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2日 星期四

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思考及中国方略(上)

随着2018年4月27日朝韩峰会举行,6月12日美朝峰会即将举行,原来人们日益忧虑、可能彻底走向“崩盘”的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已是峰回路转。半岛局势的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

但在东北亚战后安全格局加速裂变、重组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认识、保障自身的利益及安全,进一步推进和保障半岛及地区和平,是一个极为复杂、敏感却又无法回避,且具全球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事关中国周边安全,事关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的和平崛起及中华民族的复兴。

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思考及中国方略(上)

朝鲜半岛局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制度及观念等结构性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图为2018年4月27日,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左)在板门店跨过军事分界线,受到等候在那里的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欢迎。

一、东北亚局势柳暗花明

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安全局势中最复杂和最不确定的因素,也是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安全热点。近年来,在朝鲜进行多次核试验与导弹试射后,半岛局势急剧恶化,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开发已接近美国动武的“红线”。

2016年1月6日,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9月9日又进行了自2006年以来第五次核试验。2017年9月3日,朝鲜成功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可装载于洲际弹道导弹的氢弹试验。所有这些均表明,朝鲜在武器级钚材料以及浓缩铀的生产、核裂变弹头以及热核聚变弹头试验等方面均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导弹开发方面,2016年,朝鲜24次试射导弹,其中,2016年8月24日成功从潜艇上发射一枚弹道导弹。朝鲜在研发潜射导弹方面迅速进展,已成为同美俄中等国一样为数不多的拥有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2017年,朝鲜15次试射导弹, 其中含3次洲际导弹试射。7月4日、28日,朝鲜两次成功试射“可以到达世界任何地方”的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ICBM)。11月29日,朝鲜再次宣布成功试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5,该导弹可装载超大型重型核弹头,可打击美国本土全境。至此,朝鲜已建立起多型号、涵盖各种投掷范围、包括能打击美国全境的弹道导弹力量。

与这一态势相应的是,国际社会通过外交、和平手段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努力已接近失败,制裁已经到位,相互恶意及“口水仗”则无限升级。

2017年3月17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韩国出席美韩外长联合记者会时表示,美国对朝鲜的“战略忍耐”政策到此为止。4月17日,美国副总统彭斯警告,为对付朝鲜不断增加的核威胁,特朗普总统将动用武力。8月8日,朝鲜声称计划打击美国在关岛的基地。特朗普严厉警告平壤,如继续威胁美国,将遭遇“前所未见的烈焰与怒火(fire and fury)”。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特朗普9月1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骂金正恩为“小火箭人”(little rocket man)。他警告说,若朝鲜威胁到美国或其盟国,美国将“彻底摧毁朝鲜”。9月21日,金正恩首度针对美国发表电视讲话,扬言要让特朗普这个“老糊涂”(dotard)付出代价。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朝鲜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实施二十多年来最严厉的强硬制裁:进出朝鲜的所有货物要经过强制性检验,对包括常规和其他武器在内的武器全面禁运,并限制朝鲜出售煤炭和黄金、铁、铁矿石和钛矿石等矿物。

2017年12月2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更加严厉的对朝制裁新决议,将朝鲜柴油和煤油的进口限制在每年50万桶,并在两年内将朝鲜劳工遣送回国。2018年1月16日,美国与加拿大在加拿大温哥华共同主办了关于朝鲜核导问题的20国外长会议,20国就维持并加大对朝施压达成一致,并将加大海上船舶检查的力度以阻止朝鲜走私行为。1月22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表示,朝鲜仅需几个月就有能力对美国实施核打击。

美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解决朝鲜核问题提上美国优先日程。

军事上,从威慑、极限施压到战争准备已基本到位。2017年11月11日至14日,美国海军三大航母舰战斗群——“尼米兹”号(USS Nimitz)、“里根”号(USS Ronald Reagan)和“罗斯福”号(USS Theodore Roosevelt)十年来首次进入朝鲜半岛,进行为期4天的联合演习,同时6架全球最强战机F-22飞抵半岛也是首次。2018年1月11日,美军在关岛空军基地部署了3架可携带核武器的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由关岛飞往朝鲜半岛只需6小时;接着1月16日又部署了6架B-52战略轰炸机和300名兵力。

此外,还向韩国乌山空军基地部署了先进电子战飞机EC-130H,该电子战机具备扰乱敌方通讯网、瓦解其应对能力的功能,以加强对朝鲜的军事施压。1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指出,如遭朝攻击,美韩可以“今夜开战”。

美国国内的舆论及民间支持也基本到位。据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Gallup)2月19日发布的“美国的敌人名单”的民调显示,认为朝鲜是美国“头号敌人”的人数已从2016年2月的16%急剧上升为51%。《华尔街日报》1月9日报道称,华盛顿正在扩散一种气氛:“只要朝鲜不宣布弃核,就应在年内借助军事力量摧毁核相关设施”,那么“2018年中期将迎来摊牌时刻(a time of reckoning)”!

