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明星的女间谍,有可能偷到“突袭珍珠港”的情报吗?
近日上映的电影《兰心大剧院》中,巩俐饰演了一位神秘又迷人的女演员——于堇。
剧情是这样的,1941年12月1日,珍珠港事件前夕。明星于堇多年后突然返回上海,有人猜测她是为了出演新剧,有人觉得她是为了营救被捕前夫倪则仁。只有盟军间谍组织的人知道,这个女人是受他们派遣,为获取日军重要情报而重新归来。
行动中的于堇。来源/电影《兰心大剧院》截图
于堇的目标情报源是日本情报官古谷三郎。电影没有交代古谷三郎的具体身份,他来到上海的目的是给同事更新密码本,所以他应该是一名日本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且级别不低,但应该也不会太高。
于堇和古谷三郎已逝的爱妻长得非常像,所以盟军情报组织负责人弗雷德里克,也就是于堇的养父,派于堇扮成其妻子,命她想方设法套取日军的具体行动计划。虽然过程波折,但于堇还是成功获得了关键情报。
两人第一次在华懋饭店相遇,古谷三郎就注意到了这个和爱妻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来源/电影《兰心大剧院》截图
戏剧性的是,这个由盟军派出的间谍在完成任务后,并没有如实报告情报内容。于堇出于个人原因,最终将绝密的“夏威夷”上报为“新加坡”。美军也因此以为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南洋,所以没有做任何有效应对。1天后,珍珠港遇袭。不久,日军进驻租界,上海成为“孤岛”。
在《兰心大剧院》的世界里,一个女人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走向。观众会想:如果于堇对弗雷德里克说出了正确的情报,是否可以直接为美国免去珍珠港一难呢?在剧情的逻辑里的确可以这么推断,于堇以“她”者身份触发了蝴蝶效应。
盟军间谍组织的弗雷德里克和索尔。来源/电影《兰心大剧院》海报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个身为间谍的上海女演员可能获取到突袭珍珠港这么机密的情报吗?一个日本情报官出的纰漏有可能改变两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命运吗?
于堇的身份与上海租界
首先,于堇以引人注目的演员身份穿梭于上海,这个人物设定是有利于间谍工作的。
1937年11月,上海被日军占领,英法租界被日本侵略者包围,但租界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租界内歌舞升平,各色人士来来往往,这些社会角色的多国籍和复杂性,使得间谍在工作时获得了很好的“掩体”。同时,1941年以前,日本士兵并不能进入英法租界,这也促成了租界内情报人员的流动。
1941年前后的上海街头。来源/网络
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本身为交通枢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在这样一个人流量巨大、人口稠密的大都市,间谍活动也拥有先天优越的土壤。
于堇执行任务的地点在上海法租界,她入住的华懋饭店内部设有盟军的情报机构,酒店经理索尔是她的接头人。在那时的上海,一个引人注目的演员反而有更合理的存在空间。所以,从人物设定看,于堇以女演员的身份获取重要情报,是合理且有可能成功的。
刚下船的大明星于堇。来源/电影《兰心大剧院》截图
古谷三郎能掌握多少情报
既然女演员的身份合理,那么接下来就要考查一下她获取情报的对象是否合理。
《兰心大剧院》有一个重要的剧情前提:古谷三郎确实告诉了于堇与日军偷袭珍珠港有关的情报。那么,古谷三郎作为日军情报官,真的可以了解到珍珠港情报吗?
