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在黑白照片上色中,人物是最难的一种,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人物面容的肤色包含多个层次,色感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不太一样。风景的颜色和层次可以多变,有各种的选择,画出来都可以很漂亮,但人物的肤色不行,一旦画不好,马上就露馅。因此,能够为人物成功上色的画师,必然受过多年肖像画技法的训练,能够画出肤色红润自然的容貌。画师上色时,必须用数位笔细描,觉得不行时,还要涂去再画一次,因此,一个好的人物上色背后,几乎是一个杰出的专业画家,一般的画师恐怕无法有此技能。画师的能力在上色人物肖像时,高下立判。

以下举第一个例子说明,[图01]是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著名的知识分子。这张照片是1930年代初,蔡元培先生在南京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所摄。[图02]是蔡元培先生肖像的上色图,这张图是我们的一流的画师徐丹寒先生所绘,如果不清楚细节的读者可能不知道,光是细描脸部就花了一天的时间。为了要确保上色的准确度,他还同时拿经典西洋肖像油画作为参考,确定脸部细微的多层次色彩。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看看网上其他类似的上色图,只要把人物脸部的肤色做比较,立刻就会感受到这张图在细部上费尽了工夫。

这里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图03]是著名知识分子郭沫若先生的黑白老照片,郭先生一如那个时代的文人,多才多艺,身兼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贯穿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代,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张黑白照摄于民国时代,容貌祥和,反映郭先生做为文人的亲切感。[图04]是郭若沫先生的上色图,由于黑白照本身画质清晰,连皱纹都清楚可见,这为上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尽管如此,画师还是要把黑白照片的优势转为彩色的魅力,因此仍然斟酌再三,使用多种颜色,包括用轻微的绿色压在脸庞边,以更容易表现肤色的红润度,让几种颜色重叠后,不但不突兀矛盾,反而自然协调,这是高难度的工作,但徐丹寒先生做得很出色。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1_蔡元培黑白肖像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2_蔡元培彩色肖像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3_郭若沫黑白肖像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4_郭若沫彩色肖像图

[图05]是著名民国小说家林语堂先生的黑白照,也是摄于民国时代。林语堂先生英文造诣高超,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林语堂先生用英文撰写了《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吾国与吾民》)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林语堂先生人如其文,有一种优雅的文人气质,他后来去了美国、新加坡,最后到了台湾,是第一个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图06]是林语堂先生的上色图,画师所面临的挑战一如前面两张,除了要让林语堂的面色饱满红润以外,还要表现出他温和优雅的气质,毕竟在动荡的大时代中,他是少数提倡生活美学的知识分子,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也不是徐志摩式的炽热男女情爱,却像一曲耐听的老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流过人们的心坎,隽永动人。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5_林语堂黑白肖像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6_林语堂彩色肖像图

下一位的是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先生的黑白照[图07],徐悲鸿在近代美术史的地位非常高,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早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回国后出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又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徐悲鸿先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用西方油画的技巧创作中国的历史题材,他也擅长中国水墨,尤其是画马。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即过世。尽管徐悲鸿在中央美院的时间很短,但他的美术地位,使得今天的美院学生仍然称他为「老校长」。[图08]是徐悲鸿先生的上色图,摄于1930年代的南京,那是一个中国人奋起的时代,显示在中国知识分子脸上的,自然是红润、坚毅和充满希望的神情。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7_徐悲鸿黑白肖像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8_徐悲鸿彩色肖像图

看了上面四位民国文人的肖像图,最后我们把时间推到更前面的晚清时代,[图09]是约翰‧汤姆逊的黑白摄影作品,内容是同治年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照片。左至右为沈桂芬、董恂和毛昶熙,这三位为前后任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末强运动中所设立,是当时最高的外交事务机构。在这之前,清廷对外关系是传统的朝贡藩属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了设置现代外交机构的需要,才成立了这个单位。[图10]是这张照片的上色图,由于照片里有三个人物,同时还有北京宫殿的背景,因此画师除了呈现人物的特色外,还要把北京宫殿的华丽感表现出来。就人物的面容而言,它无法像前面四张那样具有特写的细致,而且毛昶熙的面部原本就有较大的阴暗面,画师不能够更改黑白色阴暗的深浅,否则会出现如同版画色块般的不自然。至于服饰,由于他们并不是穿官服,没有大量花纹和色彩必须一笔一笔地细描,只需要推断当时便服的主要颜色,就可完成服装的上色工作。比起约翰‧汤姆逊的黑白原作,这张上色图更彰显了晚清时代朝廷大官以及衙门建筑的风貌。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9_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黑白图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10_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彩色图

黑白照片上色可以重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鲜明记忆,这次我就用中国历史人物作为上色主题,让所有读者透过我们熟悉的先人,温习我们熟悉的历史,从而更拉近了我们的情感。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谈到上色的价值时,我经常提到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建筑、服装、美食等领域,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像中国、日本、东南亚、西洋的传统建筑和服饰,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代表民族性的特点,可是在黑白照片中所有民族的建筑和服饰都是一个颜色,无法反映真相,无论是美术或是文献的。因此,上色工作不只是漂亮而已,而是恢复建筑和服饰的真实面貌,这个过程必须讲求科学根据,不能凭空想像,它本身就是一门学科。

