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穿越“创始人周期”
9天前,海底捞刚发布了盈利警告,2021年公司预计净亏损38亿元至45亿元。
9天后,海底捞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宣布卸任CEO职务。
我们曾指出,海底捞最艰难的时期已经熬过去了,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也许,这正是张勇选择此时放手的重要原因。
总第 3077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等不及10年后交班?
张勇昨日卸任CEO
3月1日,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调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
熟悉海底捞的餐饮人,大多对杨利娟不陌生。海底捞创立了28年,她在海底捞任职超过27年,是创始人张勇一手带出的“大徒弟”。
对此,市场的反应不太明朗,3月2日,海底捞开盘涨0.3%,随后震荡下跌,全天报收于17.840港元/股,跌1.218%。
在2020年,张勇曾发表过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在10-15年内“退休”,除施永宏、苟轶群、杨小丽(即杨利娟)以外的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与领导者接班计划。
在发出这封信之后,海底捞的“接班人计划”一直在持续推进中。
左:张勇,右:杨利娟
去年8月份,张勇的妻子舒萍和施永宏双双从董事会辞职,同时新增了七位执行董事,以及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此次张勇卸任CEO的同时,还任命了两位80后首席运营官,也与“接班人计划”的要求相符。
一位股权专家分析道,虽然张勇卸任了CEO,但仍是董事局主席,掌握整个海底捞的战略。并且海底捞的商标,还掌握在张勇家族的手里。
但是从“放权”的角度来看,海底捞的进度已经非常快了。想必,这与海底捞近两年来的遭遇有关。
这两年
张勇想明白了什么?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这句话不仅是张勇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海底捞运营发展的工作信条。然而,抓一桌与抓100桌,难度不一样,开100家店与开1000家店,难度更不一样。
在2021年11月5日的宣布关店300家的公开信中,海底捞坦承,为了配合迅速拓展的新店运营,很多尚不能担任店长的员工被赶鸭子上任。有海底捞员工透露,以前晋升店长要考50多个认证,而为了扩张,一些新任命的店长,只需要考20多个认证就行了。
除了张勇本人在股东会议上对于自己决策失误的自我反思,他更想明白的是,未来的海底捞,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组织文化。
因此,在看到海底捞已经度过了眼前的危机时,张勇果断放权,给海底捞争取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明天。
穿越“创始人周期”
海底捞是第一个
海底捞“放权”,在国内餐饮市场,称得上是开创性的。
目前国内头部品牌大多是近二三十年成立,还是由创始人掌舵。老乡鸡,乡村基,西贝……皆是如此。中国的餐饮连锁品牌,还处于创始人周期的1.0版本。
创始人周期的1.0版本有什么特征呢?
一是:企业文化有明显特色,公司文化基本上就是创始人文化,和创始人风格密切相关;二是:创始人对企业控制力强,决策效率高。
“创始人周期”下的企业,瓶颈和天花板也非常明显。
一方面,品牌老化,创新动作变缓,和创始人年龄变老有关。外卖、数字化、品类定位等餐饮创新,都是年轻的品牌冲锋陷阵。随着创始人年纪变大,对于行业的反应速度、品牌形象更新往往也跟不上。就连海底捞也被消费者诟病品牌老化。
更典型的如娃哈哈,在宗庆后7旬之后才完成了接班人交接,然而年轻人的饮料市场、线上渠道,已经被元气森林、喜茶等新国货品牌占领。至今娃哈哈的品牌形象仍旧难以扭转。
另一方面,餐饮行业正处于黄金十年,靠什么支撑企业高速发展?创始人能力有限,且有风险。麦肯持续高速增长,靠的是强大的系统,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运营。不同于创始人周期的品牌,这些品牌的老板面貌是模糊的,只有企业形象凸显。
然而,中国餐饮企业创始人普遍还撒不下手。
其实,中国餐饮人不是不想走出创始人周期,而是条件不允许。核心的原因,还是缺乏强大的系统。
而海底捞为什么能够做到?就是通过这些年已经培养了一群高职业化水准的“精兵强将”。
海底捞CEO杨利娟
杨利娟在海底捞27年,从一个基层的服务员做起,于2001年担任海底捞董事。2018年1月,海底捞准备上市之际,杨利娟成为公司COO,现在成为了企业的CEO。
新任COO李瑜、王金平,分别负责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运营。两人同样是从门店一线成长起来的海底捞“老人”。
李瑜现年36岁,2007年加入海底捞,先后担任多个地区的门店经理,曾于2015年带领团队在台湾地区开出了第一家海底捞。目前,作为大区经理的李瑜,管理门店的范围涵括韩国、日本、泰国等市场。2021年8月,李瑜被任命为海底捞的执行董事。
王金平现年38岁,2008年加入海底捞,第一个岗位是传菜员,先后担任过门店经理、大区经理,分管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及新西兰等市场,现任海底捞部分子公司的董事及高管。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企业的人才成长计划至关重要。同时,海底捞打破了家族传承,进行的是合伙制之间的传承,也给企业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个餐饮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阶段,想跑得快就得靠创始人,但是要进入第二阶段,想走得远必须靠系统。”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表示。
无论如何,海底捞已经真正在“放权”。与此同时,这个企业也在逐渐在搭建起一个,脱离张勇之后,仍能有序运转的体系。
海底捞永远需要张勇,这是一个品牌的“精气神”所在。但是很明显,海底捞已经不需要张勇去“一桌一桌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