古谷三郎。来源/电影《兰心大剧院》海报
先看日本的情报机构。日本情报机构起于明治维新时期,维新人士山县有朋对欧美诸国的军事制度进行考察后,决定建立新的军事领导体制和近代作战指挥体制。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成立,1893年,海军军令部成立。
其中,陆军参谋本部第二局是日本军事情报机构,设有俄法意德课、美英课、中国课、谋略课。谋略课的任务包括派遣间谍、收买特务、造谣煽动、挑拨离间、绑架暗杀、制造分裂等等。海军军令部第三局负责情报工作,主要业务是详细研究外国军事体制、航线地理政志,以及调查外国情报。
此外,日本情报机构还发展出颇有特色的民间秘密社团,利用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中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进行情报工作。
明治时期的日本新式陆军。来源/网络
二战时,日本基本延续了明治时代的情报体制,它由三部分组成:军事情报机构、政府情报机构和民间情报机构。其中,军事情报机构占主要地位。虽然各机构会有某些合作机会,但总体而言,这些合作仅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层面,整个日本情报系统没有实现情报资料的共享。
那么,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情报人员都在干嘛呢?他们忙着获取美军的各种情报,也不断加密自己的情报系统。当年,日军为获取第一手情报资料,先后派遣200多名间谍对珍珠港的美军飞机、舰艇和防御设施进行全方位调查,每天报告一次。
同时,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引进了美国、荷兰、德国和瑞典的密码机,并将其改装成“紫密机”(紫色密码是日本二战时使用的密码,所使用的紫色密码机也被称为97式拉丁文印字机),甚至还直接派特高课海军军官潜入美领馆获取美国密码机照片。在美国情报机构以“魔术”(美国对日本通信情报密码的截收、分析和翻译的过程被称为“魔术”)破译了日本外交密码后,日本情报机构在德国的警告下采取措施,凡是与突袭珍珠港计划有关的信息,几乎全部以人工传递的方式送出,尽可能不经过无线电。为了确保突袭成功,日本情报机构还在1941年的5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连续三次更换通讯信号。
日军二战时使用过的密码本。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古谷三郎作为日本情报官,他扮演着为同事提供新密码本的情报工程师角色。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古谷三郎到底掌握了多少情报,而是古谷三郎掌握的情报根本不是自己国家的军事行动,而应是国外的各种信息。像计划偷袭珍珠港这种事,应该是其他国家的间谍才要知道的(虽然大家都在事后才知道)。
也就是说,情报官一般不会明确地知道自己国家军队行动的高级机密。从日本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是收集外国情报交回本国。更别说代号为“Z”的珍珠港计划,只有山本五十六等最高级的几位军官知晓。一众参与偷袭的日本官兵直至出发时,也并不知道自己在执行什么任务。12月上旬,日军的舰队都在路上了,日本外交部也没有收到详细的行动计划。
参与珍珠港计划的日本战舰。来源/论文《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1941年12月2日,珍珠港突袭的5天前,航行在太平洋上的日本舰队收到了一条来自总部的编码信息:“Niitaka Yama Nobore 1208”(攀登新高山1208),内部意思是12月8日执行突袭夏威夷作战计划。
二战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来源/论文《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就算这条密电被盟军及时截获,女演员也成功地从日本情报官口中得知了“夏威夷”的代码是什么,也无法促使美军及时作出应对。一个原因是,这个情报没头没尾:不知道时间,不知道打法,只知道地点是夏威夷,所以作出回应比较困难;另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事实是,当时的美军根本不是缺情报,而是情报太多了。
美军独缺于堇的情报?
《兰心大剧院》中,由于于堇情报误传而导致的珍珠港遇袭这一剧情,其实还有一个前提认知:如果于堇传递了正确情报,美军就能凭借这一情报而提前准备。
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美军应该是缺一条关键性情报,否则珍珠港的历史将被改写。但是,当时的日军其实并非做到了对珍珠港偷袭的绝对保密,美军也没有处于“闭眼玩家”的状态。
从情报的获取上看,当年的美国、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其实一直奋斗在对日情报工作一线。
以中国为例。曾由国民党军统设立、后分家出去的军委会技术研究室成功破译过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密电,主任专员池步洲早在1941年5月就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破译后发现内容是: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舰名;停泊的位置;进、出港的时间;珍珠港内美军休息的时间和规律(答复是“星期天”);夏威夷气候情况等。
池步洲与妻子。来源/网络
经过后续密切关注,池步洲通过破译日军多次无线电内容,推测出日本对美国的进攻地点可能在珍珠港,时间可能是星期天;后又知日本正秘密通知在美日籍公民撤侨。由于事关重大,国民党情报机构层层上报,最终将情报送到了蒋介石的侍从室。可是在侍从室将后续情报一并交给美国大使高斯时,美方却说:“美日谈判已陷入僵局,国务院已知道日本撤侨计划,美国也准备同时撤侨。”
他们并没有往突袭的方向想。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克莱伦斯·高斯。来源/网络
另一边,中国共产党也在密切关注日本的战略动向,时任中央情报部第二调查局局长潘汉年派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刺探日军情报。中西功当时的“官方”身份是日本“南满铁道重工业株式会社”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掌握着日本在上海的派出机构和两个满铁附属单位——“时事调查研究室”与“特别调查班”。他认识日本高层管事,可以利用工作之便进出日本档案馆。
1941年7月,中西功代表满铁赴东京参加“支那抗战力量调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他与尾崎秀实联系,获知7月2日的日本御前会议已确定准备南进。回国后,中西功立即向中国共产党作了汇报。后来,为了确证日军南进的具体时间,中西功再次来到东京进行探查。
1941年,中西功与家人。来源/网络
这趟东京之旅收获非凡。中西功听到军需被服厂看门的大爷说,厂子从做棉衣改做短裤了;他遇到了一个叫佐藤葵二的记者,询问中国台湾情况,佐藤毫无防备地说:“在等待谈判结果。内部消息说,谈判成功无望,最后期限定在月底,到11月30日……”
得到消息后,中西功立刻返回上海,查阅了满铁资料室中的机要文件,发现在《帝国陆军作战纲要》中写着:“对南方,以11月底为限,加强对英美战争准备……”他仔细一想,这就说明日本很有可能在西半球的12月7日,也就是美国人的周末攻打美国。中西功马上将消息传递给了上线吴成方,后者又向潘汉年报告。潘汉年将情报报告中央的同时也通报给了国民党军统潜伏的情报组织“21号”。
潘汉年。来源/网络
后来的事情和池步洲的上报结果类似,美国人没有很重视这些情报。
纵观全局,当年有着先进情报系统的英国也在协助美国做对日情报工作,美国自己也在密切关注日军动向,所以美军不缺情报。
那么,为什么珍珠港还是遭到了日军突袭?
