给了一个新加坡中产阶级的家庭,无奈婚后多年却一直没有怀孕,再加上自己所教的科目在学校里并没有受到重视,在这种家庭和事业两头双双失利的情况下,班里那位热爱中文的男学生郭伟伦闯进了她的世界里,给予了她久违的情感滋养,两人开始了短暂而美好的禁忌之恋。
但禁忌之恋一旦暴露在阳光之下,就会融化。就像生活里一旦出现禁区,都会挂上一个"禁止进入"的牌子,防止人类窥视。可是有才华的人却能把它藏匿于繁芜之下,让它变得柔软。在我看来,陈哲艺的这部作品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可是掀开过后,我又觉得电影里那段被现实狠狠抹杀掉的情感发生并非偶然。
所以我想从电影里的角色定位、人物关系的相互交织下所产生的情感纠葛来细细解析这部新加坡文艺作品,与你一起探讨电影里的内核世界。
角色定位:女主角是家庭事业双失利的女教师,她孤立无援;男主角是朝气蓬勃的男学生,他正热血方刚。
阿玲,马来西亚籍,嫁给了新加坡中产家庭的男人,可两人一直都没有小孩,正因为如此遭到了老公的百般冷落。可阿玲依旧在为挽回自己的婚姻做百般努力,她在每天走进教室之前,都会独自一人,在封闭的驾驶座上,熟练地在自己的肚皮上打排卵针,定期到医院做检查,独自一人去做人工受孕手术。
然而就算做了这么多,做完手术后回到家中的她,丈夫却依旧不肯给她一个拥抱,而是冷漠地转身关上了房门,徒留阿玲一人在床上掩面哭泣,那一时刻的阿玲,心里的痛我想一点都不亚于当针头扎进肚皮上的那种痛。
尽管心如死灰,阿玲也没有对丈夫有过多的讨伐,相反却一直在隐忍,也许在她心里,只要丈夫每天有回到家中,那她就身为妻子的身份就还在。在这般遭遇下,阿玲也依旧将全身瘫痪,毫无自理能力的公公照顾得十分好。
好到什么程度?她会像喂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一样,将硬的食物先在自己的嘴里咬烂再喂给他,会手把手地给他擦掉污秽之物,会推着他出去外面吃榴莲。当看到她毫无嫌弃之意地给她公公擦拭屁股的场面,我真的对这位女性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说在传统的思想里,华人女性的婚后生活都会以相夫教子为主,可是她对公公的态度早已超越了媳妇的层面,对待自己的父亲都不过如此。可是这些却唤不醒丈夫的良知,他会在下雨天找借口说要去打高尔夫,然后与约会情人,去陪伴另一个家庭,徒留阿玲在婆家备受冷眼相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阿玲其实一直都是与她脚下的那个家庭格格不入的,说句直白点,更像是家里的帮佣。她也不是真正的阔太,她自己的那份工资除了要时常接济给马来西亚的弟弟之外,还要付家里帮佣的劳务费,这样一来,她自己的钱包早已空空如也。
再加上她也一直没有加入新加坡籍,每当电视新闻上讲到马来西亚的动乱新闻时,她都会转身回到房间打给电话询问家里是否平安,在她的心里,新加坡一直没有给她真正的归属感,异乡终将不是故乡。
那身为中文教师的她呢?在学校的地位有比在家庭的地位略微高那么一点吗?没有。随着新加坡教育体系对中文的愈加不重视,早已将中文列为了可有可无的科目,学生基本以英语作为日常沟通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自然不高,连中文考卷上都不肯写中文名字。
但尽管如此,阿玲也依旧在努力,她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采取了课后留堂补习的方式,试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意识,可就在她出教室到校门口跟弟弟拿榴莲的这会功夫,学生就早已逃走,只剩下还愿意学习的郭伟伦。
至此,阿玲的脸上一直都毫无生气,她像一块干涸的土地,贫瘠无生命力。所以在这种时候,只要稍微有人对她有多一分的关心,就会化成新加坡的热带雨,给予她滋养。
在这样的身份之下,我们很难会去想到这么一位传统的女人怎会纵容自己同学生发生感情,也正因如此,使得后面她与伟伦发生的情感纠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那么能化成阵阵大雨滋养阿玲这片干涸土地的伟伦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郭伟伦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的冰箱空空如也,阿玲从弟弟那里拿来随手放在地上的榴莲就能惹得他不断抬头回望。脚受伤的他只能独自一人去到医院排队拿药,父母未曾出席过他的任何一场武术比赛,他就像风筝,在风的作用下四处飘荡,不知道哪天因为线的断裂而就地搁浅。
