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摊夜市鼻祖河南开封,北宋就开始火爆,几十元吃遍全国美食
对于八朝古都开封的印象,很多人说:开封府、铁塔、相国寺,或者知名的清明上河园,这些都是来开封旅游的人,必去的景点。
我曾经问过一个开封的朋友,如果有天离开开封,你最想念哪些地方?她回答:一是胡同小巷,那是从小无法割舍的生活印记;二是黄河,那是哺育了开封人的母亲河;三是开封夜市,那是呼朋唤友的最佳地方。
是啊,开封夜市同样也是开封的一张名片,若说白天的开封府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那么华灯初上后,夜晚的开封则是更接地气的不夜城。西司夜市、鼓楼夜市、老味吃街、小宋城夜市等等,开封依旧用一座千古都特有的活色生香小吃,诱惑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追溯夜市的历史,在周朝,已经有日落后售卖饮食的摊贩,但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夜市。唐中叶后,长安城曾经有出现过夜市,但很快被诏令禁止了。到了北宋,开封成为宋王朝的都城,经济发达,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处处店铺林立,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商业饮食市场20多处,就连皇宫的东华外,也是一个繁华的饮食市场。
北宋孟元老在其代表作《东京梦华录》中对当时分布在东京城内的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马行街店铺、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等都有详细记载:“夜市直到三更,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这便是当时东京夜市的真实写照,一千多年过去了,无论朝代如何更替,开封夜市一直兴盛不衰,可以说是中国夜市的鼻祖。
在现今开封众多夜市中,鼓楼夜市是最大、最壮观的一个,占地3000多平方米,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的夜市小吃。每晚来此的人上万,有下班后悠闲的本地人,也有天南地北来开封旅游的人。昏黄的灯与高低起伏的吆喝声,包围着各色的人儿,身处其中,仿佛穿越回过去,一朝梦回繁华大宋。
来鼓楼夜市前,我特意找开封的朋友打听有什么好吃的,他们除了给推荐当地特色小吃,还告诉我一个绝招,去排队人多的摊车准没错。
黄焖鱼
“热嘞黄焖鱼!黄焖鱼嘞!”鼓楼夜市一声声吆喝声,底气十足,这种叫黄焖鱼的小吃很多摊位都在售卖。虽然黄焖鱼不止开封才有,却似乎只有开封人把它做得有滋有味,成为开封最好吃的美食之一。慕名而来的游客已把摊位的座椅占得满满,有些年头的老字号摊位前还排起了长长的队。
与卖黄焖鱼的师傅闲聊,他说用来做黄焖鱼的,都是近郊靠近黄河的柳池、黑池的野生小鲫鱼或草鱼,每天一大早就要去购买,晚了便买不到。鱼的大小不过七八厘米长,太大太小做出来的味道都不好。师傅大勺一捞,满满一碗,再浇上热腾腾汤汁,香味四溢。
黄焖鱼摊位旁边的“标配”是卖烧饼的摊位,烤好的烧饼微黄,脆生生的壳还往外鼓,上面布满焦香的芝麻。食客们往往将黄焖鱼夹在烧饼里一起吃,一饼在手,一碗黄焖鱼,夜色里尽是狼吞虎咽的身影了。
桶子鸡
初听桶子鸡,还以为是“童子鸡”,后经当地人解释,因外形像个桶而得名。桶子鸡里面是空的,所有内脏都会采用特殊的工艺掏出来,这也需要师傅有一定的技术,才能将它处理得非常干净。而吃桶子鸡讲究先剔骨,再切片,细细咀嚼无骨肉片,越嚼越香。
鼓楼夜市最出名的一家当属百年老店“马豫兴”。相传,宋徽宗曾在皇宫内用这道菜宴请过金国太子,这位御厨姓马,因这道菜而被人称作“马一绝”。
后来马一绝将自己的老汤和绝技传给后人,到了马永岭这一代,在开封鼓楼附近开了一家卤味店,起名马豫兴,很快在中原地区火起来。当时开封城流传一首民谣:手拿一串七,来到鼓楼西,马豫兴家好桶鸡。
马豫兴的桶子鸡,之所以好吃,一是鸡子好,二是卤汤绝,就连填料的荷叶,要选已经结了莲蓬、又尚未经过霜打的才好。最终入口,自然咸香嫩脆,肥而不腻。
炒凉粉
开封夜市还有这么一句话:“没吃过炒凉粉,不算来过。”据说刚改革开放时,开封小吃第一次到新加坡展示,最受欢迎的是杏仁茶和炒凉粉,当年冲杏仁茶的大铜茶壶和炒凉粉的平底锅都一并被买走。杏仁茶自是不用多说,全国很多夜市都普及,而炒凉粉对于老开封人,绝对可以傲然天下。
开封的炒凉粉挺有讲究,先蘸着水把一大块生凉粉切薄片,等锅熟了倒进去,然后泼上盐水,淋上蒜汁、豆瓣酱、辣酱油等翻炒几下,满锅凉粉就变成淡淡酱红色,煞是好看。吃炒凉粉不能急,必须盖上盖子焖10来分钟,炒透炒焦才好吃。摊位的老板们盛完凉粉,专门又交代一句,先吃焦的,再吃凉粉。
本地人推荐的小虎炒凉粉,算是开得老早了,就在鼓楼夜市西南广场,它家的炒焦皮也特别足。这味道浓浓的,香喷喷,或许就是开封人记忆之味吧。
当然,鼓楼夜市小吃的品种远不止这些,有老开封人喜欢的羊蹄羊脑、羊肉炕馍、火烧、油茶等,也有年轻人钟爱的杏仁茶、冰糖红梨、花生糕等,风味都很独特。更多人喜欢边吃边逛,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一饱眼福。
而茶余饭后,我又登上了鼓楼。从小虎凉粉去鼓楼南门非常近,跟着直接走上三楼,“文心扯淡”相声脱口秀剧场每天都有演出,可免费观看。
站在三楼平台向四周张望,开封鼓楼夜市的全景一览无遗,看万“摊”灯火闪烁,俨然成了开封夜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