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寻祖溯源之安溪杨姓

溯源

寻祖溯源之安溪杨姓

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一是以国为氏。据有关姓氏书籍记载,西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为杨(今山西洪桐县东南)侯。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尚父的子孙遂以国为氏,姓杨。二是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的后裔晋武公,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伯侨后代中有叔向者,是当时著名的贤臣,任晋国太傅,受封于杨氏邑,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以食邑为氏,称杨氏。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之乱后,杨食我的后裔南逃至华山仙谷中,并落籍为弘农华阴人,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等人、唐代杨贵妃家族、宋代的杨家将等,相传都出自弘农华阴。因此,这支杨姓经历不同时期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最大的支派,约占全国杨姓90%,称望出“弘农”。

杨姓的堂号有“四知”和“栖霞”等。杨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6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

入闽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杨氏迁入福建,始于晋末,至唐末主要有三次: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板荡,有杨氏自中原入闽;二是唐总章二年(669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其后裔散居闽台等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唐光启年间(885~887年),时有被誉为关西夫子的东汉太尉杨震之裔、河南光州固始县传庆乡海下里人杨明朱〔咸通十年(869年)进士,官至吏部少卿〕因避祸,同祖父安隐(号)、父逸隐(号)3人与杨肃及行营兵马使詹缵亦随同入闽,初居建宁。王审知称闽王后,杨詹两族举家又投泉州南唐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择仙游赵竹山下隐居,安隐卒葬仙游庐中。闽国亡(945年)后,杨肃迁居南安高美(今官桥镇塘上村),肇基南安高美西霞杨氏。

此外,唐初弘农华阴杨齐宣,以谏议大夫贬为建安令,任满欲返恰因刘展作乱,江淮交通阻碍,而留居浦城,裔有宋诗人杨亿,明相杨荣。唐时还有杨文道由江南繁昌城东安平里入闽。闽国时代还有中原人士杨沂(唐相杨涉从弟)、杨承休、杨赞图事闽落籍。

肇安

寻祖溯源之安溪杨姓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邀詹敦仁当属官,詹敦仁力辞不获,于是求监小溪场,杨明朱与父逸隐,会同张乾甫、倪廷茂、林秉坤、郑宗颖、萧茂道、姚文彬、徐正一、侯永乾等相邀与詹敦仁一同入小溪场。清溪(今安溪)置县后的保大十四年(956年),詹敦仁去官归隐卓卿,杨明朱亦携眷徙居新溪里赤岭头巾石(今官桥镇五里埔)。杨明朱有两子,长子杨进居,次子杨进廉。不久,杨明朱卒,两子不睦,长子杨进居留官桥肇基;次子杨进廉迁居崇信里三洋(今芦田镇三洋村)开基。

杨进廉单传六代,至十一世才有兄弟,长杨光盛、次杨光华。杨光华居三洋繁衍。杨光盛带子杨曰著、杨曰益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迁漳州龙溪县二十五都渔樵南溪里居住,繁衍茂盛。后杨光盛的长子杨曰著又迁居华安枫林,其次子杨兴德再迁回安溪龙涓里坝北(今龙涓乡培福村),为培福开基始祖;杨光盛的次子杨曰益亦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复迁回安溪县龙涓里眉西埔兜(今龙涓乡宝都村)居住,为宝都开基始祖。

杨进廉之裔一支徙居南安园中(溪尾)。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其后裔杨厚助复迁入安溪县崇善里(今蓬莱镇),建祠于溪美。

此外,杨文道迁入清溪县上卿(今安溪县尚卿)隐居,年代不详。越数世至杨宋大徙迁金谷镇洋内村水磨兜定居,十八世杨志复移居感化里横山(今湖头镇横山村),杨志循住上卿,杨志德定居兴二里水磨兜(今金谷镇洋内村)。

繁衍及外迁

1. 芦田三洋杨氏

杨进廉迁居崇信里三洋(今芦田镇三洋村)开基后,立曾祖父杨安隐为一世,辈序自立四世。十一世祖杨光华。十三世杨允恭移居湖头。十七世杨恭英育三子,长子杨思育(十八世)迁居尚卿乡园德,次子杨思明、三子杨思义居三洋,自分前、后两派,杨思义为前派,杨思明为后派。

二十世杨进发移居金谷镇元口小溪;杨应良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移居还集(今长坑乡云集村)。

二十五世杨元厚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支分西坪赤水三垵。二十五世杨孔阴支分长坑山格水口,杨孔阴之孙杨会吾于明末由水口再分迁感德里左槐(今感德镇槐扬村)。二十五世杨春迁居蓝田乡九磜吴山寨。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三十四世杨尔高迁入崇善里芹山(今蓬莱镇中芹村)。一支于明朝迁入湖头镇横山村。后裔还分布于芦田镇朝阳、内寮、红村、芦田、西山等村,其中朝阳村杨氏一支于明末清初迁居感德镇洪佑村大荣。

此外,三洋杨氏还分族于剑斗镇云溪村、龙涓乡山坛村、魁斗镇黄山村、城厢镇霞宝村等地。

与此同时,芦田乡三洋杨氏后裔还分迁华安县枫林、长泰县后庵、福清县渔溪南樵、浙江、江西及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十六世杨则盛、盛德移居同安岭头;十九世杨孤儿移居长泰;二十一世杨辉迁居同安淡竹溪。二十三世贵德派下玑、显、朝祖三代及二十四世杨宦安移居南安英内;二十五世杨邦伦迁徙浙江苍南。二十六世杨贵嗣移居泉州。后世移居台湾的有杨士藜、杨长恺、杨天浩、杨宗衍、杨世祖、杨乾四、杨士知、杨祈誉、杨祈河、杨天兴等多人。