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2月23日刊登了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与国际商务学院(Patterson School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e)高级讲师罗伯特•法利(Robert Farley)的文章预称,朝鲜半岛毫无疑问是当今世上外交政策危机最严重的地方,是2018年5个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最可能的地方。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朝鲜的态度突然出现了180度大转弯。从金正恩2018年元旦发表新年贺词表示朝鲜有意参加平昌冬奥会,到金正恩妹妹金与正2018年2月出席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会见韩总统文在寅并向转交金正恩亲笔信,再到朝韩、朝美领导人历史性峰会,自2018年4月21日起,朝鲜单方面中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并废弃北部核试验场,朝鲜半岛局势由此峰回路转。

二、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局势转圜

那么,是美国的“极限施压”导致了朝鲜态度转变吗?过去数十年国际社会的施压、制裁,唯一结果竟是促使朝鲜迅速用核武器把自己武装了起来。

笔者提出并论证的竞合主义(coopetitionism)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总体进程表现为权力分配竞合、制度分配竞合及观念分配竞合的过程。再具体从朝鲜半岛看,自冷战结束前后到前不久,半岛局势从尚可维持、日益失控到转圜,缘于半岛内部在权力竞合、制度竞合及观念竞合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体现在朝韩双方实力对比、安全结构以及人心向背方面。

一是朝韩双方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冷战初期,双方都曾以吞并对方实现半岛统一为目标,但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朝鲜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南北对比一度占据优势。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到1975年才达到朝鲜的90%和84%。

但是冷战后,朝鲜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根据韩国银行(Bank of Korea,韩国的中央银行)的统计,2015年,韩国的人口规模(5062万)是朝鲜(2478万)的2.0倍,人均国民收入是朝鲜的22.3倍,经济规模是朝鲜的45.4倍,贸易总额是朝鲜的154.1倍,对外出口额是朝鲜的195.1倍。韩国在经济实力、常规军力、国际地位等方面已远远强于朝鲜。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只能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来弥补实力上欠缺,以寻求不对称优势。

二是半岛安全格局及结构失衡

在冷战前,东北亚是以美日韩为一方,苏中朝为另一方两大阵营的对峙。中、苏两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全力支持朝鲜,拒不承认韩国。冷战结束后,作为两极对峙主角一方的苏联消失,先前的朝、中、苏“三角同盟”已不复存在。而美韩、美日安全同盟却得以持续并加强,呈现出美国主导下的安全同盟独霸的局面。这样,原来持续了近四十年的半岛安全与外交均衡,急剧向着不利于朝鲜的方向发展。

更让朝鲜倍感孤单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韩国与中、苏(后来的俄罗斯)相继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朝安全合作同盟由1994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正式宣布废止,中朝安全合作也由于1992年中韩建交等多种原因而呈现弱化态势。随着地区安全结构的失衡,朝鲜受外部形势逼迫,执意走上了孤独求败之路,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寻找与美韩之间的恐怖均衡,实现政权的生存与自保。拥核自保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朝鲜在国际上的孤立,特别是制度层面竞合的彻底失败:无论是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六方会谈都以半岛无核化为基本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对朝鲜实施了集体制裁,施加了制度性压力。

三是,在拥核的如意算盘看似得逞之时,朝鲜不仅在制度层面,而且在观念的竞合上——通俗地说也就是民心向背上——裁了大跟头,这是比美韩威胁更致命的问题。在朝鲜日益走向孤立和封闭的时候,众所周知,朝鲜在经济上与韩国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朝鲜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人民权利的保障水平更是脱离了现代文明。朝鲜推行先军政治,将捉襟见肘的资源大多用来建设国防,研发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严重影响了民生。频繁的脱北及叛逃事件,对与之接壤的中国已造成诸多困扰,更表明其内部已严重不稳。

民心向背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际层面对朝鲜更是严重的打击。美国国际关系学者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有句名言“500件英国的核武器对美国的威胁还不如朝鲜5件核武器对美国的威胁大”,说的就是观念作用。笔者认为,国际体系的变迁同时也是观念竞合的结果。我们在考虑东北亚安全秩序及力量对比时,不能不考虑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存在甚至主导作用,所以,能够真正制衡美国霸权主义及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进程及民意的反对。

更广泛而言,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团结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或国家,组成反战、维护和平统一战线。在中国,“朝鲜已成为中国的包袱”、“朝鲜作为中美之间战略缓冲区的价值已经消失”等系列“弃朝论”层出不穷。因此,人心向背,在现代社会亦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总而言之,不用竞合主义理论很难看清半岛局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正是朝鲜在权力、制度及观念三个层面竞合的失败,使其单纯拥核却无法自保,单纯拥核却无法带来政权真正的安全。于是,朝鲜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半岛局势迅速走向缓和。