这次我们就用服饰做为主题,时代背景一样从晚清到民国,[图01][图02]是两江总督端方(图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这是两人于1908年在南京由惟肖照相馆所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质量精美,是秦风老照片馆顶级的收藏品,上色工作由本馆顶尖的画师徐丹语小姐担当。端方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为著名的革新人士、教育家和收藏家,也是1905年大清派遣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温和干练,堪称一代豪杰。遗憾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端方与革命党人结仇难解,后遭惨杀于市。近代史学家已为端方平反,并予充分的肯定。这张图的上色也是秦风老照片馆的代表作之一,工序相当繁复,需要先用最大的扫描档,尽量放大画面,清理所有的污点,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在转成黑白加深明暗的层次,最后才是上色。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1_两江总督端方(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黑白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2_两江总督端方(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彩色照

由于端方属于从一品,陈启泰属于正二品,官服有一定的格式。上色者自己必须自己做考证工作,资料来源可以是博物馆以及现有研究的图录。官服的细节很多,色彩繁复,必须要放大档案,一笔一笔地细描。这幅画从修饰到上色整整花了近一个月,效果惊人,一百多年前的端方和陈启泰,几乎瞬间活生生地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可以清楚看到端方的右手拿着眼镜。清朝的服饰带着满族的特点,颜色鲜艳多彩,而且大量使用黑色和藏青色,有一股无形权威感,在大清王朝国力达到颠峰时,尤其明显。

[图03][图04]是李鸿章的蛋白照片上色图,原作是摄于1871年,刊于的《远东月刊》,属于珍贵的中国历史照片。当时李鸿章年为48岁,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统理北洋诸事物,推动自强运动,建立北洋军,设立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等,大力引进现代工业设施。在大清走下坡的国运中,李鸿章屡屡被派为谈判代表,为他不能够决定的战争承担后果,甲午马关条约割台一事,李鸿章遭举国痛骂,达一世纪之久。近年历史学家渐采多方面的资料,认为李鸿章其实以一己之力,尽量减少国家的灾难,对李的历史评价较为公允。这张照片中的李鸿章正值壮年,有一股蓄势待发的英气,不像我们习惯看到老迈的李鸿章形象。至于服饰,他穿的是便服,所以在色彩上采用清代便服中最常见的蓝色和灰色。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3_李鸿章黑白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4_李鸿章彩色照

说完晚清,我们再进入民国。[图05][图06]是抗战高峰的1943年,宋美龄女士访问美国时,透过广播向美国人民说明中国人奋勇抗战的原因,并期待两国人民坚定联合抗敌的目标。这是宋美龄诸多照片中非常好的一张,因为内容不只涉及她个人,也关系到整个中国人的民族命运,以及中美人民的历史情谊。这张画由徐丹寒先生上色,无论是桌面和背景的书籍,色彩都掌握很好,甚至脸上的妆也不浓不淡,恰如其分。至于服装的颜色,我们并不知道到底在现场,她穿的旗袍是什么颜色,后来考证宋美龄在美国访问时曾经拍的彩色幻灯片,发现她最喜欢的是深蓝色的衣服,因此徐丹寒先生决定在她的旗袍上蓝的颜色。这里必须说明,有时候我们确实不知道衣服颜色时,也不能凭空乱猜,自由创作,还是要寻找间接的证据资料,作最合理的判断和表现。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5_宋美龄女士黑白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6_宋美龄女士彩色照

[图07][图08]是民国时代一群男士站在北京紫禁城角楼前的合影,这类图画的内容通常要请教一些朋友,综合大家的意见。据我的北京友人说,这几位男士有可能是从外地进来的商贾,所以穿得特别正式,到北京来做正式的拜访或洽谈公事,至于是否如此?或许朋友们可以提供意见。这张照片是很好的民国照片,拍摄于冬季,上色时我们还是给它最亮丽的颜色,以反映民国时期北京的生活风情。[图09][图10]是民国时期一名江南女子的独照,这是照相馆的作品,根据摆拍拍摄出来的个人照片,可以看的出来当时的穿着,比起今天毫不逊色。至于女主人旗袍的颜色,老实说我们真的不知道,只能用美学的眼光来推测其合理性。通常非制服类的服饰难以考据,确实可以有一点创作的自由,画师用最大的想像力和技法来画出最漂亮的图,就算圆满达成任务。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7_一群男士站在北京紫禁城角楼前的合影黑白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8_一群男士站在北京紫禁城角楼前的合影彩色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09_民国时期一名江南女子的黑白独照

惊艳无比!上色旧照重现中式传统风尚

图10_民国时期一名江南女子的彩色独照

以上说明传统服饰一旦上过色后,跟原来的黑白照片有根本的差距,服饰的颜色恢复了,各种细节重现了,穿衣服的人也展现了原有的精神和气质,这就是上色最大的价值,不仅是美学的,也是文献的。

上一篇新闻

「津门网」尼罗河畔 —— 张秋煌“埃及风情”摄影作品欣赏

下一篇新闻

近900幅外国摄影师作品在安徽黟县展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