在极度缺乏家庭陪伴的情况下,一旦有人对伟伦有多半点关心也极其容易占领了他的情感高低。所以当阿玲贴心地将他从医院送到家里后,他的心开始对阿玲卸下了防备。
热爱武术的他也赋予了这个男生一种血气方刚之气,老师站在窗边那唯美的背影撩动了他的心弦,他对老师产生了情愫,他的爱日渐热烈。
当一起补课的同学都逃走时,他为了不让阿玲回来后,看到一个四下无人的教室,他选择了留了下来;当阿玲的公公去世后回去上课,同学借机嘲讽阿玲时,伟伦就将手中的课本朝同学扔了过去;当手机里偷拍阿玲的照片被校长知道时,他第一句就是向校长解释是同学抢他手机在先。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位少年会做的事情无疑,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少年特有的那种倔强,在他的脑海里,喜欢上了一个人就是要必须要表现出来,就是要为她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能见到她就足以,因为少年的喜欢很简单,也很真诚。
陈哲艺就这么一步步将两位的角色定位确定了下来,一静一动,一温柔一刚强,一隐忍一张扬。
人物交集:一样孤独的两人就像干柴烈火,在雨不停歇的热带国度里,互相碰撞,猛烈燃烧。
新加坡属于热带国家,一到夏季的时候,雨不停歇,电影里的雨亦是如此,一开场就是雨水哗啦啦地流。
阿玲就像这热带国度里毫无用处的干柴,无人问津;而伟伦更像是一团烈火,正在自己的角落里熊熊燃烧。干柴与烈火互相碰撞,必将引爆,而两人引爆的燃点,我觉得可以分为两大点,一是在情感上,二是在身体上。
情感部分:
在电影里最令我惊艳的情节是,阿玲与伟伦在教室里一起吃榴莲的片段。那个夏日傍晚,微风徐徐从窗外吹了进来,窗帘在飘动,两人的心也跟着浮动。
陈哲艺曾在采访时解释过选择榴莲的寓意是因为新加坡当地是没有产榴莲,都是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所以在这层意义上,榴莲代表着禁果,也暗喻着阿玲与伟伦之间的情感线。
师生二人在教室上正欢喜地品尝着这一种水果,双方都在笑,不知是为榴莲的美味所感染,还是被彼此的眼神所感染。这里不言而喻,但观众都知道,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阿玲常常顺道送伟伦回家,伟伦总是缠着阿玲问中文学习上的问题,有次还到了阿玲的家里,看到了原本温婉的老师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冷漠之家。伟伦正是在这时候误闯进了阿玲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而同样是偶然的机会,阿玲将突然鼻血直流的伟伦送到了家中,看到他家里几乎空无一物的冰箱时,她也才真正感受到了伟伦的孤独。所以当伟伦强行靠近阿玲的时候,阿玲诧异之余并没有过多的反抗,我想那一刻,她更像是当做,两个在世界上都寂寥的人的互相慰藉罢了。
身体部分:
当莽撞的少年在电梯里痴痴地望着眼前喜欢的女人时,他顺着自己的心意牵起了她的手,尽管她一再推掉,但最后在靠着一块遮板之下,她还是接受了,同他十指相扣,若不是伟伦的这么一牵,我想她都忘记了被异性牵手的感觉是如何。
我一直相信,男女之间的肢体接触是情感升温的加速器,伟伦在电梯里的这一次勇敢牵手正是这种效果,他的这一举动,彻底地撩动了阿玲的心。
后来在伟伦因为手机被同学夺去后,他十分冲动地将拳头挥向对方,却遭到校长的教育,在受伤后他依旧选择跑去找阿玲,因为那时候他天真地以为,流言蜚语不足以打败他所以为的爱情。
也正因此两人在车上发生了争吵导致阿玲打错了方向盘撞坏了车,过后只能乘坐公车上班,伟伦知道后仍然痴情地跑去跟她坐同一趟车,坐到了她对面,痴痴地望着她,随后又坐到了她的旁边,再次抓住了她的手,阿玲又一次次推开,但最后在少年的紧握之下,还是牵在了一起。
尽管她用文件夹拼命掩盖,尽管文件夹上面写着"礼义廉耻"。
最后两人的一次同框是电影里雨下得最大的时候,也是他们的分手戏,至少对伟伦来说是分手。当他听到阿玲说,"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之后,伟伦的愤怒随即转化为伤心,他冲下了车狂奔在草地上,这时候雨开始下。
他歇斯底里地对阿玲叫喊着,"我只想让我的第一次分手变得更难忘一点,因为我真的心很痛。"那时我真的相信这位男孩的情感,少年的爱情远远比成年人来得炽热。
伟伦的眼泪与雨水融为了一体,阿玲也哭了,两人在雨水的浇淋下相拥,这个拥抱异常珍贵,绝对是他们一生都难忘的时刻。
当用黄金圈思维角度去看禁忌之爱,你会发现,其实它绝非就该被扼杀。