简单把朝鲜对半岛无核化态度的转变归结为美国的“极限施压”,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正是美国应极力避免的线性思维。半岛局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制度及观念等结构性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其中理所当然地包括中国的作用。

三、中国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国家利益

竞合主义认为,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取决于体系层面的权力、制度与观念的竞合,同时也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相互联系、国内与国际互动,“双层竞合”的结果,还是多元行为体、多变量之间“立体式竞合”的结果。

正是半岛矛盾的复杂性、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双层、立体式竞合”,导致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半岛也呈现出不同层次。只有分层次解读中国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国家利益,才能予以准确定位,并确立中国在该地区的行动指南。

一是地缘政治利益

朝鲜半岛位于东亚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地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 “边缘地带”。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斯派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的“边缘地带论”理论认为,谁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地区,都将足以遏止心脏地带的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边缘地带理论把海洋与大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二战后美国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

边缘地带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与大陆强国的中间缓冲地带,又是双方必争的冲突地带,是海洋国家迈向大陆的跳板。历史上,朝鲜半岛一直是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大凡日本侵略中国,几乎都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譬如唐朝时期的白江口之战,明朝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清朝的甲午之战和近现代的侵华战争,这种先“图朝鲜”,进而“窥视中华”的思路,为历代日本统治者所继承。冷战时期,朝鲜半岛作为美、日、苏、中四国利益的交汇处,也是东西方之间对峙的缩影。

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和军事对立加剧,美韩两国决意在韩署萨德反导系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朝鲜作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区或战略屏障仍不过时。中国与半岛的边境线最长,一旦半岛上出现大的动荡,中国所受的影响必然最大。

如果美国决意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朝鲜半岛统一的步伐会加快且中国无法阻止。届时,中国不仅面临过去美国在海空方面的优势与威胁,而且将面临陆地与美军的直接对抗。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以阻止、切断美国等海上强国的挑衅与威胁,一旦中美进入陆海空全方位对抗,至少会延缓中国军队的转型。

二是发展利益,即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核问题带来的威胁已经“常态化”,若朝美无法相互理解与妥协,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将变得日益艰巨。但是,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

韩国2017年GDP是15297亿美元,在全球排第11位。人均GDP可能达到2.98万美元,与高度发达国家的标准线——3万美元近在咫尺。韩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从最不发达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甚至比中国发展得更快。1953至2016年,中国的GDP增长了354.7倍,韩国则增长了1085.5倍。美国国防部曾预测,一旦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在朝鲜没有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仅韩国每天就将有2万人在战火中丧生。一旦战争爆发,韩国的发展成果将被很快摧毁,经济将倒退十数年,更可能出现政治动荡,后果难以承受。所以,从竞合关系看,韩国是美国同盟内部制约半岛走向大战的最关键力量。

对中国而言,2016年,中韩两国贸易额达到2114亿美元,较1992年建交时增长33倍。同时,韩国当年在华投资47.5亿美元,投资额仅次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迄今,中国实际利用韩资6.3万项,韩企在华投资存量达716亿美元。

从更宏观角度看,全球经济重心能不能持续并实现向亚太和东亚的转移,取决于朝鲜半岛及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也就是说,半岛的和平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对各方及地区都有积极现实意义。一句话,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利益。

三是最根本的利益,即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及秩序

当前,威胁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有三股力量。一是,朝鲜核危机可能是东北亚战后秩序重组或瓦解的导火索。二是,在美国默许下,日本右倾化、军事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包括:非法实施钓鱼岛“国有化”;部分内阁要员参拜靖国神社;个别政客否认侵略历史;当局修改宪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让日本自卫队根据需要可随时派往世界各地。三是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美国以朝鲜核威胁为由,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这是一种既能当盾牌,又能取情报,号称“全球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系统”。据称中方三分之一的导弹可被探测与拦截。美国反导系统在东亚地区扩散,必将破坏地区军备平衡。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强化地区同盟,加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前沿存在,不断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对朝鲜及其周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也让整个东亚地区局势充满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不断相互强化,整个东北亚战后秩序的颠覆性时刻正在迫近。即使围绕朝鲜核危机的谈判取得重大突破,东北亚战后秩序亦会出现重大变化。因此,在东北亚建立什么样的“后雅尔塔体系”,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即国家安全。在东北亚,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但也决不同意出现一个有损中国安全及利益的地区结构。(待续)

(本文原刊于《学术前沿》2018年5月[上],总第145期,原题:“竞合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思考”。略去注释,正文经重新编辑,并由作者审定后授权刊用。)

上一篇新闻

美媒惊于亚太盟友集体沉默:通常都会谴责中方,但这次佩洛西做太过火

下一篇新闻

国际舆论批评美国一些政客涉华政治挑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