蓝田乡九磜二十七世杨腾才、杨腾再及二十八世杨志魁、杨志添迁居江西,三十二世杨士哉、杨士能及三十三世杨文评迁居台湾,三十四世4人迁居沙县。

西坪镇赤水村杨锦河、杨锦甘分别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举家迁居台湾。

2. 蓬莱镇区杨氏

包括蓬莱镇岭东村、岭南村、美滨村杨氏,属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厚助。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岭东村埔顶杨远迁居蓬莱镇福山村。后裔迁居参内。蓬莱杨氏八世孙杨日森(字华阳)于清代迁居浙江省苍南,传裔孙2万余人。后裔迁居台湾,繁衍2000多人;移居东南亚,传衍2000多人。

3. 龙涓宝都杨氏

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曰益。后裔迁居凤城等地。此外,龙涓乡宝都二十八世杨开沃等六兄弟迁居浙江常山,二十九世杨耍及三十世杨尔恕三兄弟迁江西。

4. 龙涓培北杨氏

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兴德。后裔迁居凤城等地。

5. 尚卿园德杨氏

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思育,后裔分居百福、山后、翁后、中保等。

6. 蓬莱中芹杨氏

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尔高,后裔迁居魁斗镇翁后村。魁斗镇翁后场二十九世杨懋进迁居同安,现繁衍后裔2000多人。

7. 感德槐扬杨氏

杨明朱派下,杨进廉之裔,一世祖杨会吾。

8. 湖头汤头杨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杨文道之裔、二十四世杨元玖(号双鲤)由金谷洋内村水磨兜移居湖头镇汤内村锣头山。二十九世杨承烈于清康熙间,杨廷再、杨廷泗于清乾隆间迁台湾,在台北市繁衍3000多人。

宗祠

1. 蓬莱杨氏德阳祖宇

系蓬莱岭东、岭南杨氏宗祠。始建不详,最近一次重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6平方米。楹联:“德泽遍桑梓,祖宇山川皆毓秀;阳光照闾里,金枝兰桂总呈华”、“祖宇更新,美奂美仑,发南州光梓里;门闾高大,爰居爰外,绳祖武裕后昆”、“四知垂德,幽夜无私廉太守;百世流芳,忠疏直诤震关西”。

2. 尚卿杨氏福狮祖宇

位于尚卿乡园德村外窟西北山麓。始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历代多次修葺。宇坐西向东,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十间,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楹联:“福泽儿孙怀祖德;狮山兰桂缅宗功”、“肇基三洋,福地灵钟毓秀;兴传完竹,禄疆通晓道义”、“关西衍派,叨颂却金遗训;完竹裔孙,缅思保驾精忠”等。

3. 龙涓宝都杨氏大宗祠

位于龙涓乡宝都村。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杨曰益第十二世孙杨元吉、杨元昭兄弟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杨浑执事重建,杉木结构。民国29年(1940年)重修。1988年重建,改砖石结构。祠坐西朝东,二进大厝,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楹联:“东汉关西夫子派;南唐吏部少卿家”、“湄水接南溪长流祖泽;华阴森竹树蕃衍孙支”、“南唐播迁开不朽之绪业;有宋肇迹重无疆丕基”等。

4. 感德槐扬杨氏金钩祖祠

位于感德镇槐扬村东北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几经修葺。祠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燕尾脊,二进十间,建筑面积约259平方米。楹联:“金龙后峙流芳远;钩凤前迎世泽长”、“洋水分支流长源远;槐山聚族祖德宗功”、“金山抱案蒸尝酬祖德;钩水环堂昭穆序人伦”等。

5. 西坪赤水山梓美杨氏祖祠

位于西坪镇赤水村。始建于明,2000年重修。楹联:“赤水兴波联芹水;宝山呈瑞映银山。”

人物传

杨 汉 烈

杨汉烈(1884-1940年),又名取,字克忠,安溪芦田三洋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救父被豪族诬为匪,报官缉捕。他不甘被擒,与同伴杨学良等截杀官差,落草为寇。

民国初年,杨汉烈率队到同安投靠革命党,被任命为兵工团第三营营长。民国7年(1918年),民军兴起,汉烈于是年秋任闽南护法军团长,后改任第六团团长。民国11年(1922年)任东路讨贼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民国15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汉烈与闽南各部民军为内应。翌年他率部到福州接受改编,被编为“新编第一军第一师第二旅”,任旅长。民国25年(1936年),杨汉烈被闽南绥署主任蒋鼎文委任为少将参议。

杨 学 良

杨学良(1884-1925年),名状,字克义,安溪芦田三洋人。为救杨汉烈之父,被豪族诬为匪,报官缉捕。他与同伴杨汉烈等截杀官差,落草为寇,尊汉烈为连长,自称排长。民国11年(1922年),被任命为东路讨贼军暂编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属杨汉烈部。民国12年(1923年),与杨汉烈不和,别树一帜,入据漳平,收编当地民军,势力扩张至龙岩边境,自称龙漳联防总指挥,下设3个团,占据漳平全县,跨安溪、华安、龙岩三县,拥众6000人。民国13年(1924年),学良还率陈国辉部。

民国14年(1925年)11月,杨学良被杨汉烈部下、独立团团长杨国标诱杀于安溪县府后堂。

历代科举及第名录

1. 宋进士

杨景升 杨 震

2. 明清举人

杨贤德 杨辉文 杨之惟

非科第出身仕外职官

(七品以上)名录

杨 潢 湖广九溪参将

杨翥凤 延平府知府

来源:安溪史志

上一篇新闻

速看!安溪2020年秋季城区小学一年级、初中招生方案出炉

下一篇新闻

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