黄金圈思维讲究不要只停留在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是应该要探究问题发生的核心所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放在看待禁忌之爱,也同样适用。
当阿玲最后与丈夫离婚,回到马来西亚,那时候电影里终于出现了阳光,温煦不刺眼,如同阿玲的心境,她终于鼓起了勇气挥别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开始去活出自我,关于她与伟伦的结局,除了两人最后在雨里的那场相拥之外,也没有过多的交代,我想这正是导演的精明之处,他想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才是电影的魅力之处。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另一个魅力之处,就是让我重新审视了禁忌之爱,我觉得电影里的阿玲与伟伦,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了感情,更深层的原因他们各自情感的缺失,这也是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可是当如果我们在现实中也碰上了这种禁忌之爱,我们也要一刀切吗?
我觉得并不是,要抛开表面看内核,禁忌之爱的本质也是爱,何错之有?相反禁忌之爱产生的背后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青少年家庭陪伴的重要性。
伟伦算是属于比较乖巧的那一类孩子,至少在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依旧勤勤恳恳地去练武术,没有成为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可是依旧不能忽略他情感的缺失。其实他爱上阿玲,除了少年时期对异性的兴趣之外,更多的是母爱的缺失。
当伟伦脚受伤,他都自己一个人到医院看病,而外头正下着滂沱大雨,如果那个晚上没有阿玲的相送,他回家的路程想必会异常漫长,因为医院外面正排满了等车的人群。
再加上阿玲的细心,知道他脚受伤会把试卷亲自送到他身边,看到他一直盯着榴莲会邀请他一起吃,为了帮他补习功课直接将他带到了家里,会去看他的武术比赛......
像接送、武术比赛这种生活活动,其实更多的应该是由父母参与,可是伟伦无法拥有,阿玲的进入就是他生活里的一道光,你试想一下,当长期生活在阴暗之处的人,偶然看到阳光投射了进来,会有人忘却这么一种刻苦铭心吗?
然后你再试想下,如果当时这些活动是他父母来参与,那是否他与阿玲的交集会急速减少,如此一来,他的情感也不会迁移到阿玲身上。
2、一味隐忍并非婚姻经营之道。
在公公的葬礼上,阿玲一开始在婆家的人在讨论财产分配问题的时候,她就没有插嘴的权利,因为她没有儿女。这已经是受气的第一步,没想到后来丈夫竟然将情人直接带来,而且毫无避讳。
阿玲在烧纸钱的时候,边哭边将纸钱拼命倒出。那一刻,她的心理防线全然崩塌,原本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唤回丈夫的良知,没想到却对方却全然不屑。所以我觉得很替阿玲不值,她将自己的传统的女性职责看得太重,明明知道丈夫的心早已不在,却还想一直在原谅他。
可是最后离婚的时候,丈夫却极力地要撇清责任。足以见得她之前的隐忍真的是一文不值,丈夫一直在用冷漠倒逼她的退场,她却一直在逃避,到头来也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消耗了自己的情感,败得一塌涂地。
3、以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禁忌之爱。
首先,伟伦作为一个男孩,他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喜欢无关性别,年龄,种族。
然后,阿玲作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妻子,她对自己的妻子身份已经维护得很好,可是丈夫却嗤之以鼻,这时候伟伦对她的爱慕正是她贫瘠情感里的滋养。
这样的两人,如果抛开任何身份,不过是普通的相爱之人而已,不该加以指责。
正如陈哲艺所说,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以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都是独立个体的存在,必将会有千万种情感的产生,不该去扭曲它们。而是更理智,包容的心态去看。
本文由【聊不完的电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