垃圾桶里的关键情报
作为一名间谍,于堇顺利完成任务,并牺牲在日寇的枪口下。但是,他们这些间谍获取的看起来相当重要的情报,如果要从他们手中走到美国决策者的视野中,还是要费一些功夫的。
情报的功能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预防对手突袭。二战期间,突袭屡见不鲜,其中尤以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和珍珠港事件为甚。1941年12月22日,珍珠港遇袭半个月后,美国国会成立罗伯茨委员会,对珍珠港事件进行了调查。21年后,美国兰德公司的罗伯塔·沃尔斯泰特出版了《珍珠港:决策与预警》,指出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情报机构其实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情报资料,足以预料到日军对珍珠港的袭击。但是人的判断,往往不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在当年美国获得的情报中,有相当多指向不同事实的信息,真正包含日军战略意图的信息被淹没在“噪音”之中。另一方面,由于美军“魔术情报”的失密,罗斯福读到的通过“魔术”手段破译的情报已经被“注水”了。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来源/网络
1941年下半年,美国通过“魔术”获取的日本情报足足有217份,但是这些情报都只反映了美日会谈的一般情况。通过这些情报,美国政府了解了日本关于下一步谈判的决定和打算,即如果日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其将对美国采取强烈行动。但是没有任何一份情报涉及日本政府的机密决策。
通过这些注水情报,罗斯福对日美关系的前景做出了错误预判。1941年11月,当情报再次送到罗斯福手中时,他们坚定地推测:一旦日美开战,“日本会马上袭击滇缅公路、泰国、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
1941年10月30日的珍珠港全貌。来源/论文《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出于对“魔术情报”的极度信任,大家想当然地排除了手中隐含着真正线索的情报,坚信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
于是,在日本进攻珍珠港的前几个小时,整个珍珠港还在梦里,周末的欢愉尚未散去,谁也不知道日本的飞机已经准备抛下炸弹了。美国士兵看到日军飞机后,还以为是自己的飞机在演习,扬言要向上司报告飞机的俯冲行为违反了飞行员纪律,应记过处分。而在那一天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整个美国都被惊醒了。
回到几天前,美国陆军情报人员其实在白宫的废纸篓里看到过被截获的密电。如果电影照进现实,没准这就是于堇错报的那份写着“新加坡”的“重要”情报。
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日8:00前后,日本飞行员拍摄的照片,远处是卡姆机场升起的白色烟雾,中间的灰色烟雾是正在沉没的“海伦娜”号,左下空投鱼雷溅起的水纹也清晰可见。来源/论文《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所以,女演员有可能偷到“珍珠港计划”的情报吗?只能说,电影有电影的艺术,历史有历史的偶然。
参考文献:
[1]高金虎. 中西情报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情报研究丛书, 201708.372.
[2]潘金宽,邹昊.珍珠港战役日军如何实施“先制”作战[J].舰载武器,2003(05):49-52.
[3]崔利波.从珍珠港事件看美日情报工作[J].日本研究,1988(04):60-64.
[4]高金虎.作为一门学科的国家安全情报学[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1):1-9.
[5]李安华.珍珠港事件的“魔术”背景[J].军事历史,2001(04):61-64.
[6]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上)[J].坦克装甲车辆,2020(06):65-71.
[7]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是谁破译的[N]. 北京日报,2004-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