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是谁?让西方国家说出: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必看一个人

20世纪20年代的一天北京六国饭店的门外排着长长的队,排队的人大多数是一些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他们要去听一位中国人用英语演讲关于中国人的精神。那个时候中国人的演讲都是免费入场的而这位的演讲门票票价是两元而且一票难求。当时去听京剧名角梅兰芳的戏票价也就是一元两角。这么牛的人是哪一位呢?他就是在清末民初被国人称为文化怪杰在西方被视为圣人的辜鸿铭。当时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辜鸿铭当时有多火。印度诗人泰戈尔,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等都到他家登门拜访。俄国皇储赠给他搂着皇冠的金表,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自称是东西南北人,他的一生非常的传奇。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可谓是学贯中西。

是谁?让西方国家说出: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必看一个人


生在南洋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英属南洋槟榔屿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父亲是这个橡胶园的总管,福建人。说着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也能讲英语和马来语。母亲是葡萄牙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所以辜鸿铭是一个中葡混血儿。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的家庭里,他在语言和文字方面有着独特的天分。而且这个橡胶园的主人波朗先生非常喜欢辜鸿铭。他没有子女就把辜鸿铭收为义子,从小就让他阅读莎士比亚、歌德、培根、米尔顿等人的著作。

学在西洋

学在西洋。十岁的时候带他到英国学习。临行之前父亲告诫他说:不管你走到哪儿,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你可都不要忘了你是个中国人。辜鸿铭的语言学习从弥尔顿的《失乐园》开始,他只用了一个月就背得滚瓜烂熟。在他还不懂得德语的时候他就像念咒一样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把《浮士德》背熟了。他读了莎士比亚的37本戏剧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读莎翁大喜大悲、大是大非、妙笔生花、兴奋不已,但就是让人感到太过热闹,少了一份深沉。大部分人可能觉得掌握一门外语就挺费劲的了。但是辜鸿铭留学十四年竟然精通了英、法、德、拉丁文、希腊文等9种语言。先后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震惊了整个西方学界。辜鸿铭不仅学到西方的文化瑰宝,他也了解到了当时西方的问题。让他非常震惊的是当时一些欧洲的著名人物对中国的儒家文化都表示由衷的赞赏,认为中国文化是医治西方弊病的良药。比如,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向欧洲社会发出忠告说:我们目前处于道德沦落难以自拔的境况。我认为必须请中国派遣人员来指导我们关于神学的目的和时间。法国戴文豪伏尔泰曾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些西方文化精英成了辜鸿铭了解和认同母国文明的精神食粮,并由此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一生。

是谁?让西方国家说出: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必看一个人


婚在东洋

辜鸿铭的妻子是一个裹着小脚性格腼腆温顺知书达理的传统中国女性,名叫淑姑。辜鸿铭对他是一见钟情,而且终身不负。辜鸿铭还娶了一个日本小妾,叫吉田贞子。

是谁?让西方国家说出: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必看一个人

晚年辜鸿铭和妻子


仕在北洋

那什么仕在北洋呢?1880年24岁的辜鸿铭学成归来后到新加坡辅政司任职。第二年他巧遇了晚清外交官、大学者马建忠。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经过了三天的长谈之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了辜鸿铭的强烈的兴趣和心灵共鸣。他当即辞职开始闭门攻读中国书籍沿袭中华文化。可以说这次的会见让儒家学说仁义之道成为辜鸿铭持守终生的定见。1885年回到中国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外文秘书,在这个期间他把张之洞珍藏的中国文化典籍全都背了下来。当中国被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尖船利炮轰开大门之后,很多急于寻找救国出路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有病乱投医,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甚至全盘西方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消亡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这种崇洋之风让辜鸿铭是痛心疾首、满腔的忧虑。他认为:儒学的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势竞争中出现的冷酷和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好是拯救世界的良方。所以在当时崇洋媚外的大背景下,辜鸿铭是反其道而行之坚决地向国外输出中国的文化。在北大教书的时候辜鸿铭依旧是梳着小辫子,穿着马褂他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们是哄堂大笑。但是辜鸿铭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之后狂傲的北大学生是一片的静默。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那些年辜鸿铭把儒家经典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翻译成英文和德文介绍给世界,在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底气不足的中国人打气,教他们不要妄自菲薄。辜鸿铭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能够教化世界人民是世界的希望。1915年辜鸿铭用英文发表了《中国人的精神》,中文名《春秋大义》来表达他的意志。当时这本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大学里有辜鸿铭研究会,民间也有不少辜鸿铭俱乐部。这本书让身欧洲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充满了向往。在当时欧洲正逢一战炮火之中,辜鸿铭指出:这场战争的道德根源就在于不讲礼仪而崇信强权。所以他把中国人的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讲述给了欧洲,这正是他《春秋大义》要展示给西方的精神。在人们纷纷外求想用全盘西化这个灵丹妙药来救国的时候,辜鸿铭告诉人们中华文化才是国人的希望。他说: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不是他建造的城市是如何的宏伟,建筑是如何的华丽道路是如何的通达,不是他制造的家具是如何的典雅舒适,仪器、工具或者是设备是如何的巧妙实用,甚至也跟它创造的制度、艺术和科学无关。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应该探求的是人性的类型,也就是这种文明产生了什么类型的男人和女人。

是谁?让西方国家说出: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必看一个人


辜鸿铭描述说: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他强调说,这不是温顺和懦弱而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者是真正人类智慧的温良。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者是人类之爱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的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辜鸿铭的表达有没有让我们从记忆深处寻找到那个曾经的中国和曾经的中国人呢?今天当经过一百多年狂风暴雨式的吹折和扭曲之后,我们很多人已经很难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了,我们近乎失掉了自己民族的根脉。当把仇恨别的国家当作爱国,把国际歌当做精神力量的时候,百年前那位文坛怪杰辜鸿铭的声音您听到了吗?纵观郭红明的一生,从当初的西学造诣到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捍卫者,都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热爱。这让他能在乱世当中处变不惊地清醒了看世界,他在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坦然和孤勇中写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上一篇新闻

1987年的流行歌曲

下一篇新闻

“一带一路”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