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温籍乡贤给父老乡亲的一封家书:让“公筷”成为餐桌上的新风尚

近日,温州乡贤、市政协特邀信息员、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陈恒寄来一封“城市家书”,呼吁在春节期间,市民朋友们在聚餐时推广使用“公筷”。 所谓的“公筷”就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不能放到嘴里,要放盘上或者客人前面。陈恒在香港生活多年,在外乡贤为何对“公筷”如此重视?又为何如此“操心”?请看这位温州乡贤的“城市家书”。 温籍乡贤给父老乡亲的一封家书:让“公筷”成为餐桌上的新风尚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春暖瓯越,无限美好。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身为在外工作的温州人,谨向家乡父老乡亲致以崇高敬意和良好祝愿!

此时,我在香江之畔回想起了去年春节期间,温州市领导率团来香港慰问,邀请香港理工大学侯任校长滕锦光院士、温州同乡会会长蔡俊远先生等一众乡贤春茗茶叙,我有幸应邀一同参加。令人难忘的是大家竟围绕“公筷”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收获非同一般。

滕锦光院士一落座便风趣地说,他今年政协的提案是“聚餐须使用公筷,温州可先行先试”,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认为这个提案以小见大,十分有益。席间,有居港几十年的温州乡贤感叹,每次回温州老家,也包括到内地其他城市,领导和朋友们少不了请客吃饭,一大桌美食,有时却少了胃口,因为大家都用同一双筷子在夹菜,原本是“筷味人生”,现在却是“筷畏生人”。大家一致建议把香港使用“公筷”的做法推广到温州。有乡贤说,推广“公筷”应该不难,不就是在餐桌上给每人加摆一双筷子吗!现在社会经济发达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应该追求餐饮的品质与卫生。当然,大家也议论到加一双“公筷”,虽是一个小的细节,却体现出餐饮业的服务意识和消费者饮食习惯。要改变这一已习以为然的意识习惯,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门倡导,餐饮行业配合推动,才能落实这一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家认为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应当先行先试,也可以向香港及新加坡、日本等地学习。

后来不久,我在中联办《员工专栏》写了一篇《“筷”味人生》的文章,得到同事和朋友点“赞”一千余次,由此可见大家也都感同身受,认为值得推广。我在文章中写道:香港是世界美食之都,餐桌文化十分考究,单筷子的使用便非同寻常。在香港的餐桌上,每客常要使用两双筷子,一双是用于菜盆中夹菜的“公筷”,另一双则用于个人品食的“私筷”,通常是一双白色、一双黑色(有时也用其他颜色),一人两筷,泾渭分明。在用餐时,大家用“公筷”互帮互送菜肴,成为一种独特的餐桌礼仪文化,也让客人们从中感到“筷”味人生之乐。

我在香港工作多年,每逢有新同事或内地朋友来港,一同赴宴时,常会悄悄提示座前两双筷子的用途。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戏称其“公筷”和“母筷”,一“公”一“母”、不易混淆,大家一下就习惯起来,也开始互帮互助,从筷中味到餐叙之乐。然而在内地,“公筷”的使用却不是很普遍,能在上菜时加送几双通用的“公筷”,已是属服务有品质的酒家了。

众所周知,筷子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餐具,古汉语称箸、或梜提,至今有四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及整个东亚、东南亚二十多亿人的主要餐具。据史家考证,筷子的出现晚于匙羹,原因这种工具方便取得烫热的食物,尤其是从煮沸的汤羹中捞菜食用,筷子显然十分安全方便。我们感激祖先发明了这种便捷的饮食夹送器具,缺憾的是史书并没有记载这取回来的烫热的食物从什么年代起直接送入食客的口中,古人们又是否介意过从个人口中带出去的口水再次送回到汤羹里去,以及在这当中埋下疾病传染的安全隐患。

“公筷”的盛行就是缘于讲究饮食卫生,避免疾病传染之故。2003年SARS疫症后,香港卫生署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食得卫生、活得健康”,提倡挑选干净的餐厅进餐和使用公筷两项饮食卫生观念。在政府大力倡导推广下,许多家庭和餐厅,除了个人的碗筷外,每一道菜都会另外备有一双公共的筷子,称为“公筷”。如今,用餐时使用两双筷子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台湾早年也有一项政策,为防治A型肝炎高传染率而致力推行“公筷母匙”,成功地将A肝传染降至极低水平。据研究,使用公筷对减少致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也很有帮助。现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人们合餐已有普遍使用“公筷”的习惯。然而,在内地用餐时,尤其是亲人朋友聚餐,大多不用“公筷”。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全国各地的河水变清澈了,每一条河都有了河长,各省省长还兼任总河长。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厕所也正在发生“革命”,各地父母官还亲自把厕所“这桩事”管了起来,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现在正是刮起一股“筷子风暴”的时候,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使用“公筷”会成为各地同胞饮食的新习惯,美食文化的新标识。

近日,我听闻温州市政府已经落实滕院士等人的提案,对家乡政府这种认真听取建言,立改立行的作风由衷敬佩。眼下正值新春佳节来临走亲访友聚餐茶叙的热闹时节,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让“公筷”成为餐桌上的新风尚!

陈恒

2020.1.12于香港

上一篇新闻

人均不到30元的嘉里中心蒲点美食汇,居然藏着这么多招牌硬货小吃

下一篇新闻

吃遍大连丨小编爱吃的美食小吃,看看有没有你们喜欢的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